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复习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答案:B
二、官职制度
1、政府机构 “三省六部” (隋朝建立) 皇帝
中书省 (起草政令)
尚书省 (执行政令)
门下省 (审核政令)
中书令
吏部
(主管
尚书令
礼部
(主管典 礼、教育、 科举之事)
侍中
刑部
(主管刑罚、 审核案件)
户部
(掌管户 籍、疆土、 田地、财 政事宜)
女子十三四岁 17 十五岁(为成年)
7
8 9
总发束发
豆蔻年华 及笄之年
耄耋之年
期颐之年
百 岁
耋:70~80岁耄: 80~90岁
①天色纪时法。 ②地支纪时法。
天 色 地 支 时 间 夜 半 子 时 231 鸡 鸣 丑 时 13 平 旦 寅 时 35 日 出 卯 时 57 食 时 辰 时 79 隅 中 巳 时 911 日 中 午 时 1113 日 昳 未 时 1315 晡 时 申 时 1517 日 入 酉 时 1719 黄 昏 戌 时 1921
下列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 级叫迁升、迂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 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 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 檄》。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 ‘登极”、“登庸”、“御极”。 D.卒,“死”的很多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 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 “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 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治粟内 少府 (皇族、 史 皇室需
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 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 ,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 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 使骸骨归葬故乡。
3.文言传记常见官场作为词汇
到任:下车、视事、听事(处理政事) 言事:疏、奏、表、谏、白、矫(假托,假传) 典(主持、主管) 巡(巡视) 劝(鼓励,奖励) 课(考核、督促) 按(巡视,巡行) 案(考察,核实,巡行,巡视) 劾(弹劾,检举) 构(构害,诬陷) 党(偏袒,结党) 短(进谗言,说坏话) 收系(逮捕) 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下面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 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唐太宗贞观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 中试者皆称进士。 C:“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 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 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D:进士即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的人,举进士 ,指参加进 士科考试。
答案:D
二、官职制度
1、政府机构 “三公九卿”
皇帝
太尉 (军事)
丞相 (行政)
御使大夫 (监察)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司法 审判)
典客
宗正
(宗庙 (宫殿 礼仪) 警卫)
(宫门 (马 警卫) 政)
(外 交和 宗室 (租税 用的山 民族 事务) 钱谷财 海池泽 事务) 政收支) 之税及 官府手 工业
文 言 传 记 常 识 词 从政 汇
三、姓名称谓 1.名字

人的名称代号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 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 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 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
“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礼记》
“始生三月而加名” ——《周礼》
公文场合,自称,蔑称, 上对下,长对晚等 他人敬称:上对下,下对上,平辈间
(4)年龄的称谓。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 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 替。 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 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 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 称“总角”)。 豆蔻是指女孩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 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 未成年女孩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 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 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 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岁。 古稀是七十岁。 耄(mào)耋(dié)指八九十岁。 期颐指一百岁。
(4)辟: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5)荐:朗荐光禄大夫杨彪,且称疾,让位于彪。《三国 志·魏书·第十三王朗传》
授官常见词
(6)封:孝武西迁,(豆卢宁)以奉迎勋,封河阳县伯, 后进爵为公。 (7)拜、除: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陈情表》
(8)授:既履中授兵部主事,粤西适溃,窜身蛮獠中十余 年,弗得归。《魏叔子文集》 (9)仕: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10)知:既擢知宿州,以将母弗起,闭门谢宾客。《魏叔子文 集》 (11)补:初,以恩补将仕郎,调秀州华亭尉,累官至浙西提刑 司干办公事,除明州添差通判。《宋史·赵伯圭传》
各年龄段称呼
序号 称呼 1 2 3 4 5 6 襁褓 黄口 孩提 始龀 垂髫 总髻总角 年龄
不满周岁 婴儿 二三岁 七八岁
序 号 10 11 12 13 14
称呼 弱冠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知天命之年 古稀之年
年龄
男子二十 三十岁
四十岁
五十岁
幼年
耳顺(花甲) 六十岁
七十岁 八九十岁
幼年 童年 15 童年 少年 16
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五音: 宫、商、角、徵、羽。 六书(造字法):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七声: 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 五射: 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古代文化常识专题
——做一个有素养的中国人
1.年龄称谓
天文
地理山川
礼仪习俗
2.避讳 3.谦辞敬辞
纪 年
岁时历法
古代年龄称谓
文化典籍
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
人名称谓
古诗文集命名例谈
科举职官
官 名
九卿三公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高考涉及内容
一、科举制度 二、官职制度 三、姓名称谓 四、风俗礼仪 五、古代地理 六、天文历法
一、科举制度
1、含义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 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创始于隋朝, 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 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 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 远的影响。
四级科举考试表
考试 名称
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考试时间
每年一次 三年一次
考试级别 主考官
下面各项中不属于直呼姓名的情况是(

