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 一次函数图象题(行程问题)

八年级数学   一次函数图象题(行程问题)
八年级数学   一次函数图象题(行程问题)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图象题(行程问题)

1.甲、乙两人在直线跑道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跑步5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2秒.在跑步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乙出发的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给出以下结论:①a=8;②b=92;③c=123.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仅有①② C.仅有①③ D.仅有②③

2、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出发,以各自的速度匀速向B地行驶.甲车先到达B地,停留1小时后按原路以另一速度匀速返回,直到两车相遇.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上图2是两车之间的距离y(千米)与乙车行驶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图象.

(1)请将图中的()内填上正确的值,并直接写出甲车从A到B的行驶速度;

(2)求从甲车返回到与乙车相遇过程中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求出甲车返回时行驶速度及A、B两地的距离.

3.甲船从A 港出发顺流匀速驶向B 港,行至某处,发现船上一救生圈不知何时落入水中,立刻原路返回,找到救生圈后,继续顺流驶向B 港.乙船从B 港出发逆流匀速驶向A 港.已知救生圈漂流的速度和水流速度相同;甲、乙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相同.甲、乙两船到A 港的距离y 1、y 2(km )与行驶时间x (h )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写出乙船在逆流中行驶的速度. (2)求甲船在逆流中行驶的路程. (3)求甲船到A 港的距离y 1与行驶时间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4)求救生圈落入水中时,甲船到A 港的距离.

4、某市接到上级通知,立即派出甲、乙两个抗震救灾小组乘车沿同一路线赶赴距出发点480千米的灾区.乙组由于要携带一些救灾物资,比甲组迟出发1.25小时(从甲组出发时开始计时).图中的折线、线段分别表示甲、乙两组的所走路程y 甲(千米)、y 乙(千米)与时间x (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应的图像.请根据图像所提供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1)由于汽车发生故障,甲组在途中停留了 小时;

(2)甲组的汽车排除故障后,立即提速赶往灾区.请问甲组的汽车在排除故障时,距出发点的路程是多少千米?(3)为了保证及时联络,甲、乙两组在第一次相遇时约定此后两车之间的路程不超过25千米,请通过计算说明,按图像所表示的走法是否符合约定.

距离为1y 千米,出租车离甲地的距离为2y 千米,两车行驶的时间为x 小时,1y 、2y 关于x 的函数图像如右图所示:(1)根据图像,直接写出1y 、2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2)若两车之间的距离为S 千米,请写出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3)甲、乙两地间有A 、B 两个加油站,相距200千米,若客车进入A 加油站时,出租车恰好进入B 加油站,求A 加油站离甲地的距离.

6、在一次远足活动中,某班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由甲地匀速步行到乙地后原路返回,第二组由甲地匀速步行经乙地继续前行到丙地后原路返回,两组同时出发,设步行的时间为t (h ),两组离乙地的距离分别为S 1(km )和S 2(km),图10中的折线分别表示S 1、S 2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乙、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 (2)求第二组由甲地出发首次到达乙地及由乙地到达丙地所用的时间分别是多少? (3)求图中线段AB 所表示的S 2与t 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

)

距离为y 1(km ),出租车离甲地的距离为y 2(km ),客车行驶时间为x (h ),y 1,y 2与x 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12所示:(1)根据图象,直接写出....y 1,y 2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2)分别求出当x=3,x=5,x=8时,两车之间的距离。

(3)若设两车间的距离为S (km ),请写出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4)甲、乙两地间有A 、B 两个加油站,相距200km ,若客车进入A 站加油时,出租车恰好进入B 站加油。求A 加油站到甲地的距离。

8、在一条直线上依次有A 、B 、C 三个港口,甲、乙两船同时分别从A 、B 港口出发,沿直线匀速驶向C 港,最终达到C 港.设甲、乙两船行驶x (h )后,与.B .港的距离....分别为1y 、2y (km ),1y 、2y 与x 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填空:A 、C 两港口间的距离为 km , a ; (2)求图中点P 的坐标,并解释该点坐标所表示的实际意义;(3)若两船的距离不超过10 km 时能够相互望见,求甲、乙两船可以相互望见时x 的取值范围.

八年级数学 一次函数图象题(行程问题)

答案:1、解:甲的速度为:8÷2=4米/秒;乙的速度为:500÷100=5米/秒;

b=5×100﹣4×(100+2)=92米;5a ﹣4×(a+2)=0,解得a=8, c=100+92÷4=123, ∴正确的有①②③.

2、解:(1)( )内填60,甲车从A 到B 的行驶速度:100千米/时

(2)设y kx b =+,把(4,60)、(4.4,0)代入上式得: 604044k b k b =+??=+?.

