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在肌张力障碍中,有7%~23%伴发特发性震颤。 痉挛性斜颈常伴有头部和躯干震颤表现。
在ET家族中,少数成员还可以发现其他运动障碍性疾 病如抽动-秽语综合征和不安腿综合征。
特发性震颤患者中存在典型偏头痛的情况很普遍,另 外也有伴恶性高热的报道。
实验室检查:
血电解质、药物、微量元素及现有异常结构性改变,其发病 机制也尚未完全清楚。
目前的研究认为,特发性震颤(ET)由中枢神经 系统内散在的网状结构或核团异常振荡所致, 起搏点定位迄今不清。
根据实验证明,以致颤剂骆驼蓬碱(harmaline) 注入齿状核已被破坏的模型猴,可诱发酷似ET 的震颤;如损毁下橄榄核,则此药物诱发性震 颤消失,因此认为,ET可能与橄榄-小脑-红核 径环内的单胺递质平衡障碍有关。
累及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见,仅在病程的晚期出现, 而且程度比上肢轻。
主要表现为姿位性震颤,可同时含有运动性、意向性 或静止性震颤成分。震颤可能在指向目的的运动中加 重。震颤的频率为4~8Hz。起病时频率为8~12Hz, 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加,频率逐渐降低,幅度逐渐增 加。
典型症状是手部严重的姿位性震颤,手的节律性外 展,呈内收样震颤和屈伸样震颤,旋前旋后样震 颤(类似于PD)十分少见。书写的字可能变形,但 不会表现为写字过小。
很少有报道乙醇(酒精)对其他类型的震颤有类似作用, 乙醇(酒精)是通过中枢起作用的。
5.特发性震颤可以伴发其他运动障碍的疾病。在ET患 者中,PD的发病率比正常对照人群高得多,在大于 60岁的ET患者中,PD的危险度是同年龄组的随机人 群的24倍。Lou和Jankovic曾报道过350例特发性震 颤,其中20%同时伴有帕金森病。
其他辅助检查:
1.CT、MRI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单光子 发射断层扫描(SPECT),对鉴别诊断有意义。
2.肌电图(EMG)可记录到4~8 Hz的促动肌-拮抗肌同步 化连续发放活动,震颤发作期间募集相中新募集的运 动单元有异常高的瞬间20~50Hz放电频率。
3.基因分析 对确诊某些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疾病有重要 意义。
特发性震颤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概述: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又称家族性或良性特 发性震颤,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多头、两上肢尤其双 手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临床惟一表现的常见运动障碍 性疾病。
目前认为,年龄是ET重要的危险因素,患病率随年龄而 增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起始于成年人,有文献 报道男性略多于女性。
震颤幅度越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也越大。
震颤对性别的影响无差异。
4.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震颤,饥饿、疲劳、情绪激动 和温度(高热、热水浴)等会加重震颤。在睡眠时缓解, 也有个别报道在浅睡中仍然持续存在。
ET患者对乙醇(酒精)的反应是特征性的。许多患者即 使只摄取少量乙醇(酒精)就可减少震颤。42%~75% 患者饮酒后震颤减轻,但只是暂时的,一般维持2~ 4h,第二天震颤反而加重。
诊断:
根据患者经常出现姿势性和(或)动作性震颤,饮酒后 减轻,有家族史,不伴神经系统其他症状体征,应考 虑ET可能。
1.震颤的临床分级 199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特 发性震颤研究组提出的震颤临床分级为5个等级。 0级:无震颤。 Ⅰ级:很轻微震颤(不易发现)。 Ⅱ级:易发现的幅度不到2cm无致残性震颤。 Ⅲ级:明显的幅度2~4cm部分致残性震颤。 Ⅳ级:严重的幅度超过4cm致残性震颤。
起病缓慢,缓慢进展或长期不进展。
流行病学:
特发性震颤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0.3%~1.7%,并且 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大于4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增至5.5%, 大于65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10.2%。
男女之间的发病率并无明显差异。 有文献报道芬兰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5.55%,70~79
岁 为 12.6% ; 美 国 密 西 西 比 州 70 ~ 79 岁 人 群 患 病 率 是 40~69岁人群的10倍。
临床表现:
1.典型的特发性震颤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均可发现。 对起病的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起病年龄的分布 为双峰特征,即在20~30岁和50~60岁这两个年龄段;
另一种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很少在少年发病,随着年龄增 长发病人数增加,平均起病年龄37~47岁。
2.ET惟一的症状就是震颤,偶有报道伴有语调和轻微 步态异常。主要双侧上肢对称起病,也可单侧上肢起 病。常向上发展至头、面、舌、下颌部。
另一个常影响的部位是颅颈肌肉群。头部、舌或 发声肌均可累及,表现为头部震颤,包括垂直的 “点头”运动和水平的“摇头”运动。软腭、舌 的震颤会导致发声困难。
3.震颤在发病10~20年后会影响精细,至发病后 第6个10年达到高峰。86%的患者至60~70岁可 影响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包括书写、饮水、进 食、穿衣、言语和操作。
故认为ET可能是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姿位性震颤在包括帕金森病在内的许多运动障碍疾病 中很常见,甚至是早期惟一的症状。一些患者出现的 姿位性震颤数年后发展为帕金森病,ET中帕金森病的 发病率更高,这其中可能有特殊亚群.
