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服饰变化⑴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⑵表现:①近代:男性: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女性:改良后的旗袍②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睐民众服饰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③改革开放后:对服饰的要求由穿得暖向穿得好过渡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2、饮食文化变化⑴中餐:四大菜系,即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⑵西餐: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餐并行的局面3、居室建筑变化⑴传统居室: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⑵西式住房:鸦片战争后,在租界,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出现欧化的新式住宅。
4、社会习俗变化⑴背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的影响。
⑵表现:①婚丧礼俗:清末民初,新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由,仿效西式婚礼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用火葬代替土葬②社交礼仪:民国初,采用西方的握手和鞠躬,取代跪拜礼;在称呼上,用先生和同志,取代老爷和大人。
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1、交通工具更新⑴特点:更迭速度快,在城市比较显著,在乡村则迟缓得多⑵概况:①人力车:是近代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②自行车:在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普及③公共交通: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1924年上海开始有公共汽车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2003年上海磁悬浮列车专线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磁悬浮列车专线开通。
④轮船:1865年,中国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中国近代造船业得以发端⑤火车:19世纪末20世纪初,铁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⑥飞机:20世纪20年代初,民航事业起步,30年代中期已形成航空网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的运营2008年,中国民航累计完成旅客运输量1.92亿人次2、邮电通信设施的完善⑴邮政:①19世纪中叶,依靠驿站和民信局通信②1896年海关正式办理邮政,“大清邮政局”成立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⑵电信:①1877年,丁日昌在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②1906年创设无线电报,到1932年底,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⑶电话:①1882年,传入中国②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3、交通通信工具进步的影响⑴促进了人员、商品的流通与信息的传递⑵加速了城市化进程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⑷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三、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1、大众报业的发展⑴发展原因:社会需要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⑵西人办报:从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一股办报的热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只剩下了 各种……军装 和人民的麻布 (有的人都没衣服穿呢……)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文革时期--------蓝灰色的海洋
列宁装,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 流 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 成为革命“时装” 在1960和1970年代,亿万中国成年男性大多穿 着中山装。 大为流行,一度成为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 之一 (包括某些领导……)
文革时期--------蓝灰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
从灰蓝到五彩缤纷 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中国“洋装”
土布:多采用全棉织造 而成,手工纺纱,稍显 粗糙 洋布:从国外进来的用 机器织的平纹布被称作 洋布 素业织土布, 自洋布盛行, 其利已薄
辛亥革命后
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新派人士欢迎 二三十年代学生装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 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在近现代之前,中国的服饰以汉、唐、宋、明等朝代为主要代表,其特点是古典、庄重和装饰华丽。
