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基本范畴
美学范畴
美学范畴美学范畴,如丑、崇高、悲剧性、喜剧性等范畴的审美特性、发展规律及其同美的关系等等。
我想从中西哲学、美学范畴史的基本特点来说,先介绍一下学界对中西哲学范畴史比较研究的若干成果,不过这些研究重点是揭示中国哲学范畴史的特点,当然在比较中也提到了西方哲学范畴史的一些特点。
有的学者主要从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的整体,即客观上来把握其特点。
成中英先生对于中国哲学,美学范畴有这样的理解,他指出:中国哲学的中心观念与用辞在历史发展中具备较大的通用性与稳定性。
这一点与西方哲学是不同的。
综观西方哲学,自从亚氏提出十大范畴以来,此后哲学体系的建构比比皆是,且喜好独树一帜,标新立异,因而很难见到历史传统很长时间的直接递承。
各种哲学体系在起点上固然有相通之处,但“刻意引起新观念(范畴)以建立新系统之努力,则不胜枚举”。
“迪卡儿之心物异体二元说,斯宾诺萨之泛神一体无限属性论,莱布尼茨之先天和谐单子说,各据不同之基本范畴,呈一时立论之盛。
”西方哲学范畴的历史是一个不断求新的过程。
成先生在揭示西方哲学范畴史不断变动、求新的特点方面是对张先生的重要补充。
这对我们的西方美学范畴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西方美学范畴所体现出的对通用性的抗拒与对意义的稳定性突破,使得我们必须对任何一个范畴在具体文本中的使用都必须进行必要的历史还原,还原的目的是对其意义进行历史定位,并在其与已有意义的差异中确定其当下意义。
因此,对于西方美学范畴来说,从“史”的角度来看就是从“变”的角度来看。
从这角度上看,西方美学范畴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历史性。
国内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的哲学、美学范畴是约定俗成的。
“古人对范畴概念常常是用而不论,一般不作定义,只有约定俗成(或言‘不完全的抽象’);只提供启示而非确切论断,注重主观体验而不强调实证(如气、势、韵、风骨);理论家一般不太在意体系的建构,大多围绕中心范畴立论。
”而“西方范畴多由理论家提出,有自己的定义和系统”。
中国传统美学范畴
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一、中和“中”的最基本的意思是对立的两个因素或两个极端的中间,但并非正中间,而是一个“合适”的位置。
如建筑领域皇宫里太和殿的位置、佛教寺庙里大雄宝殿的位置;山水画中被诸峰所烘托的“主峰”的位置;书法中左右“布局、势展、结构、操纵、侧泻、力悖”的主笔位置。
“中”美以儒家中庸思想为哲学基础,突出表现为在处理对举的矛盾范畴如情与理、形与神、虚与实、情与景等时,一方面肯定宝物的变化达到一定限度即将转化为反面;另一方面则要求保持一定的限度,避免向反面转化,所谓“叩其两端”而又“允执厥中”。
两端是指一个事物的本末、终始、正反等相对的两个方面;“叩其两端”是指认识和把握事物相对、相反的两个方面,这是破解事物内部规律、探究事物本质的科学方法。
“允”是公允,“厥”是代词“其”,“中”是指两极的中间。
“允执厥中”是指所做所思不落两极,而要把握适当的限度,以保持事物的平衡;只认识或者把握其中的任何一极都将失之于片面。
因此“中”美十分重视和强调“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审美原则,对此可形象生动地概括为“似花还是非花”。
“和”是“中”的衍生、发展。
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对立的、有差异的因素的融合。
“和”也不是对立或差异因素等比例的融合,而是以“合适”的比例融合,既是平衡又是质的融合。
它们求同存异、平等共生、相互渗透、融会贯通。
首先是说它容纳万有,并使所容纳的一切均合乎规范;其次是处理对立关系时要坚持“对立不对抗”的融合、定位、互补的原则;三是有一个中心,并以之来融合和对立差异的因素。
“和”美,是以先秦尚“和”思想为哲学基础的,强调的是“整体意识”,具体表现就是以“和”为美。
以“和”为美就是在进行审美创造和评价时要具有整体意识,它的典型表述就是“和而不同,同而不和”、“温柔敦厚”等如孔子的“和为贵”、“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尽善尽美”等都是“和”的美学思想的运用。
孔子倡导的“和”的美学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很多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审美趣味都是以“和”为核心的,中国古代的艺术家始终致力于“以整体为美”的创作,将天、地、人、艺术、道德看作一个生气勃勃的有机整体。
西方现代美学理论范畴
