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探讨
虹膜炎并发白内障瞳孔粘连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虹膜炎并发白内障瞳孔粘连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朱敏洁【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瞳孔缘环形切除法、瞳孔钝性分离扩张法分别在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我院眼科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70眼)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35眼)。
观察组行瞳孔缘环形切除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瞳孔钝性分离扩张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改善情况、瞳孔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瞳孔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瞳孔缘环形切除法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虹膜炎并发白内障瞳孔粘连疗效较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29)013【总页数】2页(P1755-1756)【关键词】虹膜炎;白内障瞳孔粘连;手术【作者】朱敏洁【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中医院 22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9.6虹膜炎是引起白内障伴瞳孔粘连的主要眼部原发疾病之一,患者多表现为眼部不适、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
随着眼科技术的快速发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临床已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瞳孔粘连引起的小瞳孔白内障患者中亦开始使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术后虹膜重新粘连、调节反射迟钝及瞳孔形状改变等[1]。
为进一步提高虹膜炎并发白内障瞳孔粘连患者临床预后,本文对瞳孔缘环形切除法、瞳孔钝性分离扩张法分别在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虹膜炎并发白内障瞳孔粘连是临床眼科常见疾病,较多研究对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分析,包括葡萄膜炎导致房水性质改变、激素类药物应用引起晶状体代谢障碍及浑浊、虹膜瞳孔括约肌处易出现炎症反应继发瞳孔领部后粘连等,其中,患者瞳孔散大不能主要与括约肌周围基质出现玻璃样改变有关[2]。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配合护理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配合护理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配合经验。
方法术前做好患者准备、手术室间准备、设备仪器及物品药品准备;术中积极配合医生,掌握手术步骤,熟悉设备仪器的使用,及时准确向医生提供物品及药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详细交待注意事项。
结果1963例(1970眼)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眼内感染及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认真做好术前术中护理,严格把好消毒灭菌关,严防感染的发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标签: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手术配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利用超声乳化仪,通过3mm大小的角膜缘切口,将晶状体核用超声波乳化后连同皮质一起吸出,然后将人工晶体植入,达到复明的效果。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由于切口小,对眼组织损伤小,术后身体康复快,视力恢复高而稳定,散光少,所以被临床广泛应用。
我院自2005年10月开展,至今已经成功手术1963例(1970眼),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术中配合经验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15年8月我院五官科收治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患者1963例(1970眼),其中男1047例,女916例;年龄21~86岁,平均(58.25±26.46)岁;住院时间1~4d,平均(1.82±0.37)d;视力恢复至0.3~0.8,平均(0.51±0.26)。
无眼内感染及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出院。
2手术配合要点2.1术前准备2.1.1手术间准备我院为粤北山区三级医院,经济条件有限,原来无洁净手术间,所以,手术前用空气消毒机消毒1 h,手术中空气消毒机持续空气消毒,室内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50%~60%,光线宜暗,以免影响显微镜的清晰度。
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流动,控制参观人数,以减少污染几率,防止感染的发生,提高手术效果。
2.1.2患者准备术前一天看望患者,采集患者各种资料,了解患者思想情况,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加强术前宣教,增强手术信心。
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观察

【 关键 词】 白 内障 ; 小瞳孔 ; 声 乳化 超
小 瞳孔 白内障是 指 由于 虹膜 睫状 体 炎 症 、 青 抗 光 眼手 术 、 角膜穿 通 伤 以及 角 膜 溃 疡 穿孔 后 等 导 致
作 者 单 位 河 南 省鹤 壁 市 第一 人 民 医院 48 0 50 0
维普资讯
青 叶 等 中药 经现 代 工艺 提 纯 而 成 的纯 中药 制 剂 , 其
表1
两 组耳 带 状疱 疹 治 疗 效 果 比 较
中射 干 、 兰根 、 银 花 、 板 金 大青 叶具 有 清 热 解 毒利 咽
作用 ; 兰 、 佩 茵陈 、 胡 具有 和解 明 , 原酸 和 咖啡 酸 是 射 干抗 病 毒 注 射 液 的 绿 有 效成 分∞ , 具有抗 病 毒 、 菌 、 胆 、 血 等药理 抗 利 止
维普资讯
Qig a e 2 7 Vo 9 No 1 n d oM dJ,00 , l3 .
