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人和文化地景的分析研究

重庆市渝北区人和文化地景的分析研究
重庆市渝北区人和文化地景的分析研究

重庆市渝北区人和文化地景的分析研究

钱驰

摘要: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是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一方面促进了中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带来了地景文化的演变。以重庆市北部新区人和为例,来探讨在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的,重庆市北部新区人和镇现代文化地景的塑造与传统文化地景的缺失,以期为山地城市居民创造出有文化特色和品质的城市居住空间来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球化山地城市边缘区文化地景演化

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新特征。伴随着全球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发生着重大的变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的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等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价值观念的侵蚀导致了地域文化的消逝。我们的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不同,大规模的改建在短时期内会带给人们“旧貌换新颜”的喜悦,但是改造之后带给城市的却是长久的破坏。新的文化地景色的塑造是传统文化地景的遗失的结果,还是文化地景本身的进化抑或是全球化浪潮的冲击?

1 文化地景的特质构成及演进规律

1.1 文化地景的含义

文化地景是人地关系的文化呈现,不同地域时空条件下的自然、文化、生态、经济、艺术等各种因素所构成的综合作用,必然使文化地景以一种特质综合体的形式表现出它的特殊性[1]。这些特质因素可能来自文化地景本身的进化,也可能来自外部的传播,还可能是两者共同作用。而文化地景是一种结果,也是一种演进的过程。文化地景是一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时期,不能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和艺术的综合反映,它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综合体[1]。

1.2 文化地景色的特质构成及其演进规律

文化地景的特质属性与地域文化及特定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及科学技术水平等有着深刻的关系。文化地景的特质构成可分为形态特质、思想理论特质和心理美学特质等三个层面[1]。

1.2.1 古代社会文化地景的特质属性

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其城市的建设主要受到自然生态环境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地域性文化差异较大。其社会文化地景的特质属性主要是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生产技术水平及统治者的思想等合力作用的结果[1]。表现在形态特质方面是城市建设多为自发进行,聚居形态较为自由、规模较小,城市的发展处于自然演进的状态,发展缓慢,极易受到天灾的影响。表现在思想理论特质方面则是由于受古代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的影响,其思想形态带有一种“宗教神学”的特点,对“天”、“神”的膜拜,衍生出各自的地域文化及对城市建设的理论规制,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受礼制、天人合一和风水思想的影响。而表现在心理美学方面的则是受统治者意志的审美趣味和精英文化对生存意境的追求的影响。

1.2.2 现代社会文化地景的特质属性

在现代社会,机器大工业的生产代替了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的建设摆脱了自然发展水平的制约,改变了地域生活中和谐的时空关系,地域性文化差异逐渐缩小[1]。其社会文化地景的特质属性,更多的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表现在形态特质方面是由于地域性文脉的丢失,空间复制的现象盛行,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各地的建设规范出现了标准化和统一化,城市的空间风貌失去了个性特色。表现在思想理论特质方面则是理性功能主义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形式主义的建筑风格和特色流行。在城市建设上,表现在旧城改造上面则是“旧貌换新颜”,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在新城建设上面则是追求各个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功能主义的盛行,追求建筑的“高”、“大”、“上”。而表现在心理美学上面的则是机械化的美,否定了传统艺术的美。勒·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倡导者,机械美学的主要奠基人,他在《走向新建筑》中提出了住宅就是“居住的机器”。

经济全球化席卷而来,世界文化趋同化成为必然。世界文化的趋同倾向是伴随经济全球化而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它对不同国家的传统文化发生了冲击。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国内的同步化发展,使得不同地区、国家的文化地景趋于同步发展。第三产业的兴起、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在发展经济之于,人们也开始关注地区文脉传承和生态环境的修复。其社会文化的特质属性则是经济、文化、环境等合力作用的结果。表现在形态特质方面是传统的社会空间形态和物质空间形态重新受到重视,传统的聚居形态和邻里关系受到修复,城市建设以传统的技术手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地区文脉和城市肌理受到关注。表现在思想特质方面则是传统思想与现代理论相结合,多元化的思想并存发展,全球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则

是可持续发展。“山水城市”、“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等理论相继提出并发展,则充分体现了在城市建设上的发展趋势。而表现在心理美学上,由于多元化思想的并存发展,使心理美学的发展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人们对美的追求出现个性化、多样化、价值化的取向,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1]。

2 山地城市边缘区文化地景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快速、蔓延的主要地区,是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混合交融地带,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城市化的重要空间领域之一。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边缘区将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商业、文化中心,并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作用和地位[2]。

城市边缘区是实现农村人口城市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城市边缘区也是城市扩张的主要方向,是城市发展、更新快速的区域。城市边缘区是一个最先感受到城市化的区域,并被不断城市化的区域,这些区域最先是以农业为主,城市基础设施并不完善[3]。随着城市发展不断向外扩展,在边缘区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的地段建设了城市市政工程和基础设施,发展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大型基础设施,如:学校、公园、地铁站等,并形成了新的城市商业中心,这样这些地段由原来的农业用地置换成新的用地,农业人口也转化成为城市人口。并伴随着边缘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一地区成为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区域。

但是边缘区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农业人口与城市人口的不均衡性使得边缘区内部具有丰富的城市结构和多样的文化景观结构[3]。边缘区的发展是迅速的,其物质空间景观以及自然和人工环境中的人类的行为活动的发展变化也是迅速的[4]。新的文化景观的塑造是传统文化地景的遗失的结果,还是文化地景本身的进化抑或是全球化浪潮的冲击[5]?我国国土面积的67%是山地,山地具有人口稠密而经济发展缓慢的特点,而我国西南地区正步入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全球化浪潮对山地城市的冲击也是巨大的,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扩展是超常规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带来的城市的扩张及边缘区的发展变化是巨大的[6]。因此,选择山地城市边缘区的地景文化进行研究是有价值意义的。

