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服饰的变化
近代服饰的变迁
服饰,作为一种礼仪标志,不仅是一 种语言,也是一种文化,它的变迁记载着 社会与生活的变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西 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近代人们 的服饰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清朝统治者在汉族传统封建服饰的基础上纳入满族服装款式, 形成清代的服饰制度。样式华美雍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进入民国,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以废除传统 服饰为内容的服饰改革。
男子服饰从长袍马褂向西装和中山装逐步演变;女子服饰将宽 袍大袖的传统旗袍进行改进,更加称身合体,现代改良旗袍成为当 时最时髦的女装。
1.男子服饰的变化:西装、中山装
西装
通商以后,人们看到 了来华西人所穿的西式服 装。男式西服是短衣长裤 ,颈系领带,短小紧窄, 贴身灵活,便于活动,不 像中国长袍马褂,宽襟博 袖,注重舒适。
想一想:民国时期的旗袍与晚清时期相比, 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分析变化原因。
西方宽思袍想大的袖影响 审美观念的改变 女性称地身位合的体提高
身着旗袍的晚清满族妇女
穿改进旗貌最直观 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 说,也是一部生动的文 明发展史。
1945年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时, 毛泽东与蒋介石都着中山装。
2.女子服饰的变化:传统旗袍——改良旗袍
传统旗袍
旗袍是清朝满族女子 的服饰,其特点是服体宽 大、平直,下长至足,穿 着不随体。衣上绣满花纹 ,领、袖、裙都滚有宽阔 的花边。
传统旗袍
改良旗袍
清 朝 旗 袍
民 国 旗 袍
20 世 纪 30 年 代 末出现了“改良旗 袍”。旗袍的裁法 和结构更加西化, 除了领、袖更加合 身以外,“美人肩 ”的使用(较软的垫 肩)表明女性开始抛 弃以削肩为特征的 旧审美。
孙中山改进西装样式,设计了一种新式服装——中山装。 这种服装融合了西式服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受到人们的欢迎。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只剩下了 各种……军装 和人民的麻布 (有的人都没衣服穿呢……)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文革时期--------蓝灰色的海洋
列宁装,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 流 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 成为革命“时装” 在1960和1970年代,亿万中国成年男性大多穿 着中山装。 大为流行,一度成为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 之一 (包括某些领导……)
文革时期--------蓝灰色的海洋
改革开放后
从灰蓝到五彩缤纷 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中国“洋装”
土布:多采用全棉织造 而成,手工纺纱,稍显 粗糙 洋布:从国外进来的用 机器织的平纹布被称作 洋布 素业织土布, 自洋布盛行, 其利已薄
辛亥革命后
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新派人士欢迎 二三十年代学生装成为文化教养的象征 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
中国近代服饰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服饰的发展历程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在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经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这个时期的服饰变化表现为对传统与现代元素的融合。
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方的洋装、中山装等同时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出社会转型期的多元文化特点。
二、西方影响下的变革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方的服饰元素开始影响中国的服饰风格。
西服、裙子、皮鞋等西方服饰逐渐在中国普及,尤其是在大城市中,这种变化更为明显。
同时,这也为中国传统服饰的创新提供了灵感,许多设计师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与西方服饰风格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服饰款式。
三、民族服饰的复兴在20世纪初,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中国开始出现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复兴。
民族服饰也得到了复兴的机会,一些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人们开始重新穿着汉服、唐装等传统服饰,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四、革命与战争的影响在20世纪中期,中国的革命和战争对服饰风格产生了影响。
革命时期的服饰风格强调简朴、实用,如军装、工装等成为时尚。
战争时期,由于物资匮乏,服饰材料多为粗糙的布料和人造纤维,款式也较为简单。
五、改革开放后的多元化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服饰开始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西方的时尚潮流重新进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相结合,形成了新的时尚风格。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品牌、款式、风格的服装不断涌现。
六、当代时尚产业的崛起进入21世纪,中国的时尚产业开始崛起。
许多本土设计师在国际上获得认可,中国服装品牌开始走向世界。