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美学对后来的哲学、文学和艺术批评 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在探讨人的存在意义方面。
伽达默尔及其解释学美学
01
伽达默尔简介
伽达默尔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解释学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02 03
解释学美学观点
伽达默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的、客观的,而是随着时代、 文化和接受者的不同而变化。解释者通过自己的前理解来理解艺术作品, 这种理解是主观的、相对的。
20世纪初至中期
现代美学逐渐形成和发展,以胡塞尔的现 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等哲学思想为 背景,形成了不同的美学流派和理论。
Part
02
现代美学的主要流派
表现主义美学
强调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是艺术家的内心世界的外 化。
认为艺术的价值在于表现 情感,而不是模仿或再现 现实。
主张通过艺术来揭示人类 情感的本质和内在心理状 态。
新媒体艺术的跨学科性
分析新媒体艺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交叉点,如计算机科学、信息学、 人工智能等,挖掘新媒体艺术的潜力和可能性。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美学思考
探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对美学领域的影响,分析这些技术所 创造的全新审美体验和艺术形式。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对后世影响
贝尔的形式主义美学对现代艺术创作和美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尤 其在绘画和雕塑领域。
苏珊·朗格及其符号学美学
苏珊·朗格简介
01
苏珊·朗格是20世纪美国哲学家和美学家,符号学美学的代表人
物之一。
符号学美学观点
02
朗格认为,艺术是一种符号,这种符号能够表现人类的情感和
经验。艺术的本质在于通过符号来表现人类的精神世界。
美学艺术哲学的三个基本范畴
美学艺术哲学的三个基本范畴
美学艺术哲学的三个基本范畴是创作、美感、陶冶。
美学概念
1、美学是一个哲学分支学科。
2、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在1750年首次提出美学概念,认为需要在哲学体系中给艺术一个恰当的位置,于是建立了一门学科研究感性的认识,并称其为“Aesthetic”(感性学),也就是美学。
3、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
4、美学属哲学二级学科,需要扎实的哲学功底与艺术涵养,它既是一门思辨的学科,又是一门感性的学科。
美学与文艺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等有着紧密联系。
美学和艺术哲学的关系和区别
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部门,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艺术中的哲学问题。
因此人们又称美学为艺术哲学。
是相等关系。
1、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所有研究美的哲学理论都是美学;
2、美学是感性学,这是美学学科的建立之父鲍姆嘉通为美学设定的含义,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学科,这里的感性就不光指美,也包括其他的感性认识
3、美学是指艺术哲学。
以黑格尔为代表,他不承认有自然美,所以美学只研究艺术,所以美学也就是艺术哲学。
中国古代美学的四大艺术范畴
中国古代美学的四大艺术范畴邹华【摘要】[摘要]受中国上古宗教特殊性的影响,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具有不同于西方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倾向,由此形成全性合生、流观合化、节文合序和明德合圣四种美的形态,亦可称为身象、物象、事象和性象。
与此四象相对应,中国古代艺术逐渐发展出形神、意境、文质和兴象四大范畴,以统领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个范畴体系。
形神与意境为虚象,具有超脱空灵的审美品味;文质和兴象为实象,包含较多的社会功利内容。