3 以重庆市北部新区人和镇为例

人和镇位于渝北区西南部,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渝北区,也是城市发展的边缘区(图1)。2000年12月北部新区(经济开发区)成立,北部新区以其良好的用地条件和交通区位优势成为重庆市最为活跃的开发区。它位于重庆市嘉陵江以北地区,包括老江北区全部以及渝北区的部分区域,西起青龙嘴,东至觐阳门,南起人和镇,北到董家溪,主要包括观音桥、大石

坝、红旗河沟、松树桥以及人和镇等组团,该区域大部分位于河流阶地之上,地势较为平坦。人和镇被纳入了北部新区后,也迎来了其发展的契机。

图1 人和镇在主城区所属的商业组团及在北部新区的区位图

3.1人和镇的文化景观——“上下半城”

文化景观要素是文化在空间景观的留存和显现,具有空间性和时间性。文化景观要素主要分为自然景观要素、人工景观要素以及人文景观要素[8]。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发展,对于处于城市边缘区的人和镇,则呈现出多样的、丰富的人文景观——“上下半城”的景观,就是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真实体现。

3.1.1人和镇景观要素的挖掘

人和镇由于地处城市边缘区,有着先天的地理优势:东接天宫殿街道,南接龙溪街道,西接大竹林镇,北接鸳鸯镇。于是吸引了龙湖、协信、金科、万科等大的开发商纷纷驻扎进行开发,使得该地区的文化景观呈现很明显的“山下半城”的风貌。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对其景观要素进行充分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对其现状的文化景观进行如下梳理。

(1)自然景观要素:位于人和“下半城”的照母山(图2)本为北部新区中央的一条小山脉,呈东西走向,曲折蜿蜒,起伏平缓,有良好的天然植被,呈现出鲜明的丘陵山地自然风光,风景独好。后来被建设为城市森林公园,而成为主城区最大的森林公园,也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健身、游览的理想去处。

图2 “上下半城”的公共活动中心对比

右图片来源:作者自摄影

(2)人工景观要素:位于人和“下半城”的棕榈泉生态公园和火凤山公园以及天湖公园是人工建成的公园,而其位于的金开大道沿线。金开大道被评为重庆“最美大道”,是重庆人理想的生活居住区,也是北部新区的绿肺所在。三个公园都均对外开放,使得人和镇成为宜居的好地方。三个公园的建设,改善了居民生活的环境,也带动了周边业态的发展。

(3)人文景观要素:人和的“上半城”虽然破败,但是邻里交往密切,其乐融融。这里处处呈现出地道的山城生活方式:人们在树荫下,斟起茶,摆龙门阵;搭个桌子,打着麻将;或者看着重庆晨报,打望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遇到熟人打个招呼,聊聊天。火热而自然的老旧社区就像是一个舞台,居民既是观众,又是表演者,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一部“生活舞台剧”。尽管老城区内的公共空间景观性不强,休息设施凌乱陈旧,但居民之间的交往仍然充满活力,居民的活动与山地空间完全融为一体,是最真实的人文活动景观。而“下半城”的照母山森林公园也有着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历史对照母山特别偏爱,千百年的时光披沙拣金,在照母山沉淀:南宋状元冯时行曾在此结庐照母,明清时期牌坊在此完整保存,清润甘甜的孝母泉在此流淌,其主要景观有揽星塔、祈和坛以及孝母泉。

3.2人和地区文化景观要素——“上下半城”的对比分析

通过实地去调研,我们发现“上下半城”的文化景观呈现出十分鲜明的差异。“上半城”虽然更多的是一些安置房,且居民普遍收入不高,对生活质量要求也不高,因此其体现出来的是一个旧城区的生活模式;而“下半城”由于开发商的驻入和政府政策的支持,进行了大量的规划建设,形成了一批居住质量高的小区、洋房、别墅群以及高档的商业区,因此其体现

出来的是一个新城区的生活模式。具体分析后进行归纳总结:

图3 “下半城”的小商贩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1)“上下半城”的风貌比较:“上半城”呈现出的是老城风貌,建筑的风格大多数是80、90年代的居住、商业建筑的风格,沿街商业居住多为较低档的、满足居民基本生活的需求的商业。街道也是较为窄小的小街小巷且环境较脏、乱、差,居住质量较低,居住环境也较杂乱。“下半城”呈现的是一个新建设区的风貌,建筑的风格比较的新式、高档。开发商的驻入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开发建设了各种高质量的居住区和商业区。

(2)“上下半城”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比较:“上半城”的公共服务设施比较落后,简陋且不足。例如:在公共活动区,只有简单的乒乓球台和空地,没有成形的广场可供老年人活动和休息,更加没有可供休闲的公园、游乐场所可供老人和小孩休闲活动的区域。(图2)但是,满足居民生活消费的超市、小卖部和低档的饭馆有很多(图2)。所以,由于生活质量的需求的不高导致其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要求也不高。“下半城”的公共服务设施就比较充足和完善了。例如:在居住周边有可供居民休息的大面积的公园,有比较完备的活动场地,有高档的超市和高档的商业消费区等(图3)。因此,其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很高的,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也满足中高层居民的消费水平。

图2 “上下半城”的商业活动中心对比

左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3)“上下半城”的生活方式的比较:“上半城”居民生活气息比较浓厚:清晨,附近的农民赶集过来卖着新鲜的果蔬,街上面到处是小商小贩的穿梭,和买卖的讨价还价之声(图3)。下午,街巷飘出时下最流行的歌曲,人们在街巷悠闲的晒太阳、喝茶、摆龙门阵,看着来往买卖的人流。晚上,老城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烧烤、夜市通通都出来了,人们在夜市上淘着便宜又实惠的货品,或者三五成群的在路边的大排档吃着火锅或者烧烤、饮着山城啤酒。居民大多是城市中低收入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高,居住的条件相对较差,但是邻里交往比较频繁,居民的户外活动也较悠闲,处处显示地道的山城生活方式,也体现着山城独特的文化景观。而“下半城”居民生活则没有那许多的乐趣,也没有地道的山城生活方式,人与人

