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及其相关社会问题的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养老问题(狭义的养老问题,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基本生活的吃穿住问题)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实施了近20年,但相应的法律还没有出台,更不用说其他尚未列入工作议程但已经十分严峻的问题。我国城镇居民能够享有比较全面的社会保障,而农村干地区依然以家庭做为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保障单位,我国的保险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我国的养老保险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0世纪90年代之前,企业职工实行的是单一的养老保险,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事的制度”2005年底,全国已有2.4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达924万人。
(2)农村养老保险
根据国家“七五”计划关于“抓紧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要求,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并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贴为辅,实行个人账户储备积累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创建,是对于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一种补充。
(3)对医疗保障的压力。老年人口对医疗保障需求的增长非常迅速,有统计表明,老年人所消耗卫生资源是普通青壮年的3倍。老年人口巨大的医疗需求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000年我国城市老年人中只有60.8%的人享受医疗保险,而且在其医疗支出中平均有一多半为老年人个人和子女负担。家村老年人享受社会医疗保险的比例则仅为3%,看病和住院费用主要是由老年人自己、子女或亲属负担。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与老年人需求之间存在的这种巨大差距直接导致了贫困现象的加剧与老年人健康的损害。据统计,2006年底,我国城镇真正纳入两类医疗保障的老年人为4152万占城镇老年人口6800万的66%,其余34%的老年人没有纳入养老社会保障的范围。造成这些老年人有钱吃饭,没钱看病的局面。
(2)对社会养老保障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劳动力负担老年人口的比例提高,以及老年人的寿命延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养老金缴费者和养老金领取者比例不断恶化,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规模逐年加大。据统计,1990年到2000年期间,全国离退休金总额从274亿元增加到2507亿元。即使如此,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总量仍然严重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离退休人员增长率高于参保职工增长率。据统计,1996年至2001年期间,我国企业参保职工年均递增0.86%,而参保的离退休人员的年均增加率却高达5.9%,使在职职工对离退休人员的养老负担率从1995年的25.6%上升到34.4%。据测算,到2034年我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将达到6万多亿元。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攸关社会和谐和安全稳定,建立健全适应人口老龄化需求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十分重要且任务艰巨。
(1)
(2)
(3)
(4)
(5)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我国面临的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时期大约是在2025年以后。
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因为我国的老龄化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迅速变革过程中发生的,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形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及老年人群体的全面打挑战。
(1)对劳动力供给的不利影响。据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5年以后会开始减少,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扶养比提高。劳动年龄人口扶养比,也称人口扶养比,是指平均每一个处于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人所负担的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数量。人口老龄化会直接提高人口社会扶养比,被扶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劳动人口的负担。据从2009年6月开始,至2011年10月结束的《山西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情况显示:目前我省是5.7个劳动力抚养1个老人,到2050年将面临1.7个劳动力抚养1个老人,而在全国1990年平均7.1个劳动力扶养1个老人,2000年比6.25个劳动力扶养1个老人,2025年将会进一步提高到3.45个劳动力扶养1个老人,到2050年将会面临2个劳动力扶养1个老人的严峻形势。当我国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后,家庭的代际扶养比就会出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未来我们将面临着老年人社会扶养比和家庭扶养比大幅度提高的双重挑战。
(4)对公共消费及市场的影响。公共消费支出与人口的年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家庭照料功能的弱化,我国老年人对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十分迅速。在21世纪中叶以前,我国老年人将超过4亿,80岁以上老人预计1亿左右。但我国目前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老年产业发展滞后,我国应当把涉老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点领域。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社会问题是指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失调或社会结构与环境失调而影响相当数量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其形成有三个条件:一是某些社会现象产生了失调情况;二是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正常生少;三是这种失调引起了相当多社会成员的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属于结构性问题,做好社会性问题的防治,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改善、提高有关机构的应对能力和效率。