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师的弟子》歌曲分析
选修论文.幻想曲2000的{魔法师的学徒} (2) 2
“魔法师弟子”乐曲鉴赏--魔法师的弟子(《幻想曲2000》)--漫步音乐小品选修论文(1)论文标题:《幻想曲2000》的“魔法师弟子”乐曲鉴赏(2)目录(3)内容择要:欣赏一个由华特.迪斯尼基于一首法国交响曲而创造的一段音乐动画电影.这段电影生动形象的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了交响曲的每一个细节.让作品更加贴近观众,更加真实可感,更加让人沉醉其中.于是我们就有必要深入其中,理解这个小品蕴含的魔力.进而评价这个小品.(4)个人点评(5)乐曲/小品背景介绍(6)引用来源/参考资料个人点评:对于这部音乐小电影.我选取了五个我觉得很有必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下的点.镜头一:在电影的开端.由大魔法师的出场到退场都是是使用了一种比较神秘的背景音乐(用了单簧管和小提琴的合奏).营造出符合魔法一种神秘奇妙气氛.以及渲染大魔法师法力高深的印象.进而与在偷偷观察大法师的米奇形成的法力不足,天真可爱的形象进行对比.这样子让人理解到实力悬殊强弱,好奇接下来要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而我觉得这一段作为电影的开头不仅做到了影音同步,神秘之余带一点勾引的感觉,让人产生了对这段音象的好奇心,起到了很好的起到引导的作用.同时也是对结局的一个预示.镜头二:大法师命令米奇老鼠的时候神气的样子以及权威的举动配合大管以及定音鼓有点小高潮的配乐(就是声调一下子上去的感觉)让人顿时惊吓或者是心生恐惧(潜意识上面和米奇一样形成了对大魔法师的敬畏之情)而且这种配乐方式同样也有应用在扫把人灌水的时候统一的一种整齐不乱稳重低沉的感觉.而这一段的意义在于表示大魔法师的法力权威.以及对最后高潮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却由法师一制而止的举动做出了呼应.第三段:米奇在梦中激昂的指挥音乐是由钹和鼓类乐器为主旋律交织而成的整个小高潮部分(动画中是以这种激昂的形式表现出米奇梦中美好的幻想以及对自己的过分自信)以钹的响声来表示乐章瞬时的最高点.以表达海浪以及星星的组合的急促壮阔效果.以表示米奇在梦中能力的强悍,以及米奇对魔术的渴望.第四段:扫把人被砍成块状的时候小号戛然而止:正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里小号戛然而止引发人对后面剧情发展的一个预测,很多人都认为木块被砍成块状以后不应该是整个故事的结束.但是却没有了音乐:其实这是留给观众的一个想象空间,到底接下来要发生什么,刚刚发生了什么.这部分空白就是对整个乐章的一个前呼后应,而且空隔的时间长略得当.明显起到一个分割音乐节奏的好处.(紧接着也是用断续吹奏小号来营造扫把人打不死的画面)第五段:乐章的高潮以及结尾的衔接:所有的乐器在乐章的高潮共同交织出一种混乱而无法制止的场面.但是当钹声响起(大魔法师出现)情况就瞬间变成了井然有序.在以钹声为信号开始有对混乱嘈杂的部分有了适合的规律.逐渐开始由混乱走下来.到场面沉寂.这一段的衔接对应前文.很好的回应了大法师的能力以及米奇的无能无力.总结:动画和乐章声影结合.堪称和谐完美.通过艺术的方式用可感可观的形象给予视觉上的冲击以及听觉上的震撼.很好的把交响曲以及米老鼠大魔法师的形象结合起来.进而升华的表现出来.形成壹加壹不等于贰的绝佳效果乐曲/小品的背景乐曲背景:《魔法师的弟子(The Sorcerer's Apprentice)》是法国作曲家保罗杜卡(保罗社卡斯)在1897年写的一首交响诗。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魔法师的弟子》这首乐曲,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乐曲中所表现的故事情节,激发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欣赏《魔法师的弟子》这首乐曲,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乐曲中的旋律变化,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乐曲《魔法师的弟子》音频文件、相关图片等。
2.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向学生介绍魔法师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对乐曲的兴趣。
b. 播放《魔法师的弟子》片段,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乐曲风格。
2. 乐曲欣赏:a. 完整播放乐曲,让学生初步体验音乐的美感。
b. 分段欣赏乐曲,引导学生关注旋律变化。
c. 分析乐曲结构,讲解乐曲中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3. 音乐分析:a. 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
b. 分析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如魔法师、弟子等。
c. 讨论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如神秘、紧张、欢快等。
4. 音乐实践:a. 邀请学生哼唱乐曲中的旋律。
b. 引导学生尝试用动作表现乐曲中的音乐形象。
5. 总结与拓展:a. 回顾乐曲《魔法师的弟子》的特点及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b.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古典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魔法师的弟子》这首乐曲,让学生感受了古典音乐的魅力,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旋律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但在音乐实践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对音乐表现能力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音乐实践方面的训练。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奠定了基础。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魔法师的弟子》乐曲的欣赏能力。
2. 学生对乐曲结构、旋律等方面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表现能力。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魔法师的弟子》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的一首曲目,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曲目,掌握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舞蹈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舞蹈技巧,对于圆舞曲这种类型的音乐,他们可能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需要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强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舞曲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通过学习《魔法师的弟子》,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提高艺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2.音乐与舞蹈的结合。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和欣赏《魔法师的弟子》,让学生感受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2.演示法: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分享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魔法师的弟子》的音频、视频以及相关图片。
2.舞蹈道具:如扇子、纱巾等。
3.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练习舞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播放《魔法师的弟子》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圆舞曲的认识,以及与其它类型音乐的差异。
2.呈现(5分钟)播放《魔法师的弟子》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圆舞曲的风格特点。
同时,观察视频中舞蹈的动作,为接下来的舞蹈练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魔法师的弟子》的舞蹈动作,学生跟随模仿。
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动作,确保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舞蹈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表现不足的小组,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进度。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分享心得。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陈钢创作的一首音乐作品,选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
本曲以魔法、师徒关系为主题,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
音乐语言独特,旋律优美,节奏多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的主题、结构、风格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交响诗这种体裁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逐步认识和了解。
同时,学生对魔法、师徒关系等主题具有浓厚兴趣,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及音乐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交响诗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3.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培养情感共鸣。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的音乐特点及表现手法。