解得:150

600k b =-??=? 150660y x ∴=-+; 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4≤x ≤4.4

(3)设甲车返回行驶速度为v 千米/时,有0.4(60)60v ?+=得90(/)v =千米时

A B 、两地的距离是:3100300?=(千米)

3、解:(1)乙船在逆流中行驶的速度为6km/h .(2)甲船在逆流中行驶的路程为

6(2.52)3?-=(km).(3)设甲船顺流的速度为a km/h ,

由图象得23(3.5 2.5)24a a -+-=. 解得a =9.当0≤x ≤2时,19y x =.

当2≤x ≤2.5时,设116y x b =-+.把2x =,118y =代入,得130b =.∴1630y x =-+. 当2.5≤x ≤3.5时,设129y x b =+.把 3.5x =,124y =代入,得27.5b =-. ∴197.5y x =-. (4)水流速度为(96)2 1.5-÷=(km/h).设甲船从A 港航行x 小时救生圈掉落水中. 根据题意,得9 1.5(2.5)9 2.57.5x x +-=?-.解得 1.5x =. 1.5913.5?=. 即救生圈落水时甲船到A 港的距离为13.5 km .

4、解:(1)1.9 (2) 直线EF 的解析式可通过E 、F 两点求出为y 2=80X-100

∴点C 的坐标是(6,380);再由C 、D 两点坐标可求出直线BD 的解析式是y 甲=100X -220 ∵B 点在直线BD 上且点B 的横坐标为4.9,代入y 甲得B (4.9,270) ∴甲组在排除故障时,距出发点的路程是270千米。

(3)符合约定;由图像可知:甲、乙两组第一次相遇后在B 和D 相距最远。 在点B 处有y 乙— y 甲=80×4.9—100—(100×4.9—220)=22千米<25千米 在点D 有y 甲— y 乙=100×7—220—(80×7—100)=20千米<25千米 ∴按图像所表示的走法符合约定。

5、解:(1)160y x = (0≤10x ≤)2100600y x =-+ (0≤6x ≤)

(2)∴16060016060060x S x x -+????

=-??

??? 15(0)

415(6)4(610)

x x x ≤≤<≤<≤

(3)由题意得:200S =;①当1504x ≤≤时,160600200x -+= ∴5

2

x = ∴160150y x ==(km );②当

15

64

x <≤时,160600200x -= ∴5x = ∴160300y x ==(km ) ③当610x <≤时,60360x >(舍)

小学数学《简单的行程问题》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数学《简单的行程问题》练习题(含答案) 1.小白从家骑车去学校,每小时15千米,用时2小时,回来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行驶,需要多少时间? 分析:从家到学校的路程=15×2=30(千米),回来的时间 =30÷10=3(小时). 2.小黑上学时骑车,回家时步行,路上共用50分钟,如果往返都步行,则全程需要70分钟.求往返都骑车所需的时间. 分析:一个单程步行比骑车多用70-50=20(分钟),骑车单程(50-20)÷2=15(分钟),往返骑车的时间15×2=30(分钟). 【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城相对开出,甲车的速度是54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53千米/时,经5小时相遇,A、B两城间距离多少千米? 分析:(法1)如图,A、B两城间距离=甲车所走的路程+乙车所走的路程=甲车的速度×甲车所用的时间+乙车的速度×乙车所用的时间=54×5+53×5=535(千米). (法2)我们来看上面的式子,可以把公因子5提出来即54×5+53×5=(54+53)×5=535(千米),这样我们就得出A、B两城间距离=甲乙两车的速度和×相遇时间. 【例2】胖胖和瘦瘦两家相距255千米,两人同时汽车从家出发相对而行,胖胖每小时行45千米,瘦瘦每小时行40千米.两人相遇时,胖胖和瘦瘦各行了多少千米? 分析:255÷(45+40)=3(小时).胖胖:45×3=135(千米),瘦瘦:40×3=120(千米). 【例3】孙悟空在花果山,猪八戒在高老庄,花果山和高老庄中间有条流沙河,一天,他们约好在流沙河见面,孙悟空的速度是200千米/小时.猪八戒的速度是150千米/小时,他们同时出发2小时后还相距500千米,则花果山和高老庄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分析:建议教师画线段图.我们可以先求出2小时孙悟空和猪八戒走的路程:(200+150)×2=700(千米),又因为还差500千米,所以花果山和高老庄之间的距离:700+500=1200(千米). 【例4】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O千米,5小时后还相距15千米.求A、B两地间的距离.

