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文档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
“现实主义”它最早在文学领域里的出现是在席勒的《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这篇论文里。
在这里,席勒是把“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相对立提出的。
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恩格斯曾概括其特点为“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而把它进行比较宽泛的理解,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者又泛指那些以描写现实主义为主的文学创作,由此他们认为《诗经?国风》里有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
《诗经》的现实精神,在国风和“二雅”中,表现尤其突出。
大雅中的周族史诗,真实地再现了周民族的发生发展史,而在周道既衰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大小雅中的怨刺诗,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充满忧患意识和干预政治的热情。
国君大臣,抨击政治弊端,讽刺背德违礼,斥责宵小谗佞,身处乱世的诗人真实地记录下了当时腐朽、黑暗、世衰人怨的社会现实,而其中表现出的忧国忧民的情怀,进一步强化了这些作品反映现实的深度。
国风中的作品,更多针对战争徭役,婚姻恋爱等生活抒发诗人的真实感受,在对这些生活侧面的具体描述中,表现了诗人真挚的情感,鲜明的个性和积极的态度。
我们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指《诗经》是直面现实的艺术。
以农业生产为根本的周民族,是一个务实的民族。
如《大戴礼记》中的《夏小正》一篇,相传是夏代遗书。
《史记?夏本纪》中说:
“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
”不管这话是否则可靠,但《夏小正》无疑是产生极早的一部最古老的月令。
这篇文章按十二月的夏历顺序,详细记载了大自然包括天上星宿、大地生物的相应的变化,形象地反映了上古人民对时令气候的比较科学的观察与认识。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古老的反映农事生活的诗篇《豳风?七月》,最鲜明地表现了周人由农业生产实践而产生的面对现实的创作态度。
这里没有对自然万物的丝毫神化,也没有任何的虚妄与怪诞。
全诗从夏历七月初大火星开始西移的天象说起,一一叙述每一个节令农夫们的生产与生活,细备而周详。
它说明,正是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培养了周人的务实精神,使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看成是不需依赖超自然的神灵的可以把握的生活。
《诗经》是面向现实的艺术。
首先这不仅表现为农事诗的描写,面向现实的生活观念使周人把诗的创作看成对自己现实生活表现。
是现实主义的眼光使诗人对社会生活具有了最为敏锐的观察能力,使诗人能够把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对各种生活现实进行深刻的提示与描写。
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使《诗经》具有写实和朴真特征,具有生活的亲切感,从而引导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批判社会中的一切不合理现象,激发人们对于理想生活进行不懈有追求。
其次《诗经》直面现实的情感抒发。
按黑格尔的话说,抒情诗和史诗不同,“正式史诗只能出现于原始时代,而抒情诗却在民族发展的任何阶段中都可以出现。
”但是在古希腊,抒情诗却
远不及史诗等诗体发达。
以至在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这部名著里所讨论的“诗”,也仅止史诗、悲剧、喜剧和酒神颂而已。
而中国却正相反,史诗相对不发达,抒情诗却得到高度发展。
抒情诗的产生和史诗不同,更需要文明的高度发展和人的诗心的启悟,需要有高度的文化修养。
因为同样按照黑格尔的话说,虽然抒情诗可以产生在一个民族的各个时代,但它和史诗仍有着很大差别,“如果正式史诗的繁荣时代是在民族情况大体上还未发展到称为散文性现实情况的时代,而最适宜于抒情诗的却是生活情况秩序大体上已经固定了的时代。
……正是由于抒情诗要求打开心胸的凝聚幽禁状态而去容纳多种多样的情感和进行更广阔的
考察,而且自在一种已经用散文方式安排成的世界里还要对诗的内心生活具有自觉性,抒情诗也愈需要一种用力得来的艺术修养。
植根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等三个方面对《诗经》的文化精神做了高度的概括,它所包含的文化精神远不止此。
《诗经》是中国上古文化的诗的总结和艺术的升华,它生成于华夏的文化土壤,具有极为丰厚的文化内涵。
孙发根,教师,现居甘肃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