由四象生成的四大艺术范畴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关联和渗透,研究者可有所偏重但不能偏废;偏废不仅弃置其所欲舍,同时也将断送其所欲取。
【期刊名称】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25)002【总页数】4【关键词】[关键词]艺术范畴;形神;意境;文质;兴象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基本特点是由上古宗教的特殊性决定的。
就上古宗教的一般特点而言,自然神灵是向天界飞升的,而祖先神灵则是向人世下沉的。
作为人的心理意识的折射,这两种神灵实际上表示着上古先民理性精神的最初生成和基本状态。
自然崇拜偏重思维认知,而祖先崇拜则偏重意欲功利。
中国上古宗教的特殊性在于祖先神灵与自然神灵的关系地位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这种关系是中国古代理性精神和审美意识形成其独有特点的根本原因①有关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倾向的详细论述,参见邹华:《中国美学原点解析》,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在审美意识的调控下,中国古代美形成全性合生、流观合化、节文合序和明德合圣四种形态,亦可称为身象、物象、事象和性象。
全性合生和流观合化分属身象和物象,这两种美的共同文化的背景是原本上升的自然神反而向世俗人间坠落。
全性合生之美包括眉寿、逍遥、虚无(肆欲)三个层次,这种美主要与人的个体生存相关,展现为从灵肉合一到灵肉初分再到完全分离的过程;流观合化之美包括氤氲、清疏、空寂(物化)三个层次,这种美主要与人的自然环境相关,展现为从气韵流动到感性形态弱化再到完全凝固的过程。
第五章 美学范畴
6、崇高的概念
恐惧对象转变为崇高对象的必要前提
(1)安全地带;(2)超出利害关系 —康德1:高耸的断崖、电闪雷鸣、肆虐的火山、 飓风和海啸,人类在它们面前显得太渺小了。 “但是假使发现我们自己却是在安全地带, 那么,这景象越可怕,就越对我们有吸引 力。”我们则称呼这些对象为崇高,因为它 们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力量,有勇气去和自然 的威力进行较量。 —康德2:使人类真正感到恐怖的东西,不能叫 做崇高,也不可能产生快感。
• 狂喜“是指听众 在深受感动时那 种惊心动魄,情 感白热化,精神 高度振奋,几乎 失去自我控制的 心理状态”。
朱光潜先生 (1897—1986)
•
对人的感情能够产生强烈的效果,是 朗吉弩斯评价不同作家或者一个作家的不 同作品的优劣的首要标准。按照这样的标 准,他评价了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 德赛》。尽管荷马是朗吉弩斯最钟爱的诗 人,但他仍然认为《奥德赛》不如《伊利 亚特》,原因在于前者不如后者那样能够 激发磅礴的热情,让人惊心动魄。
3、英国的博克论崇高
• 在美学史上第一个对崇高与优美进行 比较的是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博克认 为,崇高的事物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可怖。 比如,浩瀚的海洋、晦暗的神庙、狂奔的 烈马、一望无际的天空都让人有可怖的感 觉,因而引起崇高感。而优美的事物共同 的特点是可爱。博克认为,这些可爱的事 物是能够引起人的怜爱或类似于爱的情感。
•
既然崇高的效果是“不可抗拒的”狂 喜,是人的理性所不能把握的,因此朗吉 弩斯就承认了它是非理性的,这相对于从 希腊罗马美学中培育出来的理性主义是一 种偏离。朗吉努斯还重视想像,认为想象 是一种充满激情、心驰神往的现象,这样 理解的想象已经很接近于近代欧洲美学中 的想象。
•
美学基本范畴
美学史上关于崇高的主要观点:
▪ 西方最早提出崇高这一概念的,是古希腊 的朗吉努斯。是文章风格上的崇高、修辞 学上的崇高。为什么呢?当时修辞是他们 日常工作的需要。论辩在古希腊的社会生 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怎么样能够战 胜论敌就很重要。所以,非常重视辩论的 修辞效果。
▪ 最早从美学上对崇高进行研究的,就是大 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了。18世纪英国美学 家博克。我们不是第一次提到这个人物了。 《论崇高与美》一文,区分了崇高与优美。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博克认为“美感以 快感为基础”,崇高感是“以痛感为基 础”。
第五章 美学基本范畴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什么叫范畴?