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我国养老保障制度已经实施了近20年,但相应的法律还没有出台,更不用说其他尚未列入工作议程但已经十分严峻的问题。我国城镇居民能够享有比较全面的社会保障,而农村干地区依然以家庭做为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保障单位,我国的保险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我国的养老保险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20世纪90年代之前,企业职工实行的是单一的养老保险,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事的制度”2005年底,全国已有2.4万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参加职工达924万人。
(2)农村养老保险
根据国家“七五”计划关于“抓紧建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要求,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并在全国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贴为辅,实行个人账户储备积累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创建,是对于传统家庭养老方式的一种补充。
(3)对医疗保障的压力。老年人口对医疗保障需求的增长非常迅速,有统计表明,老年人所消耗卫生资源是普通青壮年的3倍。老年人口巨大的医疗需求将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000年我国城市老年人中只有60.8%的人享受医疗保险,而且在其医疗支出中平均有一多半为老年人个人和子女负担。家村老年人享受社会医疗保险的比例则仅为3%,看病和住院费用主要是由老年人自己、子女或亲属负担。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与老年人需求之间存在的这种巨大差距直接导致了贫困现象的加剧与老年人健康的损害。据统计,2006年底,我国城镇真正纳入两类医疗保障的老年人为4152万占城镇老年人口6800万的66%,其余34%的老年人没有纳入养老社会保障的范围。造成这些老年人有钱吃饭,没钱看病的局面。
(2)对社会养老保障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劳动力负担老年人口的比例提高,以及老年人的寿命延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养老金缴费者和养老金领取者比例不断恶化,养老金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规模逐年加大。据统计,1990年到2000年期间,全国离退休金总额从274亿元增加到2507亿元。即使如此,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总量仍然严重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离退休人员增长率高于参保职工增长率。据统计,1996年至2001年期间,我国企业参保职工年均递增0.86%,而参保的离退休人员的年均增加率却高达5.9%,使在职职工对离退休人员的养老负担率从1995年的25.6%上升到34.4%。据测算,到2034年我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将达到6万多亿元。充足稳定的养老金供给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攸关社会和谐和安全稳定,建立健全适应人口老龄化需求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十分重要且任务艰巨。
(1)
(2)
(3)
(4)
(5)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我国面临的老龄化最为严重的时期大约是在2025年以后。
1、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因为我国的老龄化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迅速变革过程中发生的,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形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及老年人群体的全面打挑战。
(1)对劳动力供给的不利影响。据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2015年以后会开始减少,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扶养比提高。劳动年龄人口扶养比,也称人口扶养比,是指平均每一个处于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人所负担的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数量。人口老龄化会直接提高人口社会扶养比,被扶养人口的增加必将加重劳动人口的负担。据从2009年6月开始,至2011年10月结束的《山西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课题情况显示:目前我省是5.7个劳动力抚养1个老人,到2050年将面临1.7个劳动力抚养1个老人,而在全国1990年平均7.1个劳动力扶养1个老人,2000年比6.25个劳动力扶养1个老人,2025年将会进一步提高到3.45个劳动力扶养1个老人,到2050年将会面临2个劳动力扶养1个老人的严峻形势。当我国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后,家庭的代际扶养比就会出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未来我们将面临着老年人社会扶养比和家庭扶养比大幅度提高的双重挑战。
(4)对公共消费及市场的影响。公共消费支出与人口的年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家庭照料功能的弱化,我国老年人对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十分迅速。在21世纪中叶以前,我国老年人将超过4亿,80岁以上老人预计1亿左右。但我国目前为老年人服务的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老年产业发展滞后,我国应当把涉老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重点领域。
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社会问题是指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失调或社会结构与环境失调而影响相当数量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其形成有三个条件:一是某些社会现象产生了失调情况;二是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正常生少;三是这种失调引起了相当多社会成员的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属于结构性问题,做好社会性问题的防治,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以改善、提高有关机构的应对能力和效率。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