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综合讲解

行程问题需要用到的基本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题型一、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当中: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当中: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画路程图时必须注意每一段路程对应的问题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 【例题1】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丙从B地到A地。他们同时出发,甲骑车每小时行8千米,丙骑车每小时行10千米,甲丙两人经过5小时相遇,再过1小时,乙、丙两人相遇。求乙的速度? 考点:多次相遇问题. 分析:本题可先据甲丙两人速度和及相遇时间求出总路程,再根据乙丙两人的相遇时间求出乙丙两人的速度和之后就能求出乙的速度了. 解答:解:(8+10)×5÷(5+1)-10 =18×5÷6-10, =15-10, =5(千米). 答:乙每小时行5千米. 点评:本题据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进行解答即可. 【例题2】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A地40米处相遇,相遇之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30米处,求A、B两地相距多远?分析:两次相遇问题,其实两车一起走了3段两地距离,当然也用了3倍的一次相遇时间。 40×3-30=90km 变式1、甲、乙两人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东地60米处相遇,相遇之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西侧20米处,求东西两地相距多远? 60×3-20=160km 【例题3】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6小时,慢车从乙站开往甲站需要9小时。两车分别从两站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中点相遇问题,实际上是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综合。 第一步:相同的时间,快车比慢车多行18×2=36千米 解:∵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6小时,慢车从乙站开往甲站需要9小时 快车与慢车的时间比是6 : 10 ∴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是10:6=5:3 ∴相遇时,快车行了全程的:5/(5+3)=5/8 全程是225÷5/8=360(千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一次函数 一.常量、变量: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三、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 (1)用整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用分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一切实数。 (3)用寄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用偶次根式表示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的一切实数。 (4)若解析式由上述几种形式综合而成,须先求出各部分的取值范围,然后再求其公共范围,即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对于与实际问题有关系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使实际问题有意义。 四、函数图象的定义: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五、用描点法画函数的图象的一般步骤 1、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函数值。) 注意:列表时自变量由小到大,相差一样,有时需对称。 2、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 3、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的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六、函数有三种表示形式: (1)列表法(2)图像法(3)解析式法 七、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一般地,形如y=kx+b (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八、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 (2)性质:当k>0时,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 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的增大y反而减小。 九、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为0. 2.求ax+b=0(a, b是常数,a≠0)的解,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3.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数”的角度看,x为何值时函数y= ax+b的值大于0.4.解不等式ax+b>0(a,b是常数,a≠0) .从“形”的角度看,求直线y= ax+b在x 轴上方的部分(射线)所对应的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十、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一次函数 概念如果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x的一次函数.当b=0时,一次函数y=kx(k≠0)也叫正比例函数. 图像一条直线 性质k>0时,y随x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k<0时,y随x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20200705172136)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 一)填空题(每一题每空1分,第二、三、五题每空3分,其余题每空四分,共42分) (1 )由5、6、3三个数字可组成 _______________ 个三位数,其中最大数是____________ ,最小数是_________ 。 答案:6 653 356 分析:法一,用树型结构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 共有6个三位数,最大数为653,最小数为356。 法二:利用排列数公式计算:由5、6、3三个数字组成的全排列个数为 的是_________ 。 答案: 分析:我们任意选出两个连续整数n, n+ 1,那么它们的倒数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a和b 都是自然数,且a+b=8,那么a与b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小公倍 数是_________ 。 答案:b a 分析:由a+b=8可知a=8b,所以8b与b的最大公约数为b,最小公倍数为8b,即为a。 (4)按规律填空:

答案:5.625 分析:首先找出这四个数的规律,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将四个数都化为小数为: 1.125 , 2.25 , 3.375 , 4.5,我们发现相邻两个数之间后 一个数比前一个多1.125,(或者发现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是第一个数的 3倍,第四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四倍),则第5个数是4.5 + 1.125=5.625 (或1.125 3 = 5.625 )。 方法二: (5)如图,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长方体后________________ (单位:厘米)剩下的图形的体积是 , 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13立方厘米150平方厘米 分析:正方体的体积为5X5X5=125立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为2X2X3=12立方厘米,则 剩下的图形的体积为正方体的体积减去长方体的体积,即:125 —12 = 113立方厘米。 在切下的长方体中,上、下表面积相等,左、右表面积相等,前、后表面积相等,所以剩下 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即5X5X6=150平方厘米。 答案:1 分析:这道题如果直接地计算下去是很麻烦的,我们应该找找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可循,题 目中意思不变,把2004设成一个数a,看看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依次类推,可得到: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及经典习题答案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路程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问题(直线)乙的路程=总路程甲的路程+相遇问题(环形)乙的路程=环形周长甲的路 程 +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 间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问题(直线) X追及时间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距离差=追及问题(环形) =快的路程-曲线的周长慢的路程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解题关键 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 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用到.此外,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1水速,(+船速=顺水速度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 这里,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 根据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由公式(l)可以得到: 水速=顺水速度-船速, 船速=顺水速度-水速。 由公式(2)可以得到: 水速=船速-逆水速度, 船速=逆水速度+水速。 这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另外,已知船的逆水速度和顺水速度,根据公式(1)和公式(2),相加和相减就可以得到: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专项练习题

