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概论——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颗粒物
1、颗粒物是指大气中弥漫着的固态和液态物质, 成份较复杂。
(1)总悬浮颗粒物: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 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通常称 为总悬浮颗粒物。用TSP表示。其粒径多在 100um以下,尤以10um以下的为最多。
(2)飘尘:颗粒物粒径小于10um 的颗粒物称为 飘尘。它们能长时间地悬浮于大气中而不沉降 下来。
在地面上或离地面高度很低的排放源
按排放形式分 1、线源
沿着一条线排放污染物,如汽车、火车等 2、面源
在一个大范围内排放污染物,如煤田自 燃的煤堆、密集而低矮的居民住宅烟囱群等 3、点源:
集中在一点或在可当作一点的小范围内 排放污染物,如烟囱等
三、大气主要污染物
(一)颗粒物 (二)含硫化合物 (三)氮氧化物 (四)碳氧化物 (五)光化学氧化剂
酸雨的化学组成
酸雨的化学组成
(三)、酸雨的危害
1、使湖泊酸化。 2、酸雨使流域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金属(例如铝)可被溶解进
入水中毒害鱼类。 3、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
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 4、酸雨伤害植物的新生芽叶,干扰光合作用,影响其发育生
长。 5、腐蚀建筑材料,金属结构、油漆及名胜古迹等
定浓度,约为10ppm,结果在平流层中上部形成臭氧层。
(二)平流层中臭氧层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 以紫外线对人体效应为依据,按照波长的顺序
将紫外线分为 紫外线A(320~400nm)、 紫外线B(290~320nm)、 紫外线C(190~290nm)。 尽管紫外线C的危害最大,但它几乎全部被臭氧
层吸收,即使是平流层中臭氧浓度大大降低,紫外 线C也几乎不能到达地球。
最早欧洲的酸雨多发生在挪威、瑞典 等北欧国家,后来扩展到东欧和中欧,直 至几乎覆盖整个欧洲。在酸雨最严重的时 期,挪威南部约5000个湖泊中有1750个 由于pH过低而使鱼虾绝迹;瑞典的9万个 湖泊中有1/5已受到酸雨的侵害。
20世纪70一80年代,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酸雨范围由北欧扩大至中欧。德国约有1/3的 森林受到酸雨不同程度的危害;在巴伐利亚 每4株云杉就有一株死亡;在瑞士,森林受害 面积已达50%以上。20世纪80年代初,整个 欧洲的降水pH在4.0~5.0之间,雨水中硫酸 盐含量明显升高。
NO2又是一吸光物质,易发生光化学反应, 是形成光化学反应的元凶,由此产生的二次污 染物的危害更大。
(四)碳氧化物
1、一氧化碳 大气中CO来源于燃料的燃烧。而由汽
车尾气中的CO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引起世界 各国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一氧化碳的另一人工源是 吸烟排出的烟气。吸烟者吸入的CO远高于 不吸烟者,尤其是吸过滤嘴香烟的人。
✓ 1990年、1992年和1995年,对议定书又分别作 了3次修改,扩大了受控物质的范围,并提前了 停止使用的时间。根据修改后的议定书的规定, 发达国家到1994年1月停止使用哈伦,1996年1 月停止使用氟利昂、四氯化碳、甲基氯仿;发 展中国家到2010年全部停止使用氟利昂、哈伦、 四氯化碳、甲基氯仿。
✓ 中国于1992年加入了《蒙特利尔议定书》。
四、酸 沉 降
酸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 干、湿沉降两种途径迁移到地表的过程。
(一)、酸雨的化学组成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及其盐。 其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多数情况下以 硫酸为主。从污染源排放出来的SO2和NOX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起始物。除此以外,不少 地方的降水中发现有机酸(甲酸、乙酸)。
目前由于人类活动,使一些有机污染物进入平 流层,使臭氧层受到破坏,给地球上的生物造成危 害,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大气的组成
(一)大气的恒定组分 (二)大气的可变组分
由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所组成的大 气称为洁净大气。 (三)大气的不定组分
第二节 大气污染及污染源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
紫外线B能强烈影响人类的基因物质 脱氧核糖核酸而导致皮肤衰老,产生晒斑, 形成皮肤癌。而且这种波长的紫外线的能 量足以破坏C—H键,对地球上的生命及 有机物均有破坏作用。正是由于臭氧层能 吸收λ≤330nm 的紫外线,因而对地球上 的生物起了保护作用。
但紫外线B的吸收与臭氧的浓度密切相 关,随着臭氧层中臭氧浓度大大降低,到达 地面的紫外线的量大大增加,给人类的生存 带来极大威胁,同时,危害农作物和水生生 物,所以臭氧层的破坏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 重视和关注。
同时,在北美(主要是美国的东部和 北部五太湖美、加交界区)也形成了大面 积的酸雨区。成为美国和加拿大棘手的 环境问题。
加拿大抽样调查的8500个湖泊已全部 酸化.
