冰蓄冷与蓄热电锅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蓄冷与蓄热电锅炉
蓄冰技术发展
国外利用机械制冷机的蓄能空调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教堂。
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随着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出现,蓄冷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新的、更强大的推动力。美国南加利福尼亚爱迪生电力公司于1978年率先制定分时计费的电费结构,1979年编写并出版了《建筑物非峰值期降温导则》,1981年后推广应用蓄冷技术,并颁布相关的奖励措施。到90年代,美国已有40多家电力公司制定了分时计费电价,从事蓄冷系统开发及冰蓄冷专用制冷机开发的公司也多达数十家。
欧洲、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也在80年代开始了蓄冷技术的应用研究。日本由于战败引起的经济衰退、资金紧张,90年代前,主要是发展初投资较低的水蓄能系统,近年转而大量发展冰蓄冷系统;电网低谷电约有45%被加以利用,其特点是中小型空调系统也采用蓄能方式。
韩国已经在1999年立法,三千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必须采用蓄能空调系统。
我国在94年电力部郑州会议上,正式将蓄冰空调系统写入国家红头文件,被列为十大节能措施之一。国家经贸委办公厅颁发的经贸厅技[1997]298号文件将冰蓄冷空调作为今后的重点发展项目。国务院国发[1998]32号文件更强调了加快推广包括蓄冷空调在内的各种削峰填谷的技术措施。国家电力公司国电财[2000]114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大峰谷电价推广力度。目前,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河北、山东、陕西、新疆、青海、甘肃、宁夏、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四川、重庆、云南、广西、贵州、广东等省市纷纷出台了分时电价政策,一般低谷电价只相当于高峰电价的1/2甚至1/5,而且有取消电力增容费、电贴费等不同程度的优惠。
近几年,广州等地引进日本的动态蓄冰技术,为我国的蓄冰技术锦上添花。
锅炉技术发展
1830年左右,在掌握了优质钢管的生产和胀管技术之后出现了火管锅炉。一些火管装在锅壳中,构成锅炉的主要受热面,火(烟气)在管内流过。在锅壳的存水线以下装上尽量多的火管,称为卧式外燃回火管锅炉。它的金属耗量较低,但需要很大的砌体。
19世纪中叶,出现了水管锅炉。锅炉受热面是锅壳外的水管,取代了锅壳本身和锅壳内的火筒、火管。锅炉的受热面积和蒸汽压力的增加不再受到锅壳直径的限制。这种锅炉中的圆筒形锅壳遂改名为锅筒,或称为汽包。初期的水管锅炉只用直水管,直水管锅炉的压力和容量都受到限制。
二十世纪初期,汽轮机开始发展,它要求配以容量和蒸汽参数较高的锅炉。直水管锅炉已不能满足要求。随着制造工艺和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弯水管式锅炉。开始采用多锅筒式锅炉。
辅助循环锅炉又称强制循环锅炉,它是在自然循环锅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下降管系统内加装循环泵,以加强蒸发受热面的水循环。直流锅炉中没有锅筒,给水由给水泵送入省煤器,经水冷壁和过热器等蒸发受热面,变成过热蒸汽送往汽轮机,各部分流动阻力全由给水泵来克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两种型式的锅炉得到较快发展。70年代最大的单台容量是27兆帕压力配1300兆瓦发电机组。后来又发展了由辅助循环锅炉和直流锅炉复合而成的
复合循环锅炉。
在锅炉的发展过程中,燃料种类对炉膛和燃烧设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不但要求发展各种炉型来适应不同燃料的燃烧特点,而且还要提高燃烧效率以节约能源。此外,炉膛和燃烧设备的技术改进还要求尽量减少锅炉排烟中的污染物(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价廉,许多国家开始广泛采用燃油锅炉。燃油锅炉的自动化程度容易提高。70年代石油提价后,许多国家又重新转向利用煤炭资源。这时电站锅炉的容量也越来越大,要求燃烧设备不仅能燃烧完全,着火稳定,运行可靠,低负荷性能好,还必须减少排烟中的污染物质。
进入新世纪,各国越来越重视节能环保,我国也开始大批量引进西方的电锅炉。电蓄热锅炉技术的不断完善,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锅炉节能改造。我国也开始不断研发新型的蓄热电锅炉系统,以应付越来越严重的能源问题。
双蓄的结合
由上的历史可以看出,随着锅炉和蓄冷空调的发展,二者慢慢走向节能、环保、蓄能的方向。以前的双蓄,由于技术的限制,大多数是蓄冷空调和蓄热电锅炉分开,即使共用,占用空间也较大,浪费了大量的材料和管理人力。
近年,由于新技术的出现,新式储能式锅炉和动态蓄冰技术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双蓄不双”的观念和技术障碍。例如,大正永业公司的电锅炉就能够很好的与新式的动态蓄冰技术相融合,共用储能系统。蓄冰系统和蓄热电锅炉的极大共用,大大减少了空间的浪费,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减少了成本和客户的资金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