一、相遇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如下: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另一个速度=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6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3千米,经过4小时后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3、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2千米。5小时后,两列火车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二人第一次相遇后,都继续前进,分别到达B、A两地后又立即按原速度返回。从开始走到第二次相遇,共用了6小时。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 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6、、王欣和陆亮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110米,陆亮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陆亮后,立即回头向王欣跑去,遇到王欣再向陆亮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欣和陆亮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 7、、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在两队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8、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对面开来,第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第二列火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两车相遇时,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多行了20千米。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9、甲、乙二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两个人在距离中点千米的地方相遇。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10、两地相距37.5千米,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相遇时甲、乙二人各走了多少千米 11、东、西两车站相距564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经6小时相遇。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每小时快2千米。相遇时这两列火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12、在一次战役中,敌我双方原来相距62.75千米。据侦察员报告,敌人已向我处前进了11千米。我军随即出发迎击,每小时前进6.5千米,敌人每小时前进5千米。我军出发几小时后与敌人相遇 13、在复线铁路上,快车和慢车分别从两个车站开出,相向而行。快车车身长是180米,速度为每秒钟9米;慢车车身长210米,车速为每秒钟6米。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的尾部离开,需要几秒钟 14、甲、乙两个车站相距550千米,两列火车同时由两站相向开出,5小时相遇。快车每小时行6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5、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46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7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 一)填空题(每一题每空1分,第二、三、五题每空3分,其余题每空四分,共42分) (1)由5、6、3三个数字可组成__________个三位数,其中最大数是________,最小数是________。 答案:6 653 356 分析:法一,用树型结构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 共有6个三位数,最大数为653,最小数为356。 法二:利用排列数公式计算:由5、6、3三个数字组成的全排列个数为 的是________。

方法一:将四个数都化为小数为:1.125,2.25,3.375,4.5,我们发现相邻两个数之间后一个数比前一个多1.125,(或者发现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四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四倍),则第5个数是4.5+1.125=5.625(或1.125×5=5.625)。 方法二: (5)如图,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长方体后(单位:厘米)剩下的图形的体积是_____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 答案:113立方厘米150平方厘米 分析:正方体的体积为5×5×5=125立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为2×2×3=12立方厘米,则剩下的图形的体积为正方体的体积减去长方体的体积,即:125-12=113立方厘米。

在切下的长方体中,上、下表面积相等,左、右表面积相等,前、后表面积相等,所以剩下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即 5×5×6=150平方厘米。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分析:这道题如果直接地计算下去是很麻烦的,我们应该找找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可循,题目中意思不变,把2004设成一个数a,看看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依次类推,可得到: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练习题

《行程问题》练习题 1.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20千米,乙每小时行18千米。两人相遇时距全程中点3千米。求全程长多少米? 2.甲乙两个码头相距3500米,1号渡轮平均每分钟行180米,2号渡轮平均每分钟行170米,这两艘渡轮同时分别从甲、乙两码头相向而行,靠码头乘客上船需停留3分钟。它们第一次相遇后又经过多少分钟第二次相遇? 3.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相距860千米的两地出发,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70千米。6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两队学生从相隔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4千米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5.两地之间的路程是760千米,有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来,第一列火车每小时行72千米,第二列火车每小时行54千米。一只鸽子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和第二列火车一起出发向第一列火车飞去。当鸽子与第一列火车相遇时,第二列火车距离目的地还有多少千米? 6.甲、乙两车同时同地背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当甲车比乙车多行32千米时,甲、乙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7.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 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8.快车和慢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对开出。已知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 小时后,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9.一辆汽车由甲城开往乙城。3小时后因事故停了半小时之后,司机每小时加速6千米,再经过4小时准时到达了乙地。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10.敌车在我车前方45千米的地方逃窜,速度为每小时60千米。我军紧紧追击,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需要几小时可以追上? 11.两人从甲、乙两地同时同方向出发,在前面的人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后面的人骑马,每小时行12千米。3小时后骑马人追上了步行的人。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2.甲乙两城间的铁路长240千米,快车从甲城,慢车从乙城同时相向开出,3小时相遇。如果两车分别在两城同时同方向出发,慢车在前,快车在后,15小时快车可以追上慢车。求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六年级下册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011行程问题(1)姓名:___________ 【知识要点】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速度、时间、路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行程问题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①相遇问题(相向而行)②相离问题(相背而行)③追及问题(同向而行),其基本数量关系是: ①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②相离问题:速度和×时间=相距路程 ③追及问题:速度差×时间=追及路程 【基本练习】 1、一辆客车和一辆小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2.5小时相遇。 已知客车每小时行72千米,是小车速度的3 4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客、货两车同时从相距378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72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3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6小时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72,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67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5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5:4,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5、甲、乙两船同时从武汉出发开往上海,已知甲船每小时行52千米,乙船每小时行45千米,8小时后,两船相距多少千米? 【例1】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在距中点12 千米处相遇。已知客、货两车的速度比是6:5,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客、货两车的速度比是6:5,所 以相遇时两车所行的路程的比也是6:5,即甲车行了全程的 6 11 ,乙车行了全程的 5 11 ;又两车在距中点12千米处相遇,也就是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12×2=24千米。 解答:12×2÷( 6 11 - 5 11 )= 练习1: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7:8,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两辆汽车同时从A地出发开往B地,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6:5,甲车达到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12千米处与乙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八年级下册数学函数的表示方法.