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购物成为时尚,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购买到各种品牌和款式的服装。
此外,中国的时尚媒体也逐渐壮大,成为引领时尚潮流的重要力量。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在近现代之前,中国的服饰以汉、唐、宋、明等朝代为主要代表,其特点是古典、庄重和装饰华丽。
然而,从19世纪开始,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动荡,中国的服饰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第一阶段: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中国,服饰变迁的主导特点是对西方服饰的模仿和融合。
由于西方列强势力的威胁,西方服饰迅速流行起来,尤其是男性服饰。
西装、衬衫和领带等西式服饰开始在中国市场上流行起来,并且被看作是现代化和进步的象征。
同时,这个时期的女性服饰也开始受到西方的影响,西式连衣裙和高跟鞋的引进使女性服饰发生革命性变化。
第二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是对传统元素的重新挖掘和复兴。
受到国民党政权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传统汉服的元素开始重新出现在服饰设计中。
对传统服饰元素的重新翻新和改造,使传统汉服在这个时期重新焕发生机。
同时,西方服饰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西服和旗袍等服饰在这个时期都广泛流行起来。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是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这个时期,在文化大革命运动的背景下,服饰设计被严格规范化,并且主要以工作服和制服为主。
政府倡导的平民化、平等化的服饰设计理念,使得服饰变得非常简单和统一、同时,西方服饰的影响几乎被抑制,过去流行的西装等服饰几乎绝迹。
这个时期的服饰设计形式单一,缺乏个性和时尚的特点。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中国,服饰变迁的特点是全球化和时尚多样化。
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对外开放,西方文化迅速渗透到中国社会中。
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崛起为制造业大国,带来了更多国际时尚品牌和设计师的进入。
人们对个性化和潮流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服饰设计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丰富。
同时,传统服饰元素的复兴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趋势,中国传统元素在时尚设计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发展。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至今
特征:
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服饰、五彩缤纷 城市的服装与世界接轨 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转向美观大方
股票配资平台 股票配资平台
vjd06wmx
谷主梦灵立马就说到:“事不宜迟,我们去看看夜丫头的身体现在情况如何吧,玄月姐,你之前说夜丫头正在修炼,你看现在 我们过去的话可以吗?”“当然可以”花玄月刚要说我们现在就去找她的时候,夜北冥已经出现在门口了。从送走焱的时候, 自己就已经用精神力查探到自家母上大人跟父亲来了,还有梦瑶谷主,于是就一路用精神力探路慢慢的走过来了,没办法,为 了早点习惯失明,连御空飞行都不怎么用了,不知道自己那眼泪多如海水的父亲大人见了自己会不会又哭成个泪人,到时候母 上大人又要心疼了。第006章 封印弑神蛊当花玄月等人看到夜北冥的身影出现在殿门口,千菱子旭就已经哭着跑到夜北冥身前, 一下子就将夜北冥熊抱在怀中,脸上带着海带泪,摸着夜北冥的头,颇为悲伤的说道:“爹爹的冥儿啊,怎么就这么苦?中了 弑神蛊身体还疼不疼?眼睛是不是很难受?怎么爹爹一不在你身边你就不好好照顾自己呢?没事啊,现在爹爹来了,以后爹做 你的眼睛!”夜北冥听得一阵无语,什么叫你做我的眼睛?就算我现在眼睛看不见了,我也一样能走路能吃饭能起夜上茅房还 能打架„„夜弑天看着自己孩子一脸的无奈,对自己爱夫的言语跟行为也是一脸的黑线,不过这么多年了也就习惯了,于是转 头不再看向自己那已经精神脱线的夫人,跟梦灵说道:“既然冥儿已经来了,那我们就开始吧。”然后才转头对自家还在励志 要做自己宝贝女儿眼睛的夫人喊道:“好了子旭,说完了就赶紧带冥儿过来个治。”千菱子旭立马擦干脸上的眼泪说道:“对 对对,眼睛要紧”,然后走到夜北冥身侧,搀扶着夜北冥的胳膊说道:“赶紧走,冥儿,爹爹现在就做你的眼睛给你带路。” 夜北冥无语的任由自家精神高度紧张的父亲大人跟扶着老爷爷似的扶着自己往前走。等夜北冥走到花玄月早前准备好的石室里 正中心位置盘腿坐下,花玄月、夜弑天、、千菱子旭、梦灵四人走到夜北冥四周一米外也跟着盘腿做下,然后都运起自身的神 力灌输到夜北冥体内,顺着她的经脉,抵达弑神蛊沉睡的地方,慢慢的用神力接触弑神蛊,打算将它包围起来,哪知神力一接 触到弑神蛊,就让弑神蛊从沉睡的状态立即醒过来,然后将自身包围的神力大口大口的吞噬吞噬,夜弑天等人很有默契的立即 加大神力的传送,将弑神蛊用神力一层一层的包围起来,神力几乎浓郁到粘稠的地步,也许是神力太过浓郁弑神蛊觉得自己吞 不下的原因,也可能是弑神蛊已经没有千年前那么无所畏惧的强悍了,过多的神力让它停止了对神力的吞噬,开始剧烈的挣扎 起来,此时的夜北冥的感觉很糟糕,因为弑神蛊在心脏的原因,所以弑神蛊剧烈的抖动让她的心脏感觉被针扎似的,感觉心脏 马上就要碎了,夜北冥咬牙硬挺着,然后动用自
近代中国服饰变化
90年代
• 男装:哈韩,文化衫,NIKE鞋 • 女装:内衣外穿,一步裙,紧身裤
帽子 金发 文化衫 调裆阔裤
NIKE鞋
内衣外穿
一步裙 紧身裤
韩流的风潮
• 最早有人穿着破着大窟窿的牛仔裤和牛仔 服招摇过市时,很多人都以为是穷得没钱 买衣服,只有少数经常阅读时尚类杂志的 人才知道这是一种新潮流。叫“韩流”。
• 卷土重来的这些复古元素并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 而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它们正以全新的面貌融入 到新的时尚大潮中来。