之间的交往也变得冷漠。在方格子的钢筋混凝土的小区里,是全国各地城市里千篇一律的生活方式。封闭的高档的商业圈阻隔了山城人的个性,绿色的生态公园虽然健康,但忙碌工作的人们,根本无暇去光顾。居民大多是中高收入者,生活水平虽然比较高,但繁忙的工作使得他们忽略了身边的许多景色,即使闲暇时,也许更多的宅在家里休息。因此,良好的休闲环境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4.结语

通过对人和镇的“上下半城”的文化景观的分析,更能理解城市边缘区文化地景的现状。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新的文化地景的塑造完全丧失了传统文化地景的风貌,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地景的价值,尊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日益成为社会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作为城市传统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城片区的文化景观有待重新认识和重视。重新认识老城片区的文化景观以及新城片区的文化景观,有利于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延续城市的人文精神、提高城市的凝聚力和内在活力[7]。因此,全面把握城市的文化景观要素,并将这些要素纳入到城市的总体空间文化景观中,从而才能真正为山地城市居民创造出有文化特色和品质的山地城市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 王纪武. 人居环境地域文化论——以重庆、武汉、南京地区为例[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8(10):

53-59,60-66.

[2] 顾朝林, 陈田, 丁金宏, 虞蔚. 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特性研究[N]. 地理学报, 1993(07): 317-328.

[3] 王纪武, 顾怡川.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框架研究[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4(02): 5-9.

[4] 黄瓴, 许剑锋. 保护与构建城市空间文化的对策与途径[N]. 重庆大学学报, 2008(3): 14-17.

[5] 邓蜀阳, 宋远航. 对城市空间地域文化特质的思考[J]. 山西建筑, 2009(12): 6-7.

[6] 黄文珊. 论文化地景——全球化潮流中的地景研究趋势[J]. 园林历史与理论, 2003(08): 26-30 .

[7] 赵万民. 山地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导论[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03): 10-19.

[8] 黄瓴, 丁舒欣. 重庆市老旧居住社区空间文化景观结构研究——以嘉陵桥西村为例[J]. 室内设计,

2013(02): 80-85.

作者简介

钱驰,硕士研究生,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重庆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数量和工资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8版

重庆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数量和工资情况数据专题报告2018版

序言 重庆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数量和工资情况数据专题报告对重庆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数量和工资情况做出全面梳理,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年末总人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机构和个人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机构和个人加深对重庆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数量和工资情况的理解,洞悉重庆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数量和工资情况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重庆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数量和工资情况现状概况(均指城镇单位) (1) 第二节重庆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年末总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城镇单位) (3) 一、重庆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年末总人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年末总人数现状统计 (3) 三、重庆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年末总人数占全国信息传输、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年末总人数比重统计 (3) 四、重庆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年末总人数(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重庆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年末总人数(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年末总人数(2015-2017)统计分析5 七、全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年末总人数(2016-2017)变动分析5 八、重庆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年末总人数同全国信息传输、软件 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年末总人数(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重庆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指标分析(均指城镇单位)

重庆市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一览表

附件1: 重庆市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一览表序 评委会全称委托挂靠部门 号 1重庆市高校教师自然科学学科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教委 2重庆市高校教师社会科学学科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教委 3重庆市高校教师外语学科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教委 4重庆市高校教师艺术学科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教委 5重庆市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西南政法大学评审委员会西南政法大学 6重庆市高校教师高级职务重庆医科大学评审委员会重庆医科大学 7重庆市高校教师高级职务重庆交通大学评审委员会重庆交通大学 8重庆市高校教师高级职务重庆邮电大学评审委员会重庆邮电大学 9重庆市实验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教委 10重庆市高职高专、成人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教委 11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教委 12重庆市技工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人力社保局 13重庆市中学研究员职务评审委员会市教委 14重庆市中学教师(文科类)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教委 15重庆市中学教师(理科类)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教委 16重庆市卫生技术(外科)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卫生局 17重庆市卫生技术(内科)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卫生局 18重庆市卫生技术(中医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卫生局 19重庆市卫生技术(药护技)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卫生局 20重庆市工程技术(综合类)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卫生局 21重庆市卫生技术药学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药监局 22重庆市卫生技术计划生育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人口计生委 23重庆市农业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农委 24重庆市畜牧兽医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农委 25重庆市艺术专业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市文化广电局

重庆的文化背景

①重庆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的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经过十年直辖的快速发展,重庆市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老百姓逐步富裕了起来,在追求物质精神生活享受的同时,人们对于财富增值的愿望越发强烈,个人理财市场呈现快速发展势头。这个以三峡建设为背景建立的直辖市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使命。它有利于充分发挥重庆市作为特大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带动川东地区以至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重庆还有山城、雾都之称。 ②重庆,是一座来了就跑不掉的城市,张君在重庆被文强整了,文强在重庆被薄熙来整了,薄熙来在重庆被王出卖了,周克华逃到重庆死了。重庆这下火了,当官的来灾,当贼的来死。老蒋过来当陪都,没过两年就被赶到了小岛上。忽必烈的哥哥(蒙哥)病死在钓鱼城,刘备当年路过重庆,结果是白帝城托孤。重庆是一个神秘的城市,主城区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四面环山,江水回绕,城市傍水依山,层叠而上。 ③理财环境 一、重庆市居民个人理财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重庆直辖十年来,经济社会各方面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GDP总量和老百姓收入成倍增长,金融机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由1997年的580.67亿元,增长至2006年末的2 949.05亿元,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7年的5 302.05元,增长至2006年末的11 570元,主城都市经济发达区,人均GDP 更是到达或超过3 000美元,步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富裕起来的老百姓不再

