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人生树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提醒:
概括是对归纳出来的要点进行简要的表述。 先找到原句,再摘出要点(关键词语),后进
行抽象的概括(抽取、合并、转化)。
写作对象、文段性质(人或物的特点、事件
要素、争论焦点、情感复杂性);
10
本文题为“海上有仙山”,请概括“仙山”的特点
。 ①花果山风景引人入胜,神话色彩浓厚 ②孔望山的雕像和石刻展示奇妙的艺术魅力 ③孔望山的岩画图案远古、神秘 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 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 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它们的形态不同:白 桦挺拔明快(站立),而岳桦身躯匍匐;③它们性格 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比较二 13题(概括)
8
13.围绕“这样的树,犹若亲属”一句,作者写了哪些 具体事件?请简要概括。(6分)
①故乡的枣树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②闹饥荒时,树皮果
腹。③树是家舍的象征,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④树是 女子童年的儿伴。
①故乡的枣树荫泽家族的繁衍生息。②饥荒年代,树为人
们提供了果腹的食材。③离家或返乡时,树是人们的精神 寄托。④在南方,香樟树是女儿的终身陪伴。
开头、结尾的关系。 3、表达效果上:
多是针对有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如有特殊表现
手法的句子,这里不展开分析。
14
第一段作者多次提及连云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①表达了作者对连云港的向往之情。②引出下文对
连云港仙山的抒写。
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①照应文题,前一句点“炊烟”,后一句点“遥远
①内容上:引用诗文,增加了文学韵味和历史的厚重
感,抒发了对树的敬意;②结构上,照应文题,引出 下文对树犹如亲属的相关事件的叙写。
13
再提醒:
1、内容上: 考虑句段本身的意思、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与
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的关系。 2、结构上:
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思考其与文章标题、
18

再提醒 依据文本设题,考查对文本多角度多层次的理
解 答案大多和文章主旨有关联
题目不具有开放性,答题时一般不需要考生主
观的个性化的答案
19
“水乡的人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世界变化
快呢!”这句话表现了水乡人什么样的情感? ①对水乡快乐而富有情趣的生活的眷恋不舍;②对水 乡淳朴风情失落的叹惋;③对于世事沧桑变化的感慨 (无奈);④对与水相依的美好不再的追思。
②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
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 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 华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瞰儿孙绕膝。所谓 “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有祖 必有根,有宅必有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 大片树荫。这是祖辈赠与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
⑦游同里古镇,听到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
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 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 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多美的习俗 !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 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 样耳鬓厮磨,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 多么亲昵。 ⑧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女儿伴】
请联系全文,探究文中蕴含了作者对“生命”的哪几
层感悟。 (1)从金色落叶的飞舞和凋零中,感悟出对生命消 失的忧伤。(2)从树叶由萌芽到凋零时间的飞快, 感悟出对生命短暂的遗憾。(3)从落叶飞舞的恢宏 壮观的景象中,感悟出对生命博大的敬畏。(4)从 宝宝欢快活泼和银杏叶春夏蓬勃生机中,感悟出对生 命美好的喜悦和礼赞。( 5)从“程韵”中,感悟出 对光阴流转,生生不息生长规律的坦然达观。
光流逝而在“仙山”留下了许多奇特的文化印迹③ 抒发了作者思古之幽情,深化了主旨。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四段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运用了拟人手法,通过“争先恐后”“涌”“青春的梦 想”“涂满”等词语,赋予初春银杏叶人格化的特征,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嫩绿的银杏叶在和煦的春风中的蓬勃 生机。 请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选取有代表性的生活情趣,从听觉、视觉的角度,运 用比喻、拟人手法,展现水乡生活情趣,语言表达富 有韵味。
回看篇目:概括方面:《瓷器》1,《古镇》3, 概括情感 1.要点:《遥远》2; 2.变化:《还乡》2 概括原因:《书房》3,《岳桦》3,
11
比较三 12题(作用)
12
12.文章以《诗经》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这
句话开篇,有什么作用?(4分)
①照应文题“人生树下”,呼应结尾处的“大自然中
4
③幼时,父亲带我回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
枣树,上住鹊窝,下落石几。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 房梁上的吊篮钩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 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虽非桑梓,但 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 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 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 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 ④这样的树,犹若亲属。【荫泽家族的繁衍生息】
的亲属”②引用名言,引出“树”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③表达了古人和作者对树的尊敬喜爱之情,奠定全文 的感情基调④为下文写树的各种内涵和有关树的习俗 事例做铺垫
①内容上:指出桑树、梓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点明
种树的价值,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②结构上:照 应文题,引出下文对树与故乡、树与家的密不可分的 关系的叙写。