中国元素,在西方的时尚设计上主要的表 现,形式上是立领、盘扣、如意结;色彩 上是红色,红色和绿色结合,尤其以红色 为主;面料使用上,最典型的是丝绸,在 西方人眼里,丝绸是东方的、中国的。
这种内衣外穿的概
念得以真正流行,
应归功于麦当娜 1990年世界巡演上 穿上Gaultier设计的 金色锥形胸罩,令世 界瞩目。
一
•
当时中国电视剧市场刚开始兴起, 而广东最先播出的《公关小姐》
步
在全国都掀起了收视热潮,剧中 裙
女主角的着装就成了观众竞相模
仿的对象。“一步裙”也随之风
生水起,在内地很多城市满大街
• 健美裤就是那个时代最潮流的装扮,虽然 使女性下半身的曲线暴露无疑,但它的出 现,让所有女人都集体赶了回时髦。“不 管多大官,都穿夹克衫;不管多大肚,都 穿健美裤。”形容了那个时期中国全民身 着健美裤的盛况。
内衣外穿
• 内衣外穿(Lingerie Look)是 一种穿衣风格,是指以内 衣特征设计为外衣的穿着 风貌。主要表现为:胸衣、 花边内裤被用于外衣组合 中,或作为外衣的构成元 素,给人以特殊的印象。
结果:竟是广东省的四名女运动员成功地登台亮相, 成为第一个穿着三点式出现在选拔赛上的。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叶,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由于外来文化的传入以及崇洋习气的熏染,中西合壁,土洋并存成为这一阶段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
2、进入近现代以后,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由拘谨、保守、呆析等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3、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
4、西装的传入和流行对中国服饰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山装就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
此后几十年,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中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5、晚清普通女子的装着宽松肥大,遮盖了女子的曲线,接触西式服装后,人们的审美观重大变化,女性服饰开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20世纪20年代之后,人们吸收西式服饰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6、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列宁装和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一度受到青;
7、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式样的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装”盛行,蓝黑白成为服饰的主要颜色;
8、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暖向穿的好过渡,款式新颖的服装层出不穷,中国服饰从封闭走向开放。
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
三民主义: 民主、民 权、民生
民
清 代
国 时 期
旗 袍
改 良 的
旗
袍
五 十 年 代 列 宁 装 、 布 吉 拉
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1.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成立 男装: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特征:中西合璧, 新旧羼杂
女装:旗袍的改良
2.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清代男子服装主要有袍服、褂、袄、衫、裤等。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图为 清末的一张人物合影,照片中的服饰国的理念
耻
共和理念: 平等、自 由、博爱
廉
胸前五颗纽扣代 表行政、立法、 司法、考试、监
察五权分立。
义
袋盖为倒 笔架 寓意 以文治国
列宁装 绿军装
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朴素单一
3.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
特征:款式新颖,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
①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社会结构变化, 西方文化和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
②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中国人开始追 求个性解放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
原始
现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0~70年代:特征— 蓝、灰、绿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色调
60代中期以后,随着中苏关系的 恶化,女性不再穿“列宁服”。 而绿军装是这一时期的时装。
传入中国
自设计了中山装
鸦片战争后,服装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 到新中国的成立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女装:旗袍(新式与旧式)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吸收西洋服装特点、不断改进而定型
旗袍展示了东方女人的柔美 旗袍闻名世界被称作 Chinese dress
第二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放前
特征:由于政治上的影响,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50年代: 工农装流行---体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苏式服装流行---列宁装 布拉吉
五十年代: “列宁装”
五十年代: “布拉吉”连衣裙
列宁装 布拉吉 ----苏式服装为什么流行 ?
