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肾的排泄功能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Cl-
22.肾小管分泌H+需要哪种酶的催化(
)。
A.脱羧酸
B.羟化酸
C.碳酸酐酶 D.磷酸化酶
23.终尿中的K+主要是由( A.肾小球滤过 C.髓袢降支分泌的
)。 B.近曲小管分泌的 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
24.酸中毒时,常伴有高血钾,主要是因为(
)。
A.肾小管重吸收K+增加
B.H+-Na+交换增加
(2)滤过膜的通透性: ①机械屏障 ②电化学屏障
内皮细胞上的窗孔
基膜上含有带负电荷的蛋白质
3.虑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
肾小囊内胶 体渗透压
0
EFP=(毛细血管压+囊内胶体渗透压)–(血浆胶渗压 + 囊内压) EFP=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入球端 EFP = 45 – (25 + 10) = 10 (mmHg)
1.肾单位的组成
肾单位
肾小体 肾小管
肾小球
肾小囊
近曲小管
髓袢
降支粗段 降支细段 升支细段
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
近端小管 远端小管
2.球旁器
球旁细胞:分泌肾素 致密斑:调节肾素分泌 球外系膜细胞:吞噬、
收缩功能
二、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1.肾血流量大
2.形成两套 毛细血管网
三、肾血流量的调节
1.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生理学(Physiology)
授课教师: 张庆丽
目录
第八章 肾的排泄功能…………… 3
第一节 肾的结构与血液循环特点… 5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19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39 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45 第五节 尿液及其排放………………47 复习思考题……………………………51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10.原尿的成份( A.比终尿少葡萄糖 C.与终尿相似
)。
B.比终尿多Na+、K+ D.比血浆少蛋白质
11.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 A.高于血浆 C.与血浆相同
)。 B.低于血浆 D.与肾小管液相同
12.下列哪种情况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肾小球滤过率↓,则反之。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功能
1.K+的分泌 (被动分泌)
(1)Na+重吸收造
主细胞
成的管腔内负电位成 为分泌的动力;
(2)Na+进入细胞后, 刺激基膜侧钠泵,提 高细胞内K+浓度,进 一步分泌K+的分泌。
2.H+的分泌
闰细胞
Na+
Na+
(1)近球小管 Na+-H+交换 质子泵
原尿中的K+绝大部分(≈67%)在近端小管被重 吸收入血,约20%在髓袢被重吸收,约3%和9 %进入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后也被重吸收,终 尿中的K+主要是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的。
(5)葡萄糖的重吸收 量:100%
机制:同Na+吸收耦联 继发性主动转运
葡萄糖的重吸收
肾糖阈
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有一定限度 尿中刚出现葡萄糖的血糖浓度(180ml%)部 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极限。
出球端 EFP = 45 – (35 + 10) =0
4.影响肾小球虑过的因素
(1)滤过膜 ①通透性
肾小球肾炎
滤过膜结构受损 机械屏障作用 通透性 红细胞进入滤液
带负电糖蛋白 电学屏障作用
通透性 血浆白蛋白进入滤液
血尿
蛋白尿
②面积
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毛细 血管口径
血流量
活动的肾 小球数目
滤过面积
GFR
肾交感神经: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2.自身调节
四、泌尿系统的功能
排泄异物和代谢废物 1.泌尿功能 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调节酸碱平衡
2.内分泌功能: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
肾小体 滤过
滤液 (原尿)
肾小管 集合管
重吸收 分泌
终尿
一、肾小球的虑过功能
1.肾小球的滤过率和滤过分数
(1)肾小球滤过率: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
皮细胞三层组成
B.基膜对滤过膜的通透性起主要作用
C.对物质分子大小有选择性