然而,从19世纪开始,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动荡,中国的服饰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第一阶段: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中国,服饰变迁的主导特点是对西方服饰的模仿和融合。
由于西方列强势力的威胁,西方服饰迅速流行起来,尤其是男性服饰。
西装、衬衫和领带等西式服饰开始在中国市场上流行起来,并且被看作是现代化和进步的象征。
同时,这个时期的女性服饰也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西式连衣裙和高跟鞋的引进使女性服饰发生革命性变化。
第二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是对传统元素的重新挖掘和复兴。
受到国民党政权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传统汉服的元素开始重新出现在服饰设计中。
对传统服饰元素的重新翻新和改造,使传统汉服在这个时期重新焕发生机。
同时,西方服饰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西服和旗袍等服饰在这个时期都广泛流行起来。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是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这个时期,在文化大革命运动的背景下,服饰设计被严格规范化,并且主要以工作服和制服为主。
政府倡导的平民化、平等化的服饰设计理念,使得服饰变得非常简单和统一、同时,西方服饰的影响几乎被抑制,过去流行的西装等服饰几乎绝迹。
这个时期的服饰设计形式单一,缺乏个性和时尚的特点。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是全球化和时尚多样化。
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对外开放,西方文化迅速渗透到中国社会中。
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崛起为制造业大国,带来了更多国际时尚品牌和设计师的进入。
人们对个性化和潮流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服饰设计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同时,传统服饰元素的复兴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中国传统元素在时尚设计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发展。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至今
特征:
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服饰、五彩缤纷 城市的服装与世界接轨 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转向美观大方
股票配资平台 股票配资平台
vjd06wmx
谷主梦灵立马就说到:“事不宜迟,我们去看看夜丫头的身体现在情况如何吧,玄月姐,你之前说夜丫头正在修炼,你看现在 我们过去的话可以吗?”“当然可以”花玄月刚要说我们现在就去找她的时候,夜北冥已经出现在门口了。从送走焱的时候, 自己就已经用精神力查探到自家母上大人跟父亲来了,还有梦瑶谷主,于是就一路用精神力探路慢慢的走过来了,没办法,为 了早点习惯失明,连御空飞行都不怎么用了,不知道自己那眼泪多如海水的父亲大人见了自己会不会又哭成个泪人,到时候母 上大人又要心疼了。第006章 封印弑神蛊当花玄月等人看到夜北冥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千菱子旭就已经哭着跑到夜北冥身前, 一下子就将夜北冥熊抱在怀中,脸上带着海带泪,摸着夜北冥的头,颇为悲伤的说道:“爹爹的冥儿啊,怎么就这么苦?中了 弑神蛊身体还疼不疼?眼睛是不是很难受?怎么爹爹一不在你身边你就不好好照顾自己呢?没事啊,现在爹爹来了,以后爹做 你的眼睛!”夜北冥听得一阵无语,什么叫你做我的眼睛?就算我现在眼睛看不见了,我也一样能走路能吃饭能起夜上茅房还 能打架„„夜弑天看着自己孩子一脸的无奈,对自己爱夫的言语跟行为也是一脸的黑线,不过这么多年了也就习惯了,于是转 头不再看向自己那已经精神脱线的夫人,跟梦灵说道:“既然冥儿已经来了,那我们就开始吧。”然后才转头对自家还在励志 要做自己宝贝女儿眼睛的夫人喊道:“好了子旭,说完了就赶紧带冥儿过来个治。”千菱子旭立马擦干脸上的眼泪说道:“对 对对,眼睛要紧”,然后走到夜北冥身侧,搀扶着夜北冥的胳膊说道:“赶紧走,冥儿,爹爹现在就做你的眼睛给你带路。” 夜北冥无语的任由自家精神高度紧张的父亲大人跟扶着老爷爷似的扶着自己往前走。等夜北冥走到花玄月早前准备好的石室里 正中心位置盘腿坐下,花玄月、夜弑天、、千菱子旭、梦灵四人走到夜北冥四周一米外也跟着盘腿做下,然后都运起自身的神 力灌输到夜北冥体内,顺着她的经脉,抵达弑神蛊沉睡的地方,慢慢的用神力接触弑神蛊,打算将它包围起来,哪知神力一接 触到弑神蛊,就让弑神蛊从沉睡的状态立即醒过来,然后将自身包围的神力大口大口的吞噬吞噬,夜弑天等人很有默契的立即 加大神力的传送,将弑神蛊用神力一层一层的包围起来,神力几乎浓郁到粘稠的地步,也许是神力太过浓郁弑神蛊觉得自己吞 不下的原因,也可能是弑神蛊已经没有千年前那么无所畏惧的强悍了,过多的神力让它停止了对神力的吞噬,开始剧烈的挣扎 起来,此时的夜北冥的感觉很糟糕,因为弑神蛊在心脏的原因,所以弑神蛊剧烈的抖动让她的心脏感觉被针扎似的,感觉心脏 马上就要碎了,夜北冥咬牙硬挺着,然后动用自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1、近现代中国男女服饰的变迁 时间 主要服饰
特点 鸦片战争后 (男)长袍马褂、开始由拘谨、保守、 至新中国成 西装、中山装; 呆板、等级森严, 立(1840- (女)改良旗袍 逐渐向美观、适体、 方便、平民化转变 1949) 建国后至20 世纪60年代 中期 60年代中期 至70年代末 1978年以来
袖口
下装 整体风格
宽松
袍装 宽松 肥大
窄小
裤装 简洁 适体
人文精神
中山装具有西方服饰审美文化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注重人体造型,注重借服饰 来体现和传达人体美的美感。
——《中山装和孙中山的服饰文化观》
等 级 森
严
谁可以 穿中山装?