建国初期,中国人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处处以苏联为仿效 对象,连老百姓的曰常生活也处处受到了苏联“老大哥”的影响。 当时的中国女性服装除了美观功能之外,还表达这种政治倾向,具
鸦 片 战 争 前
鸦片战争前,清代男装是长袍 马褂,早先是富贵人家才穿 的服饰,到后来普遍了,变 成全国的一般服饰。
满族妇女穿旗袍,早期 是宽宽大大的,一般 都穿长度到脚的宽长 袍,有点笨拙,外面 再罩一件像背心的坎 肩(也称小马夹);
男装: 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鸦片战争前 长袍,马褂
鸦片战争后,西装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
中国近代服饰
20世纪20年代梳妆女子
穿短袄套裙的妇女(传世图照)
民国男性服饰
民国男子服饰主要有马褂和长 衫。用作礼服的马褂、长衫, 其款式、质料、颜色及尺寸等 都有一定的各式。如马褂,一 般都用黑色丝麻棉毛制品为之, 对襟窄袖,下长至腹,前襟钉 钮扣五粒。长衫则用蓝色,其 形制为大襟右衽,长至踝上二 寸,袖长与马褂并齐。在下摆 左右两侧开衩。用作便服的马 褂、长衫,颜色可以不拘。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与清初强迫汉人剃发相比较, 辛亥革命也把头发看成是个 人的政治宣言,独立各省很 自然地把标志汉人臣服于满 清朝廷的辫子作为革命目标, “剪辫子”立刻成为“革新” 的标志。一时间,剪辫子成 了一股浪潮,这从当时坊间 流传一句笑谈可以窥得一二 一一“不剪发不算革命。并 且也不算时髦,走不进大衙 门去说话,走不进学堂去读 书。”中国人留辫子的历史 折腾了三百多年,到此终于 落下了帷幕。
中山装由于孙中山的提倡,也由于它的简便, 实用;自辛亥革命起便和西服一起开始流行。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修改 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立翻领,对 襟,前襟五粒扣,四个贴袋,袖口三粒扣。后 片不破缝。这些形制其实是有讲究的,根据易 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意义。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 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 文治国。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 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 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 大义。 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 国的理念。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 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 延续。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背带式工装裤
• 背带式,胸前有一口袋。与之 相配的,一般是圆顶有前檐工 作帽、胶底布鞋、布鞋多为手 工制作。另外,前后挂胶、以 草绿色帆布为面,橡胶为底的 “胶鞋”,因为中国人民解放 军穿用而得名“解放鞋”,成 为这一时期城镇民众广为使用 和喜欢的鞋型 。
西
翻起,冬用黑色毛呢,夏用白色丝葛,成为与中、西服皆
服
可配套的庄重首服——青年或从事洋务者的装束
、
革
履
、
礼
帽
长袍、西裤、 礼帽、皮鞋
长袍、西裤、礼帽、
学
皮鞋,是20世纪三四十
生
年代和40年代时较为时
装
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
西结合非常成功的一套
服饰,是这时期很有代
表性的男子服饰形象
中西合璧——中山装
• 1990年,卡地亚以“拓荒者”身份率先进入中国市场。1992年, 路易·威登进驻中国,那时如果你不知道“LV”这个名字,只能说 明你跟时尚无缘。随后,“巴宝莉”、“香奈儿”、“古姿”、 “爱玛仕”、“乔治·阿玛尼”、“范思哲”纷至沓来,成为国人 追求时尚潮流的风向标。百姓衣着服饰一改过去“从众”和“趋 同”的心理,变得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吊带衫、迷你裙、 松糕鞋、透明装、露背装、露脐装、乞丐服……人们的服饰日益 多样,穿着日益优雅,表情日益生动,显示出一种开放的精神与 心态。一位来中国访问的波兰记者撰文写道:“几年或十几年前, 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 的穿着既单调又一律……如今大街上到处可见穿着入时、欧式打 扮的姑娘,使北京有一种令人应接不暇的特殊美感。”
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变迁及影响
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变迁及影响中国近代服饰文化的变迁是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近代是指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全面为特征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变革,这些变革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包括服饰文化。
在近代的开端,中国的传统服饰在一定程度上被西方服饰的影响所改变。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开始引入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等,西方服饰文化也随之进入中国。
从此,西装、长袍、短衫等西方服饰成为中国社会中一部分人士的主要着装方式。
尤其是西装,成为中国男士正式场合的标志,表明了一种现代化、西化的形象。
然而,在中国近代的服饰变迁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同的流派和地区的特色。
比如,根据地域和民族的分布,中国近代服饰文化可以被划分为北方服饰、南方服饰以及少数民族服饰等。
北方服饰以长袍、襦裙为主要特征,南方服饰则以旗袍、对襟衫为主要特征。
少数民族服饰则各具特色,不同民族的服饰文化也受到这一时期变革的影响。
除了地域差异外,社会阶层也是中国近代服饰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
