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成本管理框架研究doc7(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略成本管理框架研究

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环境:从生产层面看,弹性制造系统(FMS)及技术信息系统的创新,使企业生产迈入计算机化和自动化的新阶段;从市场层面看,经济的国际化和竞争的全球化加剧了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企业不得不从原先追求“规模经济”转向为能对顾客不同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顾客化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使以标准成本为核心、按成本项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分摊费用的传统成本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种将企业战略财务决策相联结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战略成本管理应运而生。

1992年,JohnK.Shank和VijayGovindarejin在《创造竞争优势的新工具——战略成本管理》一书中,将战略成本管理定义为:服务于企业战略的开发与实施,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结果与成本行为进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从而寻求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成本管理手段。并指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框架由战略定位、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三部分组成。由于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实施步骤和实现模式都离不开上述框架,因此本文从框架入手,进行探讨。

一、战略定位

战略成本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成本管理和企业战略相结合。不同的战略需与不同的管理控制系统相互映衬。战略定位,即企业如何在市场选择竞争武器以对抗竞争对手,是战略成本管理的第一步。美国哈佛大学的波特(Michael E.Porter)所著的《竞争战略》(1980年)和《竞争优势》(1985年)两书中提出的通用的竞争战略有成本领先战略、差别化战略(标新立异战略)和目标聚集战略(专一经营战略)。现简述如下:

1.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的目标是通过一切可能的手段和方式,使企业成为产业中的低成本生产厂商,以成本优势获取竞争优势。典型的低成本厂商一般销售标准的、实惠的产品并强调获取规模经济或绝对的成本优势。成本领先战略要求企业成为领先者,而非仅仅成为几个竞争企业中的一员,因此成本领先战略是一种先发制人的战略。

2.差别化战略。差别化战略是建立在产品本身的性能、销售体系和特殊的服务等基础之上,力求产品性能的某一方面独树一帜,突出其特定功能,以吸引消费者,增加产品的竞争力。实施差别化战略在带来溢价报酬的同时,常会导致为维护产品的独特性能而追加一些额外成本,因此判断该战略成败的标志之一是实施战略所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为此而追加的成本。

3.目标聚集战略。目标聚集战略的实质是通过细分市场,将目标瞄准某一特定消费领域,使企业的产品满足该领域消费者的特定需要,从而排斥其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