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英语教育

写作批次: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笔者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2012年 4月23日

目录

摘要............................................................................................................I Abstract (Ⅱ)

引言 (Ⅲ)

1.文献综述 (1)

2.面子涵义 (1)

3.中西文化中的不同的面子观 (1)

3.1.西方文化中的面子 (1)

3.2.中国文化中的面子 (2)

3.3.中西方面子的差异 (2)

4.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面子顾及策略 (3)

4.1.言行举止要合乎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3)

4. 2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 (4)

4.3. 选择合适的面子技巧 (4)

4. 4满足听话人的积极面子要求 (5)

4. 5满足听话人的消极面子要求。 (5)

4. 6避免直言不讳,不直接触及听话人的面子。 (5)

5结语 (6)

6.注释 (7)

7.参考文献 (7)

8.致谢 (8)

摘要

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但它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策略, 随着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概念上、内容上、机制上以及所体现的价值观上。我们应了解这些差异,以便能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面子”文化,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Abstract

As a social phenomenon, politeness is universal. In different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texts, the ways of face perception and expression are also different. The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ditermines the difference of face perception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uch difference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onception,content,face-saving mechanism and its value.We should understand these differences so as to successfully carry on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words:”Face”cultur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引言

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礼貌时都注意到了面子问题。而面子问题又是人们交往时彼此要考虑的社会因素。人们不仅要尽力维护自己的面子, 还要时刻关注他人的面子不受损害。面子是人们交际中的心理现实,而维护面子是言语交际的最终目的,并且是普遍的语言现象。但是,两种语言对面子的理解以及如何有效地协同交际双方的面子却不无差异。

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

1.文献综述

Ron Scollon,Suzanne wong Scollon 在Interculturel Communication一书中提到“世界上的人类交往中没有不要面子的交际”[1],但中西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对面子的认识、关注程度以及处理面子问题的方式不同;在中国,面子是调节和支配中国人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则。面子行为就是维持社会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工具性行为。中国人为了面子,一般不会轻易地拒绝他人的请求,即使是一时不能满足他人的请求,也会采取其他一些不久或补偿性的行为。在,而在西方,Brown 和Levinson把面子定义为:“每个社会成员希望拥有的个人自我形象。望在交际活动中自己的行为自由不受侵犯,不愿个人的拥有行动和自由受到干涉。”但面子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在当今全球化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价值观都在变革之中,面子领域在交际过程中是否也有新的突破?本文论述和研究了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面子问题在交际过程中应用的区别,对交际效果产生的影响以及相互融合的趋势,从其文化根源上找出相互融合与理解的途径, 对面子策略的不同运用原则。

2.面子涵义

“面子”,亦称“礼貌原则”,在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学者们一般把其定义为“交际事件中的参与者所相互给予的、相互协同的公共意向”(贾玉新,1997)[2],“是有选择行为的自主权以及自己的观点能得到对方的认可,具体地说面子就是每个人为自己争取的公共的自我形象”(何自然,2001)[3]。Erving Goffman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它是个人的自我体现”。英国学者Brown 和Levinson在1978年发表的题为《语言应用的普遍现象:礼貌现象》(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Politeness Phenomena)一文中提出了面子论,即“人们在交际中保留特定的面子是基于交际的双方都是有理性的社会成员,具有为交际目的的实现而选择适当的交际方式的推理能力。而保留面子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交际双方的良好的社会关系,使交际的目的得到更好的顺利实现”。

3.中西文化中的不同的面子观.

“面子”(face)在不同的语言背景之下所对应的意义是等价的,从字面上讲就是对人或者有机体的脸部的一种称呼。但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史而言,人是社会性和群体性的动物,行为和话语都与自身的社会地位、尊严、荣誉及外在形象等价值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下就分别探讨中西文化背景下不同的面子观。

3.1.西方文化中的面子

面子的概念是首先由中国的人类学家Hu Hsien Chin介绍到西方的。美国的社会学家Erving Goffman以西方文化为基础,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详尽地探讨。他在20世纪50年代从社会学角提出了“面子”(face)问题。他将面子定义为“一个人积极正面社会价值。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社会人,人们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交际,在交际过程中, 面子就表现为个体拥有的社会形象”。后来Brown 和Levinson把面子定义为:“每个社会成员希望拥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