满足于把手中的富余资金存放在银行而获得微薄的利息收益,对于金融市场的高收益理财产品充满着浓厚兴趣,特别是近两年来,证券市场的财富效应使得人们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 二、个人理财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一)个人理财产品缺乏多样性 目前,市场上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竞争异常激烈,但是与欧美成熟市场的银行理财相比,我国的个人理财只能说是形似,远没有达到神似。个人理财的精髓应该是它的个性化服务,人在不同的生命周期理财需求是不一样的,风险偏好程度也不一样。针对人的不同生理阶段,不同的风险偏好,不同的投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服务,推进产品创新,才是未来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一个真正推动力。 (二)居民理财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重庆市个人理财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居民个人理财认识仍然存在一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急功近利,无风险防范意识。“理财=赚大钱”这一错误认识存在于大部分人的脑海中,不少人一上门就问银行客户经理“买你的产品我能赚多少”,“你们发售的基金最低收益有多少”。在资本市场火爆,基金高收益的诱惑下,不少居民甚至把自己养老看病的救命钱,全部投资于基金等高风险理财产品,他们哪里知道,繁荣盛世背后隐藏的巨大风险,资本泡沫一旦不幸破灭,他们的财富梦想将彻底丧失,甚至退休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盲目跟风,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岭南文化的特点及经济影响

1 人们对进步文化的基本要求和期望,是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融合我国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优长,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部分,并使之适合时代的需要。在这个熔铸过程中,传统主义与反传统主义,固步自封与全盘西化,都是不足为训的。因之,科学的扬弃和时代精神的焕发是构筑进步文化须臾不可离的理论、方法论的基点。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对岭南文化的地位与特点、发展与演变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繁荣与发展岭南文化的路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磊张苹 岭南文化在华夏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它不愧为祖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枝具有独特色彩和香味的奇葩。 开放与商品经济是岭南文化两大特色 岭南文化之所以特色鲜明,是与岭南的环境分不开的。海洋的环围和五岭的隔绝,在古代的经济与社会条件下起着屏障的双重作用———利于防御;弊于阻抑。但是,由于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逐步形成,又使岭南文化较早地接受了中原文化和周边文化的影响。在最初促进文化交融的人物中应当突出赵佗的作用,他在两千余年前率军进驻岭南的过程中带来了中原文化。此外,周边文化———如湖湘文化的影响也日益扩展。到中世纪的后期,尤其是迄于近代,岭南还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津梁,海洋文化对岭南文化的作用趋于明显。要之,远古时期的岭南文化是颇为初始的,与中原文化相较,当时的岭南文化的差距是明显的。中原文化跨越五岭,加上南来部属与越人结合,才有力地促进了岭南文化的演变,使之在南北融会中进入新阶段。例如,“百越无姓”的状态就此结束。到了封建社会中叶后,岭南文化的发展较快,明清以降特别是近代,则在不少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当然,这个过程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 在研究岭南文化的内涵和特色的时候,必须充分估计两个因素。一是开放: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五岭不再是难以逾越的;航船则使大海成为坦途,利于走向世界。因之,南疆成为开放的前沿。南越王墓的一些珍贵器物(如琉璃等),应当是由外地或异域输入。从汉代到唐宋之际,内外交流日趋繁密。明清以后,则是对外交流的主要渠道。二是商品经济:自唐宋尤其是明清以降,广东的商品经济颇为发达,珠江三角洲更是如此。佛山曾是古代中国的四大名镇之一。从封建末期的一些地方志中的附图里可以看到,圩镇的市场已经颇具规模,行业的划分布置井井有条,有出售粮食、副食品乃至棺木的专业街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的头生子———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就于19世纪70年代初诞生在南海县。创办者陈启沅曾是侨商,他提供了资本和技术。无论在内容或形式方面,开放与商品经济对岭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文化研究中,必须把握社会历史的“具体流程”,不能仅仅积囿于观念领域,局限在范畴之中。所以,在研究岭南文化时要密切结合社会历史的演变。广东的社会历史进程可以大致概述如下:较为绵长的原始公社时期,不发达的奴隶制,封建制的中后期发展较快,近代则成为剧变的焦点之一。至于岭南文化的发展,基本上与此相应、同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明、清时期出现了岭南文化的高峰,而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人物的代表又大都诞生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如以广州为圆心,半径都在百公里左右)。 融合与交流是岭南文化形成之基石 关于岭南文化基本内涵及其形成过程,论者意见颇为参差。取得的共识可以扼要表述如下:岭南文化有它自身的根本,源头上溯到马坝人、柳江人。氏族文化被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如西樵山文化和石峡文化。岭南地区在远古时期存在着一种初级的、层次较低的“原型

岭南文化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精心编制)

《岭南民间文化》 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 一、填空题 1、岭南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 2、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3、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4、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5、最能反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 6、现在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西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 7、喝功夫茶是(福佬)民系的风情。 8、原广东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黎族,主要居住在现海南省(五指山区),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骆越)族人聚居之所。 9、壮族是两广地区主要的土著民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发展而来的。 10、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初八)的“牛王诞”。 二、选择题 1、年初一“行大运”是(B)

A广州人的习俗B阳江人的习俗C客家人的习俗D中山人的习俗 2、三月三是(A)人的节日 A黎族B壮族C瑶族D苗族 3、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C)融合而成的。A北方移民B西方移民C中原移民D高原移民 4、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A)为主,融会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方言。 A古越族语B古黎族语C古壮族语D古畲族语 5、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的特质。 A黄土文化B中原文化C汉唐文化D西域文化 6、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A小伙子B大姑娘C猪D牛7、畲族同胞自认是(A)后代。 A盘瓠B盘石C赵佗D刘三妹 8、古代外国文化通过(D)传入岭南地区,促 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A朝廷官员流放B中原人口迁移C塞北丝绸之路D海上丝绸之路 9、(B)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 化交融变异。