第4章(单元)第1节(课)第2课时连续号

答案:(1)是,根据函数的概念,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2)当x=10时,y=2×10=20(元).月用水量10度需交水费20(元);当x=16时,y=2×12+4×2.50=34(元).月用水量16度需交水费34(元);当x=20时,y=2×12+6×2.50+2×3=45(元).月用水量45度需交水费45(元). 说明本例安排的目的两个:①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函数的概念;②让学生体会当函数用列表法给出时函数值的求法.本例教学时教师应向学生解释“收费实行阶梯水价”的含义,即月用水量不超过12度时每度2元,超过12 度不超过18度时每度2.5元,超过18度时每度3元,如月用水量为38度时,应交水费y =2 ×12+6×2.5+3×20=99(元). 例3下图是小明放学回家的折线图,其中t表示时间,s表示离开学校的路程.请根据图象回 答下面的问题:(1)这个折线图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路程s可以看成t的函数吗?(2) 求当t=5分时的函数值?(3)当 10≤t≤15时对应的函数值是多少并说明它的实际意义?(4)学 校离家有多远?小明放学骑自行车回家共用了几分钟? 答案:(1)折线图反映了s、t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路程s可以看成t的函数;(2)当t=5分时函数值为1km;(3)当 10≤t ≤15时,对应的函数值是始终为2,它的实际意义是小明回家途中停留了5分钟;(4)学校离家有3.5km,放学骑自行车回家共用了20分钟. 四、全课小结: 1、我们认识了函数的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1)解析法(2)列表法(3)图象法。并归纳总结出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知道了函数三种不同表示方法之间可以转化. 其实函数图象与函数性质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我们可以归纳如下: 图象特征函数变化规律 由左至右曲线呈上升状态.?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由左至右曲线呈下降状态.?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曲线上的最高点是(a,b).?x=a时,y有最大值b. 曲线上的最低点是(a,b).?x=a时,y有最小值b. 2、能够分析图象信息,解答有关问题.通过例题学会了用描点法画出函数图象,这样我们又一次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作业 课本P116页习题第2、3、4、5、6、7题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除计算题专项练习80题

2 整式的乘除计算题专项练习 80 题 22 1、 4(a+b)+2(a+b)-5(a+b) 2 、( 3mn +1)(3mn-1)-8m 2n 2 3、 [(xy-2)(xy+2)-2x y +4] ÷ (xy) 4、 化简求值 : (2a 1)2 (2a 1)(a 4) ,其中 a 2 5、 x 2 x 3 x 1 x 2 6 、 2xy 2 1 xy 4 1 xy 4 7、( 9a 4b 3c )÷( 2a 2b 3)·(- 3 a 3bc 2) 4 8 、计算: 2 ( x y)(x y) (x y) 9、 2 2 2 3 2 (15x 2y 2-12x 2y 3-3x 2) ÷ (-3x)

14、化简求值: 当 x 2,y 5 2 时, 求[ 2x y 2 2x y 2x y 4xy] 2x 的值 15、先化简,再求值 3x 2y 4xy 2 5xy 2 6xy 2 ,其中 x 2, y 1 2 2 2 2 3 a b a ab b b b a a , 其中 a 10、 (2a b)4 (2a b)2 11 、1232-124×122(利用乘法公式计算) 12、 (x 1)(x 2) 2 ( x) 13 2 3 2 4 3 、(2x 2y) 3· (-7xy 2) ÷ (14x 4y 3 ) 16、先化简再求 值: 2 2 2 a b a 2 ab b 2 b 2 b a 3 a 3 , 其中 a 4 ,b 17、先化简再求值: 14 ,b

2 1 18、化简求值 (x 2y) 2 (x y)(x y),其中 x 2, y 2 (a 2) 2 (2a 1)(a 4) ,其中 a 2 a b 2a b 20、已知 x a 3,x b 2,求 x 2a b 2 2 2 2 21、 m ( m) 3 ( m)2 22、 6)3 23、 ( 2 103)3 (4 104)2 844 24、 x x x 2 2 2 25、 ( a b a) ( ab) 26、 2 xy 23 ( x y) 2 xy 2 ) 27、 ( x 2 y 3z) (3x 2y) 19、先化简再求值: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专项练习

小学数学行程问题专项练习 早晨,张老师从家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 千米的速度去上班,用0.4 小时到达学校。中午下班,因逆风,张老师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2 千米的速度沿原路回家,需多少小时到家? 举一反三1 1 、小明从家去学校,每分钟走80 米,用了1 2 分钟;中午放学沿原路回家,每分钟走100 米,多少分钟到家?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行50千米,6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每小时比去时快10 千米,返回时用了几个小时? 3、货车从A城到B城,去时每小时行50千米,4小时到达;沿原路返回时比去时多用了1小时,返回时每小时比去时慢多少千米? 典型例题2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 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出发 1.5 小时后,超过中点8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还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乙地? 举一反三2 1、一辆汽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A地到B地,出发 1.2 小时后,超过中点6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还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达到 B 地? 2、一辆摩托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出发 1.8 小时,行了72 千米,距离中点还有8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还要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乙地? 3、一辆汽车以每小时40 千米的速度从东站开往西站, 1.5 小时后,剩下的路程比全程的一半少 6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这辆汽车从东站到西站共需多长时间? 典型例题3