在封建社会的影响下,中国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地位往往通过服饰来体现。
随着近代社会的变革,人们对于服饰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现代社会,服饰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个性的表达方式,而非仅仅是身份的象征。
这种变化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从封建主义向现代化转变的进程。
中国近代服饰文化变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中国近代化的推进,服饰变得更加多样化、时尚化,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得到了更新。
服饰文化的变迁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次,服饰文化的变迁也体现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传统社会中,社会地位和身份的界定往往通过服饰来体现。
随着社会进步,这种观念逐渐发生了转变。
现代社会,服饰更多地被用作个性化表达,不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
此外,服饰文化变迁也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的特点1.西方文化的影响:近现代初期,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对中国的西化运动,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服饰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西方服饰的流行和西式设计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中国服饰风格。
西装、礼服、连衣裙等西方服饰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中上层人士的时尚选择。
2.社会地位的象征:近现代社会的变革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服饰成为了人们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过去,朝服、官服等仅限于贵族和官员阶层,而在近现代,人们通过着装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
高级商人和富人开始模仿西方的着装风格,以彰显他们的社会声望。
3.女性地位的提升:近现代,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妇女开始争取平等权利和自主性。
这种社会变革也反映在服饰上,之前束脚裙、缠足,以及头发盖披都被认为是妇女的地位象征,而近现代妇女开始逐渐放弃这些束缚。
女性开始穿着裤子、宽松的长袍等更为舒适的服装,表达了自己的自由意志和平等需求。
4.民族主义的影响:20世纪初,中国掀起了一股民族复兴的浪潮。
这种民族主义的思潮也影响到了服饰的演变。
民族传统服饰开始重新流行起来,人们对于传统服饰的兴趣和关注逐渐增加。
襄领、袄、旗袍等传统服饰重新被设计和改良,成为了民族自豪感的象征。
5.外来文化的融合:中国在近现代积极吸收外来文化,这种变迁也融入了中国服饰的演变中。
中式服装和西方元素的融合成为了新的时尚潮流。
传统的中国服饰元素如绣花、褶皱、荷叶边等被加入到现代设计中,重新演绎了中国服饰的风格。
总而言之,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迁是一个多元化的历史过程。
西方文化的影响、社会地位的象征、妇女地位的提升、民族主义的影响以及外来文化的融合,都是这一历史变革的主要特点。
这些变迁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个人形象和文化传承的追求。
近代中国服饰变迁展示版
关于中山装的来历还有其他一些说法
如有的说是在广州问世的,有的说是 由日本铁路制服改制的。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 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陆军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 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 像军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 “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
第 一 篇
男装篇
1、长袍马褂
源于清代的服饰。 马褂加于长袍的外 面,因起源于骑马 短衣而得名,属于 满族服装。 时期:鸦片战争前
特点:圆领、窄袖。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 大襟右衽,长至 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 脚踝上约6cm,袖 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 长与马褂并齐, 在左右两侧的下 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 摆还有一个33cm 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 左右的长衩,衣 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 彩绣曲襟低领长袖旗袍
短袄、套裙穿戴组合
20世纪30年代 彩绣大襟短袖旗袍
20世纪40年代初期的 织锦缎无袖双襟旗袍
清代旗女之袍与民国新旗袍的主要差别有四点。 第一是旗女之袍不显露形体,特别是后期,宽大 平直;民国旗袍开省收腰,表现体态。这与两个 时期的思想观念有关。中国古代服装,包括清代 的旗人之袍,强调文本而漠视人本,重服饰图案 而不强调人体曲线。中国一贯不赞成太触目的女 人,对人体也持十分含蓄的态度。古代的美人, 脸是主要的,削肩、平胸、细腰、窄臀、单薄的 美人压在层层的衣衫底下。与历代中原服装相比, 旗人之袍就算是称身适体的了,但它只是修长了 旗女的身材,却依然隐藏起她们的身体。民国旗 袍受西方人本思想的影响很大,西方服饰充分表 现甚至夸张人体线条,往往不惜采用极端的方法。 在这里,要紧的是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 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线勾出.