并发症:
部分特发性震颤老年患者有言语障碍。
ET患者存在肌张力障碍者占6%~47%。姿位性震颤 在肌张力障碍中也很普遍,特别是书写痉挛。
也有报道本病患者的性染色体有异常,少数男患者出 现XXY和XYY。
家族性ET临床表现多样性提示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 预示可能会发现新的基因位点。
然而特发性震颤也有许多散发病例,散发病例的 临床表现和发病规律基本上与家族性震颤相同, 但家族性震颤的发病年龄比散发病例为早。
所以在特发性震颤遗传基因尚未清楚之前,无法 将家族性震颤从特发性震颤中分出去。
ET又称为家族性震颤,约60%患者有家族史,呈现常 染 色 体 显 性 遗 传 特 征 。 在 65 ~ 70 岁 前 出 现 外 显 。 Gulcher等发现本病致病基因位于3q13,称为FET1, Higgins等将致病基因定位于2p22~25,称为ETM或 ET2,发现ETM可能是三联体重复序列。
在ET家族中,少数成员还可以发现其他运动障碍性疾 病如抽动-秽语综合征和不安腿综合征。
特发性震颤患者中存在典型偏头痛的情况很普遍,另 外也有伴恶性高热的报道。
实验室检查:
血电解质、药物、微量元素及现有异常结构性改变,其发病 机制也尚未完全清楚。
目前的研究认为,特发性震颤(ET)由中枢神经 系统内散在的网状结构或核团异常振荡所致, 起搏点定位迄今不清。
根据实验证明,以致颤剂骆驼蓬碱(harmaline) 注入齿状核已被破坏的模型猴,可诱发酷似ET 的震颤;如损毁下橄榄核,则此药物诱发性震 颤消失,因此认为,ET可能与橄榄-小脑-红核 径环内的单胺递质平衡障碍有关。
累及躯干和双侧下肢者少见,仅在病程的晚期出现, 而且程度比上肢轻。
主要表现为姿位性震颤,可同时含有运动性、意向性 或静止性震颤成分。震颤可能在指向目的的运动中加 重。震颤的频率为4~8Hz。起病时频率为8~12Hz, 随着病程和年龄的增加,频率逐渐降低,幅度逐渐增 加。
典型症状是手部严重的姿位性震颤,手的节律性外 展,呈内收样震颤和屈伸样震颤,旋前旋后样震 颤(类似于PD)十分少见。书写的字可能变形,但 不会表现为写字过小。
很少有报道乙醇(酒精)对其他类型的震颤有类似作用, 乙醇(酒精)是通过中枢起作用的。
5.特发性震颤可以伴发其他运动障碍的疾病。在ET患 者中,PD的发病率比正常对照人群高得多,在大于 60岁的ET患者中,PD的危险度是同年龄组的随机人 群的24倍。Lou和Jankovic曾报道过350例特发性震 颤,其中20%同时伴有帕金森病。
其他辅助检查:
1.CT、MRI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或单光子 发射断层扫描(SPECT),对鉴别诊断有意义。
2.肌电图(EMG)可记录到4~8 Hz的促动肌-拮抗肌同步 化连续发放活动,震颤发作期间募集相中新募集的运 动单元有异常高的瞬间20~50Hz放电频率。
3.基因分析 对确诊某些遗传性肌张力障碍疾病有重要 意义。
特发性震颤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概述: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又称家族性或良性特 发性震颤,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以多头、两上肢尤其双 手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临床惟一表现的常见运动障碍 性疾病。
目前认为,年龄是ET重要的危险因素,患病率随年龄而 增长。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起始于成年人,有文献 报道男性略多于女性。
震颤幅度越大,对活动能力的影响也越大。
震颤对性别的影响无差异。
4.许多因素都可以影响震颤,饥饿、疲劳、情绪激动 和温度(高热、热水浴)等会加重震颤。在睡眠时缓解, 也有个别报道在浅睡中仍然持续存在。