自由平等
行政
立法
司法 监察 考试
五权分立
1、近现代中国男女服饰的变迁 时间 主要服饰
电信事业 的发展:
7、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发展 时间 中国报业的发展
19世纪40 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 年代到90 潮,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 年代 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 19世纪70 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年代 维新运动 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 期间 外纪文》、《强学报》、《时务报》等
蔡元培与周峻在 婚礼上的合影
蔡元培的征婚启事: (一)女子须不缠足者; (二)须识字者; (三)男子不娶妾; (四)男死后,女可再嫁; (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
1928年梁思成 与林徽因在加 拿大结婚。林 徽因身穿自己 设计的婚礼服。
4、近现代中国习俗风尚的变革 清末民初 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 主;删繁就简,仿效西式婚礼 婚姻习俗的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新中国成 变革 成为一种时尚 立后 趋于简化,出现西式 19世纪末 丧礼、殡仪馆与公墓。 丧礼的变迁 20世纪初 新中国成 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立后 其他风俗的 剪辫易服、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 实施公历、点头鞠躬、握手、女子上学等 变迁 影响风俗变 西方文化的传入、辛亥革命、新文化 迁的因素 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等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由于外来文化的传入以及崇洋习气的熏染,中西合壁,土洋并存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2、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析等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3、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
4、西装的传入和流行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山装就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
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中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5、晚清普通女子的装着宽松肥大,遮盖了女子的曲线,接触西式服装后,人们的审美观重大变化,女性服饰开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20世纪20年代之后,人们吸收西式服饰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6、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
7、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式样的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装”盛行,蓝黑白成为服饰的主要颜色;
8、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暖向穿的好过渡,款式新颖的服装层出不穷,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演变过程
中国服饰的演变可追溯到汉朝,2000多年来服饰革新的变化一直沿着历史的洪流,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变化及近代穿衣史的演变中,中国的服饰以变化不断,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近现代服饰。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的服饰形象以衣服为主,采用重衫和轻衫搭配。
其中,重衫用厚实的布料制成,轻衫则用薄薄的布料制成。
重衫有各种“衣”的称呼,如“腰衣”,“头衣”,“衣衫”,“大衣”,“袍子”等,而轻衫则有“衣裳”,“长袄”,“短袖”,“短衫”等。
此外,礼服还有“簪子”,“鹤凤簪”,“麒麟簪”,“凤毛簪”,“凤凰簪”,“龙凤簪”,“凤鸟簪”,“鹤凤簪”等,用来凸显衣着身份高贵的特性。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唐朝服装穿衣风格保留了汉朝的一些传统,但也有一些变化。
它的服饰以衣裳为主,采取两件上衣和双件下衣的搭配,其中,上衣有五件:大衣,腰衣,头衣,短衣,袖衣;下衣有双件:袍子和裤子。
此外,唐朝的服装还有一种袖子长衫,用来搭配袖子长裤,以凸显个人的高贵特性。
宋朝(公元960年-1279年):宋朝的服装风格大体上保留了唐朝的风格,但也有一些变化。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PPT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 自设计了中山装
鸦片战争后,服装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
到新中国的成立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吸收西洋服装特点、不断改进而定型
旗袍展示了东方女人的柔美 旗袍闻名世界被称作 Chinese dress
原
始
现
代
60~70年代:特征— 蓝、灰、绿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色调 60代中期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 恶化,女性不再穿“列宁服”。 而绿军装是这一时期的时装。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至今
特征:
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服饰、五彩缤纷 城市的服装与世界接轨 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转向美观大方
旗袍新式与旧式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吸收西洋服装特点不断改进而定型旗袍展示了东方女人的柔美旗袍闻名世界被称作chinesedress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从1840年——今天)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 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 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