中国近代服装变迁
中国近代服装变迁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灿烂历史的文明礼仪之邦,而服装作为一种礼仪标志,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文化,它的变迁是以非文本的方式记载着社会与生活的变迁,并成为时代发展的一个永恒的烙印和缩影。
服装,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忠实映像,它有时会成为守旧传统的堡垒,有时会成为革命势力的旗帜,抑或两者交锋的导火线。
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就很容易发现,社会形态的变革与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人类服装的衍化。
反过来,服装的变化又会加速人们变革社会形态的决心。
人们常这样形容中国近现代的服装,说是宛如一个服装博览会,前清的、民国的、西洋的、东洋的、国民党的、共产党的,代表着各种思想与文化的服装尽在这百年之中。
近代以来,一些有志于改革的人从这种传统理念出发来提倡变革。
如康有为为了给他的变法寻找社会基础,不止一次地上书,提出中国“守旧者固结甚深,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足见服装对造就中国人社会心理的影响之深。
在物资匮乏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穿新衣对普通人来说一直都是一种奢侈。
举国陷入了买布凭证的年代,要积攒够做一件新衣裳所需的布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那时候,计划生育还未普及——一个家庭少则一、两个孩子,多则达到六、七个孩子。
因此,为做一件新衣裳,父母亲们都会在心里及早提前算计一番,并对子女进行一次排队。
家家户户几乎都是:一件新衣裳,今年老大穿了,明年老二穿,后年老三穿……在父母的心里,孩子大了,心眼也开了,知道“臭美”了,就要穿得尽量体面些,小屁孩就不一样了,懵懵懂懂,只要能吃饱穿暖,就会忘乎所以,衣裳新与旧就显得微不足道,根本顾不上样式过时不过时,大小合身不合身。
于是,在一个家里,老大孩子总是责任和干活最多,但也往往是穿新衣裳机会最多的一个。
然而,穿着打补丁的衣裳却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以至于打补丁在农村一些妇女中也成了一门很吃香的手艺。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50年代的列宁装
• 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流。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 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 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 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
•
是俄语(платье)的音译,在俄语中布拉吉就是连衣裙的意思,但是由于俄 罗斯的连衣裙有其特有的特色,所以中国就直接将这种俄罗斯风格的连衣裙 叫做布拉吉。1954年,前苏联某领导人到中国访问时,政府提出中国的服装 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的形象,号召穿花衣,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 它一方面具有“进步”的政治意义,另一方面又能够显示女性的线条,它便 捷、轻盈、活泼、经济,上至中央级的大演员,下至幼儿园的小女孩,都能 穿,爱穿。
• 最典型的形象,可以参照日本电视剧 《东京爱情故事》中赤名莉香的打扮。 成熟、高雅、简洁,一方面用色厉内荏 的直线条的职业装,来武装自己的自信, 显得干练与精神;同时她们也在用穿的 性感内衣衬托她们的女人味,服饰业传 递着温情个性的信息。
上族女性套装班
——意气风发,抬头挺胸
我不是第一,但我是唯一。
中西合璧——旗袍
短袄和马甲合二而一。此为民国 新旗袍的最初款式 1926年
30年代
北伐前盛行的旗袍马甲 内穿倒大袖短袄, 外套无袖长马甲
宋 美 龄
1933年,6件精致的旗袍被送往美国芝加 哥,中国服饰第一次走进了世博会
《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表演摄人 心魄。她随剧情所换的三十多套旗袍 也让所有人目眩神迷。人人都说她是 专为旗袍而生的女子,高昂的颈项, 优美的脊梁,以及纤纤细腰。那种与 生俱来的高贵与冷漠,让所有的欧洲 人相信,中国女人的风情大概就是这 个样子。
中国近现代服饰变迁
服
配套的庄重首服——青年或从事洋务者的装束
、
革
履
、
礼
帽
长袍、西裤、 礼帽、皮鞋
长袍、西裤、礼帽、
学
皮鞋,是20世纪三四十
生 装
年代和40年代时较为时 兴的一种装束,也是中
西结合非常成功的一套
服饰,是这时期很有代
表性的男子服饰形象
中西合璧——中山装
21世纪——个性、品牌
复古装、环保、 中性、嘻哈、韩 式、混搭.... ....
• 在2001年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集体亮相,他们穿 的都是大红色或宝蓝色的中式对襟唐装,这一情景通过电视瞬间 传遍全球,唐装迅速流行。
• 最典型的形象,可以参照日本电视剧 《东京爱情故事》中赤名莉香的打扮。 成熟、高雅、简洁,一方面用色厉内荏 的直线条的职业装,来武装自己的自信, 显得干练与精神;同时她们也在用穿的 性感内衣衬托她们的女人味,服饰业传 递着温情个性的信息。
上族女性套装班
——意气风发,抬头挺胸 我不是第一,但我是唯一。
中西合璧——旗袍
短袄和马甲合二而一。此为民国 新旗袍的最初款式 1926年
30年代
北伐前盛行的旗袍马甲
内穿倒大袖短袄, 外套无袖长马甲
宋 美 龄
1933年,6件精致的旗袍被送往美国芝加 哥,中国服饰第一次走进了世博会
《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表演摄人 心魄。她随剧情所换的三十多套旗袍 也让所有人目眩神迷。人人都说她是 专为旗袍而生的女子,高昂的颈项, 优美的脊梁,以及纤纤细腰。那种与 生俱来的高贵与冷漠,让所有的欧洲 人相信,中国女人的风情大概就是这 个样子。
50年代的列宁装
• 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流。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 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 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 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60