第五章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一节 大气环境
一、大气圈及其构造
1、大气圈 在自然地理学上,把随地球旋转的
大气层称为大气圈。在通常状态下, 可以认为从地表至1000-1400km的气 层作为大气圈的厚度。在大气圈中的 大气分布不均匀,随着离地表高度的 增加,空气越来越稀薄。
2、大气圈的组成 根据大气圈中大气组成状况以及大
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 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动植物 及物体的现象,叫大气污染。
二、大气污染源
按发生类型分: (一)、工业污染源 (二)、农业污染源 (三)、生活污染源 (四)、交通运输污染源
按排放空间分: 1、高架源:
在距地面一定高度排放污染物,如电 厂烟囱等 2、低架源:
H2O+O——2HO CH4+O——CH3+HO H2 + O——HO+H
3.氟氯烃类对臭氧的破坏 O3+Cl——ClO+O2 ClO+O——Cl+O2
总反应: O3+O——2O2
Cl来源于氟氯烃,在对流层中氟氯烃具有无毒、 不燃烧且有较高的稳定性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作制冷 剂(25万吨/年)、喷雾剂(30万吨/年)、溶剂 (18万吨/年)及制作泡沫塑料(26万吨/年)等。 全世界估计年产量在100多万吨,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禁止使用氟氯烃持积极 支持的态度。但就算目前全世界都禁止使用氟氯烃, 已经散发到环境中的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仍 将持续下去。
(四)、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国际行动
✓1985年,制定了保护臭氧层的《维也纳公约》, 我国于1989年加入《维也纳公约》。
✓ 1987年,制定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 特利尔议定书》,对8种破坏臭氧层的物质 (简称受控物质)提出了削减使用的时间要求。 这项议定书得到了163个国家的批准。
气垂直高度上大气的温度变化,大气圈 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 层和散逸层。
大气圈的构成
散逸层(500km以上)
电离层(80—500km) 中间层(50—80km) 平流层(12—50km) 对流层(0—12km)
在平流层的中上部,由于受阳光紫外线辐射, 使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O3而形成了臭氧层,臭氧 层吸收了阳光中对生物杀伤力极强的短波紫外线和 宇宙射线,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其害。所 以一定厚度的臭氧层的形成对地球环境至关重要。
(2)碳氢化合物与O、O3、 • OH、NO等自由 基作用生成醛、酮、酸以及RO2•、HO2•、 RCO•等自由基。
(3)、过氧自由基引起NO向NO2转化,并导 致O3和过氧乙酰硝酸脂(PAN)等生成。
Fra Baidu bibliotek
4、光化学烟雾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对植物的伤害 (3)对物品的损坏
第三节 大气污染的危害
(3)降尘:颗粒物粒径大于10um的颗粒物叫降 尘。它们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很快降落到地面。
(4)可吸入粒子: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 吸道的粒子。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将其定 为粒径≤10um。
2、大气飘尘的危害 据分析,在总悬浮颗粒物中 硫酸盐 : 约10%(主要为硫酸铵) 硝酸盐 : 约5% 金 属 :约5%(三十多种,以铁为最多) 有机物 :约5% (脂肪烃多于芳香烃)
CO的主要危害是妨碍体内氧气的传输。它 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二百多倍,而生成的 羰基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比氧合血红蛋白小三千 六百多倍,因此一旦生成羰基血红蛋白就很难解 离,导致输氧能力降低,造成机体缺氧,危害人 体健康。体内缺氧时对所有的器官都有影响,而 最敏感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肌。