鸦 片 战 争 前
鸦片战争前,清代男装是长袍 马褂,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 的服饰,到后来普遍了,变 成全国的一般服饰。
满族妇女穿旗袍,早期 是宽宽大大的,一般 都穿长度到脚的宽长 袍,有点笨拙,外面 再罩一件像背心的坎 肩(也称小马夹);
男装: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鸦片战争前 长袍,马褂
鸦片战争后,西装 前
特征: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50年代: 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背带式工装裤
• 背带式,胸前有一口袋。与之 相配的,一般是圆顶有前檐工 作帽、胶底布鞋、布鞋多为手 工制作。另外,前后挂胶、以 草绿色帆布为面,橡胶为底的 “胶鞋”,因为中国人民解放 军穿用而得名“解放鞋”,成 为这一时期城镇民众广为使用 和喜欢的鞋型 。
西
翻起,冬用黑色毛呢,夏用白色丝葛,成为与中、西服皆
服
可配套的庄重首服——青年或从事洋务者的装束
、
革
履
、
礼
帽
长袍、西裤、 礼帽、皮鞋
长袍、西裤、礼帽、
学
皮鞋,是20世纪三四十
生
年代和40年代时较为时
装
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
西结合非常成功的一套
服饰,是这时期很有代
表性的男子服饰形象
中西合璧——中山装
• 1990年,卡地亚以“拓荒者”身份率先进入中国市场。1992年, 路易·威登进驻中国,那时如果你不知道“LV”这个名字,只能说 明你跟时尚无缘。随后,“巴宝莉”、“香奈儿”、“古姿”、 “爱玛仕”、“乔治·阿玛尼”、“范思哲”纷至沓来,成为国人 追求时尚潮流的风向标。百姓衣着服饰一改过去“从众”和“趋 同”的心理,变得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吊带衫、迷你裙、 松糕鞋、透明装、露背装、露脐装、乞丐服……人们的服饰日益 多样,穿着日益优雅,表情日益生动,显示出一种开放的精神与 心态。一位来中国访问的波兰记者撰文写道:“几年或十几年前, 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 的穿着既单调又一律……如今大街上到处可见穿着入时、欧式打 扮的姑娘,使北京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西方文化影响:近现代以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增加,西方服饰、时尚和审美理念逐渐渗入中国社会,影响了传统服饰的演变。
政治和社会变革:清朝末期的改革运动和辛亥革命等社会政治变革,导致了服饰风格的转变,尤其是男女装的简化和西化。
民族主义和文化复兴:20世纪初,民族主义抬头,强调中华传统文化和服饰的复兴,儒雅、古朴的服饰重新受到重视。
西方化与现代化: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服饰风格更加西方化、多样化,尤其是都市和年轻人的着装受到西方时尚影响较大。
民族特色的强调: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也开始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民族特色的弘扬,民族服饰在特定场合和节日得到重视和使用。
高级定制与大众时装:近现代服饰市场逐渐形成高级定制和大众时装并存的格局,不同社会阶层和人群有不同的服饰选择。
女性地位的演变:女性在近现代社会的地位逐渐提升,服饰的设计和风格也更加注重女性的自主和时尚需求。
这些特点使得中国近现代服饰经历了丰富多样的变迁过程,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元素,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服饰文化。
中国近代女性服饰的变化
中国近代女性服饰的变化近代中国女性服饰的变化一、湘绣服湘绣服,传统湖南省的家饰服饰,并受到大部分华语文化圈的欢迎,因其既美丽又有纹理而被很多其他文化圈的女性推崇和把玩。
湘绣服的制作,多由绣师母子俩一同协作完成,缝制的布料多为当地的锦绣或丝绸,缝纫手法既美观又考究,而且显示出丰富的民族风情。
湘绣服的色彩有着一些特殊的历史意涵,体现着当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钟爱。
二、长衫加蓬裙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近代女性服饰发生了变化。
在19世纪,普遍会见西方式的礼服,这种服装由里衬加上外套长袍,外边加上裙子,被称为“长衫加蓬裙”。
它以民族服饰元素搭配,大衣长袍花痴藤,又为西方服饰修饰,上衣布料用印花,边缘使用米簇,大衣口袋加上格纹及褶边,堆叠状的蓬裙自然扩展。
三、锦服20世纪初,中国古典服饰发生巨大转变,从就湘绣服及长衫加蓬裙发展到锦服。
锦服﹝Chi-koi绣锦﹞通常是一件口袋装饰的无领宽松服装,多以竹编、丝绸及其它装饰品为装饰,穿着锦服的女性看起来也更时尚灵动。
20世纪50至60年代,锦服受到传统服装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新潮元素份量,模仿出蓬裙大衣领子,宽松装饰,以灵动细节设计,展现女性优雅和力量,受到更多人的推崇。
四、长袍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式服装出现了一些改良的类型,如长袍,它紧贴身着,宽松的下摆搭配金属丝绸,或湖流纹,纽扣等装饰品,同时,穿着长袍能使你的气质更加显著,把传统服饰也融入于当代时尚中,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总结从湘绣服,到长衫加蓬裙,再到锦服,以及长袍,中国近代女性服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且,每一种服饰都有其文化传统的内涵,代表着细致的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些服饰,不但包含文化传统,又带来时尚潮流,使传统服饰更新,受到更多人的追捧和喜爱,使得中国传统服饰王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变迁及影响
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变迁及影响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变迁是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近代是指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全面为特征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变革,这些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服饰文化。
在近代的开端,中国的传统服饰在一定程度上被西方服饰的影响所改变。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开始引入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等,西方服饰文化也随之进入中国。
从此,西装、长袍、短衫等西方服饰成为中国社会中一部分人士的主要着装方式。
尤其是西装,成为中国男士正式场合的标志,表明了一种现代化、西化的形象。
然而,在中国近代的服饰变迁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同的流派和地区的特色。
比如,根据地域和民族的分布,中国近代服饰文化可以被划分为北方服饰、南方服饰以及少数民族服饰等。