▪ 什么是范畴?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普遍 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概念也是对本质的概 括和反映,但是概念更具体、更细致、相 对来说范畴更为基本,更为核心,自然也 就更为的重要。美学范畴就是人们对于美 的现象形态的认识和把握。
一、西方美学基本范畴
▪ 优美:这是人类最早把握的一种美学形
崇高与壮美的区别:
▪ 它们都是一种雄伟壮阔的美。 ▪ 崇高包含了丑、强调恐怖、神秘,是矛盾
对立的状态。壮美则是一种单纯的雄伟或 者壮阔,不含有丑的因素,仍然属于和谐 美。 ▪ 从美感上讲,壮美给人的是一种单纯的昂 扬、振奋。但是崇高则往往伴随着恐怖和 痛苦。
一、西方美学基本范畴
▪ 悲剧:作为美学范畴的
▪ 只有到了康德这里,崇高才具有了深刻的哲 学内涵。康德从哲学上充分揭示了崇高与美 的区别,从而真正确立了崇高在美学中的独 特地位。他认为,美是一个不确定的悟性概 念,崇高却是一个理性概念的表现。他还认 为美的愉快是跟质相连,而崇高主要涉及量。 因此,一个是数量的无限巨大的崇高,如崇 山峻岭、大海、天空。一个是力量的无限巨 大的崇高,如火山的爆发、暴风骤雨 。
康德美学的基本内容
康德美学的基本内容康德美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我们曾以美论、崇高论、艺术论加以概括,下面我们换一个角度,试从范畴论、体系论、方法论和心理美学四个方面加以概括。
1、范畴论范畴是美学理论的基本元素或基础,西方美学的基本范畴是“美在和谐”,但在不同时代、不同理论家之中,其内涵不断丰富发展,从而构筑其不同的范畴体系。
康德美学也有其特有的范畴体系,其范畴体系的内涵特点决定了它在美学史上的地位,即决定了它作为德国古典美学奠基者的地位。
首先是“美”。
康德提出著名的“无目的的合目的的形式”的著名命题,实际是对感性派(无目的)和理性派(合目的)的综合,既突破了传统的感性派的“摹仿说”,也突破了理性派的“灵感说”,成为感性和理性由对立走向统一的新时代的开端。
而且这种无目的的合目的的形式,涉及到特殊的主观心理状态,情感领域,这更具有开创的意义。
这—点被席勒注意到,在《美育书简》中提出情感教育问题。
但却被黑格尔所忽视,在其庞大而严密的辨证的美学体系中,只剩下概念的逻辑发展,而相对忽略了蓬勃激动的情感,这正是其缺陷所在。
康德的局限在于否定了美的客观性,当然也否定了自然美的存在。
其次是“崇高”。
康德把崇高的过程描述为对象压倒主体,主体又借助理性压倒对象,因而崇高感最终是一种理性的伟大胜利,是道德的象征,其根源不在对象,而在人自身的理性精神。
康德对崇高的论述也是有历史意义的。
西方最早提出崇高概念的是古罗马时代的朗吉努斯,他的《论崇高》一书曾经论及自然界的崇高对象,但主要论述的是文采风格的崇高,修辞的宏伟等等,基本局限在修辞学范围之内。
18世纪英国的经验论者博克最早从美学的角度对崇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优美的对象偏重于小巧、光滑、娇弱;而崇高的对象则巨大、阴暗、孤寂,美以快感为基础,崇高以痛感为基础。
博克的论述极富启发性,但仍多局限于经验论的感觉的范围,只有康德的崇高论才在前贤论述的基础上,第一次赋予崇高以深刻的哲学内容,使之成为系统的理论,包括崇高的对象,崇高与优美的区别,崇高的心理过程,崇高的根源等等。
美学的四个基本范畴
美学的四个基本范畴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的学科,它研究社会中关于审美活动的哲学问题,以及艺术家如何表达艺术概念。
美学有四个基本范畴,分别是形式美学、功能美学、历史美学和伦理美学。
形式美学是最基本的美学范畴,它探索理解审美的形式。
它主要研究如何表现艺术和美学,如何表现出作品的审美特征,如何塑造出艺术的形式,以及如何让艺术作品更加精美。
形式美学也探索艺术家如何将作品融入社会背景,以及如何利用艺术来探索人的精神与审美。
功能美学是美学的另一个核心范畴,它研究艺术的实际功能。
功能美学着重研究艺术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如何影响社会,以及艺术如何影响社会的发展。
这一范畴也研究艺术如何用于治疗,以及艺术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历史美学研究艺术的历史发展,研究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以及艺术在不同文化中的变化。
历史美学也研究社会如何影响艺术,以及艺术如何影响社会。
伦理美学是研究艺术和美学的道德和伦理规范的美学范畴。
它研究艺术本身的伦理价值,以及艺术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
伦理美学也研究艺术如何影响社会道德标准,以及艺术如何探索人类社会的自我认识。
总之,美学的四个基本范畴都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研究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审美活动带来重要的贡献。
它们将对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产生重要的影响,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概念
审美文化的交流
跨文化交流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欣赏和交流艺术作品,能够增进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这有助于促进审美文化的国际交流。
创意碰撞
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能激发创意灵感,产生新鲜的审美体验。这样的跨界交融有助于推动审美文化的更新与发展。
网络传播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审美文化得以快速传播,不同文化间的审美交流更加便捷和广泛。这有助于审美文化的全球化传播。
审美心理的教育
1
感知培养
提高对色彩、形状、材质的敏感度
2
情感培养
培养对美的情感体验
3
审美鉴赏
