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及其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顿悟及其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1 顿悟的概念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创造力在许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创造力不仅是引领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国家发展的原动力,只有创新才能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从Guilford(1950)第一次呼吁大家关注创造力,到现在创造力成为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首要位置,创造力的研究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同时研究者们也孜孜不倦地探究创造力的奥秘。

顿悟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要素(罗劲,2004),常常也是创造性成果得以实现的首要步骤,对它进行研究可以促进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和理解,并有助于澄清目前创造性思维相关理论中许多含糊不清的基本问题。

作为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家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研究者们已从不同角度对顿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获得了许多有启发性的结果。顿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揭示它的本质。尽管目前研究者们对顿悟问题的界定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大多数观点都认为顿悟有如下四个典型特征:思维僵局,问题表征重构,由问题表征重构所引发的、对问题的深入理解,看到问题解决方案后所产生的“Aha”体验。也就是说,顿悟是一种以相当突然而又不可预知的方式,突破思维僵局并重构问题表征,最终获得问题解决方案并伴随有较强烈的“Aha”体验的过程。

从心理过程上看,顿悟是一个瞬间实现的、问题解决视角发生“新旧交替的过程;它包括两方面,一是新的、有效的问题解决思路如何实现,二是旧的、无效的思路如何被抛弃即打破思维定势。顿悟式的问题解决通常。含有“突发性”(、“直指性”(和“(操作的)持续性”三个特征。“突发性”是指顿悟式的问题解决经常在极短的瞬间突然实现;“直指性”是指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在顿悟状态中直接呈现在眼前,而并未经过反复的尝试错误或复杂的手段一目的分析;“持续性”则是指顿悟一旦获得,便很少会出现行为上的反复,类似于一种“一学即会”的学习过程。换言之,顿悟问题解决不同于常规问题解决,它是人们通过观察,在对问题有全局的整体把握,或对由起始状态到达相应目标的途径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在主体内部建立起手段和相应目标之间完形关系的过程。

2顿悟的相关理论

目前关于顿悟的心理学理论很多,但是大多理论都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并且都涉及到问题解决过程中,旧的思维模式如何阻碍当前问题解决,新的有效的链接如何形成。关于解释顿悟究竟是怎样的认知过程的理论主要有表征转换理论、进程监控理论、原型启发理论等,组块破解等多种方式实现问题表征的转换。

2.1表征转换理论(representation change)

表征转换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认知心理学家Simon 和Kaplan。他们认为,顿悟的产生与问题的表征和问题空间等有关。关于顿悟的认知实验研究,往往都涉及问题表征的转换。

人们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往往根据问题的线索和自己的经验对问题进行表征,然后在问题空间中寻找改变问题起始状态的算子,使问题接近目标状态,即解决问题。如果长时间搜索不到恰当的算子,就应该改变初始的表征方式。一个问题的潜在表征方式是多样的,找到恰当的表征,就会快速搜索到合适的算子,使问题得以解决,即产生顿悟。

表征转换涉及两个重要的认知过程:限制解除以及组块分解。限制解除是指问题解决者抛弃惯性思维、己有的知识经验、旧的无效的解题思路对问题解决的束缚。在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中,个体很容易受功能固着或思维定势的影响,形成一种无助于问题解决的表征,陷入思维僵局。只有个体解除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题的限制,激活与解题相关的关键性信息并形成正确的问题表征方式,才能成功解题。组块破解是指分解熟悉的大组块,对小组块进行理解和加工以便形成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表征。在解决问题时初始阶段中,个体容易受到长时记忆中存储的大组块的影响,形成一种不恰当的表征,使个体陷入困境。只有将组块进行破解才能找到解题的思路。组块破解的难易程度很大程度上受组块紧密程度的影响,两者成反比关系。一般而言,顿悟问题常常是宽限制解除和紧组块破解任务(詹慧佳,刘昌,沈汪兵,2015)。

2.2 进程监控理论

进程监控理论的代表人物是Ormerod 和Chronicle,他们采用手段-目的分析法解释顿悟是怎样的认知过程。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问题解决者会依据最终的目标状态确定“有效的”内在标准,并且依据这些标准来判断行动是否有效。当问题解决者发现当前的解题思路无法缩小当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距时,个体意识到当前所确定的标准足不恰当的、失败的,无法成功解题。这时问题解决者会产生一种内驱力,促使个体打破己有知识经验或思维定势的限制,重新确定新的有效的内在标准,驱动个体寻找其他的解题策略。该理论认为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两个:限制和驱动力,前者指各种限制个体解题的因素,后者驱使个体寻找其他新颖有效的解题策略的内在动力。例如,在经典的九点顿悟问题中,要求问题解决者尝试用4条直线将9个点连起来。首先问题解决者会根据最终的目标状态确定一个内在的标准,在这个过程屮容易受到九个点构成的正方形的限制,无法成功解题,这会驱使个体寻找替代性的解题策略。当个体成功打破方框的限制,便能有效地解答九点问题。

2.3 原型启发理论

张庆林(2004)受现实生活中的创造性事件的启发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深入思考提出了原型启发理论。该理论认为原型启发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从原型事中提取重要的启

发信息是顿悟问题解决的关键。在解决问题时,个体会受到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影响,有些知识经验很容易被激活,但往往对问题解决起抑制作用,有些知识经验则是对创造性思维起到启发作用的认知事件,即原型事件,但往往不容易被激活。当问题解决者头脑中激活原型事件后,还并一定能成功地解题,还需要个体能够从激活的原型中提出解题的关键性和指导性的启发信息,而不是只注意到原型中的表面特征。可见原型的激活及原型事件中隐含的启发信息的激活是促进顿悟发生的关键。莱特兄弟从鸟中受到启发而发明了飞机,科学家从蝙蝠中受到启发而发明了雷达等许多经典的故事都说明了原型启发对创新的重要性。

综上,表征转换理论核心的观点是问题表征方式的转换对成功地解决问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新异有效的思维方式对打破僵局的重要性。进程监控理论核心的观点是内驱力以及解除经验的限制对成功地解决问题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新异且适宜的解题思路是如何产生的。原型启发理论则强调大脑中激活的原型事件以及关键性启发信息对解决顿悟问题的重要性。每个理论侧重点有所不同,适用的情境也有所不同,但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顿悟是如何发生的。

3 顿悟的相关研究

3.1 顿悟与自信的研究

自信是由情感体验、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等多种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整合的却又复杂的系统,自信不仅是个体在人格系统中对自我的态度,还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自尊以及能力和价值的自我判断有密切联系。

韩迎春等人(2019)采用“原型学习-问题测验”的“多对多”范式,以汉语字谜为材料,考察个体自信水平对顿悟中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 被试特质自信水平与字谜测验的正确率呈显著正相关,与反应时呈显著负相关,即被试特质自信水平与顿悟问题解决的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 诱发高自信组被试在字谜测验中正确率显著高于、反应时显著短于诱发低自信组被试,即在顿悟问题解决的成绩方面,诱发高自信的被试显著优于诱发低自信的被试。得出结论即自信作为一种动力机制,对顿悟问题的解决具有促进作用。

3.2 顿悟与竞争的研究

竞争作为人们在社会情境中彼此相互作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现今社会存在的极其普遍的现象,而且很多情况下还会成为人们用来实现自我价值、展现其创造力的重要手段。竞争是一种现实的目标和动力,亦是一种压力源。竞争这一双刃剑对创造性思维所产生的正面价值和负面影响也一直存在较大争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