北方服饰以长袍、襦裙为主要特征,南方服饰则以旗袍、对襟衫为主要特征。
少数民族服饰则各具特色,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也受到这一时期变革的影响。
除了地域差异外,社会阶层也是中国近代服饰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
在封建社会的影响下,中国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地位往往通过服饰来体现。
随着近代社会的变革,人们对于服饰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社会,服饰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个性的表达方式,而非仅仅是身份的象征。
这种变化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从封建主义向现代化转变的进程。
中国近代服饰文化变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中国近代化的推进,服饰变得更加多样化、时尚化,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得到了更新。
服饰文化的变迁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次,服饰文化的变迁也体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传统社会中,社会地位和身份的界定往往通过服饰来体现。
随着社会进步,这种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
现代社会,服饰更多地被用作个性化表达,不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
此外,服饰文化变迁也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1.西方文化的影响:近现代初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对中国的西化运动,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服饰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西方服饰的流行和西式设计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中国服饰风格。
西装、礼服、连衣裙等西方服饰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中上层人士的时尚选择。
2.社会地位的象征: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服饰成为了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过去,朝服、官服等仅限于贵族和官员阶层,而在近现代,人们通过着装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高级商人和富人开始模仿西方的着装风格,以彰显他们的社会声望。
3.女性地位的提升:近现代,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妇女开始争取平等权利和自主性。
这种社会变革也反映在服饰上,之前束脚裙、缠足,以及头发盖披都被认为是妇女的地位象征,而近现代妇女开始逐渐放弃这些束缚。
女性开始穿着裤子、宽松的长袍等更为舒适的服装,表达了自己的自由意志和平等需求。
4.民族主义的影响: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一股民族复兴的浪潮。
这种民族主义的思潮也影响到了服饰的演变。
民族传统服饰开始重新流行起来,人们对于传统服饰的兴趣和关注逐渐增加。
襄领、袄、旗袍等传统服饰重新被设计和改良,成为了民族自豪感的象征。
5.外来文化的融合:中国在近现代积极吸收外来文化,这种变迁也融入了中国服饰的演变中。
中式服装和西方元素的融合成为了新的时尚潮流。
传统的中国服饰元素如绣花、褶皱、荷叶边等被加入到现代设计中,重新演绎了中国服饰的风格。
总而言之,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是一个多元化的历史过程。
西方文化的影响、社会地位的象征、妇女地位的提升、民族主义的影响以及外来文化的融合,都是这一历史变革的主要特点。
这些变迁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个人形象和文化传承的追求。
中国近代服装变迁
中国近代服装变迁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灿烂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而服装作为一种礼仪标志,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文化,它的变迁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载着社会与生活的变迁,并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永恒的烙印和缩影。
服装,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忠实映像,它有时会成为守旧传统的堡垒,有时会成为革命势力的旗帜,抑或两者交锋的导火线。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就很容易发现,社会形态的变革与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人类服装的衍化。
反过来,服装的变化又会加速人们变革社会形态的决心。
人们常这样形容中国近现代的服装,说是宛如一个服装博览会,前清的、民国的、西洋的、东洋的、国民党的、共产党的,代表着各种思想与文化的服装尽在这百年之中。
近代以来,一些有志于改革的人从这种传统理念出发来提倡变革。
如康有为为了给他的变法寻找社会基础,不止一次地上书,提出中国“守旧者固结甚深,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足见服装对造就中国人社会心理的影响之深。
在物资匮乏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穿新衣对普通人来说一直都是一种奢侈。
举国陷入了买布凭证的年代,要积攒够做一件新衣裳所需的布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那时候,计划生育还未普及——一个家庭少则一、两个孩子,多则达到六、七个孩子。
因此,为做一件新衣裳,父母亲们都会在心里及早提前算计一番,并对子女进行一次排队。
家家户户几乎都是:一件新衣裳,今年老大穿了,明年老二穿,后年老三穿……在父母的心里,孩子大了,心眼也开了,知道“臭美”了,就要穿得尽量体面些,小屁孩就不一样了,懵懵懂懂,只要能吃饱穿暖,就会忘乎所以,衣裳新与旧就显得微不足道,根本顾不上样式过时不过时,大小合身不合身。
于是,在一个家里,老大孩子总是责任和干活最多,但也往往是穿新衣裳机会最多的一个。
然而,穿着打补丁的衣裳却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以至于打补丁在农村一些妇女中也成了一门很吃香的手艺。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服装发展史1、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服饰:中国进入了近代。