岭南文化

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软件学院09级2班刘绍徒 200930636090 关键字:岭南,民俗文化,发展,传统 论文摘要: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没有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一、岭南概况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枕南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为界与内陆相隔。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其狭义为广东的代名词,有的将其广义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后,岭南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手工业逐渐进步。秦以前岭南是南越族的聚居地,公元前206年,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都番禺。”同年,汉高祖刘邦创立汉王朝,他面对汉初的严峻形势,“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十一年,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与部符通使,使和辑百粤,毋为南边害,与长沙接境”,向岭南开放了边境贸易,征收南越国的贡品,而对南越国的体制未作任何改变,对其施政也不加限制。 岭南自建置之初即与中央政权的特殊关系,历代延续。虽然其内部的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但是中原政府对这个边陲之地的控制却一直因地制宜,使岭南保留了很大的政治、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种自然而然地与中原隔绝的“独立”状态,为岭南创造了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从地域上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3年数据研究报告2019版

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3年数据研究报告 2019版

引言 本报告通过数据分析为大家展示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现状,趋势及发展脉络,为大众充分了解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提供重要参考及指引。 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数据研究报告对关键因素软件业务总收入,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等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展开了深入研究。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报告力求做到精准、精确、公正、客观,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得出。相信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数据研究报告能够帮助大众更加跨越向前。

目录 第一节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现状 (1) 第二节重庆市软件业务总收入指标分析 (3) 一、重庆市软件业务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国软件业务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三、重庆市软件业务总收入占全国软件业务总收入比重统计 (3) 四、重庆市软件业务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重庆市软件业务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软件业务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软件业务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重庆市软件业务总收入同全国软件业务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重庆市信息技术服务收入指标分析 (7) 一、重庆市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国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重庆市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占全国信息技术服务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重庆市信息技术服务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重庆市信息技术服务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信息技术服务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9)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办法

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办法 (2012年11月2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第1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3年1月5日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68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据《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推荐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认定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和保护单位的专家评审工作。 第三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市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的组织、管理、协调等工作。 第五条市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建立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专家组成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 第六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的成员不少于80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类别专业领域的专家不少于5人。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聘期4年,可连续聘任。 第七条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的专家,应当具有相关专业领域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事相关专业工作不少于5年,熟悉相关专业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良好职业道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 第八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评审委员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小组(以下简称专家评审小组)成员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库的专家组成,通过随机选择或指定产生,人数为奇数。 第九条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不少于7人,由市文化主管部门组建。

专家评审小组由5人以上专家组成,由市文化主管部门在本专业或相近领域专家中随机选择或指定产生。 专家评审小组的成员原则上不得同时担任专家评审委员会的成员。 第十条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和专家评审小组组长由市文化主管部门指定,负责主持有关评审会议。 专家评审小组的初评意见,由专家评审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后,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予以表决,超过半数成员同意为通过。 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初评意见的审议意见,由专家评审委员会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后,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予以表决,超过半数成员同意为通过。 第十一条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名录,应重点评审项目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以及传承保护等情况。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应重点评审传承谱系,申报人的学艺经历与传承能力、技艺特点与成就、在该领域的影响力,以及持有的该项目相关资料等情况。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认定,应重点评审申报单位实施保护规划的能力,开展传承与展示活动的能力和具备的条件,持有的该项目相关资料等情况。 第十二条专家评审小组初评意见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审议意见,经全体成员签字后,由市文化主管部门存档,可以对外提供查阅服务。 第十三条经评审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推荐名录由市文化主管部门初审并公示后,报市政府批准、公布。 经评审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由市文化主管部门公示后批准、公布。 第十四条各区县(自治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工作参照本办法执行。

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概述

有效保护、合理利用、传承历史、永续发展 重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概述 何智亚 重庆是中国重要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中国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建城3000多年,得名800多年,1986年国务院公布重庆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重庆形成了包括巴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民族文化、开埠文化、抗战与陪都文化在内的诸多地域文化要素。重庆江水环抱、山势起伏,山地和丘陵占到了重庆市总面积的95%,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重庆强烈的城市个性色彩和典型的山地建筑风貌。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建设工作也紧紧围绕着重庆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开展。 一、重庆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特色 (一)重庆城市母城——渝中半岛 渝中半岛位于长江与嘉陵江汇流处,是重庆母城和城市的发祥地(插图1),历史上先后称江州、垫江、楚州、巴州、巴郡、渝州、恭州、重庆。民国三十五年《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记述:“重庆城核心,从两汉至今,均在两江汇流处。最初时期,城市中心偏居今日之陕西路、林森路一带,以其接近江边,有航运和取水之便利,故居民聚集甚密,此为本市发展之第一期。嗣后城内外开辟公路,建立自来水厂,人口重心乃渐向城中转移,今之都邮街遂取城南之中心地位而代之。” 重庆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筑城。第一次是公元前314年,秦国大夫张仪在江北嘴和现渝中半岛尖端修筑土城,史称“仪城江州”;第二次是三国蜀汉建兴四年(226年)筑城,城市范围向西扩大到大梁子、小梁子和较场口一线;第三次是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城池西移北

拓至今较场口、临江门一带,范围扩大近两倍,开通了千厮、洪崖、薰风、镇西四道城门;第四次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庆府指挥使戴鼎在宋代旧城基础上大规模修筑石城,形成九开八闭十七道城门的格局,城墙围合周长据清乾隆王尔鉴纂《巴县志》记载为二千六百六十丈又七尺(合8890米);第五次筑城在清康熙二年(1663年),四川总督李国英下令补筑城墙,修补长度达12华里。现在人们通常说的“重庆城”,指的就是明代戴鼎主持扩建、清代李国英主持补筑的十七道城门内的区域(插图2)。 1921年11月,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刘湘在重庆成立重庆商埠督办处,1922年8月改商埠督办处为市政公所。1926年6月,重庆市政公所改为商埠督办公署。1927年11月,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1929年2月15日,国民政府正式批准重庆成立特别市政府,潘文华出任首届市长。1929年7月颁布《重庆特别市市政府暂行条例》总则第一条明确:“重庆特别市依照国民政府公布之特别市组织法第三条第三项之规定,为中华民国特别市行政区域,直隶于中央政府,不入省县行政范围。” 1927年至1935年,在潘文华担任重庆商埠督办和市长期间,用了6年半时间向城外扩展新城区,城区面积从原2.35平方公里扩大到近10平方公里。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之后,重庆由一个西部区域性商业城市,一跃而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政治中心、军事指挥中心和经济、金融中心。国民政府总统府设在渝中区。 重庆城近现代历史沉淀深厚,大量开埠至陪都时期的历史遗迹和抗战遗址、名人旧居留在了重庆城。 (二)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众多

