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WHO新分类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分类中更加强调一些客观指标在诊断中 的作用: (1)交界性肿瘤中的交界性成分应超过肿 瘤的>10%或>5mm ,不足者仍归入良性囊 腺瘤中,注明伴有灶状上皮增生。 (2)交界性肿瘤的微小浸润灶的最大径< 5mm。

(3)子宫内膜样交界性肿瘤中,如果腺体 融合生长(膨胀性浸润)>5mm,或出现明 确浸润性病变时则应诊断为子宫内膜样癌。 (4)卵巢生发上皮包涵囊肿和浆液性囊腺 瘤的区别也是由肿瘤的大小所决定,前者 <1cm,后者>1cm。
一、卵巢肿瘤
2014版WHO卵巢上皮性肿瘤分类
(1)取消了移行细胞癌,这是由于从分子
遗传学及免疫表型上发现,以前很多诊断 的移行细胞癌实际上是分化极差的高级别 浆液性癌,少部分为低分化子宫内膜样癌。 但新分类仍保留恶性Brenner肿瘤,这一肿 瘤常可见良性、交界性以及恶性Brenner肿 瘤共存;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8442/1)
为不能确的肿瘤 交界性肿瘤或生物学行为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微乳头亚
ຫໍສະໝຸດ Baidu
型) /非浸润性低级别浆液性癌(8460/2)
Ⅲ级 原位癌和上皮内肿瘤原 位癌和上皮内肿瘤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微乳头亚型)/ 非浸润性低级别浆液性癌

新版 WHO 诊断标准:肿瘤中出现直径>5mm 融合区域的微乳头结构,且细胞核的非典 型性较普通的SBT明显。

临床生物学行为:该肿瘤较普通型的SBT更 易出现腹膜种植性病变,复发几率高,预 后较普通型SBT差。
组织学改变

①粗大的纤维轴心上有向周围呈“太阳射线”状 放 射的细长乳头,其长度大于宽度的5倍以上; ②少部分表面乳头可呈筛状结构; ③少部分病例为卷曲的上皮条索,呈“迷宫状” 结 构; ④具有上述结构的病变最大径应≥5mm; ⑤具有上述结构的病变,其最大径小于5mm者,诊 断为“具有局灶微乳头特征的SBT/APST””


2)浸润性种植:病变常浸润至深部组织, 肿瘤细胞排列为实性小巢、微乳头、筛状, 且癌巢周围有较大的空隙。 浸润性种植从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上, 都等同于低级别浆液性癌(low grade serous carcinoma,LGSC),这一点是新 分类中最大的变化;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 不良预后与该肿瘤发生LGSC有关。

遗传综合征相关的卵巢癌
高级别浆液性癌中部分与BRCA1/BRCA2基因 异常相关。Lynch综合征相关的妇科肿瘤的 筛选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子宫内膜癌以 外,Lynch综合征相关的卵巢癌也日益受到 关注。

卵巢癌、输卵管癌及腹膜癌分期标准的变化

2014年FIGO更新了卵巢癌、输卵管癌及腹膜癌分 期标准,将三者合而为一,即不再有单独的输卵 管癌、卵巢癌及腹膜癌的分期标准。 只要病变累 及输卵管或者腹膜,至少为II期。

(2)鳞状细胞肿瘤不再单独分类;绝大多 数为生殖细胞源性;

(3)新分类中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增加了 浆液-黏液性肿瘤,以前这类肿瘤归为宫颈 黏液性肿瘤,但肿瘤部分病理形态表现及 临床进程类似于浆液性肿瘤,可出现微乳 头及腹膜种植等,故而重新命名分类,以更 为直观的了解肿瘤特性。
(4)将卵巢网肿瘤并入其他类型肿瘤 (miscellaneous tumours)项下; (5)增加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这一肿瘤形 态学与同名的胰腺肿瘤相同; ( 6 )在性索 - 间质肿瘤中增加了微囊性间 质瘤,这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卵巢肿瘤,可 能起源于卵巢间质,组织学上呈现明显的 微囊性特征。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伴有浸润性腹膜种植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本身与病人预后无关,但 发生浸润性种植(低级别浆液性癌)后,病 人预后变差,其中50%以上出现复发; 浸润性种植常存在于网膜组织,临床医生需 提供足够网膜组织。