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步使我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影响也日趋扩大,衣冠服饰随之而发生变化。
妇女发饰,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而不断变化。
男子的服装主要有长袍、马褂、等等。
其中长袍、马褂,为《服制》中规定的服饰,一般用于交际。
妇女服饰中最大的特点,是普遍穿着旗袍。
旗袍本是满族妇女喜爱的服装,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饰中的旗装。
满族旗袍主要特点为宽大、平直,衣长及足,材料多用绸缎,衣上绣满花纹,领、衣、襟、裾都滚有宽阔的花边。
穿旗装时,梳旗髻、穿旗鞋。
2、(19世纪20年代)民国初年的服饰:民国初年女装在这一时期上衣下裙最为流行,上衣有衫、袄、背心、,样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变化,领、袖、襟、摆多镶滚花边或刺绣纹样,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
二十年代,旗袍开始普及。
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
但不久,袖口逐渐缩小,滚边也不如从前那样宽阔。
至二十年代末,因受欧美服装的影响,旗袍的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等。
到了三十年代初,旗袍已经盛行。
当时的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
先流行高领,领子越高越时髦,即使在盛夏,薄如蝉翼的旗袍也必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
渐而又流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
袖子的变化也是如此,时儿流行长的,长过手腕;时儿流行短的,短至露肘。
民国男子服饰主要有马褂和长衫。
用作礼服的马褂、长衫,其款式、质料、颜色及尺寸等都有一定的各式。
如马褂,一般都用黑色丝麻棉毛制品为之,对襟窄袖,下长至腹,前襟钉钮扣五粒。
长衫则用蓝色,其形制为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二寸,袖长与马褂并齐。
在下摆左右两侧开衩。
用作便服的马褂、长衫,颜色可以不拘。
3、(19世纪30年代)近代民国中期的男子服饰:民国中期,在流行学生装的同时,不少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还喜欢穿“学生装”,这种服装的样式是方形立领。
高中历史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高中历史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与饮食变化服饰变迁:鸦片战争后,“洋布”“洋装”渐渐进入中国城市百姓生活。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结合中西样式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
到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服装更是五花八门,有人穿西服,有人穿粗布大衫,还有人穿旗袍,学生装在青年人中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而依照欧洲风格的裙子也流行于大城市中。
饮食变化: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开始出现西餐馆,还有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一种时尚。
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戊戌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在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农村坚如磐石地沿袭下来。
2、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轮船:19 世纪70 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火车:19 世纪80 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汽车: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
飞机:1909 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920 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了解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有线电报:19 世纪70 年代,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无线电报:20 世纪初,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后来无线电台在各地陆续开设。
当时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普通百姓很少使用。
电话:20 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个市内电话。
到1949年,电话普及率仅为0.05% 。
3、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1833 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72 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
(4)新中国成立后的 流行干部服
(5)“文革”流行绿军装 文革”
(6)改革开放后的服装:追求舒适、个性 改革开放后的服装:追求舒适、
80年代的流行-飞机头、长鬓角、 80年代的流行 飞机头、长鬓角、 年代的流行- 蛤蟆镜、长风衣、喇叭裤。 蛤蟆镜、长风衣、喇叭裤。
现在的流行: 现在的流行:
(1)清末旗袍 宽松肥大) (宽松肥大)
一、近现代服饰的变化 1.近现代男装的变化 1.近现代男装的变化 2.近现代女装的变化 2.近现代女装的变化 3.总结三个阶段的变化表现 3.总结三个阶段的变化表现
(1)鸦片战争前 (1)鸦片战争前 长袍, 长袍,马褂
(2)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后, 西装传入中国 西装传入中国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自设计了中山装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自设计了中山装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自设计了
(2)民国时期改良旗袍 体现女性曲线美) (体现女性曲线美)
(3)建国后五 ) 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流行 列宁装、 列宁装、布拉吉 连衣裙)。 (连衣裙)。
解
(4)“文革”流行绿军 ) 装
(5)改革开放后,款式新颖 层出不穷 )改革开放后,款式新颖,层出不穷 1956年的工厂女工 1956年的工厂女工