广东文化现状及发展之思

广东文化现状及发展之思 刘蒙复旦大学商学院 摘要:广东是经济大省,但是在文化上的发展却远远赶不上文化大省的标准。广东文化在发展上既存在先天不足,后天发展也处在弱势,在文化产业上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提升广东的文化软实力,可以参考这样一些途径:借助市民社会,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提高思想原创力,弘扬岭南文化,塑造“新广东人精神”:建设一批文化大品牌等。 关键词:广东;文化;现状;发展 一、关于“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前院长约瑟夫·奈教授提出的,1990年,他分别在《政治学季刊》和《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变化中的世界力量的本质》和《软实力》等一系列论文,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指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其中,硬实力是在国家实力中有形的国际要素,一般是可以量化和测量的,包括人口、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软实力是指一国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国际影响力与感召力,归纳起来为四个方面的影响力,即制度安排上的影响力、意识形态影响力、文化影响力和外交事务中的影响力,这些影响力均要通过大众传媒体现出来。另外,相对于具体的国民生产总值、科研成果及转化率、国防力量等硬实力而言,哲学与社会科学也属于国家“软实力”范畴。软实力是一种软的力量,具有扩张性和传导性,可以超越时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而且软实力产生的效力是缓慢的、长久的和内生的,而且更具有弥漫扩散性,更决定长远的未来。因为这些特性,软实力需要长期的艰苦建设,绝对不会像有些硬

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分析报告 2019版

前言 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分析报告围绕核心要素软 件业务总收入,软件产品收入,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嵌入式系统软件收入,软件业务出口收入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政府部 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经 济指标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经济指标现状概况 (1) 第二节重庆市软件业务总收入指标分析 (3) 一、重庆市软件业务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二、全国软件业务总收入现状统计 (3) 三、重庆市软件业务总收入占全国软件业务总收入比重统计 (3) 四、重庆市软件业务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重庆市软件业务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软件业务总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软件业务总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重庆市软件业务总收入同全国软件业务总收入(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重庆市软件产品收入指标分析 (7) 一、重庆市软件产品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国软件产品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重庆市软件产品收入占全国软件产品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重庆市软件产品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重庆市软件产品收入(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软件产品收入(2016-2018)统计分析 (9)

重庆市人民政府机构英文译名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人民政府机构英文译名的通知 (渝办发〔2008〕211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人民政府机构英文译名》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七月一日 重庆市人民政府机构英文译名 一、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室) General Officeof Chongqi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Counsellors’ Office of Chongqing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二、市政府组成部门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hongqing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重庆市经济委员会(重庆市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 Chongqing Economic Commission (Chongqing Commission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dustry for National Defense)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Chongqing Education Commission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Chongq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 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Chongqing Ethnic and Religious Affairs Commission 重庆市公安局 Chongqing Public Security Bureau

Chongqing State Security Bureau 重庆市监察局 Chongqing Supervision Bureau 重庆市民政局 Chongqing Civil Affairs Bureau 重庆市司法局 Chongqing Justice Bureau 重庆市财政局 Chongqing Finance Bureau 重庆市人事局 Chongqing Personnel Bureau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Chongqing Administration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 Chongqing Administration of Land,Resources and Housing 重庆市建设委员会 Chongqing Construction Commission 重庆市规划局 Chongqing Urban Planning Bureau 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 Chongqing Administration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岭南广府文化及传统民俗深度研究

岭南广府文化及传统民俗深度研究广府文化及传统民俗 广府人主要由早期移民与古越族杂处同化而成。广府民系文化特征以珠江三角洲最为突出,既有古南越遗传,更受中原汉文化哺育,又受西方文化及殖民地畸形经济因素影响,具有多元的层次和构成因素。广府民系分布的地域西江、北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在广东是封建文化最早开发的地区。两宋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到了明代,是当时岭南著名的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顺德、南海、中山、番禺等地基塘农业驰名于世。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架构,又有广州这个世界贸易大港为依托,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市场广阔,产销活跃。明代后期,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商品化倾向日渐明显,成为岭南最活跃、最具商品意识,因而最富有反传统精神的地区。广东近代工业的新兴产业,主要从19世纪末叶从珠江三角洲一带兴起。经济发达推动了文化的兴盛,珠江三角洲地区从宋代以来,人文兴旺,一直居于全省人才优势的地位。广府文化的中心城市广州,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给人以多层次、立体的和丰富的感受,使广府文化在广东各民系文化中占有优越的地位。 由于至少从汉代开始与海外文化的接触交流不断,故广府民系的 人民,在三大民系中最具开放性,比较易于接受外来新事物,敢于吸收、摹仿和学习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将传统文化与之相互融合。广府人还具有敢于探索和尝试的拼搏精神,视野较为宽广,思路较为开阔,商品意识和价值观念较强,精明能干,善于计算,创造了珠江三角洲多元化农业商品经济,以广府人为主干的“广帮商人”清中期就已驰名全国。同时,也带来了投机性、市侩性的负面作