总有 效率 存 在 差 异 , 统 计 学 意 义 ( . 8 P< 有 ; 一4 4 , (
0. 5) 0 。
射干、 银花、 兰、 陈、 金 佩 茵 柴胡 、 公 英 、 兰 根 、 蒲 板 大
植物资源.012()I 2 0 ;0 3 : ~3
6 徐 红 , 开 贞 , 玉 奎. 床 常 用 药 物 [ . 南 : 东 科 学 技 . 王 王 临 M] 济 山
术 出版 社 . 0 4; 5 2 0 6
病毒制 剂 与消 除面 神 经 水肿 的大 剂 量激 素疗 法 , 是
决定 疗效 及预 后 的关键 因素 。射干 抗 病毒注 射液 为
管 内的面 神经 水 肿 , 迫骨 管 , 压 引起 面 神 经 缺 血 , 加 重 水肿 。治疗 不及 时则 可 出现纤 维增 生和再 生错 向 以致神 经功 能不 能 恢 复 。本 文 中 1 0例 治疗 无 效 的
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董泽红;惠玲;张自峰;王雨生【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3(13)5【摘要】AIM: 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technique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in cataract with microcoria.rn METHODS: In 35 cases (43 eyes) of microcoria cataract, pupilloplasty were aided by viscoelastics or pulling from papillary collar.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were performed in all of the patients.rn RESULTS: During the follow up of 5 to 12 months, 38 eyes (88%) got improved visual acuity, and it's better than 0. 5 in 26 eyes (60%). The pupils of all patients remained circular or close circular with lightly expanded in some patients, without dislocation of intraocular lens. Main complications included corneal edema, fibrous exudates in anterior chamber, and rupture of posterior capsule.rn CONCLUSION: Despite the complexity, phaco -emulsification is still an efficacy technique for treatment of cataract with microcoria.%目的:探讨小瞳孔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确诊的小瞳孔白内障患者35例43眼,采用黏弹剂钝性分离或瞳孔缘部虹膜拉开等方法扩大瞳孔,行环形撕囊、双手原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手术.结果:术后随访5~12mo,视力≥0.5者26眼(60%),术后视力提高38眼(88%),所有患者的瞳孔均保持圆形或近圆形,部分患者瞳孔直径较术前变大,无人工晶状体偏位.手术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前房纤维素性渗出或后囊膜破裂等.结论:小瞳孔下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手术复杂,熟练的掌握手术技巧及合理的手术时机,同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总页数】3页(P1003-1005)【作者】董泽红;惠玲;张自峰;王雨生【作者单位】710032,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全军眼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观察 [J], 陈法正;陈章明2.前葡萄膜炎小瞳孔并发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观察 [J], 张素华;钱军;王瑞姝;杨雪竹3.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临床疗效 [J], 薛峰4.OASIS内置式虹膜扩张器在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 [J], 李琳5.连续环形部分虹膜剪除与虹膜拉钩在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李兴育;王从毅;马波;喻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观察

K m gi O ioN,hnoU e a. icu p c c— u aa K, g S i t 1Vs o soai a n j i f
[ 罗小玲 , 2] 徐锦 堂 , 黄菊 天 等.不 同术式 的 白内障手术 与儿童后发 障 形成 的 比较 [ ] J .眼外 伤职 业 眼病 杂
梁秋 野)
小瞳 孔下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观 察
董 玉 萍 朱思泉 ( 警 北京 总队 第二 医院眼科 , 京 10 3 ; 武 北 00 7 北京 同仁 医院眼科 , 北京 10 3 ) 0 70
【 摘 要】 目的 探讨小瞳孔 下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 技术 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20 02至 20 年 的 7 例 (9眼) 08 6 8 白内