因为活检组织少、表浅,诊断标准不统一, 有时诊断十分困难; 在上版分类中,活检标本局限、看不到下 方组织的腹膜种植病变被诊断为“非浸润性 种植”,新版分类中,只要组织学及细胞学 特点符合即可诊断为“浸润性种植”,不考 活检材料的大小。 虑

新版WHO:明确以<5mm为界限
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中伴有微浸润者对预 后无不良影响
部分研究认为微浸润与生存下降相关,且与肿瘤分期、 微 乳头结构、种植情况无关,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Prat, Buttin, de Nictolis, Longacre) 浸润灶>5mm的肿瘤(如6mm)和一个10cm的肿瘤预后有 差别 吗? 肿瘤中存在1灶微浸润和多灶微浸润在预后上有差别 吗?
2014女性生殖系统 WHO新分类解读
张 湘 2015.05.24
前 言

2014年第四版女性生殖器官肿瘤WHO分
类 (以下简称新版 ) 在 2014 年由 WHO 国际癌 症 研究机构出版。新版独立成册,依据 近10 年妇科肿瘤临床、病理、流行病以及分 子 遗传学研究进展,对女性生殖系统肿 瘤的 分类进行重新梳理与修订。
浆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不典型增生性浆黏液 性肿瘤

同义词:颈管内膜型黏液性交界性肿瘤

浆黏液性癌
浆黏液性癌

罕见 平均45岁,老年病人罕见


常与子宫内膜异位相关 I期病人预后好,半数以上的病人为晚期病人
暂定为一独立亚型,但形态、免疫组化和分子 特征可能与子宫内膜样癌更接近
子宫内膜异位相关的卵巢肿瘤

浆液性肿瘤 serous tumor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 (serous borderline tumor, SBT) (2003版)
经典型:占交界 性浆液性肿瘤的90%

微乳头型:占交界性浆液性肿瘤的5-10%

经典型与微乳头型SBT的比较
双侧性 卵巢表面累及 晚期病人
经典型 25-30% 36% 32-35%

复发病例的形态多为低级别浆液性癌

微乳头型SBT与浸润性低度恶 性浆液性癌在克隆上有相关 性 微乳头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 可能是浸润性低级别浆液性 癌的非浸润性前期病变 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中的微乳 头型和经典型在基因表达谱 上不相通,提示它们的分子 生物学机制可能不同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非典型增生浆液性肿瘤 (serous borderline tumor/atypical proliferative serous tumor, SBT/APST) (2014版)

2003 单纯性增生 复杂性增生 单纯性不典型增生 复杂性不典型增生
2014 增生,无不典型性 不典型增生/内膜样上皮 瘤变(AH/EIN)
突出了腺上皮“有或无”不典型性的重 要性 无论结构“简单或复杂”,不影响 治疗策略

LGSC多数通过KRAS和BRAF突变途径而来 ; BRAF突变和KRAS突变不会在同一肿瘤中出现,互相排斥; 检测BRAF突变可能有更深的临床价值;

HGSC往往伴有TP53及P16异常改变 ;
免疫组化p53阳性见于几乎100%的卵巢高级 别浆液性癌,以及75%左右的子宫内膜高级 别浆液性癌;还有一部分子宫内膜的低分 化子宫内膜样癌也p53阳性,目前多数医院 把这种类型也当成II型癌对待。
颈管内膜型黏液性肿瘤 浆黏液性 肿瘤
黏液性癌

不分级,但分为3型
• 非侵袭性(上皮内癌),病变小于等于5mm
• 侵袭性(膨胀性或融合性)病变大于5mm
•侵袭性(浸润型),为促纤维增生性破坏性卵巢 间质浸润,大于5mm,小于等于5mm者仍可称为“ 微 浸润性黏液性癌”
浆黏液性肿瘤

浆黏液性囊腺瘤
LGSC
HGSC

Malpica等提出的二级分类系统的主要指标 为核的异型性,次要指标为核分裂数目。
【高级别】 细胞核多形性,大小相差超过3倍 核分裂数大于12个/10HPF 常见坏死和多核瘤巨细胞 【低级别】


细胞核较均匀一致,仅轻到中度异型性 核分裂数<=12个/10HPF 无坏死或多核瘤巨细胞
微乳头型 59-71% 50-65% 48-66%
有关微乳头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争议
仍有部分学者认为该肿瘤应该诊断为“非浸润 性 微乳头型浆液性癌”,是一种低级别的浆液性 癌, 原因如下: 部分病例在微乳头型SBT周围存在浸润性癌 部分微乳头型SBT的浸润性种植成分形态上表 现为 低级别浆液性癌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微浸润与微浸润性癌