岭南文化期末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广播电视大学新会分校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岭南民间文化》期末试题 班别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最能体现广府民系市井风情的是广州的茶楼和除夕花市。 2、广东盗宝传说最着名的是《海珠石的传说》,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 3、广东民间的“牛王诞”、“出水龙”是与四月八的“浴佛节节”同一天进行。 4、客家名菜“东江酿豆腐”传说源于北方的饺子。我国着名的雷区是雷洲。 5、竹筒屋又称直头屋、竹竿厝。它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 6、一般说“佛山秋色”,是指秋色工艺品。“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 7、专门为显贵培育妾氏的行业叫捻妹花。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 8、天妃.,又称天后,福建、台湾一带称为妈祖,国外则称之为“中国的女海神”。 9、保存六祖遗迹最多的—是他的家乡新兴集成镇,二是他削发受戒广州光孝寺,三是他开坛说法的韶关曹溪南华寺。 10、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客家)菜、海南菜等四大名菜,而以广州菜为代表。 11、每年的三月三是北帝诞,在佛山又称为“真武会”。 12、壮族是由古代百越族中的西瓯、骆越人发展而来。 13、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五指山山区,他们的民族节目是“三月三”。 14、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民广府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15、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惠能六祖。 16、民间对刘三妹称谓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众峒溪文化圈。 17、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干栏式建筑是岭南先民走出洞穴之后的主要居住形式。 18、飘色是流行于番愚沙湾和吴川梅箓一带的一种民间游艺。一般是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北帝诞时表演。北帝,原为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后岭南人把它称作水神。 19、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是指“自梳”和“串隆闺”。 20、十九世纪中叶,在广州的十三行街诞生了第一间现代化的茶楼,号称三元楼。 21、广州的骑楼建筑是商业城市的产物,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果。 22、五羊神话中的“五仙”、“五羊”都是谷精的化身。 23、唐天宝元年(724年),置潮洲郡,这是潮州文化繁荣的重要起点。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文化委等部门重庆市传统工艺振兴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文化委等部门重庆市传统 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文化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渝府办发[2018]85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8.06.12 【实施日期】2018.06.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文化委等部门重庆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 (渝府办发〔2018〕85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市文化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财政局《重庆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8年6月12日 重庆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市文化委、市经济信息委、市财政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加快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有关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计划。 本计划所称传统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重要意义 我市传统工艺门类众多,遍布全市各地。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助于发挥手工劳动的创造力,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促进就业,实现精准扶贫,增强传统街区和村落活力。 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目标。 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掘我市传统工艺蕴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提升设计制作水平和产品品质,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要。到2020年,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行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从业者收入和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得到明显提升。 (二)基本原则。 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地域文化特点和民族传统,保护文化多样性,弘扬传统工艺

重庆建筑文化

重庆建筑文化 重庆作为一座山城 ,山水相依的地形特征造就了建筑的与众不同。也由于近一百多年来外国人所构筑的山地西洋建筑留下了很多耐人寻味的成功之作。使得重庆建筑在乡土风味中透出淡淡的异国情调 ,形成了沧桑而独特的山地人文景观。 建筑风格质朴、野性、粗犷,低矮、平缓、松散。 总体来说,重庆的建筑是以建筑为形,以文化为魂,“形散神不散”。 重庆依山而建、两江环抱。由于地势的缘故,所有的建筑都需沿着山坡依次建造。说到重庆人的“房”,就不能不说到闻名遐迩的特色建筑--吊脚楼。 由于长江、嘉陵江横跨城区,造就了两江四岸。因此,重庆的江边沿山坡处,到处都有几根杉杆撑着的一间间四四方方的木楼,这就是吊脚楼。吊脚楼作为重庆地区独有的传统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目前,重庆市内保留的吊脚楼民居群,多数修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老重庆人都不会忘记,临江门、石板坡、化龙桥、厚慈街、川道拐等那些颇具西南地区民居特色的吊脚楼。 重庆的吊脚楼具与众不同的特色,正如川中名士李调元的佳句:“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背靠高山,面向江水,正是重庆吊脚楼的独到之处,是最美丽的地方。记得儿时记忆中的吊脚楼,傍晚,夕阳西下,金色柔和的阳光照在高低错落、起伏跌宕的楼房上,加之点点灯火,远望看去:山坡上,有时明亮,有时眩目,有时隐约,恰似一幅流动山水写意画,浓淡暗明;江水中,波光粼粼,宛若珍珠,一组组闪烁的光芒连接两岸,浇活整座城市。 重庆的吊脚楼反映了重庆人坚韧顽强的意志。与四合院民居反映北京人的大气和安稳,与石库门建筑反映上海人的精细和开放,重庆的吊脚楼更能凸显出重庆人独特的精神魅力。由于重庆山多,土地紧张,我们祖先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利用木条、竹方,悬虚构屋,取“天平地不平”之势,陡壁悬挑,“借天不借地”,加设披顶,增建梭屋,依山建造出一栋栋楼房。这些吊脚楼不是穿逗结构就是捆绑结构,十分简陋。远远望去,如果是独自一间,歪歪