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审美心理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感知、情感和鉴赏等多个层面进行培养。通过对美的事物的接触和体验,激发内心的共鸣和情感反应,培养良好的审美品味和独到的鉴赏能力。这需要结合个体的发展阶段和兴趣爱好,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如艺术培训、欣赏活动、创作实践等。
技术创新的驱动
科技的进步为美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审美体验和创造带来了全新的可能。
文化多元的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加深了对美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了审美视野的拓展。
美要求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大小、长短、宽窄等比例关系合理协调,体现整体的和谐与均衡。
美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1
客观性
美存在于客观的事物之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美是一种超越个人经验的客观质量,体现在事物的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
2
主观性
美的认知和判断需要人的主观参与。不同的人会根据自身的审美经验、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评价和体验。
审美创造的教育
1
创造力培养
美学的基本理论
美的内容由社会性特点决定
时代性 民族性 阶级性
井冈山、延河水 中山装与西服 古典音乐与流行歌曲
第一节 美的内容、形式和基本范畴
(二)美的形式 ------指显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式 是美的内容的存在方式。
美的形式的种类 外在形式(人的衣着、体形、书的封面) 内在形式(人的内部结构)
第一节 美的内容、形式和基本范畴
知 他 摊 纸 挥 毫又继 续
时代性
普遍性
二、构成形式美的感性因素和基本法则
感性因素:
1、色 彩 -----红、橙、黄、绿、青、蓝、紫 1)具有视觉效果
2)情感效应 3)不同颜色使人们产生各具特色的联想
二、构成形式美的感性因素和基本法则
感性因素: 2、形 象----- 是事物存在的一种空间形式。
点
线
组成形象的四要素
面
体
二、构成形式美的感性因素和基本法则
感性因素:
3、 声音 (音响)---是事物的一种自然物质因素 诉诸人的听觉 声音作为形式美具有情感性
二、构成形式美的感性因素和基本法则
基本法则 对称和均衡 比例与均衡 节奏和韵律 整齐一律和多样统一
三、审美的基本范畴
审 美:
受艺术分类的影响而定 特 性
典型性 感染性 具有独特的审美功能
四、科学美
美的一种高级形式 产生于人类审美心理、审美意识达到较
高的发展阶段,理论思维与审美意识 交融、渗透的情况下 科学美分类
1、实践美 2、公式美 3、理论美
护理美学
新型护士的必修之课 现代护理的成功之路
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态 1、外在美---- 形体美、姿态美
行为美、语言美 2、心灵美---- 人精神世界的美,核心为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
中国古典美学范畴是指中国古代美学中用来描述和评价美的概念和范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古典美学范畴:
1.意境: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它是指艺术家在创作中所创造的一种富有诗意和感染力的艺术境界。
2.气韵:气韵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力和精神气质,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非常重要的范畴之一。
3.神似:神似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气质与客观事物的本质相符合,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非常重要的范畴之一。
4.形神:形神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非常重要的范畴之一。
5.意象:意象是指艺术家在创作中所创造的一种形象或符号,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非常重要的范畴之一。
6.风骨:风骨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刚健有力的风格和精神,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非常重要的范畴之一。
7.情韵:情韵是指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韵味,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非常重要的范畴之一。
这些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家和理论家对美的认识和评价,也对后来的中国美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章美学的基本范畴(选修系
优美的具体表现:
自然景物
优美的具体表现:
社会生活: 融洽的关系和平静安 宁的生活氛围。比如纯 洁的友谊、爱情、亲情。 同时劳动成果和产品往 往也是社会生活的优美 的重要来源。
贝多芬《献给爱丽丝》
1808—1810年间,贝多芬已经是近四十岁的 人了。他教了一个名叫特蕾泽· 玛尔法蒂的女 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在心情非常甜美、 舒畅的情况下,他写了一首《A小调巴加泰勒》 的小曲赠给她。“巴加泰勒”(Bagatelle)意 思是小玩意儿。
返回
优美的特点
秀雅协调的形式 浑然一体的内容 轻松愉快的美感
秀雅协调的形式
在形式上,优美表现出清秀、典雅、柔和、协 调的特点,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具有宁静, 平和性质。
