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第一篇--常见症状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
诊
1.发热:(1)发热的定义及发热的原
断
因。(2)驰张热、稽留热、间歇热、
学
不规则热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
2.疼痛:
常
3.水肿:
见 症
4.皮肤黏膜出血: 5.呼吸困难: 6.咳嗽与咳痰:
状
7.咯血:(1)咯血的定义。(2)咯血与
呕血的鉴别。(3)咯血的临床表现。
诊 断 学
↓ 常 见 症 状
诊
上的高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T波
断
动范围不超过10C。常见于大叶性肺炎、
学
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
常
见
症
状
诊
(2)驰张热:常>390C,波动幅度>20C
断
,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 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
学
↓
常
见
症
状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
诊
波动幅度可达数度,间期持续1-数日,
常
(7)关节肿痛:常见于败血症、猩红热、
见
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痛风等。
症
(8)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 水痘、斑疹伤寒、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等
状
(9)昏迷: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脑、斑
疹伤寒、中毒性痢疾;先昏迷后发热见于脑
出血、巴比妥类中毒。
诊
3.问诊要点
断
(1)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频度、
状
脑出血、硬膜下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产热>散热,多为低
热。
诊
断
学
↓
调 定
调 定
常
点 升
点 恢
高
复
见
I
II
III
症
状
发热分期示意图
(I:体温上升期 II:高热持续期 III:体温下降期)
诊
3.热型及临床意义
断
学
↓ 常
见
症
状
(1)稽留热:恒定的维持在39-400C以
诊 断
第一节 发热 (fever)
学
一、定义
各种原因→产热与散热失衡→体温升高(超出
↓
正常范围)。
常
思考:正常体温是多少?
见
正常体温: 口表: 36.3-37.20C;
症
腋表:低 0.2- 0.40C;
状
直肠:高 0.3- 0.50C。 一般上午稍低,下午稍高,一日间体温波动不
>10C,否则也属异常。
↓
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
常
营养不良性水肿、淋巴性水肿、
见
炎性水肿等。
症
3.按特点分:
状
凹陷性水肿
非凹陷性水肿(隐性)
诊 心源性水肿
断
1.原因:体静脉压和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学
增高;钠水潴留。
↓
2.特点:
常
见
症
状
诊
断
(1)颈静脉搏动增强及怒张;
学
(2)水肿部位与重力有关,双侧对称
↓
性;
常
(3)水肿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呼吸困难。
症
水肿主要为腹水,漏出液
状
脾大,侧枝循环、肝功能减退
3.常见疾病:肝硬化
诊
其它类型水肿
断
1.营养不良性水肿
学
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维生素缺乏低蛋白血
症引起,伴有消瘦,体重减轻等。
↓
2.粘液性水肿
常
非凹陷性水肿,主要由于组织液中粘蛋白增多所
见
致。以颜面、下肢水肿明显,常见于甲状腺功
能低下症。
症
3.药物性水肿(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甘草制
见
3.常见疾病:
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心衰、全心衰
状
诊
肾源性水肿
断
1.原因:
学
肾病性水肿:低蛋白血症
↓
肾炎性水肿:球-管失衡
常
2.特点:
见
组织疏松部位,眼 睑及颜面
症
尿改变、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状
3.常见疾病:
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诊
肝源性水肿
断
1.原因:
学
门脉高压
低蛋白血症
↓
淋巴回流障碍
常
醛固酮增多
见
2.特点:
学
诱因;
↓
(2)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常
(3)多系统症状;
见
(4)一般情况; (5)诊疗经过;
症
(6)传染病接触史。
状
导入:
诊 断 学
↓ 常 见 症 状
诊
第二节 水 肿
断 一、定义
学
细胞外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
↓
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常 见
当细胞外间隙积液在5L以上时 ,可见显性水肿(皮肤肿胀、弹性 差、皱纹变浅、指压凹陷)
当体温升高10C时,P增加18次/分。
诊
二、病因
断
1.感染性:是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
学
可为急性、慢性、全身、局部的感染;
↓
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
常 见
支原体或原虫所致。 思考题:发热的机理?