论述岭南文化精神

论述岭南文化精神 (2)它与我们以往多有论述的岭南文化精神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开放兼容:从古到今,开放兼容是岭南文化最重要的特色。岭南文化天生具有开放兼容的品性。岭南文化是在百越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与外来文化长期的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中,广东人形成了一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精神品格。 广东人不安于现状,不满足封闭在自我循环的小圈子里,具有向外拓展的特征。广东人移居海外,始于唐宋,从明代开始,更有成批的人出国谋生。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是广东人出国人数最多时期。由于人多地少,战乱饥荒,生存条件较差,广东人又有较浓厚的商业意识,且有地处沿海的便利,大批广东人外出到异国他乡打工、做生意。广东侨居海外的乡亲人数占全国一半以上,其中,粤东地区旅居海外的乡亲人数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从南洋首富郑智勇到华人首富李嘉诚以及霍英东、曾宪梓等等,广东人“走出去”,闯天下,打拼出一片新天地。移民文化和商品意识造就了广东人的开放观念和无止境的追求。在海外移民的过程中,岭南文化向海外特别是东南亚传播,同时吸收世界各地的文化。独特的岭南文化造就了广东人开放兼容的博大胸怀。 改革开放的实践,更让广东人先行先试,经受新的洗礼,树立起开放、兼容、开拓的崭新形象。广东人民敢于面对外部世界,吸纳人类文明精华,坚持排污不排外。引进大量境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国内外大量人才,广东容纳和吸引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外来工,更是体现了广东人开放兼容的精神。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对外交流进一步增多,广东请进来,走出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十二年来,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已被打造成我省与世界五百强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我省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在拓宽我省的国际视野,推进国际合作,塑造国际形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更应该树立世界眼光,以更加广阔的胸怀,开放兼容,海纳百川,拥抱世界,融入世界。 敢为人先是广东人显著的精神品格。可以说,用敢为人先表达广东精神是“躲不开、绕不过”的,是恰如其分的。岭南文化是以海洋文化为基础,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并重的文化。海洋文化具有勇于拓展、善于创新、敢于冒险、同舟共济的特征。这些特征蕴含了敢为人先的文化精神。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是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海内外广东人都以敢为人先,敢闯敢冒,敢于冲破僵化观念和陈规陋习的束缚著称于世。他们以大海弄潮儿的无畏气概,奋力拼搏,充分体现可贵的首创精神。 历史上,广东人有着“闯荡世界”的眼光和气魄,许多广东人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拼搏创业,成了世界各地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拓荒牛”。近现代,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推动维新变法,到孙中山、廖仲恺等一大批仁人志士推翻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探索救国救民之路,都是敢为人先精神的生动体现。 鸦片战争以来,广东人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国民党一大在广州举行,黄埔军校在广州创立,海陆丰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彭湃、毛泽东等相继主持广州农讲所,省港大罢工,东征北伐……一个个历史事件,充分体现了广东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广东人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前列。 从“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到中国国内制成第一架飞机的设计师、制造者和飞行家

重庆软件行业分析报告

重庆天奇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报告提纲 重庆软件行业分析报告提纲 报告主题 本报告主要阐述重庆软件业在整个软件产业链中承担的角色,重庆软件产业发展状况,重庆软件市场总体情况,重庆软件企业及相关软件产品情况(其中包括重点软件企业的经营情况,及主要软件产品的运用领域及市场前景),通过上述板块的分析得出具有投资潜力的软件产品,从而在下一阶段对相关产品市场做深入研究。 软件业分析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软件行业现状分析 第一章.全球软件及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全球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软件行业发展趋势、产业分工及中国在整个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 二、中国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软件行业发展趋势,产业分工及重庆在全国软件产业链中扮演的角色。 第二章.重庆软件行业现状分析 第一节.重庆软件业现状分析 一、重庆软件行业发展概况 二、重庆软件市场结构情况 三、重庆软件人才规模与结构 第二节.重庆软件行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 选取几个重要政策进行分析。 第三节.2007年重庆软件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重庆软件业销售收入情况 二、重庆软件出口情况 三、重庆软件业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主要软件产品市场分析 第一节嵌入式软件市场分析 一、嵌入式软件应用领域 页10共页1第重庆天奇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报告提纲 嵌入式系统应用于航天、航空、仪器仪表、工业控制、通信、信息家电、移动计算设备、网络设备、仿真、医疗仪器、汽车电子等各个领域,疗等领域,如:移动电话、掌上电脑、数码相机、机顶盒、MP3等都是用嵌入式软件技术对传统产品进行智能化改造的结果。嵌入式软件在中国的定位主要集中在国防工业和工业

控制、消费电子、通信产业。 二、嵌入式软件市场前景 1、嵌入式软件产业发展较快,已成为软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嵌入式系统产品正不断渗透各个行业,嵌入式软件作为包含在这些硬件产品中的特殊软件形态,其产业增幅不断加大,而且在整个软件产业的比重日趋提高。2007年1-12月全国嵌入式软件销售收入1155.2亿元,占整个软件产业收入的19.9%(2007年软件产业收入5800.1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8%;2007年1-12月重庆嵌入式软件销售收入11.4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8.2%。占【1】。20.3%重庆全年软件总收入的(备注:数据来源:根据中国信息产业部发布数据整理、提炼)2、智能化装备的巨大需求拉动嵌入式软件发展的步伐。 新一轮汽车、通息、电器、医疗、军事等行业的巨大的智能化装备需求拉动了嵌入式软件及系统的发展。同传统的通用计算机系统不同,嵌入式系统面向特定应用领域,根据应用需求定制开发,并随着智能化产品的普遍需求渗透到各行各业。同时,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革新,硬件平台的处理能力不断增强,硬件成本不断下降,嵌入式软件已成为产品的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增值的关键性、带动性技术。 3、竞争呈现两极分化。 嵌入式软件涉及到广泛的应用领域,其运行环境随电子设备的不同而不同,必须针对不同的电子产品进行专门的设计、开发和优化。因此,造成产业垄断的条件不充分,产品竞争呈明显的二级分化现象。在嵌入式软件领域,竞争主体呈现明显的二极分化现象。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国外品牌占据了绝对优势,本地品牌虽有少数参与者,但在应用规模上无法与国外品牌进行竞争;而在应用软件这一端,本土厂商在各个细分领域内部有很多企业占据主流地位。 4、嵌入式软件产业链需向产业协同化发展。 页10共页2第重庆天奇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报告提纲 嵌入式系统产业链还没有完全形成,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交通、通信、家电、工控和军工等各行业对嵌入式系统应用产品的需求,主要依赖于终端制造厂商自给自足的嵌入式软件产品应用。本土的嵌入式软件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较低,整个中国市场的嵌入式软件产业群并没有成长起来,产业链上存在断点,产业链的产业协同也不够。但由于产业应用周期不断缩短,自给自足式的开发模式在技术开发、验证及优化的高额长期投入中越来越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独立嵌入式软件提供商,特别是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数据库及嵌入式中间件厂商,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整个嵌入式软件产业链将逐步走向协同发展阶段。第二节中间软件市场分析 一、中间软件应用领域 中间件应用于电信、金融、电子政务、制造、公共事业、能源、交通、流通、教育等领域。其主要应用领域是电信、金融、政府、制造,所占市场份额达72%,各应用领域的具体市场份额见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