浑然一体的内容
在内容上,优美内部各要素处于一种和谐状态, 它们相互融合,浑然一体,用科恩的话说,优 美是“那种完全消失了矛盾的”状态。
返回
第二节崇高
一西方美学史上的崇高论述评 二中国美学中与“崇高”范畴有关的论述 三崇高与优美的区别 四崇高的特点
崇高:它是指对象以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 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 以心灵的震撼。使人心潮澎湃、惊心动魄,进 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 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高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一西方美学史上的崇高论述评
崇高作为审美范畴,是3世纪罗马美学家朗吉 弩斯在他的著作《论崇高》中首先提出来的。
崇高具有五大因素:
1、庄严伟大的思想 2、强烈激动的的情感 3、修辞的妥当运用 4、高尚的文词 5、庄严生动的布局
溪流
美学的三个基本范畴
美学的三个基本范畴
美学的三个基本范畴是:美、美感和艺术。
1. 美:美是美学中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它是指事物的一种属性或特征,能够引起人们的愉悦和赞赏。
美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感受和评价却是主观的。
美的范畴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它们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价值。
2. 美感:美感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受和体验,它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美感是主观的,它受到个体的文化背景、生活经验、情感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美感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美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受到美的刺激和引导。
3. 艺术:艺术是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它是指人类通过创造和表现来传达美的一种形式。
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多种形式,它不仅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还能够反映社会生活、传递文化价值。
这三个基本范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美学的基本框架。
通过对美学三个基本范畴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的存在,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美学概论 第七章 审美范畴
三.审美范畴的两极对立
2、两极对立的原因: (3)人类思维的二值逻辑 • 最后,从现实评价的角度看,审美范畴的两极对立源于文明人类思
维的两值逻辑。人类对世界意义的解释通常表现为肯定或否定的 评价,不论是事实判断(真与假),还是价值判断(善与恶),都是如此。 审美意义是由现实意义升华而成的,因此作为审美意义抽象的审美 范畴,也必须使用两值逻辑,并把这种两极的现实判断升华为两极 的审美范畴。
二.审美范畴的历史性与民族性
• 2.审美范畴的历史性:
• (1)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特定的审美范畴。 • 审美范畴的历史性首先表现为,并不是从审美产生之日起所有审美范
畴就一起出现,特定的审美范畴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由于审 美范畴是长期社会审美实践的历史积淀物,因此,它往往体现了一定 时代的审美理想。这就是说,只有在特定的审美理想成为时代精神的 历史条件下,特定的审美范畴才能产生。
三.审美范畴的两极对立
• 3、肯定性范畴的性质:直接表现审美理想。 • 肯定性审美范畴凝结着这样一些审美意象,它们直接诉诸审美理
想,按照审美理想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因此,这些审美意象的抽 象即审美范畴呈现出正面的生存意义,即生存应当是这样的。 • 肯定性审美范畴所代表的审美意象,展现的并不是现实世界,而是 超现实的理想世界,它比现实世界更美好、更自由,它们所蕴含的 情绪是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产生鼓舞人心、愉悦性情和催人 奋进的审美效果。
• 3.审美形态 • (1)审美范畴代表了一类审美意象,因此也是审美形态。 • (2)审美范畴与审美形态的区别: • 审美范畴侧重审美意义类型,而审美形态侧重审美的形式
类型。
二.审美范畴的历史性与民族性
• 1.审美范畴的稳定性 • 审美范畴作为形而上的意义之结,具有稳定性,它一旦形成,就具有某种
中国古典美学的概念、范畴
中国古典美学的概念、范畴中国古典美学是指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美的理念、审美标准以及艺术表达方式的体系。
这个概念涵盖了广泛的范畴,包括哲学、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些核心概念和范畴:审美观念:中国古典美学强调“雅俗共赏”、“含蓄内敛”等审美观念。
美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愉悦,更是一种内涵深厚的精神追求。
美与道德、人生哲学紧密相连。
和谐之美:古典美学中强调的是和谐、均衡、统一的美感。
这体现在艺术作品中,追求构图的协调、色彩的和谐,以及意境的深远。
象征与意境:古典美学注重作品背后的象征意义,强调通过象征手法表达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意境在古典美学中被认为是艺术的灵魂,追求“意蕴于境”。
