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的音乐性研究_周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2-01.
作者简介:周锋(1971- )女浙江绍兴人,浙江树人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代诗歌的音乐性研究
周 锋
(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摘 要:诗歌的独特性决定了其音乐性,也决定了诗歌是与音乐有着同一关系的语言有机体,诗歌的音乐性是诗歌区别于其他体裁的最主要特征。现以诗歌的语言为切入口,立足于东西方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语境,探讨现代诗歌音乐性的独特内涵。
关键词:现代诗歌;音乐性;特征 中图分类号:
I207 25
A S tudy on M usicality of M od ern Poetry
Z HOU Feng
(College o fH u m an iti es ,Zheji ang Shuren Un i v ers it y ,H ang zhou Zhe jiang ,310015)
Abstract :T he d i sti nction o f poetry deter m i nes its musicality and thus deter m i nes t hat poe try is an organ is m of language wh i ch has an i den tica l re lati onship w it h music .M usi ca lity is t he mo st pr i m a ry charac teristi c wh ich disti ngu-i s hes bet w een poe try and othe r f o r m s of literature .The thes i s focuses on poetry language and lays stress on different his -tor i ca l env ironmenta l and cultural con tex t of t he or i ent and the o cc i dent to probe deepl y into the d i sti nctive connota ti on o f musica lit y i n m odern poetry .
K ey word s :m odern poetry ;musicality ;charac teristi c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6781(2007)04-0119-06
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门类,它是一种高度艺术化的文学体裁,是 形成性的和形成着的 (雅克 马利坦语),讲究的是过程、突变、灵启
和动向的表现,诗歌是与音乐有着某种同一关系的语言有机体,音乐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最主要的特征。一般的文学是运用语言和文字将审美情感对象化;而诗歌则是借助语言文字将审美情感音乐化。诗歌的音乐性关系到诗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关系到诗的发展与生命。
音乐 作为一种时间的艺术,依存于稍纵即逝的 音 ,音乐的特性是:可以表达超验世界,凝定诗情和诗思,同时又转瞬即逝,给人以无限想像的空间。它具有象征主义苦苦追求的暗
示的本质,同时不具备词所固有的精确性因素。这些特性决定了它与人内在的精神活动有着最为密切的同一关系。由于音乐的这种延续性和永无定止意义,在揭示人类心灵深层的感知上,音乐
的表现方式是无与伦比的,西方人往往将诗与音乐性视为一体,音乐性已经成为象征主义诗人实
现现象世界与本体世界合而为一的现实途径,达到音乐性的理想境界也就达到了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的完美契合, 诗人则成为尘世与上天的中
介 。[1]
威廉 巴特勒 叶芝认为: 活跃的、结构细致的肌体与人体美的关系就是生动的音乐性的语言与情感的关系 。
[2]
一、诗歌音乐性的几个层面
所谓诗的音乐性,普遍的说法是诗歌在语言形式上所具有的,跟音乐相同或相近的艺术特质。外在形式上表现为格律、节奏、押韵等;内在则
表现为诗人个体深层生命情感的起伏、律动。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三个层面:其一,韵律的节奏,即诗歌语言物理音响的音乐化,具体表现为声韵、节奏等;其二,语义的或散文的节奏,即由诗歌
119 第19卷第4期2007年7月V o.l 19N o .42007.7
嘉兴学院学报Journal of J iax ing University
语言的自然组合形成的逻辑的或概念的意义而呈现的节奏;其三,神韵流动的生命空间,即物理空间的生命化。这其中的音乐绝不只是声音,更是一种感觉。音乐性与空间感有很内在的关系,音乐情绪的弥漫需要空间,有节奏和韵律的打油诗和百家姓没有诗歌的韵味,就是因为它们不能提供音乐的弥漫所需要的物理空间。 诗歌音乐所显示的空间感是通过语言的召唤而呈现的。 [3]比如,海 上 生 明 月,天 涯 共 此 时;又如:秋 风 生 渭 水,落 叶 满 长 安。诗中的声韵升华为神韵流动的生命空间。韵律的节奏和语义的节奏是生命空间形成的物质前提和组成部分。绘画与建筑和空间的关系密切,诗歌的 绘画美 和 建筑美 也是形成诗歌 音乐美 的重要因素,闻一多旗帜鲜明地提出诗歌的 三美 理论,是有这层考虑的。
诗歌音乐性的不同层面是共存的,它们共同构成诗性的节奏的组成部分,但它们之间又是互相矛盾的,对于其中哪一个层面的音乐性的过分强调都会影响到其他层面的音乐性的充分展开。对于强调表现复杂、神秘的诗性直觉和现代情绪的现代诗来说,内在的生命节奏的律动是产生音乐性的圭臬。
诗歌的音乐性不仅可以从外在的格律、节奏表现出来,也可从诗歌的意象、色彩、空间等诗歌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并置、反复、暗示等艺术手段表现出来。伟大的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在他诗歌 感应 中提出了 感觉感应 理论,对象征主义诗歌的语言和音乐性产生了重大影响:
各种香味、色彩和声音会彼此相通,
如同悠长的回声到远处没有差异,
最后在冥冥之中归于深沉的统一,
同在黑夜里消失,同在光明里消融。
有的香味像孩子身上的肉,
像双簧管般轻柔,像牧场一样葱绿,
有的香味却丰富、洋洋得意和腐朽。
作为无穷无尽的事物能不绝如缕,
[1]420
波德莱尔于1875年曾说: 正是对美的这种令人赞叹的,永生不灭的本能,使我们把尘世及其众生相看成是天上的一瞥,仿佛是上天的一种 感应 。 [1]420如上文所说, 诗人则成为尘世与上天的中介。
二、现代诗歌全面释放诗性的意义
现代诗开始全面地释放出诗性的意义,诗性的释放完全仰仗音乐性与完美实现。但对于许可来说,所有的音乐性最终仍必须借助语言来完成。
1.回到诗歌语言本身
诗歌在音乐性的问题上有着内在的因素,传统诗歌过于注重外在的格律、节奏,反而会束缚了诗歌语言自身的长处。朱光潜先生认为 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种语言。音乐只有纯形式的节奏,没有语言的节奏,诗则兼而有之,这个分别最重要。 [4]中国传统诗歌与音乐关系密切,大致分为 以乐从诗 采诗入乐 和 倚声填词 三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诗歌的音乐性问题的探索又回到了诗歌语言本身,象征主义强调的诗歌的暗示性和音乐性问题落到了挖掘语言本身的潜在的能量和表现力等方面,诗歌的音乐性直接与这首诗的情感和语言的传达联系着。诗歌不再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性,即诗歌在语言和形式上所具有的和音乐相似的特性,而是突破常规,最大限度地挖掘诗歌语言的音乐效果, 为每首诗歌制定最合脚的鞋子 ,[5]当一首诗没有了外在格律的依托,语言就成为诗歌音乐性实现的唯一的物质载体,独立承担起完成现代诗歌音乐性的使命,语言本身就是音符,音乐性成为象征主义最重要的诗艺原则,如魏尔伦所说,听我的诗就是一首美妙的音乐,而它的内容是什么是不必知道的。
魏尔伦是法国象征主义三大家之一,他的名篇多写哀愁,借富于暗示性的音乐节奏感染读者。他发表于1866年的 秋歌 ,因其婉转低回,哀怨缠绵的音乐性而成为法国诗歌史上的绝唱之一。而 无言的歌 是他又一首流传很广的诗篇:泪水落在我心中,
如同雨水落在城里。
不知道有什么苦痛
深深刺入我的心中?
啊!淅淅沥沥的雨声,
120
嘉兴学院学报 第19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