——
改革开放以后
思考:以中国近代以来女性服饰的变化 趋势: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向 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为例,说明中国服饰的发展趋势
二、食——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1)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 (3)生活习俗的制约 ⑴中国传统四大菜系:鲁、粤、川、淮扬菜 ⑵19世纪40年代起,西餐传入中国 通商口岸 ⑶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西餐常用原料开始 进入百姓饭桌,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 的重要组成部分 (2)受自然物产条件的限制
天津上海厦门等地出现了即保留了原来住宅特色有体现 西式建筑风貌的毗连式房屋
如上海南京路、厦门中山路
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
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
江南水乡传统民居
完全欧化(花园、别墅)
二、食 ⒈四大菜系 ⒉西餐与中餐
三、住 传统建筑——中西合璧——新式住宅
四、风俗 ⒈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 ↓ 婚姻自主,删繁就简(民末清初) ↓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新中国) ⒉丧葬:19c末20c初,城市趋于简化,并 出现西方色彩的新式葬礼,殡仪 馆、公墓出现;农村依旧 新中国成立后,土葬向火葬改革
社 会 生 活 的 变 迁
中 国 近 现 代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
一、衣 阶 段 表 现 服 饰 特 征 时代特征 ⒈近代(长袍马褂 1840—1949)服饰变化 鸦片战争 中式与西式、 半殖民地 后——新中 上衣下裙 传统与现代 男子:长袍马褂——西装 ——中山装半封建社 国成立 会 西装、中山装 并存 女子:旗袍的改良 旗袍 ⒉新中国服饰变化 新中国成立 列宁装 政治色彩强 独立自主 后——十一 制服装 男子:中山装 烈与革命相 巩固独立 届三中全会 绿军装 关的服饰成 ⑴50—70年代 为主流 女子:列宁装、连衣裙 异彩纷呈 美观大方 ——解放思想 十一届三中 ⑵改革开放后:款式新颖,封闭 开放 全会至今 彰显个性 改革开放
中国近代服饰变化
(4)新中国成立后的 流行干部服
(5)“文革”流行绿军装 文革”
(6)改革开放后的服装:追求舒适、个性 改革开放后的服装:追求舒适、
80年代的流行-飞机头、长鬓角、 80年代的流行 飞机头、长鬓角、 年代的流行- 蛤蟆镜、长风衣、喇叭裤。 蛤蟆镜、长风衣、喇叭裤。
现在的流行: 现在的流行:
(1)清末旗袍 宽松肥大) (宽松肥大)
一、近现代服饰的变化 1.近现代男装的变化 1.近现代男装的变化 2.近现代女装的变化 2.近现代女装的变化 3.总结三个阶段的变化表现 3.总结三个阶段的变化表现
(1)鸦片战争前 (1)鸦片战争前 长袍, 长袍,马褂
(2)鸦片战争后, 鸦片战争后, 西装传入中国 西装传入中国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自设计了中山装 (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自设计了中山装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亲自设计了
(2)民国时期改良旗袍 体现女性曲线美) (体现女性曲线美)
(3)建国后五 ) 六十年代, 六十年代,流行 列宁装、 列宁装、布拉吉 连衣裙)。 (连衣裙)。
解
(4)“文革”流行绿军 ) 装
(5)改革开放后,款式新颖 层出不穷 )改革开放后,款式新颖,层出不穷 1956年的工厂女工 1956年的工厂女工
由来: 由来:孙中山根据西式服装设计 含义: 含义: 1.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 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 前身四个口袋 (礼、义、廉、耻)。 从鸦片战争到 2.门襟五粒纽扣表示区别于西方 门襟五粒纽扣表示区别于西方 门襟五粒纽扣表示 新中国的成立 服装的特色: 、立 服装的特色(行政、 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 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 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中式与西式、、司法、考试、监察)。 法 司法、考试、监察)。 3.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 袖口三粒纽扣 民族、民权、民生)。 (民族、民权、民生)。 4.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 后背不破缝, 后背不破缝 一之大义。 一之大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4年国庆邓小平阅兵
1999年国庆江泽民阅兵
2009年国庆胡锦涛阅兵
《走向共和》孙中山介绍中山装的一段台词:
我孙文此生没有别的希望,只是希望 ‘共和’,不再是一个名词,一种形式,而 是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变成人们 牢不可破的信念。”
看图说史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时代缩影:从婉容生活照看服饰的变迁
旗袍
改良旗袍
西方女子服饰
满族男装
清 朝 普 通 男 装
汉族男子服装主要有袍、褂、 袄、衫、裤等。图中人物合影 几乎包揽了当时所有款式。
西 方 文 明 晚 清 男 装
长 袍 马 褂
西 装 革 履
清朝官服:身份地位的象征
晚清军装的变迁
时代缩影:从孙中山服装看男装变迁
宋美龄
民 国 宋子良 花 样 杂 宋嘉树 陈 的 男 宋蔼龄 女 装
1917年
倪桂珍
宋子文
宋子安
宋庆龄
看看想想:陈独秀变了服 饰外,还变了什么?