由来: 由来:孙中山根据西式服装设计 含义: 含义: 1.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 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 前身四个口袋 (礼、义、廉、耻)。 从鸦片战争到 2.门襟五粒纽扣表示区别于西方 门襟五粒纽扣表示区别于西方 门襟五粒纽扣表示 新中国的成立 服装的特色: 、立 服装的特色(行政、 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 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 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中式与西式、、司法、考试、监察)。 法 司法、考试、监察)。 3.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袖口三粒纽扣 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民权、民生)。 4.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 后背不破缝, 后背不破缝 一之大义。 一之大义。
初二寒假作业-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发展简史
新生代
款式的高速淘汰和更新 形成多风格流派 日益重视灵活配套效果 受到国际潮流文化影响
服饰是一个国家形象历史变迁的缩影,也是一个民 族文化的象征。
不同时期的服装都有不同特点,代表着不同历史时 期所具有的不同历史记忆。
像中山装、旗袍、列宁装,都是特定历史时期下诞 生的产物,具有浓重的时代色彩,反映了当时人们在澎 湃的社会风潮之下别样的精神追求。
晚清平民服饰 晚清贵族服饰
拘谨 保守
呆板
等级森严
民国时期
中山装
学生装
长袍马挂 改良旗袍
变化原因: (1)鸦片战争后,受西方的影响。(外因)例如西装。 (2)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政体确立,体现政治意义。(政治)例如中山装。 (3)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对人性和美的追求。(思想)例如改良旗袍。 (4)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业时代发展的要求。(经济)例如易服、剪辫、放足等。 对这种中西合璧的服饰如何评价?(1)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服饰美。 (2)有利于古老中国融入现代世界文明。(3)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主共和政治的发展,适应 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要求。
当代服饰变化的两大趋势: 1.本土文化表达的回归。 2.世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
服饰变化的总趋势: ຫໍສະໝຸດ .由本地化走向全球化。 2.由单一走向多元化。 3.由生存需求走向精神表达。
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 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 明、清,到近现代,服饰以鲜明特 色成为中华民族最具特色的代表。
服饰是一定时期物质生产和思想文化的综合反映。它 的演变,同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生活习俗、 各民族及各国之间的交往有着密切联系。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化在传达时代讯息的同时,也深 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年代的列宁装
• 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流。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 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 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 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
•
是俄语(платье)的音译,在俄语中布拉吉就是连衣裙的意思,但是由于俄 罗斯的连衣裙有其特有的特色,所以中国就直接将这种俄罗斯风格的连衣裙 叫做布拉吉。1954年,前苏联某领导人到中国访问时,政府提出中国的服装 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号召穿花衣,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 它一方面具有“进步”的政治意义,另一方面又能够显示女性的线条,它便 捷、轻盈、活泼、经济,上至中央级的大演员,下至幼儿园的小女孩,都能 穿,爱穿。
• 最典型的形象,可以参照日本电视剧 《东京爱情故事》中赤名莉香的打扮。 成熟、高雅、简洁,一方面用色厉内荏 的直线条的职业装,来武装自己的自信, 显得干练与精神;同时她们也在用穿的 性感内衣衬托她们的女人味,服饰业传 递着温情个性的信息。
上族女性套装班
——意气风发,抬头挺胸
我不是第一,但我是唯一。
中西合璧——旗袍
短袄和马甲合二而一。此为民国 新旗袍的最初款式 1926年
30年代
北伐前盛行的旗袍马甲 内穿倒大袖短袄, 外套无袖长马甲
宋 美 龄
1933年,6件精致的旗袍被送往美国芝加 哥,中国服饰第一次走进了世博会
《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表演摄人 心魄。她随剧情所换的三十多套旗袍 也让所有人目眩神迷。人人都说她是 专为旗袍而生的女子,高昂的颈项, 优美的脊梁,以及纤纤细腰。那种与 生俱来的高贵与冷漠,让所有的欧洲 人相信,中国女人的风情大概就是这 个样子。
文化衫
• 也就是t-shirt(音译“T恤”),但是一种特别的T恤!一般是指在 服装上设计一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字或图案的短袖圆领衬衫。中 国在1992~1993年开始流行印有被称为“不健康文字”的圆领衫: “挣钱累,没钱苦”、“累不累啊”、“别理我,烦着呢”等。
21世纪——个性、品牌
复古装、环保、 中性、嘻哈、韩 式、混搭.... ....
2.改良旗袍,西装
时代缩影
3.连衣裙,中山装
1.旗袍,长袍马褂
鸦片战争后的中宋帽,下身穿中式裤子,蹬布鞋或
棉靴——中年人及公务人员交际时的装束
长 袍 、 马 褂 、 小 帽
鸦片战争后的中西混合
西 装 革 履
西服、革履、礼帽。礼帽即圆顶,下施宽阔帽檐,微微
• 1979年3月19日,由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 卡丹率领 的法国时装表演团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 演。台上衣着的多姿多彩与台下的一片“灰、黑、蓝” 形成了鲜明对比。
70年代生人的小白鞋情结
小白鞋:白帆布运动鞋的别称,估计不少30岁以上的人对这三个字怀 有强烈的怀旧情结,具有同等怀念价值的东西还有与小白鞋相匹配的 白鞋粉。更年轻一些的朋友可以向父母一辈打听一下,没准他们的同 学里就有叫“小白鞋”或“白鞋粉”外号的人。
• 萝卜裤:是一种高腰、宽松、收脚、裤筒似萝卜的裤子。自80年 代后期,“小虎队”席卷而来,三个翩翩美少年穿着萝卜裤与白 衬衫,跳着轻快的舞步。很快,校园里的男生全都穿起了萝卜裤, 双手插在裤兜里,如果用白色的萝卜裤搭配白色上衣,更觉得自 己就是“白马王子”。
90年代——世界品牌