文学美学:文学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包括诗歌、散文、戏曲等形式。
诗以“言志”、“咏物”为主题,强调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
绘画美学:中国画强调意境的表达,注重“写意”和“意境”。
山水画通过线条和墨色的运用,追求虚实结合,表达出一种静谧而宏伟的美。
音乐美学:古典音乐追求“和谐共鸣”,通过音律的安排传达出情感的起伏。
琴棋书画与音乐被称为“文人四艺”,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建筑美学:古典建筑注重形式的庄重、布局的谨慎,体现了“礼乐之邦”的审美追求。
园林艺术也是建筑美学的一部分,强调“景在虚心”。
道德美:在中国传统美学中,美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关系。
美不仅仅是外表的装饰,更要具备道德的内涵,美德的追求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内容。
总体而言,中国古典美学强调的是内涵、深度、和谐以及文人情怀。
这种美学观念贯穿于古代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之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传统美学体系。
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范畴
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范畴中国传统美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广泛的范畴。
下面将从艺术、文学、音乐和建筑四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范畴。
一、艺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艺术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范畴。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要形式,追求以简约的笔墨表达丰富的意境。
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题材,通过画家的笔墨技巧将山水的神韵表现出来。
花鸟画以花鸟为题材,注重描绘物象的形态和色彩。
人物画以人物形象为主要内容,通过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气质,传达出深厚的人文情感。
此外,中国传统艺术还包括剪纸、刺绣、陶瓷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审美标准和表达方式。
二、文学文学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另一个重要范畴。
中国古代文学以诗、词、曲、赋等文体为主要表现形式。
其中,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为流行。
古诗追求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以及对自然、人情、哲理等方面的思考。
词是另一种流行的文学形式,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要目的,追求音乐性和抒情性的结合。
曲则是以音乐为伴奏的文学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和表演等多种元素。
赋则是一种独特的骈文体,通过描写事物的形象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意境。
三、音乐音乐是中国传统美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为基础,注重旋律的和谐和节奏的稳定。
古代音乐分为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两大类。
宫廷音乐以雅乐为主,是贵族阶层的专属音乐,注重庄重和高雅。
民间音乐则是广大民众所共享的音乐形式,包括曲艺、民歌、戏曲音乐等。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以音乐表达情感和塑造意境,强调音乐对人的情感和心灵的影响。
四、建筑建筑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建筑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传统建筑的设计和施工遵循一系列的规则和原则,如“四合院”的布局、“黄土高台”的基础、“飞檐斗拱”的屋顶等。
传统建筑追求以木材、砖石和土壤等天然材料为主要构建材料,通过雕刻、彩绘和装饰等手法,使建筑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剧审美感受的基本特征:
悲剧不是单纯的悲,而是充满了强烈的伦理追求 或者积极的真理探索。 一方面,在悲剧冲突中,伦理的因素占有非常突 出的地位,它把善恶、美丑的尖锐冲突直接呈现, 当正义的力量受到摧残的时候,反而激起人们对 于善的同情、热爱和崇敬,对丑恶的憎恨。 另一方面,悲剧发人深思。为什么会造成悲剧? 为什么会失败?引起人们的反思。 这两方面使得悲剧具有“净化”作用,所以悲剧 一直被视为具有崇高地位的美学范畴。
一、西方美学基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畴
崇高:
相对于优美来说,作为美学范畴的崇 高的出现要晚得多了。进入到大工业生产 以后,崇高才开始在西方美学史逐渐占有 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什么崇高的出现晚于优美?
因为,大工业的发展,极大地开拓了人们 的审美领域,人们开始有更多的机会面对 崇高的审美对象;另一方面,大工业也增 长了人们的见识和审美能力,使得我们可 以欣赏比优美更为复杂的美学形态。康德 就说过,欣赏崇高比欣赏美需要更高的道 德水平和文化修养。
什么叫范畴?
