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
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
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
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
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
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
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
▪ 2、理解“百家争鸣 ”局面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 3、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的
形成过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本课探究:
▪ 探究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意义 ▪ 探究二:儒家 ▪ 1、孔子的思想主张 ▪ 2、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 探究三:道家(老子、庄子的思想主张) ▪ 探究四:韩非子、墨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三、道家
1.老子的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
(1)、“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3)、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的运动,事物 具有相反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 ,不断转化。
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 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思想通过《道德经》一书流传下来。
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
思想是
A.甲一儒,乙一墨,丙一法,丁一道
B.甲一道,乙一儒,丙一墨,丁一法
C.甲—儒,乙一法,丙一墨,丁一道 D.甲一道,乙一墨,丙一法,丁—儒
B
▪ (五)其他:名家:公孙龙

阴阳家:邹衍

杂家:吕不韦、刘安

农家:许行

纵横家:鬼谷子、

苏秦、张仪
四、法家
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 (1)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因时而变 (2)以法治国 (3)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君主利用权术 驾御大臣,以权威震慑臣民。
迎合大一统专制国家发展趋势
韩非其人,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 年)战国末期韩国人,韩王室诸公子之一,他的著 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 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 大成者。
五、墨家
(1)代表人物:墨翟 (平民百姓) (2)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 节用、节葬、……
知识巩固
学派 儒家 墨家 道家 法家
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老子 庄子 韩非
时代
主要思想
春秋 战国
提倡“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学思结 合”创办私学,整理文献“性相近”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是什么?
单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第1课
元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2 课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 3、4 课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课标要求:
▪ 1、识记“百家争鸣”中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 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中的主要成就;孟子、荀子 的主要思想主张。
4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 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亚圣”
A、“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 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 我也,我固有之也。”
(2) 荀子的思想
思想主张:
① “仁义”和“王道” ② “君舟民水” ③ 伦理观:“性本恶” ④朴素的唯物思想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也?” ——《论语·八佾》
(3)教育思想:①有教无类
②重视对文化典籍的整理 主要贡献:
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扩大了教
育的范围,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 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论语·为政);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 语·为政)
法家学说—— 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
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及其思想 1.孔子其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曾先
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后在55 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 离开鲁国,周游列国达十四年之久,其 目的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屡遭冷 遇。于是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 孔子晚年对《诗》《礼》《书》《易》《乐》《春秋》进行了 整理,是为“六经”,即儒家的经典,对发展儒家文化、繁荣 学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老 子
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 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1)政治经济的大变革
社会阶层:世袭→流动
天子
文化贵族 之没落者
旧贵族 领主
诸侯 ╳
卿大夫
士 西周春秋等级秩序
战国士阶层
平民之有 文化才艺者
平民之有 军功者
战国的新兴士阶层
性恶论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 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份,使儒学体系更加完善,儒学 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 中的巍然大宗。
关于孟子、荀子思想与孔子思想的关系是 A、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B、完全违背了孔子的思想 C、与孔子思想一脉相承,没有冲突
D、都是战国形势的产物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说;先义后利
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君民舟水关系;“性恶 论”;礼法并施;唯物主义思想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俭
春秋
世界万物本原为“道”; “无为而治”,回到“小国 寡民”;万物不停运动、转化;
战国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追求精神自由;
战国 主张法治、权术、树立君主权威(势);变法革新
文学贡献:其言论《论语》,编订整理出 《诗》、《书》、《礼》、《易》、《乐》、 《春秋》等。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后来成 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我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
3、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 (1)孟子的思想 —— 孟 子、荀子
思想主张:
① “仁政”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③ 伦理观:“性本善”
万世师表







﹛﹛﹜﹜









2、孔子的思想主张
(1)、哲学思想:
① “仁”的学说 (核心)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
• 子曰:“仁者爱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

小说家:虞初
2、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 吗?为什么?
1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 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 、儒家提倡“孝” 、“仁义” 、“诚信”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 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 “修已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有 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2. 庄子的思想
(1)、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 对的。(继承与发展) (2)、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 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3)、社会批判精神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继老子之后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 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 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 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惠。……” ② 人性论:性相近,习相远。
(2)政治思想:
①以德治民。 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进步)
②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保守)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论语·为政》 •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A、“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 覆舟’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天行有常,不为尧舜,不为桀亡”。
4、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仁的思想

民本思想
孔子
爱人 为政以德
孟子
仁政
荀子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2)“士”阶层的崛起、活跃 (3)贵族垄断教育、学术的局面被打破
学在官府——学在民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 期政治经济的反孔映子讲学图
3、“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意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儒家学说——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 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