维新派,主 清兵入关,强令男子剃发蓄辫, 辫子成了民族压迫的标志。 张“断发易
服”,改革 这一与时代 潮流不相容 的旧习俗。 辛亥革命前 后, “断发 易服”具有 了反清革命 的色彩。民 国时期,政 府颁布法令 剪辫易服。
形体修饰
服饰
长袍马褂 上袄下裙
西装中山装 旗袍
“衣冠之治”——无等级限制、多元 化 彻 剪辫 发型 长辫 底 民族压迫——政治倾向
中 西 合 璧
足形
缠足
放足
变化缓慢
男权压迫——男女平等
一、新新人类娱乐多——“报刊与电影”
阶段 出现
兴起 发展 普及
具体表现
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以 中国人为发行对象的中文期刊 (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 观念,( 《申报》)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 大的报纸之一 维新运动 ( )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 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 新文化运动 可或缺的内容 )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
《 定 军 山 》 剧 照 《难夫难妻》剧照 阮 玲 玉
《歌女红牡丹》剧照
三、新新人类倡新俗—移风易俗
作揖
传 统 社 交 礼 仪
跪拜
请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拜九叩
西 方 礼 仪 的 冲 击 民主共和精神影响
1793年82岁乾 隆接见英国使 臣马嘎尔尼
1816年嘉庆召 见英国驻印度 总督阿美士德 清末中外官员 握手致意 希特勒与溥仪 握手致意
清 朝
晚 清
民 国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满族女装
清 代 普 通 女 装
嘉庆后,女装了无生气, 变化甚少,袄裙似乎成了唯 一的女装。对此惨状,张爱 玲曾感叹:“我们不大能够 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 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 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 么时装可言! ”
汉族 女装 上袄 下裙
民国初旗袍
假如你是生活在近代的中国人,请你谈谈你 心中美丽女子的标准!
1902年6月28日,《大公报》刊 登了一则征婚广告,内容如下: “„„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 西学术门径;三要聘娶仪节悉 照文明通例„„自愿出嫁„„ 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均 可。”
电影演员 阮玲玉
民主 平等 思想 影响 维新 人士 推动
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女 不缠足的开路先锋 学生(右一为林徽因,左 ——康有为的女儿 为她的表姐们)
据统计,仅湖南一地列名《湘报》 的不缠足会员就达1060人,如果加上 为不缠足会捐款的人,达1132人之多。 然而,列名该组织的无一女子,不缠 足仿佛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男人运 动”。为什么? 主要是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尤 为明显。 其次是女子多数足不出户, 难以接触和接受新思想。
1925年:孙中山讣告、追悼会 传统葬礼
礼仪风俗
见面礼 婚礼
葬礼
鞠躬、握手 彻 底 身份的不平等——人格的平等 跪拜、作揖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自由恋爱、幸福婚姻
重礼轻爱——重爱轻礼
新旧杂陈
厚葬 小范围变化 文明、卫生、简洁
铺张浪费、迷信——无等级差别、摒弃迷信
思考: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 原因是什么?
难 点
外 内
西方文明的影响 政治 经济 思想 自身 中国政府改革的推动
物质和科技发展的促进
民主平等思想的带动
社会习俗本身自我更新
知识结构
新 潮 冲 击 下 的 社 会 生 活
兼 容 新新人类形体美—“断发易服” 并 蓄 、 新新人类娱乐多—报刊与电影 扬 弃 、 新新人类倡新俗—移风易俗 发 展
感悟美丽
清末的传统婚礼
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的推动
民初的新式婚礼
1
2
3
4
蔡元培:三次婚姻印证中国近代婚俗变迁
●第一次婚姻:1889年,迎娶王昭(1900年病逝)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婚姻:旧式 ●第二次婚姻:1902年,迎娶黄仲玉(1920病逝) 他提出五个条件:不缠足、识字、男不得娶妾 姨太太、若夫先死妻可改嫁、意见不合可离婚。 婚礼:开演说会代替闹洞房(中西合璧) ●第三次婚姻:1923,迎娶周峻 他再次提出条件: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年龄略 大、熟谙英文、能成为研究助手。 婚礼:蔡元培西装革履,周峻身披白色的婚纱。 在婚礼的宴席上,蔡元培向大家讲述了他和周峻的 恋爱经过。(完全新式)
新时 期的 时尚 发型
清 “三寸金莲”始于 政 五代南唐(公元 937-975年)。当 府 时五代李后主喜爱 小脚一双, 音乐和美色,他令 曾 寞娘用帛缠足,使 眼泪一缸。 下 脚纤小弯曲如新月 状及弓形,并在六 令 尺高的金制莲花台 废 上跳舞,飘然如仙 子凌波,故称“三 除 寸金莲”。以后从 缠 宫内到民间皆仿行。 足
五权分立 三民 主义 耻 以文治国 义
廉
礼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课标标准: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 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原因(重点难点)。
2.以我国近代报刊、影视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 变化。
一、新新人类形象美——“断发易服” 时代缩影:从溥仪服装看男装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