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玉米种质的特点和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玉米种质的引进和利用美国玉米应用的种质主要来源于北方硬粒种和南方马齿种,这两种种质的杂交
产生了适应于不同特定区域的农家品种。这些品种包括Reid YellowDent、Lancaster Sure Crop、Leaming、Midland及其它品种,这些品种最终成为选育早期自交系及杂交种的直接种质来源。\\我国近代引入美国玉米种质,在育种和生产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大致至分为以下四次过程。第一次是197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访问加拿大时引进来源于美国的优良玉米自交系M017。我国玉米育种家以该系为基础.通过各育种工作者的辛勤工作,选育出一大批优良的衍生系,,如吉1037(MO17×热带种质suwan)、四-387(MO17×L165/8112BC3)、四-419 (B68ht ×MO17)、四-495 (MO17 ×L105/MO17)、4F1(MO17 辐)、系14(MO17×许053)、吉846、齐302、13247、Va22、辽6107、48-2、81515、中黄17、豫20、豫12、二南24、77、6917、WN11。这些衍生系和MO17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兰卡斯特杂种优势群。\\第二次为20 世纪80 年代引入的美国杂交种,并以其为基础选育自交系。如沈阳市农科所从P3147 中选育出沈5003,铁岭农科所从P3382 中选育出铁7922,莱州市农科所从美国商品玉米中选育出U8112等。在此基础上,利用这些自交系选育出以掖478 为代表的一大批优良自交系,如掖107、掖837、DH3189、DH4866、DH872、郑58、郑29、郑32、9046、C8605-2 辽2345、辽5114、冀815、B 尖8 等。以掖478 及其改良系组成了我国重要的瑞得杂种优势群。\\第三次为20 世纪80 ~ 90 年代,育种单位从美国商业杂交种P78599、P78698、P78641、P87001 中选育了一大批优良自交系,如齐319、X178、P138、丹59多黄29、沈137、豫87-1、陕89-1、旱21、川18-599、141 等。其中从P78599 选育的自交系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这些自交系积累了丰富的抗逆基因,构成了我国另一个重要优势群P 群\\第四次是本世纪初,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在我国试验的先玉系列品种,王元东等人称为X 系。其中以先玉335、先玉128、先玉252、先玉420、33D22,先玉508等杂交种为代表,特别是先玉335 杂交种,因其突出的丰产性、广适性和多抗性,全国多数育种单位都将此作为玉米种质扩增的首选材料。以此为基础选育的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在国家及省级区域试验中参试组合较多,表现较好,有望成为我国玉米育种新的骨干材料。\\美国玉米种质的特点及改良途径:1兰卡斯特杂优群:由于该群是玉米丝黑穗病的主要抗源,而成为春播区特别是东华北春玉米区的种质基础,同时也成功地解决了当时我国玉米大面积发生的大小斑病。该群株型多为半紧凑形,叶片较长,植株清秀,秆强不倒,具有品质优良、生育期适中和适应性广等特点,但也存在穗位偏高、果穗较细、籽粒较大、排列松散等弱点。在改良时应适当增加穗粗,重点是增加穗长,以提高配合力和自身产量,同时应重点改良株型(耐密性)、病毒病、青枯病和穗粒腐病的抗性。可用群内系、P群种质和综合种选系等进行改良。2瑞得群:多基因矮生系5003的选育与利用,为解决玉米抗倒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降低了杂交种的植株高度,解决了中秆与大穗的矛盾。以此为基础选育的掖478等系列衍生系为开创我国紧凑型育种奠定了基础。该类自交系植株,穗位较低,株型紧凑,茎秆坚硬,籽粒偏马齿,果穗较长,自身产量较高。在改良时应适当增加穗粗,重点是增加穗长,以进一步提高配合力和自身产量,同时应重点改良对玉米大小斑病、青枯病、病毒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穗粒腐病的抗性。可用群内系相互改良,亦可用Tuxpenpo种质进行改良。3 P群种质:该类群自交系含有热带遗传背景。株型半紧凑形,植株、穗位较高,雄穗发达,持绿性好,耐旱,抗倒伏,容重较高,籽粒偏硬粒,品质优良,高抗多种叶斑病,在提高玉米叶斑病抗性和子粒商品性上带来新突破。该类群中齐319对目前南方锈病免疫,是南方锈病的重要抗源。但也存在我国北方生育期偏晚、果穗结实性差、出籽率低、粒重偏小、耐密程度低、自身产量低等缺点,特别是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等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光周期敏感性。因此,在改良时应保持该系列自交系的抗病性、优良品质,通过增大选择压力钝化对光周期反应,选择株型上冲、耐密型的类型,并缩短生育期。重点增加出子粒,粒重,以提高配合力和自身产量。可用黄改系、兰斯卡特等种质进行相互改良。在具体育种技术运用上,为钝化其光周期反应,对该群早代改良系不宜进行南繁加代。4 X系种质:X系种质与目前国内种质相比,具有植株较高,茎秆较细但坚韧有弹性;叶片上冲,短而较窄,较薄;穗上位节间较长,叶片排列稀疏,透光性很好;雄穗分枝较少而长,持续散粉时间较长,花粉粒较小;吐丝快而齐,花丝较细;苞叶薄,层数少;果穗较小,轴细,籽粒深,脱水速度快,出籽率高等显著优点。但这些材料也存在苗期生长缓慢,在黄淮海地区表现较高的株高和穗位高,易发生倒伏、倒折,苞叶短和青枯病等缺点。因此,在改良这些材料时,可与国内的瑞德群或兰斯卡特类杂交、回交,使国内种质成分占50%~75%的比例,注意选择具有X系新种质的优良性状和理想株型,同时具有矮秆、耐密、抗性好、广适性好的国内现有材料的优良性状的单株。
1超高产育种的创新方向目前的育种已处于爬坡的攻关阶段今后要选育大面积产量能稳
定在600kg/667m2,高产潜力突破700kg/667m2,在优质品种上,要选育达到国际水平的强弱筋品种,作为进入21世纪前20年的替代品种,才能促进我国“保稳产、创高产、增效益”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才能确保黄淮麦区生产的优势地位3.2 努力的方向3.2.1 种质资源的引进、改良、利用至关重要从已育成的品种看,所利用资源从遗传基础而言仍嫌偏窄,50、60年代多来自意大利,70年代主要来自东欧IB/IR材料,矮源主要来自St2422/464与咸农39衍生系,今后要加强广泛收集国内外新的种质资源,同时对原有的种质资源改良与创新,加强杂种后代高代材料的利用与开发,因为高代材料类型丰富,经过多次的选择聚合了较多的优良基因,遗传基础较广泛且稳定,有利于增强高产品种的稳定性和广适性。2 加强适应性的选择小麦任何性状的表现都是环境条件与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一个新育成的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才能应用的时间长、范围广、推广种植面积大,如邯郸6172在黄淮南片、北片均被审定,在黄淮麦区迅速推广,并在生产中发挥作用。3加强抗病性选择目前推广的品种抗锈病、纹枯病能力偏弱,影响产量的稳定性。4 提高群体的光合利用率光合作用是作物产量的基础、提高光合利用率是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途径,小麦群体内光合特性对小麦总产量起着重要的作用,试验证明小麦旗叶上举内卷,可以协调穗叶关系,增加容穗数,提高叶容量,能够显著改善群体受光姿势,和光合能力。5 提高生物产量过去人们为实现小麦高产,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