16
开头,《海上》1,《池塘》2,《彩色》1,《记住》1, 中间,《黄土》2,《海棠花》3 结尾,《遥远》3,《古镇》1 场景描写,《古镇》2,《池塘》5,《书房》4 人物描写,《池塘》3、4,《金色》2,《水乡》2 物象描写,《海棠花》2,《书房》2 插入内容,《岳桦》1,《金色》3 引用内容,《阳关》4
比较四 15题(探究)
17

15.文章结尾说“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 了路人”,请探究“我们成了路人”所蕴含的情感。(6分 )

①对树的离去的悲伤②对传统已逐渐被人遗忘与抛弃 的担忧③对人与自然的隔阂与渐行渐远的伤心雨无奈 ①对家中没有树,没有了课稳定传续的东西的悲伤。 ②对人们脱农的悲伤。③对长在马路上的树形同陌路 的伤感。④对人们失去故里的悲叹⑤呼吁人们敬畏树 ①没有了树,犹如我们失去了亲属,表达了作者的伤 痛之情;②没有了树,致使我们与故乡越来越疏远, 表达了作者的哀伤与无奈之情;③没有了树,致使我 们解除了与自然共栖的契约,表达了作者的忧伤之情 ;④没有了树,致使传统文化逐渐衰落,表达了作者 的忧思之情。
表达特色(见考点四讲义,《黄土》3,《水乡》1)
20
比较五 14题(表现手法)
21
14.请赏析第⑦段画线语句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4分) ①使用叠音词,生动、形象、细腻地写出了女儿对香樟 树的微妙情感,表现了女儿甜蜜而矛盾的心情。②运用 比喻、排比手法,表达了女儿与树的亲密关系。③句式 整散结合,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你的答案
⑤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
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 不会饿死了,因为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 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提供了果腹的食 材】
5
⑥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
神采奕奕的老树。民谣中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 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树,是 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它比屋高,比人久。离家者 ,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人 们的精神寄托】
探究情感、感悟、内涵等
24
《海上》4,《金色》4,《水乡》4 ,《黄土》4
课后整理 回看相关题
25
”:②呼应开头部分,与“怀念”“遐想”遥遥相 应;③深化主旨,抒写长久不见炊烟的遗憾,表达 作者对炊烟所代表的乡村生活的怀念。
15
祖母说“啊,荷叶要出来了!”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
作用。 ①结构上呼应上文“祖母知道我的烦恼”。②说明祖 母也在急切盼望池塘早日“热闹”起来。③祖母看到 “我”在塘边守望那些“卷儿”展开,她怕“我”失 望,想让“我”高兴起来,反映祖母对孙儿的理解、 疼爱。 回看篇目(句段作用):
22
再提醒: 要特别注意题干中“表达特色”“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概念的异同 确认表达技巧(术语);分析如何使用;析其作 用(表达效果、好处) 检查: 答题全面、步骤完整、语句通顺
23
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特色。
①比喻②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历史的浩瀚、悠远,时
人生树下
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温暖着焦灼的读者, 熏陶滋养着一个又一个心灵。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标:
在比较中发现思维缺失
在反思中提升增分能力
2
比较一: 初读文章并圈画
3
①“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 小雅· 小弁》,
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心生 敬意。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 “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即让子孙有衣裳穿 、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的代称。
①幼时,我家祖宅院子里的一棵枣树由祖辈所植,却见证
9
了祖祖辈辈的成长,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②饥荒之时, 树先枯,人后亡,树皮给了人生存的机会③树是家舍的象 征,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树,返乡者,远远眺见的 也是树。④江南殷实人家,在女儿出世时栽一棵香樟,树 与人一块成长,女儿出嫁时,便用树做成大箱子,取“两 厢厮守”之意。
6
⑨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没有了庭院,没有了户
外,没有了供树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 这个时代,可稳定传续的东西越来越少,“不动产”越来越 少,“祖宗”的符号和痕迹越来越少。“家”失去了树荫的 覆护,光秃秃曝于烈日下。 ⑩我们的家什、器皿、陈设,包括果蔬稻粟,几乎无一源于 自产和自制。我们的双手不再沾染泥土,我们不再是播种者 ,不再是采摘者,我们最大的身份是购买者,是终端消费者 ,我们彻底“脱农”了。不仅如此,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 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劳作和浪漫, 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去了对四 季和年轮的辨识……大自然里,不再有我们的一方蒲团、一 幅凉席、一具竹榻。【传统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文化】 ⑪树,在马路上流浪。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掠过它们,透过 玻璃扫视它们。它们身上,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没有儿 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 7 ⑫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