2 小时,已知他骑车的速度是步行的 4 倍。问李师傅往返骑 车只需多少时间? 典型例题 4 小明每天早晨 6:50 从家出发, 7:20 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前 6 分钟到校,如果明天早晨还是 6:50 从家 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 25 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问:小明家距学校多远? 举一反三 4 1、解放军某部开往边境,原计划需行军 18 天,实际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行 12 千米,结果提前 3天到 达。这次共行军多少千米? 2 、小强和小红是邻居,且在一个学校上学。小红上学要走 10 分钟,小强每分钟比小红多走 30 米,因此 比小红少用 2 分钟。问:他们家距学校多远? 3、小明和小军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两人按原定速度前进,则 4 小时相遇,如果 两人各自都比原定速度每小时多走 1 千米,则 3 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典型例题 5 甲、乙两地相距 56 千米,汽车行完全程需 1.4 小时,骑车要 4 小时。王叔叔从甲地出发,骑车 1.5 小时 后改乘汽车,又用了几个小时到达乙地? 小明上学时坐车,回家时步行,在路上共用 了 往返都步行,全部行程需要多少小时? 1.25 小时。如果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只需 30 分钟。如果 举一反三 3 1、小红上学时坐车,回家步行,在路上一共用了 果往返都步行,需要多少分钟? 36 分钟。如果往返都坐车,全部行程只需 10 分钟,如 2、张师傅上班坐车,下班步行,在路上共用了 问张师傅往返都坐车,在路上需要多少分 1.5 小时。如果往返都步行,在路上一共需要 2.5 小时。 3、李师傅上班骑车,下班步行,在路上共用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稍复杂题

解决问题(三) 1、邮递员去送信,已知回来时沿原路返回,但速度提高了25%。并且来、回的 时间差是11 4小时。求往返一次用多少小时? 2、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去B地。甲行全程的一半时,乙离B地还有54km。 当甲到达B地时,乙已经行了全程的80%。求A、B两地的路程是多少km? 3、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比是 3:2,他们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20%,乙的速度提高了3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280km。那么A、B两地的路程是多少km? 4、水产商店计划以6元/kg的价格出售180kg的鲢鱼。因购买鱼头的顾客较多, 所以商店决定把鱼按5:4的重量比分为鱼头和鱼尾。已知鱼头和鱼尾的单价比为8:5,要使总收入不变,问鱼头和鱼尾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5、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增加20%,要使体积不变,高应减少约百分之几。 6、甲、乙两人都骑车从A去B。甲出发3小时后,乙才出发,结果乙比甲早一 小时到达B。已知A、B两地相距120km,甲的速度是乙的2 3。求甲、乙的 速度。 7、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去B,出发后,甲、乙两车的速度的比是5:4.当 甲车行至中点时,乙离中点还差60千米。当乙车到达中点后,速度提高50%。 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B地还有多少千米?

8、一杯牛奶,喝去20%。加满水搅匀,再喝去60%后,杯中的纯牛奶只占原牛 奶的百分之几。 9、从装满100g浓度为80%的盐水杯中倒出40g盐水后,再用清水加满。搅拌后 再倒出40g盐水,然后再用清水加满。此时杯中盐水的浓度是百分之几。 10、某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如果打八折出售,每件就要亏损50元,这种 商品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11、一种商品,按进价的33%加价定价。现在这种商品的进价降低了5%。 若仍按原定价出售,则这种商品现在的利润率是百分之几。 12、某商品销售一种皮衣,若按九折出售,可以赢利215元;如果按八折出 售,则亏损125元。这件皮衣的进价是多少元? 13、甲、乙两个同样的被子,甲杯只有半杯清水,乙杯盛满了含盐30%的盐 水。先将乙杯盐水的一半倒入甲杯,摇匀后,再将甲杯盐水的一半倒入乙杯。 这时甲杯的浓度是百分之几,乙杯的浓度是百分之几。 14、市场里卖一批白菜,上午以1.2元/kg的价钱卖出20kg,下午以1.1元/kg 的价钱卖出30kg,并且上午比下午少获利3元。问白菜的进价是每千克多少元? 15、一件衣服如果打八折,可以优惠顾客60元,此时商家可获利润20%。这 件衣服的成本是多少元?