2、二氧化碳
飘尘的危害
(1)影响大气的物理性质 (2)使建筑物、金属制品等受到腐蚀; (3)对人、动植物产生危害; (4)与其它大气污染物协同作用形成大气污
染。
伦敦几次烟雾事件对比
✓时间 飘尘浓度 SO2浓度 死亡人数 (mg/m3) (mg/m3)
1952.12 4.46
3.8
4000多
1956 3.25
1.6
1000多
1957 2.40
1.8
400
1962.12 2.8
4.1
750
(二)、含硫化合物
污染大气的含硫化合物有H2S、 SO2、SO3、硫酸酸雾及硫酸盐气溶 胶等,但在大气中主要是SO2。
(三)氮氧化物
对流层中危害较大的氮氧化物是NO和 NO2,统称为总氮氧化物( NOx)。
当矿物燃料高温燃烧时,空气中的N2与O2结 合而生成NO,温度越高,生成NO的速度和量越大, 由这种方式生成的NOx称为热NOx;另一类是因 燃料中含有吡啶、氨基化合物等含氮化合物,在 燃烧的过程中生成了NOx,这种方式数生成的 NOX称为燃料NOx。
某些污染物发生反应,生成新的污染 物,这种反应叫光化学反应。由此产 生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2、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条件 (1)充足的阳光,无风; (2)出现逆温; (3)大气含有一定浓度的NO2和碳氢化合物。
3、光化学反应机理 (1)污染空气中NO2的光解是光化学烟雾
形 成的起始反应
NO2+hv (λ <430nm)——NO2* NO2*——NO+O O+O2+M——O3+M O3+NO —— O2+NO2
另外一些工厂(如生产硝酸或使用硝酸、氮肥 厂等)的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NOx。
NO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不活泼的气体, 它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亚硝基血红蛋白而引 起中毒,并可产生缺氧症状和中枢神经受损。
NO氧化后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的NO2,它 的毒性较强,能迅速破坏肺细胞,可能是引起 肺气肿和肺癌的病因。
一、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 (一)大气污染对城市气候的影响 (二)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三、大气污染对臭氧层的破坏
三、大气污染对臭氧层的破坏
(一)平流层中臭氧的形成 O2+hv——2O(3P) O2+O+M——O3+M
同时臭氧也会因光解而破坏。 O3+hv——O2+O
此外臭氧也能与O作用: O3+O——2O2 通常情况下,臭氧的形成和分解达到平衡,臭氧保持一
CO2是无色、无毒的气体,目前由于人类活 动排放到大气中的CO2的量不断增加,而吸收 CO2的森林却遭到严重破坏,使得大气中CO2的 浓度不断增加。
CO2浓度的增加,可能对全球的气候产生影 响,因而是目前环境科学上颇为注意的问题之一。
(五)光化学氧化剂
1、光化学反应和光化学烟雾 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大气中的
(三)大气污染物对臭氧层的破坏
1.NOx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 平流层中破坏臭氧层的主要NOx是NO
NO+O3——NO2+O2 NO2+O——NO+O2 总反应为:O+O3——2O2 平流层中NO的来源有N2O及超音速飞机 排放的NOx.
2.HO自由基对臭氧的破坏作用
HO+O3——HO2+O2 HO2+O3——HO+2O2 或 HO2+O——HO+O2 总反应:2O3——3O2或 O3+O——2O2 平流层中HO主要来源于H2O(g)、CH4、H2与O 的作用
(四)世界酸雨发展状况和 我国酸雨现状
酸雨早在19世纪中叶就在英国发生 过,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煤炭的大 规模的利用和燃烧,造成大气质量恶化和 酸雨的产生。从1870年起到1963年近百 年中发生了几十起烟雾事件
20世纪50一60年代,北欧的瑞典和挪威 地区开始受到来自欧洲中部工业区(英、法、 德等国)S02的长距离输送(高烟囱)的影响,湖 泊中鱼类开始减少,古建筑和石雕受侵蚀。 到60年代末北欧湖水酸化十分明显,许多湖 泊成为没有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死湖”, 酸雨的危害逐步发展为“区域性”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