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韵部“旁通转”现象疏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振,文部。 (3)《尚书·费誓》:“祇復之。”《史记·鲁周公世家》:“敬復之。”裴骃集解:“徐广曰:
一作振。”祇,支部。振,文部。 28、“锡”部与“歌”部: 《诗经·小雅·何人斯》:“我心易也。”《经典释文》:“心易……韩诗作施。”易,锡部。
施,歌部。 29、“锡”部与“元”部: 《史记·五帝本纪》:“西戎、析枝。”司马贞索隐:“今案《大戴礼》亦云长夷,则长是
直行者为通转;虽不同元音,但是韵尾同属塞音或同属鼻音者,也算通转(罕见)。“对 转、旁转、旁对转、通转”的音转条例已经被人们普遍地作为工具来使用,对先秦语 言文字的有关问题进行解释,从而化解了古韵分部的成果和语言文字事实之间有时出 现的不能吻合的矛盾。
除了“对转、旁转、旁对转、通转”四类现象外,在先秦的语言文字事实中还有没 有其它的音转现象存在呢?也就是说,上列韵表中“不同类不同直行”的韵部之间, 除了王力先生提到的“韵尾同属塞音或同属鼻音者”,是不是也发生过音转的事实呢? 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觉得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似乎还应该仿照“旁对转” 的术语,再拟定一个姑且叫作“旁通转”的术语,用以标识这种音转现象。下面就将 笔者所收集到的一些有关材料罗列出来,供研究者参考。
(8)《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祇见疏也。”《经典释文》:“祇见,音支。本又作多,音 同。”祇,支部。多,歌部。
24、“支”部与“月”部: (1)《尚书·舜典》:“格于藝祖。”《史记·五帝本纪》:“至于祖禰庙。”孙星衍疏:“藝 即禰也。藝与禰声相近。”禰,支部。藝,月部。 (2)《礼记·中庸》:“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经典释文》:“且哲,……徐本作知。” 知,支部。哲,月部。 (3)《礼记·礼运》:“月以为量,故功有藝也。”郑玄注:“藝或为倪。”倪,支部。藝, 月部。 (4)《礼记·玉藻》:“受一爵而色洒如也。”郑玄注:“洒或为察。”洒,支部。察,月 部。 (5)《仪礼·士冠礼》:“缁布冠,缺项青组。”郑玄注:“缺读如有頍者弁之頍。”頍从 支声,支,支部。缺,月部。 25、“支”部与“元”部: (1)《诗经·小雅·瓠葉》:“有兎斯首。”郑玄笺:“斯,白也。今俗语斯白之字作鲜, 齐鲁之间声近斯。”斯,支部。鲜,元部。 (2)《仪礼·士丧礼》:“設決,麗于掔。”郑玄注:“古文麗亦为连。”麗,支部。连, 元部。 (3)《史记·货殖列传》:“昔者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司马贞索 隐:“徐广亦以为范蠡之师,名研……《吴越春秋》谓之计倪。《汉书·古今人表》计然列在 第四,则倪之与研是一人,声相近而相乱耳。”倪,支部。研,元部。 26、“支”部与“微”部: (1)《诗经·邶风·新台》:“新台有洒。”《经典释文》:“有洒,……韩诗作漼。”洒, 支部。崔,微部。 (2)《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不疾瘯蠡也。”《经典释文》:“蠡,力果反。《说文》作 瘰,云瘯瘰,皮肥也。”蠡,支部。累,微部。 27、“支”部与“文”部: (1)《左传·昭公四年》:“使寘馈于个而退。”《经典释文》:“使寘……本或作奠。”寘, 支部。奠,文部。 (2)《礼记·内则》:“毋敢用时日祇见孺子。”郑玄注:“祇,敬也,或作振。”祇,支
鹩,自关而西谓之桑飞,或谓之蔑雀。”蒙,东部。蔑,月部。
