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发言人制度
篇一: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是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新闻发言人作为一种制度,其内容涉及政府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关注的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所有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内容提供的一种接受公众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的制度安排。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中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新闻发言人制度,指以新闻发言人为最大标志的一种制度。就象总统这个词,既可以指具体的人,同时也指一种制度。新闻发言人作为一种制度,其内容涉及政府的重大事项、重要活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海内外关注的问题、重大突发事件、公共政策、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所有与公众利益直接相关的问题,针对这些内容提供的一种接受公众公开咨询、质询和问责的制度安排。
界定及由来
根据中国学者刘建明主编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中解释,新闻发言人是指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主要是以政府为传播主体,以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为传播客体,通过发布、传播与公
众利益相关的政务信息和重要新闻来实现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它是一种相对稳定和规范的公共信息传播机制。
具体而言,政府新闻发言人向社会发布的信息应该包括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其他文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计划及其完成情况等;发布重大疫情灾情的预报、处理情况;发布政府财政预算、决算和实际支出以及审计状况,政府投资建设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等;发布行政许可的依据、条件和程序以及行政收费项目的依据和标准;扶贫、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标准、条件及实施情况以及其他应当依法主动公开的信息等。当然,上述信息的发布在具体操作程序上是政务信息的公布与公众知情权实现的双向互动。
多年来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发挥着引导社会舆论、改善政府形象的特殊功效,对改善政府的管理和公众知情权的实现也
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向全世界展现中国良好形象,为各国媒体提供有关中国的权威信息,让世界充分了解中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法规相继建立和完善,促进了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化进程。在当今社会,信息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公众对信息的知情权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政府希望通过公布信息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对社会舆论施加影响,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并借此改善政府形象。于是在公众和政府共同需求的推动下,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社会化。
用制度让新闻发言人必须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2015年新年招待会,会上发布了最新版的新闻发言人名单,包括88个中央和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最高法、最高检的新闻发言人名单和联系方式,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新闻发言人名单,并且名单全部具体到人。
对公众来说,新闻发言人已不是一个陌生岗位,自2003年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正式启动,已过去十余年的时间。但又不得不承认的是,相较于公众期待来说,过去新闻发言人所发挥的解疑释惑、沟通民意的作用,还远远不够。如果回忆下印象深刻的新闻发言人,可能很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教育部原发言人王旭明、原铁道部发言人王勇平等少数几位。
对早期那些曾备受关注的发言人,尽管评价褒贬不一,但至少保证大事发生时,相关部门有人站出来说话。说对说错,当
然可以奖优惩劣、改进完善。遗憾的是,从总体而言,能将个性和本职工作结合比较好的发言人,只是凤毛麟角。曾有媒体统计,在十年前第一批接受培训的100余位新闻发言人中,有19位从不发言。更普遍的情形是,发言人只是机械承担新闻发布,很少能和民意形成及时有效的沟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名照去年在央视谈到新闻发言人,就总结了两句话:一句话是不敢说、不愿说,一句话是不会说,说错话。这的确反映了当下新闻发言人的普遍状态,而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或许还是不愿说。如果没有硬性的制度要求其必须说,那么不说最多无功,说了还可能有过,作为个人来讲,当然是选择不愿说。相反,如果制度过硬,对发言人的发言频次有硬性要求,发言人自然会主动去提升媒介素养,去研究表达的技巧。久而久之,会说的发言人才会多起来。
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经为发言人做过培训,去年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交提案,建议政府部门应每月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在一个信息社会,每月一次沟通频率,应是对发言人的底线要求。现在国新办已决定,明年起每周定期开政策吹风会,回应公众关注的问题。这也应成为其他部门新闻发言人的通用规则。
除了这种定期例会之外,还可以有一些更细化的规定。比如,在遇到突发公共事件,引起舆论高度关注的时候,相关部门的发言人应在多长时间内,通过哪些基
本渠道向公众发布信息、回应关切。在新媒体时代,民众对关键信息的渴求,有时是以秒
来计算,发言人必须适应这样的节奏。
李克强总理曾提出,要让政府政策透明,让权力运行透明,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信得过。要实现这个目标,新闻发言人的作用至关重要。期待国新办能以更具体的制度,让发言人敢说、愿说、会说。
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发布会
世界上最早的新闻发布会是在中国举办的。不过这次新闻发布会实在不值得中国人骄傲,而且应该以之为耻。时间是1904年2月,日俄为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打响了日俄战争。当时战地记者很多,但日本军方禁止媒体记者赴前线采访,这让记者们很不满,同时因为得不到日本官方消息,各种猜测就见诸报端,这些消息对日军很不利。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1904年7月,日方将许多记者召集到长春,对战况进行了介绍。这次发布会被学术界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政府新闻发布会,产生了最早的新闻发言人。
西方的新闻发言人制度
西方新闻发言人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总统新闻发言人。(顺便说一句,传播学的很多理论都来源于总统选举,因为要赢得大选,必须要考虑怎样把自己的政治理念有效地传递给选民,怎样才能得到投票者的欢心,象沉默的螺旋等理论都是在大选过程中产生的。)
19世纪20年代,美国普通民众获得了选举权;19世纪30
年代,便士报出现。新闻发言人正是诞生在这样一个政治改革、经济增长、传媒大众化的年代。
19世纪30年代担任美国总统的安德鲁杰克逊最早聘用了新闻发言人,不过当时的新闻发言人作为总统的私人助理,不占用政府编制,不领政府的薪水,所以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