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说到素质教育,有人认为让学生打打球、画画图、唱唱歌、多点课外活动,就是素质教育,我却不敢苟同,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我们的教学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培养什么能力的学生?是培养解题机器吗?是培养高分低能吗?是重能力培养
还是重知识传授,是重学还是重用,重外在教还是重内在的用。
数学教学以前只注重掌握知识的多少,考试分数的高低,所以数学教学以考试为指挥棒,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不考就不教,不考就不学。并且有的学校将历史、地理、自然等次科删去不教,只教语、数、英等主科。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必定狭窄,没有横向联系,学起来也必定枯燥无味。这种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学质量唯一标准的教学,只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都成为学生发展的薄弱环节。不论是哪个省、哪个学校,学生一节课下来,一般笔记都是记好几页,什么大一、小一、带括号的一、不带括号的一。可这有多少是自己的东西。这样只能死记硬背,为了升学率而搞题海战术,加班加点。这样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只能培养出会模仿老师例题的学生。
例如有一次我听一个老师的课,让我感触很深。学生只有模仿例题的能力,稍稍变动一下题目就不会做了。
如:例:已知A(-1,-1)和B(3,7),求到A、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
而让学生做练习:
1、求与坐标原点距离等于2的点轨迹方程。
2、求与定点(1,2)距离等于5的点轨迹方程。
全班竞没有一个学生会做。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生。
所以教学中要重视教学的过程,而不是老师一个人在台上讲,要让学生也参与进来,让学生真正理解求轨迹方程的含义和过程。
素质教育应该是一种观念,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不能教的,不能像教“1+1=2”一样的教给学生的,而是要创造一种氛围,一种情境,让学生自己悟出来,自己悟出来的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
下面我就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
传统教学将学生看成容器,老师不停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也就是常说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可以指导学生自学。
二、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要求人人成功,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生人人成功的保障条件,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学习习惯不可能处于同一水平,对学生“一刀切”、“一锅煮”势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抑制个性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基础,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层指导、分层作业。采取培优、补差、提中的策略,使每个学生都
能尝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成功的喜悦,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对于优生,要鼓励学生阅读数学方面的课外读物,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开扩视野。对于中等生,要发现他们的进步。对于差生则要帮他们树立信心。
三、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数学的本质就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来源于大自然,所以不能将数学问题割裂开来讲,应该:
1、从简单问题入手,从生活实例入手。
比如,在学完了《概率初步》后,我在班上问学生有没有谁家有鱼塘养了鱼的。再接着问那你们如何才能估计出鱼塘中有多少条鱼?这一下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可不直接说出结果,让学生自己翻书找资料、进行调查、搜集数据。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经验。
2、从问题的趣味性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讨论,这样比老师喋喋不休的讲效果要好的多。
如:在一家个体商店中,某一种商品的标价为A,其实际价值为B。问购物者根据商品的,应如何与商家“讨价还价”。
这极大的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要求学生对数学问题求解及检验、论证、交流自己所获得的结论,这样就打消了认为数学没什么用的观念,数学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关键在于细心的留意、发现、发掘。
如我在上概率初步时,先引入一个例子:甲和乙两人赌博,说好五局三胜,但只进行了三局(甲胜2局,乙胜1局),乙方家里有急事不能进行下去。问赌资如何分。有人提出将赌资分成三份,甲得三份,乙得1份,乙方同意,但甲不同意认为自己再胜一局就可以得到全部赌资。问学生该怎么处理?让学
生分小组自己讨论、自己分析、自己解决问题,并让每个小组说出结果,并说出理由。
这就增强了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会只知模仿例题。
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才不会变成高分低能的学生,走上社会才不会觉得自己所学的一点也用不上,才使我们的社会出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