D.带负电的分子更易通过
6.促进肾小球内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
A.入球小动脉血压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C.出球小动脉血压
D.肾动脉血压
7.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
A.两侧肾脏生成的原尿量
B.每分钟两肾生成的滤液量
C.每分钟一侧肾脏的血浆滤过量 D.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的尿量
19.调节性重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
)。
A.近球小管
B.远球小管和集合管
C.髓袢细段
D.近曲小管
20.近球小管对Na+的重吸收可促进下列哪一组物质的重吸收
(
)。
A.K+、Cl-
B.水、Cl-、HCO3-
C.H+、HCO3-
D.水、H+、K+
21.氨基酸的重吸收常与哪种离子相伴随(
A.K+
B.Na+
C.Ca2+
( 水 过 剩 ) 尿稀释
24小时终尿量为0.5L 渗透压1200 mOsm/L
24小时终尿量为20L 渗透压50 mOsm/L
二、尿的浓缩与稀释机制
肾实质内的浓度梯度
1.内髓部高深梯度的形成 ①NaCl的被动扩散 ②尿素循环
2.外髓部高深梯度的形成 NaCl的主动重吸收
3.高深梯度的保持-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作用 入降支出升支
盆神经
盆神经 阴部神经
尿量 (+) 膀胱壁压
(400~500ml) 力感受器
大脑皮层排尿中枢
盆N传 入冲动
(–) (+)
脊髓排尿中枢 (腰骶部)
盆N传出冲动 阴部N传出冲动
膀胱逼尿肌收缩 内括约肌舒张
外括约肌舒张
排尿
异常排尿
尿失禁 尿潴留
尿频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肾小球滤过率? 2. 滤过膜的屏障功能有哪些? 3. 影响肾小球虑过的因素有哪些? 4. 糖尿病病人为什么会尿量增加。 5.大量饮清水之后尿量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6.肾脏是如何对尿液进行浓缩和稀释的?
的原尿量。 平均值:125ml/min
(2)虑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 量的比值。
GFR
125
FF = 肾血浆流量= 660 = 0.19
表明:流经肾脏的血浆约1/5形成原尿。
2.虑过的结构基础-虑过膜
(1)组成: ①肾小球Cap内皮细胞 ②基膜 ③肾小囊上皮细胞
Capillary endothelium
返回
第八章 肾的排泄功能
学习目标
1.了解肾的结构及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2.掌握尿生成的过程 3.理解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机制 4.理解尿生成的调节 5.了解尿液的性质及排尿过程
第一节 肾的结构与血液循环特点
一、肾的结构特点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髓质(medulla)
皮质
( cortex )
肾盂
输尿管
C.K+-Na+ 交换增强
D.H+-K+交换增加
25.肾小管液的等渗性重吸收发生在(
)。
A.近球肾小管
B.髓袢升支细段
C.髓袢降支细段
D.集合管
26.形成肾脏内髓部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KCl和尿素
B.尿素和NaCl
C.NaCl和葡萄糖
D.NaCl和KCl
)。
27.抗利尿激素对肾脏最明显的作用是( A.增加近曲小管对水的通透性 B.增加髓袢升支对水的通透性 C.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D.增加髓袢降支对水的通透性
练习题
1.动脉血压波动于80~180mmHg范围时,肾血流量仍保持相对恒定,
这是由于(
)。
A.肾脏的自身调节
B.神经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共同调节
2.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较高主要适应于(
)。
A.肾小球耗氧量较大
B.肾小球滤过作用
C.肾脏代谢需要
D.球管平衡的需要
3.下列哪种物质在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滤过膜(
尿量(少尿)
(2)血浆胶体渗透压
快速大量静脉 注射生理盐水
血浆蛋白 浓度相对
血浆胶渗压
EFP
GFR
尿量
(3)肾血浆流量
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人两肾每天生成的肾小球滤过液达 180L,而终尿只有1.5L左右。这表明滤过 液中约有99%的水被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 收,只有约1%被排出体外。
• 滤过膜的机械屏障作用:半径 < 2.0 nm的物质(如葡萄糖),可以自 由通过;半径 > 4.2 nm的物质(如血浆蛋白),不能通过;半径2.0 nm ~ 4.2 nm的物质,随其有效半径增加,滤过量逐渐降低。
肾小囊 上皮细胞
基膜 毛细血管内皮
红细胞
水分子 带正电荷物质 葡萄糖 带负电荷物质
