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摘要:政策执行是政策运行过程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公共政策目标的实现,而我国作为一个政治经济转型中的大国,在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却很突出,一项设计良好的公共政策付诸实施以后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在不同的地方问题的表现形式也不同。

因此,就政策执行的相关理论,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探讨我国政策执行的偏差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政策执行执行偏差对策
一、公共政策执行的涵义
由于国界不同,研究领域不同以及学者专家认知程度的不同,对于政策执行概念的阐述不一,比如国外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认为:可以将执行看作目标的确立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而国内的陈振明将它阐释为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综合所述:公共政策执行是充分运用人力、物力、财力等政策资源,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将已合法化的政策附诸实践的现实过程,它是政策理想变为现实的动态实施阶段,并有执行的灵活性、有序性、时限性、协调性、动态性及对象的适用性等特征。

二、我国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公共政策理论研究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前,完全依靠领导人的个人经验和意愿进行政策制定,缺乏公众参与和监督,因此,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往往出现执行中断和变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政策科学的发展步入正轨,公共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逐渐合理化和科学化,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公共政策表面化执行
执行主体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停留在表面宣传上,保留原政策中对自身有利的部分内容,或者仅保留了原政策的表面现象,使原政策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很多地方执行主体在执行政策时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政策条文生搬硬套,不能将公共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的结合起来,造成原本不适应现实状况的政策机械地执行,或者当新问题出现时没有适用的应对政策,大大降低了政策效率。

(二)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
政策执行者在执行政策时对政策的精神实质或部分内容有意曲解,根据
自身的利益对原政策“为我所用”,导致政策无法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选择性执行将公共政策内容割裂开来,导致政策变形失真,影响政策目标实现。

这在市、县一级的政府比较普遍,他们往往断章取义,取出政策法规中不利于自己地方利益的部分,再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政策法规中有利于自己的政策加以实施。

(三)公共政策扩大化执行
扩大化执行指的是公共政策在执行中,为自身利益而盲目扩大原政策外延,将一些相近或者相似却不可行的政策与原政策捆绑执行,从而扩大了原政策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目标等都有所扩大。

它改变了原政策的功能,超越了原政策的目标,影响了目标实现。

(四)政策执行中暴力行政频发
这是目前困扰我国社会底层民众的一个问题,也是中央政府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两个最主要的暴力行政就是计划生育执法和城市外来人口的管理,后者通过孙志刚事件得到了解决,而计划生育暴力执法问题在很多农村地区仍旧存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和城市管理问题逐渐突出,因此,城管暴力执法和城市暴力拆迁充斥在新闻报纸和网络当中,并且加剧了社群关系的恶化,严重损坏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三、我国政策执行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复杂,既有历史行政文化因素的影响,又有传统政治和行政体制的制约,还有公共政策本身和社会公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我国政治和行政体制的影响
从公共政策执行体制上看,我国传统的行政和决策的影响还依然存在,还未形成科学化、民主化政策决策的机制。

主要表现为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价、监督各要素之间,没有形成相对独立且又相互协调整合的运行机制。

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有效的论证,决策程序简单,还存在依靠领导者的智慧和经验决策来确定等现象。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缺乏具体可行统一的执行标准、地区的差异性、执行者的个性差异、科学实践经验的指导以及各种利益因素,导致公共政策的执行出现千差万别。

(二)公共政策资源的缺失
政策资源主要有经费、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权威资源。

经费是政策执行的物质基础,很多地方行政经费紧张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

在人力资源方面,我国公务员的总体素质还是偏低,人员偏多,机构臃肿。

“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 是建国以来数次精简机构无法跳出的“怪圈”。

至于信息资源,在我国,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政府办公的条件差别很大,有的办公设备现代化程
度很高,但有的依然落后陈旧,这就导致信息传递不同步,影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不利于信息的控制和共享。

权威是政策执行的根本保证,地方保护等不良现象出现,致使中央政府的权威及国家政策的权威性受到影响。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现象,就是政策权威性不够的表现,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法制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惩罚和监督
虽然我们国家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但行政法规的不健全,给那些不守规矩者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可以利用职权或越权谋求个人所需,行政人员甚至行政机关违规、违法执法,法律法规在他们面前出现了弹性。

这就为行政执行问题产生提供了温床。

此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也会影响政策的有效执行,特别是我国的特殊利益集团,也就是既得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也很大。

四、我国政策执行问题的解决对策建议
要想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问题,必须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实质,从政治、行政、法律、制度、民众等多方面入手,概括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加强人事制度改革, 大力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科学的公共政策是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的基础,这就需要改革领导体制,彻底打破干部任用中的“怪圈”,改革对干部的考核机制及晋升机制,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干部任前公示,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让”。

加强对公务员的考核、培训、激励、保健以及行为调控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性别、年龄、性格比例队伍,吸纳更多优秀高素质的公民进入行政机关。

(二)全面维护和加强中央政策的权威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实质上是颠倒了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切实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思想,是遏制“有上政策,下有对策”的一项重要原则。

中央作为行使国家职能的最高代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政治体制、行政体制以及民主和法制不成熟的情况下,中央应适当集权,地方的权力不宜过大过多,否则就会出现“拥权自重,抗衡中央”的情况。

我们的改革出现了分权过度和分权过多的弊端,使地方拥有了目前还承受不了、使用不当的过多权力,为此,应重新调适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重塑中央的权威,重塑中央政策的权威。

(三)加强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到:“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经验。

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他还有一句论断是“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这两句话很适合我国目前的监督机制不健全的现状,特别是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监控体系不完善,必然导致执行偏差。

为此,首先要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的监督制度,进行职责分解,清晰准确描述职责,并以公开明示,增加政策执行透明度, 通过党政监督、权力部门监督、媒体监督、网络监督、群众舆论监督,形成多层次、上下监督结合的网络式监督结构。

其次,建立严格的政策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执行政策一旦偏差,及时界定执行者所要承担的责任,相关部门及时问责。

最后,加大对监控部门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编制方面的政策倾斜。

资金、技术设备、人员是监控行动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必须改变现在监控部门资源不足的情况,使政策执行得到充分的资源支持。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我国行政区划多,人口庞大,各地方的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为此,就需要切实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改革,使政策执行实现质量化,高效化,进而促进国家的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煌:《政策执行阻滞机制及其防治对策:一项基于行为和制度的分析》,人民出版社
[2]谢明:《公共政策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吴新亮:《我国公共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8月第八期
[4]刘雪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策执行问题研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剖析》,《求实》2005年8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