什么是范畴?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普遍 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概念也是对本质的概 括和反映,但是概念更具体、更细致、相 对来说范畴更为基本,更为核心,自然也 就更为的重要。美学范畴就是人们对于美 的现象形态的认识和把握。
一、西方美学基本范畴
优美:这是人类最早把握的一种美学形
态。
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谐的统一,把 杂多导致同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美学史上关于崇高的主要观点:
西方最早提出崇高这一概念的,是古希腊 的朗吉努斯。是文章风格上的崇高、修辞 学上的崇高。为什么呢?当时修辞是他们 日常工作的需要。论辩在古希腊的社会生 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怎么样能够战 胜论敌就很重要。所以,非常重视辩论的 修辞效果。
最早从美学上对崇高进行研究的,就是大 工业革命之后的事情了。18世纪英国美学 家博克。我们不是第一次提到这个人物了。 《论崇高与美》一文,区分了崇高与优美。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博克认为“美感以 快感为基础”,崇高感是“以痛感为基 础”。
一、西方美学基本范畴
喜剧:
不同于作为戏剧种类之 一的喜剧,泛指社会生活 中和各种艺术形式中一切 滑稽的因素,即一切荒谬 背离、显得可笑的现象。 当然,作为戏剧种类之一 的喜剧是滑稽最集中的表 现形态。
崇高与壮美的区别:
它们都是一种雄伟壮阔的美。 崇高包含了丑、强调恐怖、神秘,是矛盾 对立的状态。壮美则是一种单纯的雄伟或 者壮阔,不含有丑的因素,仍然属于和谐 美。 从美感上讲,壮美给人的是一种单纯的昂 扬、振奋。但是崇高则往往伴随着恐怖和 痛苦。
一、西方美学基本范畴
悲剧:作为美学范畴的
悲剧理论的发展简史
亚里士多德:把悲剧的根源归结为悲剧主 人公的过失或弱点,没有认识到悲剧产生 的社会根源。 黑格尔:两种社会义务、两种伦理力量的 冲突。都是正义的、合理的, 但都有片 面性,两 种善的斗 争才是悲 剧冲突的基础。
悲剧的真正根源:
马恩经典作家:才深刻地揭示了悲剧的客 观社会根源。他们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 进程来解释悲剧冲突的必然性。他们认为, 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 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冲突的必然 产物。历史上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 际上不可能实现。
黑格尔把崇高与古代的象征型艺术联系起 来。象征型艺术的特点就是内容压倒形式, 有限的感性形式容纳不了无限的理念内容, 从而造成了艺术形象的变形与歪曲。
如何正确的认识崇高的根源?
崇高的根源与美的本质一样,既然美的本 质来源于人类实践,那么崇高的根源同样 存在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实践当中。 它表现为主体实践与客观现实的斗争过程, 表现为现实与实践的冲突、对立、抗争, 表现为美与丑并存的一种状态。在形式上, 它呈现为实践活动与客观世界的斗争,表 现了冲突的严重痕迹,往往是粗糙的、巨 大的、坚硬的;它给人的审美感受也是剧 烈激荡的,夹杂着痛感的。
中国古代同样认为美在于“和”。史伯: “和五味以调口”、“和六律以聪耳”。
优美的基本特征——和谐
首先,表现为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
其次,表现为内容的完整统一。
再次,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最后,主客体关系的和谐统一。
优美带给人类的美感特征
优美是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美的本 质特征。它表现为现实对于实践的单纯的 肯定,而不是二者的对立、冲突和斗争。 而且排出了丑,而不是美丑并存。同时, 优美表现为一种静态的实践结果,不表现 实践的艰苦的过程。因此,在形式上,它 是和谐的、相对稳定的。给人们的审美感 受也是单纯平静的。
优美的具体表现:
社会生活: 融洽的关系和平静 安宁的生活氛围。比如 纯洁的友谊、爱情、亲 情。同时劳动成果和产 品往往也是社会生活的 优美的重要来源。
优美的具体表现:
自然景物
优美的具体表现:
艺术作品:优美的艺 术不反映具有严重社 会矛盾和斗争、具有 不可调和性的内容, 往往表现大团圆解决 的东西,而且往往生 动的体现了合目的性 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 一。
悲剧,也叫做悲,或者悲 剧性,它不同于作为戏剧 种类的悲剧,它的含义相 对要广泛些,不仅包括作 为戏剧悲剧,还包括了现 实生活中的悲剧以及其他 艺术当中的背景。
悲剧艺术的发展简史
悲剧最早起源于古希腊人的酒神颂歌。公 元前5世纪,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对酒 神颂歌进行了改造,加入了戏剧成分、加 上了第二演员,使得合唱抒情诗变成了独 立的悲剧艺术。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欧里庇 得斯:《美狄亚》。
只有到了康德这里,崇高才具有了深刻的哲 学内涵。康德从哲学上充分揭示了崇高与美 的区别,从而真正确立了崇高在美学中的独 特地位。他认为,美是一个不确定的悟性概 念,崇高却是一个理性概念的表现。他还认 为美的愉快是跟质相连,而崇高主要涉及量。 因此,一个是数量的无限巨大的崇高,如崇 山峻岭、大海、天空。一个是力量的无限巨 大的崇高,如火山的爆发、暴风骤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