时机 、 原则 及 对 眼后 节 解 剖 和 功 能 的 影 响 , 免 滥 避
用。
a cp p l i [ ] m JO hhl o,19 . 1 ( ) t oua o J .A p tam l 9 4 18 5 : i t tn
46 9
参
考
文
献
Ho r C Ni k lB. p a i c s i c l re e ; C y S, c e A h k c y t d ma u a d ma O — o c  ̄c c i i f ns n c i r n f r r n p p l r u n e n na t a d h l e at t s u i ay d e a l
20 2
荔 (ecJrlfehe oeA ePi rsV. . 0—3 版 鬟 Mdaon is el r doeoe o2N 029 0出 i ua t Cne p§ m l Fc) 10 。30 l oh P c
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临床效果观察

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临床效果观察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治疗方式也不断更新,超声乳化手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作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两种手术方式,一直备受关注。
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势和劣势,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本文将对这两种手术方式进行临床效果观察,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超声乳化手术超声乳化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
它通过超声波将白内障组织分解成微小颗粒,然后将颗粒吸出,最后在原位植入人工晶体。
这种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效果稳定等优势,因此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在临床实践中,超声乳化手术能够快速清除白内障混浊物质,术后视力提高较快,效果明显。
患者在手术后很快就能够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因此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
超声乳化手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手术过程中产生的超声波能量对眼部组织产生一定的损伤,术后可能会出现眼压升高、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对一些眼部疾病患者,特别是青光眼等患者,可能会带来额外的治疗难度。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需要慎重考虑是否选择超声乳化手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是近年来新兴的白内障手术方式,它相对于传统的超声乳化手术来说,对眼部组织的损伤更小,对患者的创伤更轻,更符合现代人们对健康的追求。
这种手术方式通过微小的切口,通过特殊的器械将白内障组织剥除和抽吸,然后植入人工晶体,术后恢复期更快。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手术切口小,术后疼痛轻,恢复期短,较少出现术后眼压升高、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对于一些老年患者或合并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更加安全和可靠。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也存在一些问题。
因为手术器械和操作技术要求较为复杂,手术时间较长,需要更加熟练的医生进行操作。
由于手术器械的特殊性,手术成本较高,对医院设备和医生技术水平有一定要求。
超声乳化手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各有优劣,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

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一、引言白内障是眼睛晶状体透明度下降导致视力模糊的常见眼疾。
对于患有白内障的患者来说,手术是恢复视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然而,白内障手术需要谨慎操作,并且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遵循。
本文将探讨白内障手术的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
二、手术技巧1.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眼底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非常重要。
目前常见的白内障手术方法包括超声乳化吸除术(Phaco)和人工晶体置换术(IOL)。
其中,Phaco是最常见和成熟的手术方式。
2. 具体操作步骤- 用合适大小、形状和切口位置制备角膜切口。
- 制造前囊并用通液注射器注入适量缓冲溶液以保护角膜基质。
- 效应孔穿刺和前囊切开。
- 将超声乳化探头进入前囊,并将超声和冲击波用于乳化和吸除晶状体核。
- 清理残余皮质以确保手术效果。
- 植入人工晶体并确认位置和稳定性。
- 最后,完成角膜切口缝合。