八年级数学函数怎么学

八年级数学函数怎么学 八年级数学函数学习方法如下 一、理解二次函数的内涵及本质. 二次函数y=ax2+bx+c(a≠0,a、b、c是常数)中含有两个变量x、y,我们只要先确定其中一个变量,就可利用解析式求出另一个变量,即得到一组解;而一组解就是一个点的坐标,实际上二次函数的图象 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点构成的图形. 二、熟悉几个特殊型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1、通过描点,观察y=ax 2、y=ax2+k、y=a(x+h)2图象的形状及 位置,熟悉各自图象的基本特征,反之根据抛物线的特征能迅速确 定它是哪一种解析式. 2、理解图象的平移口诀“加上减下,加左减右”. y=ax2→y=a(x+h)2+k“加上减下”是针对k而言的,“加左减右”是针对h而言的. 总之,如果两个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系数相同,则它们的抛物线形状相同,由于顶点坐标不同,所以位置不同,而抛物线的平移实质 上是顶点的平移,如果抛物线是一般形式,应先化为顶点式再平移. 3、通过描点画图、图象平移,理解并明确解析式的特征与图象 的特征是完全相对应的,我们在解题时要做到胸中有图,看到函数 就能在头脑中反映出它的图象的基本特征; 4、在熟悉函数图象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抛物线的特征, 来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极值等性质;利用图象来判别二次函数的 系数a、b、c、△以及由系数组成的代数式的符号等问题. 三、要充分利用抛物线“顶点”的作用.

1、要能准确灵活地求出“顶点”.形如y=a(x+h)2+K→顶点(- h,k),对于其它形式的二次函数,我们可化为顶点式而求出顶点. 2、理解顶点、对称轴、函数最值三者的关系.若顶点为(-h,k),则对称轴为x=-h,y最大(小)=k;反之,若对称轴为x=m,y最值=n,则顶点为(m,n);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可达 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利用顶点画草图.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需要画出草图能帮助我们分析、解决问题就行了,这时可根据抛物线顶点,结合开口 方向,画出抛物线的大致图象. 四、理解掌握抛物线与坐标轴交点的求法. 一般地,点的坐标由横坐标和纵坐标组成,我们在求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时,可优先确定其中一个坐标,再利用解析式求出另一 个坐标.如果方程无实数根,则说明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 从以上求交点的过程可以看出,求交点的实质就是解方程,而且与方程的根的判别式联系起来,利用根的判别式判定抛物线与x轴 的交点个数.答案补充学理科东西学会求本质做类推 二次函数都是抛物线函数(它的函数轨迹就像平推出去一个球的 运动轨迹,当然这个不重要)因此把握它的函数图像就能把握二次函 数 在函数图像中注意几点(标准式y=ax^2+bx+c,且a不等于0): 1、开口方向与二次项系数a有关正则开口向上反之反是。 2、必有一个极值点,也是最值点。如果开口向上,很容易想象 这个极值点应该是最小点反之反是。且极值点的横坐标为-b/2a。极 值点很容易出应用题。 3、不一定和x轴有交点。当根的判定式Δ=b^2-4ac<0时,没有交点,也就是ax^2+bx+c=0这个方程式“没有实数解”(不能说没有 解!具体你上高中就知道了)如果Δ=0那么正好有一个交点,也就是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

八年级上数学计算题40道 一)填空题(每一题每空1分,第二、三、五题每空3分,其余题每空四分,共42分)? (1)由5、6、3三个数字可组成__________个三位数,其中最大数是________,最小数是________。? 答案:6 653 356? 分析:法一,用树型结构把它们一一列举出来。? 共有6个三位数,最大数为653,最小数为356。? 法二:利用排列数公式计算:由5、6、3三个数字组成的全排列个数为? 的是________。? 答案:? 分析:我们任意选出两个连续整数n,n+1,那么它们的倒数为? (3)已知a和b都是自然数,且a÷b=8,那么a与b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_,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答案:b a? 分析:由a÷b=8可知a=8b,所以8b与b的最大公约数为b,最小公倍数为8b,即为a。? (4)按规律填空:? 答案:5.625?

分析:首先找出这四个数的规律,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将四个数都化为小数为:1.125,2.25,3.375,4.5,我们发现相邻两个数之间后一个数比前一个多1.125,(或者发现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2倍,第三个数是第一个数的3倍,第四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四倍),则第5个数是4.5+1.125=5.625(或1.125×5=5.625)。? 方法二:? (5)如图,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长方体后(单位:厘米)剩下的图形的体积是___________,表面积是_____________。? 答案:113立方厘米150平方厘米? 分析:正方体的体积为5×5×5=125立方厘米,长方体的体积为2×2×3=12立方厘米,则剩下的图形的体积为正方体的体积减去长方体的体积,即:125-12=113立方厘米。? 在切下的长方体中,上、下表面积相等,左、右表面积相等,前、后表面积相等,所以剩下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正方体的表面积相等,即5×5×6=150平方厘米。?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分析:这道题如果直接地计算下去是很麻烦的,我们应该找找在计算上有什么规律可循,题目中意思不变,把2004设成一个数a,看看它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行程问题(习题及答案)