血浆蛋白
fenestrations
fenestrations
内皮细胞(endthelial cell)有许多小孔, 称为窗孔 (fenestrations)。
Filtration slits
基膜是一层有孔的 基膜, 含有一些带负电的蛋白质。
pedicets
足细胞的足突互相交错, 形成滤过裂隙膜。
滤过膜对滤过分子具有机械和电学两重屏障作用,故被滤过物质通 过滤过膜的能力取决于其分子的大小和所带的电荷。
主动重吸收 被动重吸收
3.物质重吸收
(1)Na+的重吸收 近端小管: 主动重吸收
髓攀升支粗段: 被动重吸收
(2)水的重吸收
(3)HCO3-的重吸收和H+的分泌 量:HCO3-85%重吸收
机制:CO2形式 同H+分泌密切关联
意义:在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
HCO3-的重吸收
(4)K+的重吸收
B.髓袢升支细段
C.远球小管
D.集合管
16.重吸收Na+最多的部位是(
A.远球小管
B.近球小管
C.集合管
D.髓袢细段
)。
)。
17.葡萄糖的吸收部位是(
A.近球小管
B.远球小管
C.髓袢细段
D.集合管
)。
18.肾糖阈数值为( A.6~7mol/L C.8.96~10.08mol/L
)。 B.7~8mol/L D.10.08~11.9mol/L
(6)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 ①渗透性利尿 ②管球平衡
①渗透性利尿
溶质的浓度↑→渗透压↑→水重吸收↓→ 尿量↑
如:甘露醇的渗透性利尿 糖尿病的多尿
②渗透性利尿
近端小管水和Na+的重吸收率始终为 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即定比重 吸收。
机制: 肾小球滤过率↑→近端小管旁毛细血 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重吸 收↑
② NH3扩散的量决定于管腔液与管周液的pH值:管腔液pH 值较低时,NH3较易扩散。
③正常时NH3只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分泌;酸中毒时,近曲小 管也分泌。
第三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一、尿的浓缩与稀释
高渗尿 低渗尿 等渗尿
24小时终尿量为1.5L 正常血浆的渗透压300mOsm/L
( 缺 水 )
尿浓缩
C.囊内压下降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为13.3KPa(100mmHg)
13.各段肾小管比较,重吸收量最多的部位(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
C.近球小管
D.集合管
14.可主动重吸收Cl-的部位是(
A.远曲小管
B.髓袢升支粗段
C.近曲小管 D.髓袢升支细段
)。
15.重吸收K+的主要部位是(
பைடு நூலகம்)。
A.近球小管
8.正常情况下,成人肾小球滤过率为(
A.100ml/min
B.250ml/min
C.125ml/min
D.660ml/min
)。
9.形成原尿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B.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C.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第四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
二、体液调节
抗利尿激素 醛固酮
第五节 尿液及其排放
一、尿液
尿量:正常:1-2L 多尿:超过2.5L/24h 少尿:100-500ml/24h 无尿:少于100ml/24h
性质:成分:水、电解质、NPN 颜色:淡黄色 比重:1.015-1.025之间
二、排尿反射
1.重吸收部位
部位 近曲小管
髓袢 远曲小管 集合管
水的重吸收 各种物质的重吸收
65-70% 全部:G, aa
大部:67%水,Na+,K+, Cl-,
85% HCO3部分:硫酸盐,尿素,尿酸
10%
部分:Na+, Cl-,水
10% 10-20%
部分:Na+,HCO3-,水 部分:水,钠盐,尿素
2.重吸收的方式
(2)远球小管和集合管 质子泵
H+-K+-ATP酶
(3)H+分泌特点:
泌H+与重吸收HCO3-、Na+呈正相关 泌H+助碱贮(泌H+→促HCO3-重吸收→排酸保碱) 泌H+与泌K+呈负相关(竞争抑制)
泌H+是有限度的:当小管液pH值<4.5时,泌H+则停止
3.NH3的分泌
H
NH3的分泌的特点
①泌NH3与泌H+呈正相关:即泌NH3促进H+-Na+交换,促进排 酸保碱,调节机体酸碱平衡。
A.无机盐
B.葡萄糖
C.血浆白蛋白
)。 D.氨基酸
4.关于肾小球滤过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促进滤过的力量 B.血浆胶体渗透压是阻止滤过的力量 C.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全段均有滤过 D.肾小囊内压升高时滤过减少
)。
5.关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由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内层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