症
机理:外源性致热原→产EP细胞→产生并释 放EP(白细胞致热原)→体温调节中枢→体温
状
调定点上移→产热↑散热↓→发热。
断
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学
↓ 常 见 症 状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见于
诊
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
断
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学
↓ 常 见 症 状
诊
四、发热的诊断方法
断
1.判断分度和热型
学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不同的热型
↓
,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
常
和鉴别诊断。但应注意:
见
(1)某些药物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
症
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
状
(2)热型也与个体反应性的强弱有关
诊
2.注意伴随症状
断
(1)寒战: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
学
囊炎、急性肾盂肾炎、疟疾、药物热、
↓
急性溶血或输血输液反应。
常
(2)结膜充血: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
见
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症
症
隐性水肿(少尿、体重增加2
状
-4Kg)。
注意:水肿既是症状又是体征。
诊
二、发生机制
断 学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失衡 ——组织液生成增多
↓
▪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常
▪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见
▪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症
▪ 淋巴回流受阻
状 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失平衡
——钠水潴留
诊
三、分类
断
学
1.按部位分:全身性和局部性 2.按病因分:
(3)单纯疱疹:多见于急性发热性疾病。
状
(4)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C增多症、
白血病、淋巴瘤、淋巴结结核、白血病
。
诊
(5)肝脾肿大:传染性单核C增多症、肝 炎、肝及胆道感染、布氏杆菌病、疟疾、白
断
血病、淋巴瘤等。
学
(6)出血:伴皮肤粘膜出血可见于重症感
染及某些急性传染病;也可见于某些血液病
↓
,如急性白血病、再障等。
诊
2.非感染性发热
断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内出血、
学
癌、白血病、溶血反应。
(2)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血清病、药物
↓
热、结缔组织病。
常
(3)内分泌障碍:甲亢、重度失水。
见
(4)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等多为低热。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物
症
理性:中暑;化学性:安眠药物中毒;机械性:
状
剂等)、血管神经性水肿、特发性水肿等
。
诊
四、伴随症状
断
学
1.伴有颈静脉怒张、肝肿大
↓
心源性水肿
常
2.伴有重度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见
肾源性水肿
症
状
3.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
特发性水肿
诊
五、问诊要点
断 学
1.水肿出现的时间、部位、是否对 称性、是否凹陷性、与体位及活动的
诊
1.发热:(1)发热的定义及发热的原
断
因。(2)驰张热、稽留热、间歇热、
学
不规则热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
2.疼痛:
常
3.水肿:
见 症
4.皮肤黏膜出血: 5.呼吸困难: 6.咳嗽与咳痰:
状
7.咯血:(1)咯血的定义。(2)咯血与
呕血的鉴别。(3)咯血的临床表现。
诊 断 学
↓ 常 见 症 状
诊
上的高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T波
断
动范围不超过10C。常见于大叶性肺炎、
学
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
常
见
症
状
诊
(2)驰张热:常>390C,波动幅度>20C
断
,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 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
学
↓
常
见
症
状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
诊
波动幅度可达数度,间期持续1-数日,
常
(7)关节肿痛:常见于败血症、猩红热、
见
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痛风等。
症
(8)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 水痘、斑疹伤寒、风湿热、结缔组织病等
状
(9)昏迷: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脑、斑
疹伤寒、中毒性痢疾;先昏迷后发热见于脑
出血、巴比妥类中毒。
诊
3.问诊要点
断
(1)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频度、
状
脑出血、硬膜下出血、脑震荡、颅骨骨折。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产热>散热,多为低
热。
诊
断
学
↓
调 定
调 定
常
点 升
点 恢
高
复
见
I
II
III
症
状
发热分期示意图
(I:体温上升期 II:高热持续期 III:体温下降期)
诊
3.热型及临床意义
断
学
↓ 常
见
症
状
(1)稽留热:恒定的维持在39-400C以
诊 断
第一节 发热 (fever)
学
一、定义
各种原因→产热与散热失衡→体温升高(超出
↓
正常范围)。
常
思考:正常体温是多少?