A: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B:用于对人表示尊敬和敬仰。 C:用于介绍或作传。 D:自称姓名或名。
答案:B
古人名字号
苏轼, 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父亲 起的
弱冠仪式 后起的
自己 起的
2、号

自号
谥号
庙号
(年号)
号: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 简称号。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 所起。与名、字无联系。在古人称谓 中,别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号的实 用性很强,除供人称呼外,还用作文 章、书籍、字画的署名。
县 府 州 省提督 学政
及第者 说明 称谓
秀才 第一名称 “解元” 第一名称 “会元” 状元 榜眼
京城和各 皇帝派遣 举人 省 考官
乡试后第二 京城礼部 皇帝特派 贡生 年春天 考官 会试后同年 皇宫殿廷 皇帝 四月 进士
强化训练
类型 县试 童生试 府试 考场 县 府 府、州 考官 考中学生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明:提学 童生 官 清:各省 生员(秀才) 学政
——《逸周书·谥法解》
岳飞——先谥“武穆”,后谥“忠武” 秦桧——先谥“忠献”,后谥“缪丑”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 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有的君主死后,会有多个庙号, 庙号并不唯一,这是追尊、改谥等原因造成的。
特征:唯有君主,非宗即祖,并不唯一
庙号≠谥号 如康熙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 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庙号:清圣祖 孝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 文皇后
致仕、移病、悬车 6.罢官: 罢、黜、夺、免、“绌”通“黜” 7.降官: 贬、谪、放、窜、左迁、左除、左降、 左转
授官常见词 (1)察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陈情表》
(2)征: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
(3)召: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 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张衡传》
庙号 世宗
年号 元狩、元鼎、元封、太 初、天汉、太始、征和 贞观 顺治
刘 彻
李世民
文武大圣大广孝 皇帝
太宗
爱新觉罗·福 临
体天隆运定统建极、 世祖 英睿钦文显武、大 德弘功至仁纯孝、 章皇帝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 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 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 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 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 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 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 “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 “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 “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 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 后亦称戏曲演员
兵部
(军队、武 官选用、训 练)
工部
文职 官员)
(管理 全国工 程事物)
2、官职变动词语 1.授官: 察举征召辟选荐,封赏拜授除,起仕知,补
2.升官:升、迁、超迁、拔、擢、陟、加、晋
3.兼任: 兼、领、判、摄、行、署、权(代理、暂代)
官 职 4.调官: 转、调、迁、徙、改、出、入 变 告老、告归、解官、乞骸骨、请老、乞身、 动 5.辞官:
未 时 申 时 酉 时
卯 时
辰 时
巳 时
午 时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 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 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 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 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 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 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 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 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 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 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 位后首创年号。 历代帝王凡遇到登基、“天降祥瑞” 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明清之后一个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帝
谥号 孝武皇帝
一 更
人 定 亥 时 2123
二 更
五 三 四 五 更 更 更 更
夜间时辰
天色 地支 五更 一更 二更 时间 19-21时 21-23时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旦
戌时 亥时 子时 丑时 寅时
三更 四更 五更
23-24时 1-3时 3-5时
白天时辰
天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色 地 支 时 间
日昳 晡时 日入
案首
院试
乡试 桂榜 (秋闱) 会试 杏榜 (春闱) 殿试 金榜
省会(三年 皇帝派遣 一次,农历 主考官 八月) 京城(乡试 次年三月) 皇宫(会试 同年四月) 礼部主 持 皇帝
举人 贡士
进士及第 (一甲,3人) 进士出身 (二甲,若干) 同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
解元
会元
状元 榜眼 (鼎元)
探花
传胪
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 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 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 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特征:君王为某某帝,后妃为某某后妃,大臣为评价词。
昭德有劳曰昭。 安乐抚民曰康。 威彊敌德曰武。 慈惠爱民曰文。 照临四方曰明。 屡征杀伐曰庄。 死于原野曰庄。 年中早夭曰悼。 在国遭忧曰愍。 不悔前过曰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