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果号:WJK2011A267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单位: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

成员:付国屏吴显品守学策宝玉祝优兆锋

王琼罗晋连喜明霞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自2005年9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至今有6年多时间。新课程突出学生的人文情怀,主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效益已有较大提升。但我们看到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有偏差,在教学中关注比较多的还是自己的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身心自然、和谐发展。32%课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复杂;27%课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18%课教学目标不集中、不明确,脱离文本,转移目标,容庞杂,操作随意;67%课观念旧,方法的养成与能力的培养被淡忘。形式化多了,热闹的课堂背后却是教学实效的缺失,使得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长期困扰着我们。因此,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便摆在我们面前,当前教学是否真的高效?是高效,还是低效?于是教学的高效性问题便被凸现出来。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高效课堂策略体系,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引领幸福人生”的办学宗旨下,我们发扬“0+1→1+99→100+1,即标新立异→百炼成钢→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教育思路,确立了“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的实验课题,试图开拓一条有关高效课堂的校本研究与实践之路,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初步取得一定教学效果,实现学生负担轻、教学效果好的目标,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校全体教师、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注入新的活力。

二、课题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课堂规定时间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落实的最优化,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教学效益的最好。

构建初中高效课堂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节课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目标问题)这是一个老师在备课和上课一开始就要考虑并告诉学生的问题,也就是明确目标的问题。这个目标包括国家课程标准、学校课程标准、本班课程标准。所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但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要求。通过老师的教学目标,就能看出这节课的容量和效率。第二个问题: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效率问题)。课堂效率是与时间挂钩的,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我们说的提高课堂效率是向每节课40分钟或45分钟要效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当堂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24小时要完成的任务。第三个问题: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先学后教”是主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自己看书能解决的就要让学生看书,老师不要急于讲;学生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学生实在不会的老师再点拨,老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先教后练”是一开始老师就讲,讲概念、讲例题,讲完了让学生练习巩固。我们衡量一堂课的效率高低,不但要看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还要看学生是怎样掌握的,是老师灌输给他的还是通过他自学掌握的。这有本质的不同。

三、理论依据与国外相关研究

(一)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最优化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建构主义理论阐述了学习者学习的自

我建构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2、教学最优化理论。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前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就提出了教学最优化理论。他指出,要更完善地描述教学过程的“各组成部分”,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体系”,在此基础上探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防止过度消耗教师、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面对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迫切要求,改革目前存在的旧的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便成了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国外对本课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

1、国外的研究

在1972年美国的乔依斯与威尔的《当代西方教学模式》、赞可夫的教学发展理论、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及发现法、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美国兰布德、布莱克伍德等提出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及保加利亚洛扎洛夫创立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中,对高效课堂教学理论研究都有涉及。特别是前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的教学优选法理论,为世界围课堂教学实践的高效改进,以取得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的研究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课堂教学要体现出“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的高质量、高层次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成为时代所需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指导下,各地对高效课堂教学也有所研究,其中以为最突出。特别是对高效课堂的理论研究为高效教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如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教学课程改革》一书中,论述了高效课堂与学生参与的关系。华东师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允漷在《高效课堂策略的构建》中,对高效课堂策略的理论和教学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海晨、炳亭所著《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中,把对高效课堂的评价概括为“二二六”评价原则,即促进“两个发展”,落实“两个转变”,体现“六个维度”。

以上这些国外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研究具有直接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但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尚不够具体深入,亟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如何在初中学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很值得我们去探索。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容

(一)研究目标

1、调查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