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南亚热带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攀枝花市农牧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
近年来,攀枝花市充分发挥南亚热带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南亚热带特色效益农业,倾力打造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产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逐渐壮大,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络日益完善,初步建成了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
在南亚热带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下,农民经济收入快速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一、发挥资源优势,倾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由于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资源条件,攀枝花农业表现出鲜明的热带、南亚热带特色,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产品珍稀、品质优良、效益突出等特点。
(一)光热资源优势。
攀枝花属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型内陆山地“岛状”南亚热带立体气候类型,是天然大温室。
具有光照强(全年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温度高(年均气温21℃左右,≥10℃年有效积温高达6600--7400℃)、昼夜温差大(夏天昼夜温差≥10℃,冬天昼夜温差≥20℃)、年温差小(全年温差≤10℃)、不受台风(或梅雨)影响、降雨集中(雨季集中在6-10月,年总降水量800-1200毫米)的特点,有利于植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糖份等干物质的积累,使攀枝花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呈现出
品质优、错季上市的特征。
(二)特色农产品优势。
攀枝花的许多农产品在省内是唯一能生产的地方,或者是唯一能最大限度发挥错季节上市优势的地方。
晚熟芒果:与全国其它热作区相比,攀枝花种植的中、晚熟芒果在8—11月成熟,比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芒果产区晚上市2—3个月,错开了销售旺季,市场销售行情好,经济效益高。
2010年,攀枝花芒果的市场平均零售价达到了每公斤7元以上,平均亩产值超过万元。
2010年8月,攀枝花成功举办了首届芒果节,对提升攀枝花芒果声誉起到了重要作用。
冬春枇杷:以米易县、盐边县为主的攀枝花枇杷,较福建、成都等地早1-3个月,上市时间正处于元旦、春节黄金季节,市场竞争力极强。
2010年初,攀枝花枇杷销售均价达到每公斤16元左右,单价最高达到了每公斤100元,经济效益极高。
早春蔬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攀枝花就作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调”基地,为“三北”及周边市场提供优质蔬菜产品。
攀枝花生产的早春蔬菜产品具有无公害、品质优的特点,上市时间处于海南菜之后、其他省市设施菜上市之前的市场空档期(1-4月上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2010年,攀枝花早春设施蔬菜平均亩产值超过了2万元,市场销售均价每公斤超过了3元,四季豆、豇豆每公斤均价更是达到6元以上。
菜农亩纯收入平均达到了10000元以上,个别
菜农亩纯收入超过3万元。
仁和区大田镇种植的青皮软籽石榴8-10月上市,因商品性好、品质优,在全国已有较高的知名度。
(三)五大特色支柱产业现状。
攀枝花市围绕农业“热带亚热带特色鲜明、农产品比较效益高”的特点,重点发展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五大特色农业支柱产业。
1、优质水果
2010年,全市特色水果面积31万亩,产量14.5万吨。
晚熟芒果:历经多年发展,芒果已经成为攀枝花市最大的水果产业,近十余年来,攀枝花芒果以平均每年超过万亩的速度增加。
截至2010年底,全市芒果种植面积14万亩,投产面积超过6万亩,产量4.3万吨,产值超过2亿元,仅芒果一项就带动全市农民人均增收近400元。
优良品种比例65%以上,商品率90%以上。
全市芒果主要分布在十大片区:大龙潭—金江片区、总发—普达片区、布德—同德片区、梅子箐—福田片区、太平片区、金河—得石片区、红格—益民片区、渔门—国胜片区、垭口—新山片区、攀莲—湾丘片区。
优良芒果品种有凯特、圣心、肯特、金白花、红贵妃、金煌、台农一号、爱文、海顿等。
目前主要栽培品种为凯特、圣心。
冬春枇杷:近几年来,攀枝花枇杷产业发展迅速,由最初的零星种植发展到2010年的5.36万亩,产量由几百吨猛
增至2009年的0.45万吨,2010年的0.35吨(因2010年初遭受严重霜冻,盐边北部枇杷基本绝收),2011年预计超过6000吨。
产值超过0.5亿元。
