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讲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意志方面 1)学会自我激励,积极进取。 2)面对冲突,会做出较正确的选择。 3)勇敢但非冒险。 4)抵制诱惑的能力提高,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 5)克服困难的能力增强,能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中的挫折、 困难。 5.个性方面 1)学会助人,乐于奉献。 2)懂得与人分担忧愁、分享快乐,合群。 3)诚实。 4)积极克服嫉妒、任性等不良性格特征。 5)勇于承担责任,具有责任心。 6)不过分强调自我,有适度的自尊。
有研究表明 2.5-3岁 关键年龄阶段 性格发展变化的关键期 孤独倾向 小学五年级 初中二年级 心理转折期 冲动倾向
人际焦虑
学习焦虑
自我表现意识
榜样学习意识
5.5-6岁
小 学 阶 段 小学三年级
助人自助
约束意识
自我保护意识
小学阶段是培育发展期, 初中阶段是巩固修复期, 高中阶段是提高矫正期。
百度文库
在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到:行 为守则要细化,多组织社会活动,用多种手 段如表扬、激励等增强学生的品行动机。在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要分年段区别对待。低 年级要侧重常规教育和训练;中年级侧重热 爱集体、热爱学习和自觉意识上的训练;高 年级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品格和爱国意识的 教育,培养文明待人的习惯,防止生成不良 行为习惯。
小学低年级阶段发展性教育的基本要求:
1.自我意识方面 1)认识到自己重要的社会角色——小学生,并为做一名小学生感到 自豪。 2)认识到自身的身体特征、活动特征性别。 3)初步认识自己与教师、父母、同伴的关系,知道被人爱和爱人。 4)会借助别人的评价认识自我。 2.认知方面 1)学会观察,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如顺序法、比较法。 2)养成注意习惯,注意的稳定性有所提高,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3)言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协调一致。 4)在机械记忆的基础上,初步懂得意义记忆。 5)充分发挥无意想象并向有意想象过渡。 6)在直观动作思维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具体形象思维。 7)具有日常生活方面的基本概念。
适应性教育包含七个方面的教育任务: 1.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有较高的认识能力,学会开发自身的心理潜能, 矫正其不良认知。 2.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有情绪自我调控能力,使其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经常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情绪反应适度。 3.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有健全的意志,使其能自觉地确定行为目的,并 根据目的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注重提高其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 顽强性和自制力。 4.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念,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使其 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能愉快地接受自己,对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有一定程 度的满足感和发展感,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个性的核心,把自己的需要、愿 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5.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适应性,适应学校各阶段的学习生活,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6.指导和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适应性,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其 乐于与人交往,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取他人之长补已之 短,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护和发展自己。 7、指导和帮助小学生提高对心理问题的预防能力,学会对各种行为问题、 轻微的心理障碍进行初步的诊断和调适,以提高其自我预防心理变异的能力。
主要任务是: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 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开发学生的心 理潜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 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各种不 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身心健 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
具体表现为: 1.懒于思考—表现为注意力涣散,感知不准确,不求上进,学习敷衍,成绩不佳。 2.狭隘抑郁—表现为受到批评,或感到委屈时,往往耿耿于怀,常为一些小事烦 恼,不能自解,会出现神经过敏,情绪不稳,意志消沉,沉默寡言。 3.怯懦自卑—表现为对什么事都缺乏信心,常常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好,害怕 在别人面前说话和做事,生怕别人耻笑自己。 4.孤僻离群—有的学生尤其表现在比较娇惯的独生子女和单亲家庭子女中,总是 喜欢独处,甚至有怪癖表现,不愿和同学处在一起。 5.对立破坏—表现为受到挫折后,攻击行为严重,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他们 对教师不信任时采取对立态度,认为教师和同学都轻视自己,伤害自己,从而 采取与教师对立的态度。无理取闹或搞恶作剧,甚至有意破坏公物和学校纪律。 6.焦虑急躁—有些学生不适应紧张的学习或变化的环境,常常觉得思想有负担, 稍一紧张就思维不清或记忆混乱,造成只能在常态下学习和生活,在遇到考试、 比赛时则表现失常。
让每堂课都是心理健康课
奈曼旗八仙筒学区中心校 杨延涛
具体目标是: 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 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 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 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 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 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有策划 有目的 有方法 不能随心所欲教什么算什么
既要注重知识的积累 又要关注身心的发展
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在道德品质上,大约经历六个重大时 期: 0-1岁,是适应性时期,这个时期不可能有道德认识,也 不可能有意做出什么道德行动来,婴儿需要的是有规律的满足 和舒适的照顾。这里面有一个安全感体验的问题,安全的需要 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是人与生具有的。 1-3岁,是道德情感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机械地以“好” (如“乖”“对”“好人”)与“坏”(如“不好”“不 乖”“坏蛋”)为标准,并能做出合乎成人要求的的道德行为。 此时,儿童掌握不了抽象的道德原则,道德行为是极不稳定的。 3-6、7岁,处于幼儿园及学前教育时期,属于情境性品德 发展期。这时,儿童道德行为的动机带有很大的情绪性和情境 暗示性。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始接受系统而具体的道德品 质教育。
小学高年级阶段发展性教育的基本要求:
1.自我意识方面 1)能够初步认识到自己的兴趣、优点及缺点。 2)认识到身体的变化,如身高、体重等。 3)想象具有目的性,创造成分增多(相比低年级学生而言)。 4)了解简单的不良情绪疏导方式。 2.认知方面 1)注意集中性较好,观察具有一定的深刻性、精确性。 2)能够使用意义记忆,会运用两三个常用记忆策略。 3)想象具有目的性,创造成分增多(相比低年级学生而言)。 4)形象思维得到发展,概括能力达到形象—抽象水平。 5)具有联想能力,能实现事物间的认知迁移。 3.情绪情感方面 1)具有形象道德感,有爱憎意识。 2)有较强的理智感,能体验到学习中的苦与乐。 3)懂得如何愉悦情绪,使积极心境占主导。 4)了解简单的不良情绪疏导方式。
“学校教育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 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 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 康教育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 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 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老师人格魅力 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 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
学科教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以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发展特点为基本点和出发点
少见的
绝大多数
个性异常 重视
学习过程中心理的成长和发展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求 我们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有 机地运用心理学原理、方法及心理辅导技 术,在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的同 时,采取各种积极措施传递正能量,发展 学生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 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灵活、活泼地学 习和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6.学习方面 1)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会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小结。 2)以教师表扬、父母夸奖、同学羡慕等精神奖励为学习动力。 3)有相对稳定的学习兴趣。 4)各科学习均衡发展,不偏科。 5)会运用学习策略,关心学习结果。 6)具有读、写、算基本技能。 7.交往方面 1)喜欢与同性别同学交往,成为团体中的一员。 2)具体团队精神,有集体荣誉感。 3)积极参与有组织的游戏活动。 4)初步具有交友的内在标准,友谊较稳定持久。 5)学会原谅,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6.学习方面 1)认识到学习在自己生活中的地位,对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 2)为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而努力学习。 3)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会听课、做作业、参加考试等。 4)喜欢探索事物间的联系,好发问。 5)爱护学习用品。 6)每天能够在家里自觉学习20—30分钟,注意养成自学习惯。 7.交往方面 1)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 2)喜欢交往,积极主动与父母、老师尤其是同学进行交往。 3)懂得如何同陌生人交往。 4)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言行符合群体规范,有班集体的归属感。
6、7-11、12岁,即小学阶段,这是品德发展的协调性时期,道德 知识系统化并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低年级,道德行为还依赖教师、 家长的指令,言行比较一致,动机与行为也比较一致。随着年龄的递 增和道德动机的发展,到了高年级,言行一致和不一致的分化逐步增 大,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道德信念,以提高道德行为的思想境 界。 11、12-14、15岁,即少年期,是动荡性品德发展时期,一方面是 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的形成期、世界观的萌芽期,开始以道德信念来 指导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心理发展跟不上生理的迅速成熟,逆反、 对抗心理出现,幼稚与成熟并存,这是两极分化严重的阶段,这个阶 段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好过渡时期的各种矛盾。 14、15-17、18岁,即青年时期,品德发展的明显特点是成熟性。 能较自觉地运用一些道德观点、原则、信念来调节行为,世界观、人 生观也初步形成,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形成道德行为的观念体系和规划, 激发青年的开拓进取精神。
行为参与 学生参与 认知参与
引领 帮助 学科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内容的涉及
自信
课堂学科教学目标
心理教育目标
教学实践活动 教 学 评 价
小学生心理特点: 1. 认知特点: (1)知觉:有意识性、有目的性地发展,但水平有限。 (2)注意:注意范围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注意有强 烈的兴趣性、直观性和色彩感;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无意注 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容易分心,但有意注意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发 展。 (3)记忆:由不随意记忆占优势到随意记忆占优势。意义识记逐渐发 展,但机械记忆仍是主要的。 (4)思维: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但形象思维仍 占优势。 2.意志特点 :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 3.情感特点 (1)情感日益丰富,道德感有很大的发展,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力 也增强。 (2)情感的实践性和坚持性较差,依赖成人监督。 (3)对教师极为信任和依赖。 4.个性特点 小学生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
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成败。 情商(EQ)> 智商(IQ)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隐性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显性目标 成就感 生理素质 内隐的 缓慢的 认知素质 非功利的 满足感 伦理素质 心理素质
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遗传和生理因素 导致心理不 健康的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
3.情绪情感方面 1)认识喜、怒、哀、乐基本情绪表现。 2)体验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3)热爱大自然,保护境,发展美感。 4)学会从家庭、学校日常生活中寻找快乐。 5)认识并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理智感。 4.意志方面 1)从事日常学习和简单劳动具有坚持性。 2)活动前有相对明确的目的,初步具有有意性。 3)会用一些外部因素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觉性。 4)能够独自或在别人的帮助下战胜挫折、困难。 5.个性方面 1)懂得合作,与同伴友好相处。 2)做事有信心。 3)热爱生活,乐观向上,与大自然和社会保持和谐。 4)爱护环境,具有环保意识。 5)学会关心,关心父母、老师、同学和他人。 6)富有同情心,面对或听说处于危难中的人或动物进流露出同情。 7)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不懒惰。 8)学习辨别是非,发展良知,有一定的善恶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