19、“东”部与“质”部: (1)《尔雅·释诂上》:“艐,至也。”《经典释文》:“艐,郭音届。孙云:古届字。” 艐, 东部。届,质部。 20、“鱼”部与“微”部: (1)《礼记·丧大记》:“素锦褚,加伪荒。”郑玄注:“伪当为帷,或作于,声之误也。” 于,鱼部。帷,微部。 21、“铎”部与“脂”部: (1)《尚书·洪範》:“曰蒙,曰驿。”《史记·宋世家》作“曰涕。”驿,铎部。涕,脂 部。 (2)《诗经·齐风·载驱》:“齐子岂弟。”郑玄笺:“弟,古文《尚书》以弟为圛,圛, 明也。”圛,铎部。弟,脂部。 (3)《左传·定公十三年》:“范皋夷无宠于范吉射。”《史记·赵世家》作“范皋繹”。 绎,铎部。夷,脂部。 22、“阳”部与“物”部: (1)《周易·井卦》:“井收勿幕。”《经典释文》:“勿,干本勿作网。”网,阳部。勿, 物部。 23、“支”部与“歌”部: (1)《周易·离卦》:“六五之吉,离王公也。”《经典释文》:“离王公也……郑作麗。” 麗,支部。离,歌部。 (2)《周易·讼卦》:“终朝三褫之。”《经典释文》:“褫……郑本作拕。”褫,支部。拕, 歌部。 (3)《诗经·鄘风·君子偕老》:“玼兮玼兮。”《经典释文》:“玼……本或作瑳。”玼, 支部。瑳,歌部。 (4)《诗经·豳风·七月》:“有鳴仓庚。”毛亨传:“仓庚,离黄也。”《经典释文》:“离 黄,本又作鵹,作鹂,同力知反。”麗,支部。离,歌部。 (5)《周礼·小司寇》:“以八辟麗邦法。”郑玄注:“杜子春读麗为羅。”麗,支部。羅, 歌部。 (6)《仪礼·士冠礼》:“主人酬宾,束帛儷皮。”郑玄注:“古文儷为离。”儷,支部。 离,歌部。 (7)《礼记·月令》:“宿离不贷,毋失经纪。”郑玄注:“离,读如儷偶之儷。”
文》:“耎,如兗反。本或作濡,音儒。”濡,侯部。耎,元部。 14、“侯”部与“质”部: (1)《尚书·尧典》:“宅嵎夷。”《史记·五帝本纪》:“居郁夷。”嵎,侯部。郁,质部。 15、“侯”部与“真”部: (1)《礼记·聘义》:“温潤而泽,仁也。”郑玄注:“潤或为濡。”濡,侯部。润,真部。 16、“侯”部与“文”部: (1)《尚书·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孙星衍疏:“……知浑敦是驩兜也。”兜,侯
部。敦,文部。 17、“屋”部与“真”部: (1)《礼记·乐记》:“宽裕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郑玄注:“肉或为润。”
肉,屋部。润,真部。 18、“东”部与“月”部: (1)《尚书·洪範》:“思曰睿,……睿作圣。”《春秋繁露·五行五事》:“思曰容,……
容作圣。”容,东部。睿,月部。 (2)《荀子·劝学》:“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杨倞注:“蒙当为蔑。《方言》云:鹪
1、“之”部与“月”部: (1)《礼记·曲礼上》:“前有水,则载青旌。”《经典释文》:“则载,音戴,本亦作戴。” 载,之部。戴,月部。 (2)《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戴胜降于桑。”《经典释文》:“戴胜……本亦作载。” (3)《春秋·隐公十年》:“宋人、蔡人、卫人伐戴。”《经典释文》:“伐载,音再。《字 林》作戴。” (4)《礼记·大学》:“一人贪戾,一国作乱。”郑玄注:“戾之言利也……《春秋传》曰: 登戾之。”《公羊传·隐公五年》:“登来之也。”来,之部。戾,月部。 2、“之”部与“脂”部: (1)《诗经·豳风·狼跋》:“赤舄几几。”《说文》:“巹,谨身有所承也。从己、丞,读 若《诗》云赤舄己己。”己,之部。几,脂部。 (2)《尚书·尧典》:“下民其咨,有能俾乂。”孙星衍疏:“史公咨为忧者,《广韵》云: 嗞嗟,忧声也。”嗞,之部。咨,脂部。 (3)《尚书·康诰》:“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经典释文》:“本作周公迺洪大诰治。” 《说文》:“迺……西声……读若仍。”乃,之部。西,脂部。 3、“之”部与“质”部: (1)《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抑此皇父。”郑玄笺:“抑之言噫。”噫,之部。抑, 质部。 (2)《礼记·礼器》:“其出也,《肆夏》而送之。”郑玄注:“《肆夏》当为《陔夏》。”陔, 之部。肆,质部。
上古韵部“旁通转”初探
白平
(山西大学 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 对于汉语上古韵部之间的音转情况,学术界提出过“对转、旁转、旁对转、
通转”等四种类别,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古韵部类之间其实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可以 称为“旁通转”的音转现象。文章列举出古韵三十部之间属于这种现象的三十一类音 转材料,对这一音转事实进行了证明。
关键词 上古韵 音转 旁通转
清代以来,学术界对上古韵分部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上古声纽的研究 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学者们甚至对上古汉字的音值进行了拟定。王力先生将 上古韵部确定为三十个,列表如下:
之
支
鱼
侯
宵
幽
甲类
职
锡
铎
屋
沃
觉
蒸
耕
阳
东
冬
微
脂
歌
乙类
物
质
月
文
真
元
丙类
缉
盍
侵
谈
上古韵分部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地运用于先秦语言的研究实践中,学者们以这些成果为尺 度,藉以判断古书中的文字通假、词汇同源、异文等一系列有关的问题。但是,这些尺度和 语言文字的事实之间往往存在着不能对号入座的冲突,于是就用音转的理论来进行解释。 王力先生在《同源字典》所附的《同源字论》一文中对音转的现象作出了如下的分类: 同类同直行者为对转;同类同横行者为旁转;旁转而后对转者为旁对转;不同类而同
憔,宵部。盡,真部。 11、“侯”部与“月”部: (1)《诗经·小雅·白华》:“念子懆懆。”《经典释文》:“懆懆,七感反……亦作惨惨。”
懆,宵部。惨,侵部。 12、“宵”部与“侵”部: (1)《周礼·大祝》:“六曰擩祭。”郑玄注:“擩读为虞芮之芮。”擩,侯部。芮,月部。 (2)《礼记·乐记》:“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畜聚
夷号。又云:鲜枝、渠搜,则鲜枝当此析枝也。鲜、析音相近。”析,锡部。百度文库,元部。 30、“耕”部与“物”部: 《说文》:“兀,高而上平也……读若夐。茂陵有兀桑里。”瓊从夐声,耕部。兀,物部。 31、“月”部与“侵”部: (1)《周易·豫卦》:“九四,勿疑朋盍簪。”《经典释文》:“簪……古文作贷。”贷,月
之臣。”郑玄注:“聚或为最。”聚,侯部。最,月部。 13、“侯”部与“元”部: (1)《左传·僖公二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经典释文》:“懦……《字
林》:愞,音乃乱反。”懦,侯部。愞,元部。 (2)《春秋·昭公二十五年》:“有鸜鹆来巢。”《经典释文》:“鸜,其俱反。嵇康音权……
《公羊传》作鹳。”鸜,侯部。鹳,元部。 (3)《尚书·尧典》:“鸟兽氄毛。”孔安国传:“鸟兽皆生耎毳细毛以自温焉。”《经典释
(3)《礼记·大学》:“一人贪戾,一国作乱。”郑玄注:“戾之言利也……《春秋传》曰: 登戾之。”《公羊传·隐公五年》:“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来,之部。利,质部。
4、“之”部与“真”部: (1)《说文》:“掔,固也。……读若《诗》赤舄掔掔。”又:“巹,谨身有所承也。从己、 丞。读若《诗》云赤舄己己。”己,之部。掔,真部。 (2)《说文》:“迺……西声。”《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今子长八尺,迺为人仆御。” 《史记·管晏列传》:“乃为人仆御。”《说文》:“湮……从水,垔声。”又:“垔……从土,西 声。”乃,之部。湮,真部。 5、“蒸”部与“脂”部: (1)《诗经·豳风·狼跋》:“赤舄几几。”《说文》:“巹,谨身有所承也。从己、丞。读 若《诗》云:赤舄几几。”巹,蒸部。几,脂部。 (2)《说文》:“迺……西声。……读若仍。”仍。蒸部。西,脂部。 6、“幽”部与“月”部: (1)《诗经·豳风·东山》:“烝在栗薪。”郑玄笺:“栗,析也……古者声栗、裂同也。” 《经典释文》:“栗薪……郑音列,韩诗作蓼。”蓼,幽部。裂,月部。 7、“幽”部与“质”部: (1)《礼记·内则》:“男子入内,不啸不指。”郑玄注:“啸读为叱,叱,嫌有隐使也。” 《经典释文》:“不啸,依注音叱,尺失反。”啸,幽部。叱,质部。 (2)《诗经·豳风·东山》:“烝在栗薪。”郑玄笺:“栗,析也。……古者声栗、裂同也。” 《经典释文》:“栗薪,……郑音列,韩诗作蓼。”蓼,幽部。栗,质部。 8、“幽”部与“真”部: (1)《诗经·大雅·生民》:“或簸或蹂。”郑玄笺:“蹂之言润也。”蹂,幽部。润,真 部。 9、“幽”部与“文”部: (1)《诗经·大雅·行苇》:“敦弓既坚。”《经典释文》:“敦弓,音彫,画弓也。徐又都 雷反。”彫,幽部。敦,文部。 (2)《周礼·司几筵》:“每敦一几。”郑玄注:“敦读曰焘。”焘,幽部。敦,文部。 (3)《礼记·丧大记》:“大夫殡以帱。”郑玄注:“帱或作錞,或作焞。”帱,幽部。錞, 文部。 10、“宵”部与“真”部: (1)《左传·昭公七年》:“或憔悴事国。”《经典释文》:“或憔,在遥反。《诗》作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