3. 注意瞳孔扩张在手术前进行充分的瞳孔扩张是非常重要的。
较大的瞳孔可以为手术提供更好的视野,并简化手术步骤。
通常使用扩张剂、注射物或环形支撑器来实现这一目标。
4. 有效的能量管理白内障溶解需要使用超声波,因此注意控制能量是至关重要的。
过度使用超声能量可能会导致角膜损伤、后囊穿孔等并发症。
操作者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能量水平,并密切注意乳化曲线来指导操作。
5. 确保后囊完整在手术过程中,保护和保存患者的后囊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将承载人工晶体。
任何对后囊造成的损伤都可能导致晶体偏移、后囊积液等并发症。
通过缓慢推进超声乳化探头,并小心地吸除晶状体核,可以减少对后囊的损伤。
三、注意事项1. 患者术前评估在决定进行白内障手术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和术前评估。
这包括测量眼压、角膜地形图以及检查视网膜和玻璃体等。
了解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也是必要的。
2. 术后的护理和恢复术后恢复期间,应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指导。
这包括使用防紫外线眼镜、禁止揉眼睛、规范使用抗生素滴剂等。
超声乳化的操作方法

超声乳化的操作方法
超声乳化是一种通过使用超声波能量将物质细颗粒化的技术。
在医学上,超声乳化常用于眼科手术中的白内障摘除手术。
下面是超声乳化的一般操作方法:
1. 患者进入手术室,并接受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2. 医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的眼球,并在角膜上创建一个小切口。
3. 医生将超声乳化仪器的探头通过切口送入患者的眼睛。
4. 探头会释放出超声波能量,将白内障组织震碎和乳化。
5. 通过探头的吸引功能,医生会将乳化后的组织碎片吸出眼球。
6. 医生会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白内障组织完全被清除。
7. 在完成乳化后,医生通常会在眼球内放置一个人工晶体取代被移除的白内障晶体。
8. 医生会检查切口是否渗漏,并确保无明显出血或其他并发症。
9. 手术结束后,患者可能需要接受一定的恢复期和药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超声乳化手术属于眼科手术中的高风险操作,需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患者在手术前应咨询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重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探讨
发表时间:2018-03-12T14:20:24.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4期作者:田超[导读] 通过上述手术技巧进行的治疗干预,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恢复较好。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五官科贵州铜仁 565300)【摘要】目的:探究严重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技巧。
方法:选取时间段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36例(42只眼)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散瞳后瞳孔直径(2.5±0.4)mm,在手术中采用的是透明角膜切口。
需以 chopper钩及晶状体调位钩辅助,扩大瞳孔至4~5mm,松解粘连,进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原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于连续环形撕囊后。
结果:在手术之后,部分患者相较于术前瞳孔直径偏大,总体上患眼瞳孔接近圆形或椭圆形;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视力≥0.5者26只眼(61.9%),术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患者在术后1只眼后囊少许破裂,2只眼再发部分后粘连,植入人工晶状体无显著偏位。
结论:通过上述手术技巧进行的治疗干预,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恢复较好,且顺利完成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接近或保持生理性圆,手术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相对减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技巧;粘连性小瞳孔【中图分类号】R779.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4-0195-01 常常会致使有粘连性小瞳孔的,有眼外伤、陈旧性葡萄膜炎、玻璃体切除手术、抗青光眼手术等,而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否可以顺利完成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瞳孔大小[1]。
严重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是不一般类型的白内障,假设处理不当在手术过程中会导致虹膜严重损伤、后囊破裂等并发症。
