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的宫殿、坛庙、陵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礼泉县李世民唐昭陵
陕西乾县李治乾陵
5. 五代十国 分裂局面,经济实力大大削弱,不求高显,规模 小。
6. 宋陵 规模不大,地上建筑变化不大,重视墓室。 ①地下墓室工整,装修精致,出现陵区,规模小。 ②宋有生前不营寿陵的定制。 ③工期和经济的制约,形式相似,规模雷同。
7.元陵 少数民族,四方征战,随死随葬,无处可寻, 流沙覆盖。
1.侍奉意义:事死如事生——《左传》
石五供
2.纪念意义:表达对死去的先帝的纪念、思念 之情。 3.荫庇意义:风水上选择吉地。 4.强化皇权:威严壮观。
5.防盗:保持永恒性,要求牢固,防止盗墓。
6.持久性:建造时间较长,执政时即开始修建, 一直到死,消耗的人力物力惊人。
二、陵墓的组成与构成方式 1.陵墓的组成 ①地上、地下 ②单体形制 2.陵墓的构成方式 ①中轴线的处理 ②建筑序列的处理 ③外部空间构成
外朝:三殿、文华殿、武英殿三区 文华殿:太子读书,四库全书 武英殿:原为大臣议事后在此印书籍。称为 “殿本” 太和殿:天子登基、颁布重要政令、元旦、 东至大朝,皇帝庆寿 中和殿:大朝前预备室 保和殿:殿试、宴会
故宫文华殿
故宫武英殿
故宫太和殿
故宫中和殿
故宫保和殿
前三殿
第二节 坛庙
坛庙主要有三类: 一、祭祀自然神 建筑包括:天、地、日、月、风云雷雨、社 稷、先农之坛、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 庙。
明泰陵
三、等级观念 1.帝王陵墓(重选址,重风水) ①规模宏伟,坚固耐久,构筑精美 ②地下建筑称为“方中、玄室、幽宫、地宫” ③高大厚实的“封土”称为“方上、宝顶、宝城” ④占地可达数百平方公里(陵园) ⑤建筑型制,用料,装修,色彩均有等级限制
2.臣民墓 形式简单,规模有限,地下建筑多为土坑。 ①称为“土壙(kuang)、墓壙、墓穴、墓室” ②其上垒成“土丘”,俗称“封土”,大者 曰“冢、丘”,一般称为“坟头”。 ③坟域:寿地、幽宅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各宫斗围以高墙,宫城中又分布许多自成一 区的“宫”,这些“宫”与“宫”之间布置 有池沼、台殿、树木等,格局自由,富有园 林气息。
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至隋文帝时,开始纵向布置“三朝”:广阳 门、大兴殿、中华殿。
三朝 三朝的称谓随时代而变迁,古称: 外朝,治 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 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 朔、望一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 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
四、发展过程
黄肠题凑 是帝王一级使用的椁室,等级最高。即椁室为 四周用柏木枋(即方形木)堆成的框型结构。
1. 秦陵----以高为贵,以方为尊 345x350x43(现存最古老的帝王陵墓) “水银以为百川江河大海……上具天文,下局 地理。”——《史记》
2. 汉陵----帝王墓由此时称为“陵”;臣民为 “坟墓” ①形成完善的规制,“封土”为方形,俗称 “方上”,地宫为“方中”(汉武帝陵, 240x240m) ②形成帝陵建筑群 ③出现石像生-----东汉起 ④东汉的规模相对减小,不如西汉的一半, 提倡薄葬
二、祭祀祖先 太庙:帝王祖庙 家庙或祠堂:臣下 明制庶人无家庙,仅在居室中设父、祖二代 神主,不能安放神主的椟。
三、先贤祠庙 如:孔子、诸葛武侯祠、关帝庙等
第三节 陵墓
一、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二、陵墓的组成与构成方式 三、等级观念 四、发展过程
一、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墓,慕也,孝子思慕之处也。 ——《释名· 释丧制》 桑祭之礼,所以教仁爱也,致思慕之地也。 墓,冢螢之地,孝子所思慕之处。 ——《周礼· 墓大夫》
茂陵
陕西兴平市刘彻汉茂陵
石像生 帝王陵墓前安设的石人、石兽统称石像生,又称 “翁仲”。
3. 三国至隋 国家分裂,战乱不止,盗墓严重,主张薄葬, 陵墓规模缩小,地上不留痕迹——衰落期
早期的“不封不树” 春秋时期开始地上“封土” 战国“封土” 日益增大 三国时期的“墓而不坟”
4. 隋唐陵 天下富足,厚葬盛行,追求高大,以方为 贵。 ①以山为陵------如唐昭陵(唐太宗皇陵) ②乾陵------神道4公里
8.明陵 体系严整,时代特色鲜明。
方城明楼
方城明楼 下部用砖石砌筑成的方形墩台,为“方城”, 上部重檐歇山的碑楼,为“明楼”,楼中立 庙谥碑。
宝城宝顶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一种形制,是在地宫 上方,用砖砌成圆形(或椭圆形)围墙,内填黄土, 夯实,顶部做成穹隆状。圆形围墙称宝城,穹隆顶 宝顶。
第五讲 中国古代的宫殿、坛庙、 陵墓
第一节 宫殿
宫殿的发展: 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在瓦没有发明之前,最隆重的宗庙、宫殿, 用茅草盖屋顶,夯土筑地基。
夏斟鄩某宫殿的复原模型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瓦只用于檐部和脊部,春秋战国时才广泛应 用于宫殿。高台宫室达2000多年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 里,隔离天日。
举行祭祀活动的地上部分 殿堂
安置埋葬死者和遗物的地下部分 地宫
明十三陵· 大红门
明长陵· 陵门
明长陵· 裬恩殿
二柱门
石五供
方城明楼
2.陵墓的构成方式 ①中轴线的处理 ②建筑序列的处理 ③外部空间构成 陵寝是礼制性、纪念性很强的大规模建筑组 群。其中运用轴线进行建筑和院落的组织, 表现出“居中为尊”传统观念,又创造了富 于变化的序列效果。
汉、唐、明三朝宫殿发展趋势为 1、规模变小。 (汉长安长乐宫、未央宫分别为6.6和6.4k㎡, 唐长安大明宫为3.3k㎡,明北京紫禁城为 0.73k㎡) 2、宫中前朝加强纵深,门、殿增多。 3、后寝宫苑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 合。

唐长安大明宫
明清北京宫殿 现存北京宫殿建于明永乐四年,完成于永乐 十八年。
天地、日月、社稷、先农等由皇帝亲祭,其 余派官致祭。 社稷:土地之神。社是五土之神,稷是五谷 之神。 先农坛:皇帝祭神农和行籍田礼之处。 五岳、五镇是山神 四海、四渎是水神
明堂:皇帝与季秋大享祭天,配祀祖宗,朝 会诸侯,颁布政令等,是朝廷举行最高等级 的祭典和朝会的场所。 汉长安南郊明堂辟雍,是最早的大型建筑遗 存 武则天在洛阳“万象神宫”最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