•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众多国际 时尚品牌开始大举进入中国。 • 1990年,卡地亚以“拓荒者”身份率先进入中国市场。1992年, 路易· 威登进驻中国,那时如果你不知道“LV”这个名字,只能说 明你跟时尚无缘。随后,“巴宝莉”、“香奈儿”、“古姿”、 “爱玛仕”、“乔治· 阿玛尼”、“范思哲”纷至沓来,成为国人 追求时尚潮流的风向标。百姓衣着服饰一改过去“从众”和“趋 同”的心理,变得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吊带衫、迷你裙、 松糕鞋、透明装、露背装、露脐装、乞丐服……人们的服饰日益 多样,穿着日益优雅,表情日益生动,显示出一种开放的精神与 心态。一位来中国访问的波兰记者撰文写道:“几年或十几年前, 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 的穿着既单调又一律……如今大街上到处可见穿着入时、欧式打 扮的姑娘,使北京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 英文名为“Jeans”,是用一种靛蓝色粗斜纹布裁制的直裆裤、 裤腿窄,缩水后穿着紧包臀部的长裤。风行世界100多年,上 世纪80年代登陆中国,伴随着打工潮,牛仔裤在年轻人中迅速 流行。牛仔裤也因其紧臀、窄腿的造型而一度被当成颓废、叛 逆的象征。如今牛仔裤已成为男女老少喜爱的休闲服装。
•
新中国成立以后,占服饰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装。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思想的解放,经济的腾飞,以西装为代表的西方服饰以不可阻 挡的国际化趋势又一次涌进中国,人们不再讨论它是否曾被什么阶 级穿用过,不再理会它那说不清的象征和含义,欲与国际市场接轨 的中国人似乎以一种挑战的心理来主动接受这种并不陌生但又感到 新鲜的服饰文化。于是,一股“西装热”席卷中华大地,中国人对 西装表现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热情,穿西装打领带渐渐成为一种时尚。
60年代军装盛行,中国进入了蓝灰绿黑的无彩色服装时代。布拉吉被认为是修正 主义,西装被认为是资产阶级,旗袍被认为是封建余孽,稍微花哨的衣服便被打 成“奇装异服”,统统被批判。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3年自然灾害,19 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 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 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律、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 通行了。当时很流行的一段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绿色军装(夏天军便装,冬天军大衣) 劳动布:劳动布是劳动人民的象征。那灰不溜秋的颜色,意味着保持了“劳动人民 的本色”
• 的确良
• 又作“的确凉”,由英文“dacron”或“terylene”音译过来。的确良”,其 实就是涤纶。当年,涤纶中加了棉(卡其),就叫“涤卡”,意即“涤纶加 卡其”。“的确良”面世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风行于七十年代后期。它挺 刮、滑爽、鲜亮,对熟悉了粗布单一灰暗的国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巨大 的视觉冲击。那时,拥有一件“的确良”衬衫,如果算不上时髦,起码也是 一个洋气的必不可少的砝码。而且,更的是,它很耐用,非常很省布票。
• 在2001年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穿 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间 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
中西合璧——中山装
清 朝
晚 清
民 国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1954.10.1,毛主席向游行的群众答礼。
1984年国庆邓小平阅兵
1999年国庆江泽民阅兵
2009年国庆胡锦涛阅兵
嘉庆后,女装变化甚少,袄裙似乎成了唯一的 女装。对此张爱玲曾感叹:“我们不大能够想像 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 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 ”
• 改革开放——多彩
• 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改变了人们的穿衣观念。中国人 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70年代末,人们 纷纷脱下中山装、列宁装,穿起化纤类西服,这时,的确良布料成 了时代宠儿。服装款式虽然在设计、工艺上只是简单地模仿制作, 但毕竟给长期以来形成的“灰、蓝、黑”服装现状带来冲击,也为 45年服装的巨变奠定了基础。
蛤蟆镜
• 其实就是太阳镜的一种,由于其夸张的造型而被人形象地戏谑为蛤蟆镜。改革开 放初期,国门打开,复苏的社会,中国人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蛤蟆 镜等装扮动摇了中国人数十年的整齐划一和单调乏味,成了年轻人流行文化里最 初的冒险,“引领时代新潮流”。
1982年夏天, 出现了一种黑 色紧身踩脚裤, 一时间风靡大 街小巷,女人 们几乎人手几 条甚至多条。 因为面料舒适, 有弹性,类似 舞蹈裤,因此 更多人叫它 “健美裤”。
60年代
60年代集体撞衫
海魂衫
• 是指各国水兵们穿的内衣,通常为白蓝相间的条纹衫,俗称海军衫。海魂衫 的寓意为广阔的大海与蓝天,水兵们穿上海魂衫更显得精神抖擞。在60年代 中期,走到大街上放眼一望,年轻人和孩子们几乎都穿海魂衫。海魂衫子大 翻领,毛蓝裤子宽裤腿,小白鞋,大背头,军帽一戴就是牛。
• 70年代文革:“十亿人民十亿兵”
• • • • • • • • 身穿绿色军便装, 头戴军帽, 脚蹬解放鞋, 腰系皮带, 背着《为人民服务》的挎包, 胸前别着毛主席像章, 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 手捧语录本.
70年代初知青插队的工作装
假领子的诞生是一项爱美讲体面的上海人,看重零碎的布头不 需要凭票供应,精明的人们就拿它们制成“节约领”,就相当 于衬衣少了袖子喝胸部以下部分。这一发明让老百姓有限的行 头顿时可以翻出花样。
背带式工装裤
• 背带式,胸前有一口袋。与之 相配的,一般是圆顶有前檐工 作帽、胶底布鞋、布鞋多为手 工制作。另外,前后挂胶、以 草绿色帆布为面,橡胶为底的 “胶鞋”,因为中国人民解放 军穿用而得名“解放鞋”,成 为这一时期城镇民众广为使用 和喜欢的鞋型 。
雷锋帽
• 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55式冬常服中的棉帽,因雷锋而闻名中华, 也成为了雷锋的象征之一。
翻起,冬用黑色毛呢,夏用白色丝葛,成为与中、西服皆 可配套的庄重首服——青年或从事洋务者的装束
西 服 、 革 履 、 礼 帽
长袍、西裤、 礼帽、皮鞋
长袍、西裤、礼帽、
学 生 装
皮鞋,是20世纪三四十 年代和40年代时较为时 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
西结合非常成功的一套
服饰,是这时期很有代 表性的男子服饰形象
霹雳舞、霹雳手套、霹雳舞服装
彩色毛衣
花衬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