SBT伴微浸润:指间质中出现具有丰富嗜酸 性胞浆的上皮细胞簇,这些细胞类似于交 界性肿瘤中乳头表面的嗜酸性细胞, ER与 PR阴性、Ki-67指数低,可能是终末分化或 者老化的表现,不影响SBT/APST的预后;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伴有微浸润之预后

黏液性肿瘤
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分型(2003版)
胃肠型黏液性交界性肿瘤
常见,占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绝大部分 单侧、多房、体积大、包膜完整,颈管 内膜型黏液性交界性肿瘤

少见,占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小部分 双侧多(可达50%)、可为外生性或内
生性
黏液性肿瘤的分型(2014版)
胃肠型黏液性肿瘤 黏液性肿瘤


目前的理论认为上述三个部位的癌均有可 能原发于 ①输卵管伞端,尤其是伴有BRCA1/BRCA2突 变的病人; ②卵巢表面下陷的间皮;卵巢皮质包涵囊 肿、卵巢的输卵管上皮异位; ③原发于腹膜(所谓第二苗勒系统)。


肿瘤的原发部位
鉴于习惯,可根据以下标准区分:

输卵

者,

及卵 为腹

断,
1)如癌组织主体位于卵巢皮质,少部分累及腹膜及 管,可诊断为卵巢癌; 2)如果病变主要累及输卵管,尤其是有BRCA1/2突变 诊断输卵管癌; 3)如果卵巢无病变、或仅累及卵巢表面、或少量累 巢表浅皮质,而大部分病变位于腹膜腔者,诊断考虑 膜原发高级别浆液性癌; 4)如果卵巢、输卵管、腹膜等到处都有癌,不能判 则诊断盆腹膜腔高级别浆液性癌,原发部位不确定。
新版WHO分类对卵巢浆液性癌的诊断分级中采用二级分 类法 低级别浆液性癌(low-grade serous carcinoma, LGSC ) 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grade serous carcinoma, HGSC)

取消了之前的高、中、低分化的三级分类法。

两者在肿瘤发生机制、临床病理、分子生物学特征及 预后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二、子宫体肿瘤
新版WHO分类在子宫体肿瘤的变化主要集 中在子宫上皮性肿瘤及子宫间质肿瘤。
子宫上皮性肿瘤
1.子宫内膜增生分类:
将以前的分为四类简化为两类, 同时将非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与子宫内膜样上皮内瘤 变(endemetrioid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并列。强调其为I型子宫 内膜样腺癌的前期病变。

SBT伴微浸润性癌:组织与细胞形态与低级 别浆液性癌相同,病变的范围为最大径小 于5mm,其实质为“上皮内”低级别浆液性 癌;此时应广泛取材,除外其他部位有更 大范围的LGSC。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非浸润性种植 与浸润性种植/低级别浆液性癌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可累及腹膜(包括淋巴结), 约占15%, 大网膜、腹膜表面、子宫浆膜面、输卵 管表面 有两种情况,分别称为非浸润性种植和浸润性种 植; 1)非浸润性种植:病变常局限于器官表面,分为 上皮型与促纤维组织增生型;所有的种植中90%为 非浸润性种植,对预后没有不良影响,但可能会 导致腹腔粘连与复发,有时候需要手术治疗。
2014版分类中明确指出透明细胞癌、部分 子宫内膜样癌、浆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与子 宫内膜异位相关,统称为ERON (Endometriosis-related ovarian neoplasms,子宫内膜异位相关的卵巢肿 瘤 ),涉及ARID1A 、PIK3CA 、PTEN、KRAS 基因突变及微卫星不稳定。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伴淋巴结累及
20-30%的SBOT在初诊时伴有淋巴结累及 盆腔、肠系膜/网膜、主动脉旁、膈上淋巴 结 新版WHO:淋巴结累犯缺乏独立的预后意义

问题:大部分研究只分为淋巴结阳性或阴 性,而不提及累及部位(窦、实质)、形 态学结构、大小及范围等

卵巢浆液性癌

2002年,Singer等学者对卵巢浆液性癌发 病机制的研究,已经明确这一肿瘤具有两 种不同发病途径,其病理表现以及临床过 程也明显不同, 并提出二元论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