全市枇杷基地主要分布在米易县安宁河流域和盐边县二滩库区,品种以早钟六号、大五星为主。
软籽石榴:攀枝花石榴产业主要集中在仁和区大田镇。
历经10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青皮软籽石榴为主的“一镇一品”产业化发展格局。
截止2010年底,全市已有石榴面积
1.3万亩,产量0.7万吨,产值1540万元。
2、优质蔬菜
攀枝花利用天然温室条件,进行错季节播种、茬口合理调节播种,提早或延后了上市时间,实现了全市蔬菜周年供应和大量外销,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早春蔬菜基地。
2010年全市蔬菜面积17万亩(其中早春蔬菜11万亩,夏秋蔬菜6万亩),总产量54万吨。
全市农民人均从早春蔬菜中获得1100元以上,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早春蔬菜的种植水平已经位于全省、全国前列,2010年产量33.5万吨,产值近6亿元。
特别是早春设施蔬菜效益明显,2010年设施蔬菜面积4.8万亩,亩产值普遍超过10000元,最高可达4万元。
3、优质烤烟
烤烟产业是攀枝花市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目
前,全市已在米易、盐边、仁和等地形成了3个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建成了米易县晃桥村万亩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点,烤烟产业成为全市二半山区和高山地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006年以来,全市烤烟产业发展较快,面积和产量均实现跨越式增长。
2010年全市烟叶按计划种植11.43万亩,收购烟叶32万担,烟农实现直接经济收入1.92亿元。
4、畜牧水产
攀枝花市的畜牧业受饲养规模和养殖总体水平限制,近几年总体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但水产业却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
畜牧产业:以发展生猪和牛羊等草食牲畜为主。
水产业:全市水产养殖在开发自身优质渔业资源的基础上,着重引进、发展高档优质鱼类。
目前,已建成早苗生产、优质鱼苗、热带鱼养殖、网箱养殖等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4个,分别是二滩库区、米易拿虎湾片区、胜利水库、晃桥水库,重点发展名、优、特淡水鱼养殖。
5、林业生物:攀枝花市林业生物产业重点发展干果、块菌、麻疯树(小桐子)等产业。
攀枝花人工培植块菌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被国家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块菌之乡”。
全市已建立国家麻疯树科技核心试验示范基地3000亩,建成麻疯树生物能源林基地20万亩。
块菌、核桃、板栗、澳洲坚果、麻疯树(小桐子)等产业化势头良好。
二、重视品牌打造,大力开拓市场
攀枝花市以芒果品牌整合为突破口,推进了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工作。
(一)品牌整合情况。
一是抓芒果品牌整合。
全市多次组织召开“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芒果大户农产品营销座谈会”,达成了农产品品牌整合共识。
成功推动市田远农业公司、市民惠芒果专业合作社等7家法人,发起、注册成立了攀农种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了全市芒果品牌资源,芒果对外销售时统一使用了“攀枝花”品牌。
芒果品牌的成功整合为进一步整合全市农产品品牌、打造知名品牌奠定了基础。
二是打造知名品牌。
目前,“攀枝花牌”、“仁和牌”、“大祥牌”、“金河牌”芒果产品获绿色食品称号;“攀西”、“攀西阳光”等5个农产品商标获得四川省著名商标称号,德益牌果品、攀西牌石榴等4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称号,“国圣”牌茶叶获得有机食品称号,“攀西”牌石榴获得四川省名牌农产品称号,二滩银鱼荣获第二届四川·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金奖;“国圣”有机绿茶通过中国地理标志认证,“攀枝花”芒果、“攀枝花”枇杷、“红格”脐橙已正式成为农业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二)市场营销情况。
一是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销一条龙发展模式,龙头企业、专合组织把分散的基地和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开拓市场;二是通过开展“农超对接”,使我市优质蔬菜、枇杷、芒果、石榴等农产品成功打入了成都、上海、北京、广州、杭州等城市大型超市。
先后促成了家乐福西南片区生鲜采购部与米易县绿怡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促成了沃尔玛公司与市田远、锐华等农业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二是通过西部农博会、北京农展会等大型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展示、宣传提升了攀枝花优质品牌农产品形象。