行程问题(习题) 巩固练习 1.小明每天要在8:00前赶到学校上学.一天,小明以70米 /分的速度出发去上学,11分钟后,小明的爸爸发现儿子忘了带数学作业,于是爸爸立即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与小明同时到达学校.请问小明家距学校有多远的距离? 2.一个邮递员骑自行车要在规定时间内把特快专递送到某单位.他如果每小时行15 千米,可以早到10分钟;如果每小时行12千米,就会迟到10分钟,则规定的时间是多少小时?他行驶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3.家住郑州的李明和家住开封的好友张华分别沿郑开大道匀速赶往对方家中.已知两 人在上午8:00时同时出发,到上午8:40时,两人还相距12 km,到上午9:00时,两人正好相遇.求两家之间的距离. 4.小明和小刚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两地相距2 km,小明每小时走7 km,小刚每小 时走6 km,如果小明带一只狗和他同时出发,狗以每小时10 km的速度向小刚方向跑去,遇到小刚后又立即回头跑向小明,遇到小明后又立即回头跑向小刚,这样往返直到二人相遇. (1)两个人经过多少小时相遇? (2)这只狗共跑了多少千米?

5.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训练,他们以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8分的时候,学校 要将一个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则通讯员追上学生队伍时行进了多少千米?通讯员用了多长时间?(用两种不同的方法) 6.一列火车匀速行驶经过一条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共需45 s,而整 列火车在隧道内的时间为33 s,且火车的长度为180 m,求隧道的长度和火车的速度.

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 一、基本知识点 1、常见题型:一般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流水问题,火车过桥问题。 2、行程问题特点:已知速度、时间、和路程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3、基本数量关系:速度x时间=路程 速度和x时间(相遇时间)=路程和(相遇路程) 速度差x时间(追及时间)=路程差(追击路程) 二、学法提示 1.火车过桥:火车过桥路程=桥长+车长 过桥时间=路程÷车速 过桥过程可以通过动手演示来帮助理解。 2.水流问题: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x水流速度 3.追及问题:追击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击距离÷追及时间=速度差 4.相遇问题: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三、解决行程问题的关键 画线段图,标出已知和未知。能够从线段图中分析出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四、练习题 (一)火车过桥 1.一列火车长150米,每秒行20米,全车要通过一座长450米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 2.一列客车通过860米的大桥要45秒,用同样的速度穿过620米的隧道要35秒,求客车行驶的速度和车身的长度。 3.一列车长140米的火车,以每秒1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共用30秒,求大桥的长度。

4.一人在铁路便道上行走,一列客车从身后开来,在她身旁通过的时间为7秒,已知客车长105米。每小时行72千米,这个人每秒行多少米? 5.在有上下行的轨道上,两列火车相对开出,甲车长235米,每秒行25米,乙车长215米,每秒行20米,求两车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要多长时间。 6.一人沿铁路边的便道行走,一列火车从身后开来,在身旁通过的时间为15秒,车长105米,每小时行28.8千米,求步行速度。 7.公路两旁的电线杆间隔都是30米,一位乘客坐在运行的汽车中,他从看到第一根电杆到看到第26根电线杆正好是3分钟。这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米? 8.一列火车长700米。从路边的一颗大树旁边通过用1.75分钟。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桥共用4分钟。这座大桥长多少米? 9.某小学组织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要通过长889米的桥,队伍从上桥到离开,共需多少时间? 10.两地相距240千米,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8小时后相遇,甲每小时比乙快3.6千米,甲的速度是多少? (二)流水问题 1.一条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如果在水流每小时1千米的水中顺流而下,速度应是多少?如果是逆流呢? 2.两地相距280千米,一艘轮船从甲地到乙地是顺流航行,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7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这艘轮船在两地间往返一次要几小时? 3.一艘船在水中顺流而下,每小时行16千米,在同样的水中逆流而上,每小时行12千米,求水流速度和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六年级的数学行程问题专项练习题.doc

一、相遇行程问题 =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 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如下:总路程 另一个速度 =速度和 - 已知的一个速度 56 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 63 千米,经过 4 小时后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 6 千米,乙每小时走 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40 千米,乙3、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80 千米的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 车每小时行驶42 千米。 5 小时后,两列火车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二人分别从A、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 5 千米,乙每小时行 4 千米。二人第一次相遇后,都继续前进,分别到达 B、 A 两地后又立即按原速度返回。从开始走到第二 次相遇,共用了 6 小时。 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A 城到 B 5、、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 千米的 A、 B 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 城需 6 小时,乙车从 B 城到 A 城需 12 小时,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6、、王欣和陆亮两人同时从相距 2000 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 110 米,陆亮每分钟行 90 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 500 米,遇到陆亮后,立即回头向 王欣跑去,遇到王欣再向陆亮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欣和陆亮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 少米 7、、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18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 15 千米的速度在两队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 5 千米,乙队每小时行 4 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