见
正常体温: 口表: 36.3-37.20C;
症
腋表:低 0.2- 0.40C;
状
直肠:高 0.3- 0.50C。 一般上午稍低,下午稍高,一日间体温波动不
>10C,否则也属异常。
↓
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
常
营养不良性水肿、淋巴性水肿、
见
炎性水肿等。
症
3.按特点分:
状
凹陷性水肿
非凹陷性水肿(隐性)
诊 心源性水肿
断
1.原因:体静脉压和毛细血管流体静压
学
增高;钠水潴留。
↓
2.特点:
常
见
症
状
诊
断
(1)颈静脉搏动增强及怒张;
学
(2)水肿部位与重力有关,双侧对称
↓
性;
常
(3)水肿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呼吸困难。
症
水肿主要为腹水,漏出液
状
脾大,侧枝循环、肝功能减退
3.常见疾病:肝硬化
诊
其它类型水肿
断
1.营养不良性水肿
学
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营养、维生素缺乏低蛋白血
症引起,伴有消瘦,体重减轻等。
↓
2.粘液性水肿
常
非凹陷性水肿,主要由于组织液中粘蛋白增多所
见
致。以颜面、下肢水肿明显,常见于甲状腺功
能低下症。
症
3.药物性水肿(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甘草制
见
3.常见疾病:
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右心衰、全心衰
状
诊
肾源性水肿
断
1.原因:
学
肾病性水肿:低蛋白血症
↓
肾炎性水肿:球-管失衡
常
2.特点:
见
组织疏松部位,眼 睑及颜面
症
尿改变、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状
3.常见疾病:
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诊
肝源性水肿
断
1.原因:
学
门脉高压
低蛋白血症
↓
淋巴回流障碍
常
醛固酮增多
见
2.特点:
学
诱因;
↓
(2)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常
(3)多系统症状;
见
(4)一般情况; (5)诊疗经过;
症
(6)传染病接触史。
状
导入:
诊 断 学
↓ 常 见 症 状
诊
第二节 水 肿
断 一、定义
学
细胞外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
↓
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常 见
当细胞外间隙积液在5L以上时 ,可见显性水肿(皮肤肿胀、弹性 差、皱纹变浅、指压凹陷)
当体温升高10C时,P增加18次/分。
诊
二、病因
断
1.感染性:是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
学
可为急性、慢性、全身、局部的感染;
↓
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
常 见
支原体或原虫所致。 思考题:发热的机理?
症
机理:外源性致热原→产EP细胞→产生并释 放EP(白细胞致热原)→体温调节中枢→体温
状
调定点上移→产热↑散热↓→发热。
断
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学
↓ 常 见 症 状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见于
诊
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
断
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学
↓ 常 见 症 状
诊
四、发热的诊断方法
断
1.判断分度和热型
学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各具有不同的热型
↓
,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
常
和鉴别诊断。但应注意:
见
(1)某些药物的应用可使某些疾病的
症
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呈不规则热型
状
(2)热型也与个体反应性的强弱有关
诊
2.注意伴随症状
断
(1)寒战: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胆
学
囊炎、急性肾盂肾炎、疟疾、药物热、
↓
急性溶血或输血输液反应。
常
(2)结膜充血: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
见
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症
症
隐性水肿(少尿、体重增加2
状
-4Kg)。
注意:水肿既是症状又是体征。
诊
二、发生机制
断 学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失衡 ——组织液生成增多
↓
▪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常
▪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见
▪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症
▪ 淋巴回流受阻
状 体内外液体交换的失平衡
——钠水潴留
诊
三、分类
断
学
1.按部位分:全身性和局部性 2.按病因分:
(3)单纯疱疹:多见于急性发热性疾病。
状
(4)淋巴结肿大:传染性单核C增多症、
白血病、淋巴瘤、淋巴结结核、白血病
。
诊
(5)肝脾肿大:传染性单核C增多症、肝 炎、肝及胆道感染、布氏杆菌病、疟疾、白
断
血病、淋巴瘤等。
学
(6)出血:伴皮肤粘膜出血可见于重症感
染及某些急性传染病;也可见于某些血液病
↓
,如急性白血病、再障等。
诊
2.非感染性发热
断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内出血、
学
癌、白血病、溶血反应。
(2)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血清病、药物
↓
热、结缔组织病。
常
(3)内分泌障碍:甲亢、重度失水。
见
(4)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等多为低热。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枢性发热):物
症
理性:中暑;化学性:安眠药物中毒;机械性:
状
剂等)、血管神经性水肿、特发性水肿等
。
诊
四、伴随症状
断
学
1.伴有颈静脉怒张、肝肿大
↓
心源性水肿
常
2.伴有重度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见
肾源性水肿
症
状
3.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
特发性水肿
诊
五、问诊要点
断 学
1.水肿出现的时间、部位、是否对 称性、是否凹陷性、与体位及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