全市主要农产品基本建立起了对外销售渠道,扩大了对外营销量。
2010年,全市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主要特色农产品年外销总量超过了55万吨。
其中,早春蔬菜外销量超过90%,早春枇杷、芒果、石榴、脐橙等特色水果的外销量超过了80%。
三、创新发展模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在多年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攀枝花市探索出了多种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加快了特色产业结构调整。
(一)畜(猪)――沼――果(菜、粮)循环农业模式攀枝花因光热条件优越,沼气池的产气效果好,多年来全市大力推广普及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全市沼气池8.5万口,农村沼气普及率达62.7%。
畜牧业为沼气生产提供原料,沼气生产为果(菜、粮)生产提供肥料,果、菜、粮生产为畜牧业生产提供饲料,形成了畜(猪)――沼――果(菜、粮)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有力地保护了生态环境、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
(二)水旱(稻菜)轮作模式。
攀枝花市独特的气候条件使河谷区冬春季节可以利用稻田发展早春设施蔬菜、鲜食玉米、鲜食豌胡豆、春马铃薯等蔬菜和菜用粮,形成了冬春抓“钱袋子”,夏秋抓“米袋子”的水旱轮作高效发展模式。
水旱轮作优点明显,一是可以有效果杀灭地下害虫,大大减少冬春蔬菜、菜用粮生产的农药使用量,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既保证了农民增收,又保证了粮食安全,米袋子和钱袋子两不误,高度符合国家稳粮增收的大政方针;三是增收效果十分显著,冬春菜用粮、蔬菜亩产值在3000-40000元,特别是早春蔬菜平均产值在1万元以上,最高可达4万元。
(三)企业建基地、闯市场相结合模式。
攀枝花市委、市政府在企业成立之初,大力扶持企业建基地,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基本都有自己的基地,全市龙头企业自有芒果、枇杷等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超过2万亩,龙头企业在建设基地的同时组织特色农产品创市场,这就使龙头企业安心发展产业基地,同时为提高基地效益而加大力度创市场,保证了全市特色农产品价格高且稳定,也使得他们能够安心农业,扎根农业,为全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模式。
攀枝花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也大力开展与特色农业相结合的乡村旅游、阳光旅游,使农民更多地参与第三产业,拓宽增收渠道。
(五)特色产业大规模发展与珍稀农产品小规模发展相结合模式。
攀枝花在坚持以晚熟芒果、冬春枇杷、早春设施蔬菜为主导产业的同时,也鼓励小规模发展莲雾、番木瓜、
火龙果、番荔枝等热带珍稀水果,走礼品农业道路,以充分发挥攀枝花优越的气候资源优势和生物多样性优势,增加农民增收途径。
(六)集中连片改田改土再分配模式。
以米易县设施蔬菜基地建设为代表,为扩大设施蔬菜基地建设。
米易县动员群众将自己的土地拿出来,由政府集中连片统一进行田形调整,把田地调整成适合建设设施大棚的土地,然后再分配给农户,保证农民土地面积不变,既实现土地适合发展设施蔬菜,也改变了原来群众土地分散耕种不便的问题,加快了设施蔬菜基地建设。
(七)粮食菜用生产发展模式。
攀枝花利用气候优势,大力推广鲜食玉米、鲜食豌胡豆、春马铃薯冬春菜用粮生产,既保证了粮食生产,又保障了粮食安全,同时大大提高了种粮经济效益。
(八)河谷区早春菜与中山区秋淡菜相结合模式。
攀枝花在大力发展河谷区早春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的同时,也大力发展中山区秋淡菜基地建设,既充分保证了攀枝花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的蔬菜需求,同时也使中山区农民有增收致富途径。
(九)野生资源人工规模种植模式。
山药作为一种野生蔬菜,野生资源由于长期过度挖掘而日渐稀少,攀枝花通过对野生山药驯化种植,目前全市已发展山药人工种植1万余
亩,其中米易县垭口、丙谷等乡镇就规模种植达6000余亩,平均亩产3-4吨,平均亩产值超过万元,最高可达3万元,成为了农民增收的一条新途径;米易县平大生物公司开展何首乌人工种植过千亩,开发出了何首乌茶、何首乌鸡等特色饮品和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效益十分显著;目前攀枝花正在研究开展块菌人工种植等野生资源人工种植。
四、强化支撑条件,保障特色产业发展
(一)科技支撑保障特色产业发展
1、加强与科研院所技术合作。
多年来,攀枝花市一直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技院等科研院所开展紧密的技术合作,引进他们的科研成果,依托他们的先进技术和人才,为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服务。