ET患者对乙醇(酒精)的反应是特征性的。许多患者即 使只摄取少量乙醇(酒精)就可减少震颤。42%~75% 患者饮酒后震颤减轻,但只是暂时的,一般维持2~ 4h,第二天震颤反而加重。
诊断:
根据患者经常出现姿势性和(或)动作性震颤,饮酒后 减轻,有家族史,不伴神经系统其他症状体征,应考 虑ET可能。
1.震颤的临床分级 1996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特 发性震颤研究组提出的震颤临床分级为5个等级。 0级:无震颤。 Ⅰ级:很轻微震颤(不易发现)。 Ⅱ级:易发现的幅度不到2cm无致残性震颤。 Ⅲ级:明显的幅度2~4cm部分致残性震颤。 Ⅳ级:严重的幅度超过4cm致残性震颤。
起病缓慢,缓慢进展或长期不进展。
流行病学:
特发性震颤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0.3%~1.7%,并且 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大于40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增至5.5%, 大于65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为10.2%。
男女之间的发病率并无明显差异。 有文献报道芬兰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5.55%,70~79
岁 为 12.6% ; 美 国 密 西 西 比 州 70 ~ 79 岁 人 群 患 病 率 是 40~69岁人群的10倍。
临床表现:
1.典型的特发性震颤在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中均可发现。 对起病的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起病年龄的分布 为双峰特征,即在20~30岁和50~60岁这两个年龄段;
另一种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很少在少年发病,随着年龄增 长发病人数增加,平均起病年龄37~47岁。
2.ET惟一的症状就是震颤,偶有报道伴有语调和轻微 步态异常。主要双侧上肢对称起病,也可单侧上肢起 病。常向上发展至头、面、舌、下颌部。
另一个常影响的部位是颅颈肌肉群。头部、舌或 发声肌均可累及,表现为头部震颤,包括垂直的 “点头”运动和水平的“摇头”运动。软腭、舌 的震颤会导致发声困难。
3.震颤在发病10~20年后会影响精细,至发病后 第6个10年达到高峰。86%的患者至60~70岁可 影响社会活动和生活能力,包括书写、饮水、进 食、穿衣、言语和操作。
故认为ET可能是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姿位性震颤在包括帕金森病在内的许多运动障碍疾病 中很常见,甚至是早期惟一的症状。一些患者出现的 姿位性震颤数年后发展为帕金森病,ET中帕金森病的 发病率更高,这其中可能有特殊亚群.
并发症:
部分特发性震颤老年患者有言语障碍。
ET患者存在肌张力障碍者占6%~47%。姿位性震颤 在肌张力障碍中也很普遍,特别是书写痉挛。
也有报道本病患者的性染色体有异常,少数男患者出 现XXY和XYY。
家族性ET临床表现多样性提示可能存在遗传异质性, 预示可能会发现新的基因位点。
然而特发性震颤也有许多散发病例,散发病例的 临床表现和发病规律基本上与家族性震颤相同, 但家族性震颤的发病年龄比散发病例为早。
所以在特发性震颤遗传基因尚未清楚之前,无法 将家族性震颤从特发性震颤中分出去。
ET又称为家族性震颤,约60%患者有家族史,呈现常 染 色 体 显 性 遗 传 特 征 。 在 65 ~ 70 岁 前 出 现 外 显 。 Gulcher等发现本病致病基因位于3q13,称为FET1, Higgins等将致病基因定位于2p22~25,称为ETM或 ET2,发现ETM可能是三联体重复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