此次研究通过对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进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治疗干预,取得不错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择时间段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36例(42只眼)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包括男士16例(19只眼),女士20例(23只眼),患者扩瞳后直径≤2.5mm,年龄在(40~76)岁。
其中4只眼为眼外伤后,20只眼为陈旧性葡萄膜炎,4只眼为玻璃体切除术后,14只眼为抗青光眼术后。
术前常规行角膜曲率、眼前节、眼压、泪道、A/B 型超声等检查。
术前视力:光定位及色觉良好,光感~0.1。
1.2 方法
术前1h点复方托吡卡胺充分散瞳,术前2d天清洁结膜囊,采用氧氟沙星眼液滴眼预防感染。
常规球周麻醉,散瞳后瞳孔直径(2.5±0.4)mm,在手术中采用的是透明角膜切口,前房注入黏弹剂,需充分利用黏弹剂分离粘连区域,按照虹膜后粘连情况,粘连紧密以chopper钩及晶状体调位钩辅助,扩大瞳孔至4~5mm,对角线牵张并松解粘连;假设粘连不紧密,可顺利将弹性良好的虹膜分离;瞳孔区有机化膜,无法撕除者可予剪除,可将机化膜撕除。
通过上述对瞳孔进行的处理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使用晶状体调位钩,利用黏弹剂推开瞳孔,一边拉虹膜一边连续环形撕囊,后需进行原位白内障超声乳化,于前囊膜口达到(5±0.5)mm后,注吸晶状体皮质,注意使用chopper 钩在超声乳化时充分暴露视野,植入折叠人工晶状体。
术后可将地塞米松2.5mg注射于球结膜下。
1.3 术后处理
在术后的24h,典必殊滴眼液点眼,开放术眼,6次/日,逐渐递减用量;2 次/日复方托吡卡胺点眼。
对患者术后的虹膜、角膜、人工晶状体、前房反应、眼压等情况进行观察,1~2 周后停止用药,之后需随访3个月。
2.结果
2.1 人工晶状体位置
通过3个月时间的随访,所有患者的人工晶状体均无移位,位于中央,未再出现虹膜后粘连,瞳孔维持圆形或类圆形,部分人工晶状体表面可见少许虹膜色素颗粒。
2.2 术后视力
患者视力在第1天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患者之后的随访复查,视力≥0.5者26只眼(61.9%),>0.3者35只眼(83.3%),0.1~0.3者8只眼(19.0%),视力<0.1者3只眼(7.1%)。
视网膜病变、角膜斑翳、黄斑病变、视神经萎缩等是影响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本组患者中术后经眼底检查发现患者视神经已经萎缩视力,<0.1者为抗青光眼术后。
2.3手术并发症
2.3.1术后并发症前房反应:出现较轻微的葡萄膜炎反应的是大部分患者,且出现瞳孔区少量渗出的有3例,予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复方托吡卡胺扩瞳,6h 后渗出消失;角膜水肿:出现角膜水肿的有7例患者,于术后第2天至第5天后恢复正常;出现术后一过性眼压高的有3例患者,眼压于降眼压药物应用后控制正常。
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2.3.2术中并发症患者在术中1例虹膜轻度损伤,未出现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腔等严重并发症;晶状体后囊膜少许破裂1例,仍将人工晶体顺利植入。
2.4 手术后瞳孔状态
术后瞳孔近圆形者7只眼,呈圆形者32只眼,瞳孔欠规则与术前相同者3只眼。
没有一例患者的瞳孔出现上移情况,未见虹膜后粘连或瞳孔括约肌受损。
3.讨论
文章选取时间段在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36例(42只眼)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散瞳后瞳孔直径(2.5±0.4)mm,在手术中采用的是透明角膜切口[2-3]。
需以 chopper钩及晶状体调位钩辅助,扩大瞳孔至4~5mm,松解粘连,进行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原位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于连续环形撕囊后。
在手术之后,部分患者相较于术前瞳孔直径偏大,总体上患眼瞳孔接近圆形或椭圆形;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视力≥0.5者26只眼(61.9%),术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患者在术后1只眼后囊少许破裂,2只眼再发部分后粘连,植入人工晶状体无显著偏位。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手术技巧进行的治疗干预,粘连性小瞳孔白内障患者的视力恢复较好,且顺利完成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接近或保持生理性圆,手术安全有效,手术并发症相对减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振涛.虹膜后粘连致小瞳孔下白内障手术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6):127.
[2]施国忠.高负压原位劈核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粘连性小瞳孔并发白内障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04):729-730.
[3]陈世久,秦梅,李宁.严重粘连性小瞳孔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J].临床眼科杂志,2015,(02):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