特别是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及下属单位开展了紧密的合作,一是聘请院方知名专家为攀枝花市政府顾问,院方派出优秀专家到我市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担任科技副区(县)长,为攀枝花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二是攀枝花市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到海南进行中、短期技术培训,提高本地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三是每年多次邀请院方专家到攀枝花与本地专业技术人员一起开展科技项目合作研究、科技入户、技术培训、试验示范等技术交流,促进了攀枝花本土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生产技术提高;四是引进院方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为攀枝花特色产业发展服务,先后引进芒果优良品种40余个,为攀枝花特色晚熟芒果产业发展奠定了良种基础。
2、加强本土科技推广队伍建设。
攀枝花有农林科研院
一个(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市、县(区)、乡(镇)有经作、农技、植保等三级技术推广体系,全市有特色产业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为特色农业发展服务。
3、着力开展科技攻关,解决特色产业发展难题。
多年来,攀枝花大力开展了设施蔬菜生产技术研究、精品水果生产技术研究、芒果品种改良技术研究、芒果商品化处理技术研究、芒果引种试种试验示范研究、枇杷控时成熟技术研究等重多研究项目,攻克了多项特色产业发展技术难题,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4、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特色产业生产技术水平。
多年来,市、县(区)、乡镇农业部门以农民田间学校、新农学校、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阳光培训、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大力开展生产技术推广、生产技术示范和培训,逐步提高了全市从事特色产业技术人员、农民的整体技术水平,技术普及使攀枝花特色农业充分发挥其效益,全市农民在特色产业上的纯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
目前全市的设施蔬菜、晚熟芒果生产技术水平处于全国、全省前列。
(二)积极争取融入国家、省产业发展大盘
1、积极争取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
攀枝花市已获得农业部园艺标准园(蔬菜)1个,热作标准园(芒果)4个;2010年农业部、国台办批准在攀成立了台湾农民创业园。
目前正在积极以全市南亚热带特色农业为整体,组织申报国家级南亚热带特色农业示范区。
2、积极融入全省特色产业发展大盘,争取省特色产业
政策支持。
积极融入全省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2009年,攀枝花市米易县、盐边县被省政府列入全省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并按照产业基地强县要求开展了大量建设工作。
2010年底,米易县被省政府正式批准为首批产业基地强县20强县之一,获得了省政府200万元奖励。
(三)惠民措施加速特色产业壮大
1、惠民补贴加快设施农业发展。
2006、2007年市农牧局、盐边县政府开始在盐边县北部开辟设施蔬菜新区,出台了设施大棚蔬菜建设补助政策,建设钢架大棚每亩由市级补助500元,县级补助3500元,极大的促进了该地区设施大棚的建设,目前惠民乡、永兴镇、国胜乡等地已发展设施大棚蔬菜上千亩。
近两年来,米易县、盐边县分别出台了每亩新建设施蔬菜大棚补助2000元、4000元的激励政策;米易县还把群众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开展连片田形调整,把田地调整成适合建设设施大棚的土地后再分配给农户,并对参与连片调整的农户每亩补助800元,新建设节水灌溉项目的每亩补助500元。
多项惠民政策的实施,使得近两年来全市新建和改建大棚近万亩,使设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2、惠民措施保障特色产业发展。
市县区大力开展特色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为特色产业发展技术科技支撑,同时还免费发放机动喷雾器等,帮助专业合作组织在特色产业重点区域成立机防队,开展统防统治;大力开展农机补贴,积极提高特色产业机械化水平。
3、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特色农业生产条件。
近年来,攀枝花市加快了特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极大地改善了特色农业生产条件,使特色产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在全市大力开展水库、山坪塘、小水窖等水利设施建设,已建成的晃桥水库等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通过努力,攀枝花市水利建设已纳入中国五省区水利发展项目。
加快了病险水库治理、大竹河水库、前进渠系配套、梅子箐水库扩建等水利的建设和申报筹建工作,努力进一步改善全市的农业水利设施条件;加大特色农业区的交通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特色产业发展的交通条件;大力开展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太阳能杀虫灯推广等农村能源建设项目。
(四)激励政策扶持产业化发展
1、建立特色农业融资体系。
成立了攀枝花农业发展担保公司,为特色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提供贷款担保和贴息,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2010年锐华农业等15家省、市农业产业化企业共获得贷款贴息280万元。
2、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1)品牌奖励政策。
市政府制定了品牌奖励政策,对申报国家、省品牌、标志的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事业单位,每个品牌(标志)给予5-50万元不等的奖励,激励争创品种(标志)的积极性。
2010年,对锐华农业、春绿果业、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等进行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奖励80万元。
市农牧局、市财政局每年安排50-100万元,对在特色产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5-10万
元奖励。
米易等县、区还出台了对考证优秀和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协会分别给予3-5万元奖励,对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创立商标品牌、获得标志、称号的给予5-50万元奖励。
(2)实施农产品市场营销奖励政策。
市政府制定了对在特色农产品销售中成绩突出的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进行奖励的政策。
2010年,分别对2009年度芒果外销成绩突出的田远现代、锐华农业、德益果品等3家企业、康乐芒果专业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奖励74万元。
(五)市委、市政府搭台帮助企业闯市场
1、市委、市政府帮助企业建立营销渠道。
多年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农产品市场营销,在市委、市政府分管农业领导的支持下,成功地促成沃尔玛公司与我市锐华农业、绿生农业公司的业务对接;已达成建立芒果、蔬菜的直接采购基地3.5万亩的意向,促成沃尔玛公司在盐边县桐子林镇金河村芒果基地建立农超对接基地,促成杭州四季联华公司与我市税华农业公司建立“农超对接”业务,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2、市委、市政府帮助企业宣传品牌。
多年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色农产品品牌宣传,加大力度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全国各种农产品展示展销会,提高产品知名度。
2010年组织参加了杭州(都市经济圈)优质农产品迎春大联展、第六届中国(广州)国际食品饮料展、第三届四川优质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第十一届西部农博会等4次大型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组织锐华农业公司牵头将攀枝花
晚熟芒果、早春枇杷、早春蔬菜、何首乌茶等优质特色农进入双流成都双流机场和攀枝花机场VIP候机室展示展销,展示、宣传效果较好。
五、“十二五”发展目标。
按照《攀枝花农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攀枝花市特色种植业重点基地建设(2009—2020年)》和《攀枝花市“打造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流域”新农村和特色农业基地规划》要求,到“十二五”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6293元增加到12000元以上;芒果发展到20万亩,重点扩大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的晚熟芒果面积;枇杷发展到6万亩,重点提升米易县和盐边县的早春枇杷产量、产值,完成枇杷地理标志申报;石榴发展到2万亩,重点稳定大田石榴产业;蔬菜面积扩大到20万亩,重点扩大米易县湾丘—垭口新农村示范片和盐边县北部片区的早春设施蔬菜面积,增加标准化大棚和中棚比重,在提高品质和单产上下功夫;烤烟发展到23万亩左右,完成4个烤烟新区(单元)开发,着重抓好烟水、烟路、基建、烤房、防雹体系等烟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肉类总产值达到10万吨,继续扶持壮大肉牛、肉羊、禽蛋、生猪、渔业等优势产业;林业生物产业重点核桃、板栗等干果产业和块菌、麻疯树(小桐子)产业,发展20万亩优质核桃基地,8万亩青椒、板栗、澳洲坚果等干果基地,建成35万亩麻疯树生物能源林基地,到2020年,实现块菌人工培育规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