2.学生对交响诗体裁的认识和理解。
3.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提高情感共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播放音乐,让学生感受作品的风格、情感等特点。
2.讲解法:教师对作品进行分析,讲解音乐语言、表现手法等。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实践法:学生参与演奏、合唱等实践活动,增强对音乐的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作品介绍、分析、图片等资料。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
3.乐器: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4.练习册: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魔法师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风格、情感等。
3.操练(15分钟)分析作品结构,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主题、动机等。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巩固(10分钟)讲解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音乐《魔法师的弟子》说课稿
音乐《魔法师的弟子》说课稿音乐《魔法师的弟子》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魔法师的弟子》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魔法师的弟子》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童话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教科书试用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神奇的童话”中的一首欣赏曲目。
是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笛卡斯创作于1897年。
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
《魔法师的弟子》全曲分为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
序奏部速度较慢,9/8拍。
由小提琴和单簧管先后奏出两个动机,描写了魔法师轻声咕哝,诵念咒语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由谐谑曲组成的主体部分,诙谐、跳跃的主题,生动的描绘了扫帚拎水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魔法师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态。
在这一部分里,拎水的主题不断的展开、升华,气氛越来越热烈,使人仿佛看到没有学会解除魔法咒语的弟子在滔滔不绝的流水面前,手足无措的慌张神情。
结束部分由铜管奏出的号角性的音调,表示魔法师回来了。
于是,乐曲又恢复到平静。
二、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小学向中学的过渡阶段,接受了近六年的音乐学习,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听辨部分乐器的音色,能听辨简单的多声部音乐,而且小学生的心理却更具幻想,具有欣赏交响音乐的基础,是本堂课的一个有利因素,但是对音乐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而确立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感悟音乐魅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2.能力目标:初步学习欣赏交响乐的方法,提高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3.认知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和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在乐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难点是:能听辨《魔法师的弟子》的主题以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魔法师的弟子》,让学生了解古典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音乐结构。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魔法师的弟子》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一部古典音乐作品,以魔法、师徒关系为主题,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
2. 音乐结构:分析《魔法师的弟子》的曲式结构,了解其主题、发展、再现等部分。
3. 音乐风格:探讨《魔法师的弟子》的古典音乐风格,感受其优美、激昂、神秘的旋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欣赏《魔法师的弟子》,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结构。
2. 难点:分析《魔法师的弟子》的古典音乐风格,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播放《魔法师的弟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
2. 讲解法:教师讲解作品背景、音乐结构和风格特点。
3. 互动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增进师生间的交流。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魔法师的弟子》的背景和作曲家瓦格纳。
2. 播放音乐:让学生完整地欣赏《魔法师的弟子》。
3. 讲解分析:讲解作品的曲式结构、音乐主题及古典音乐风格。
4. 互动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讨论作品的魅力所在。
5. 总结: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优秀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六、教学拓展1. 对比欣赏:《魔法师的弟子》与其他古典音乐作品的异同,如德国作曲家巴赫的《Air on the G String》、法国作曲家莫扎特的《魔笛》等。
2. 深入了解瓦格纳:查找资料,了解瓦格纳的其他代表作品,如《尼伯龙根的指环》、《漂泊的荷兰人》等,感受其音乐风格。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尝试分析《魔法师的弟子》的曲式结构,绘制曲式图。
2. 结合所学,创作一段以“魔法”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可以采用古典音乐风格,也可以结合其他音乐风格。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魔法师的弟子》是一首来自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的曲目,它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富有特色的旋律吸引了广大学生。
本曲讲述了魔法师的弟子在魔法师不在家时,偷学魔法,却意外地将魔法师的所有魔法都释放出来的故事。
歌曲的旋律活泼、欢快,充满了童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引导来深入理解音乐作品,并能够从音乐中感受到快乐。
此外,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都较为强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活泼的旋律,能够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魔法师的弟子》的音乐旋律和节奏。
2.通过学习这首曲目,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曲目中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旋律和节奏的掌握。
2.对曲目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想象。
3.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的提升。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面感受音乐的魅力。
2.通过故事讲述,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分组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音乐教材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准备音响设备,以便播放音乐。
3.准备故事课件,以便讲述故事。
4.准备分组练习所需的乐器或其他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魔法师的弟子》的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曲目背景和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述《魔法师的弟子》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
同时,教师展示相关的课件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3.操练(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演唱《魔法师的弟子》,注意指导学生掌握音乐旋律和节奏。
初中音乐_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乐_魔法师的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魔法师的弟⼦教学⽬标1、聆听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哼唱兵记住“扫把拎⽔”的主题⾳乐。
2、听辨⼤管、弦乐的⾳⾊特点。
3、了解节奏、速度、⼒度与主题⾳乐情绪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重、难点1、重点:哼唱并记住“扫把拎⽔”的主题⾳乐。
2、难点:听辨扫把拎⽔的主奏乐器⼤管的⾳⾊。
教学⽤具电⼦琴、多媒体教学过程欢迎⼤家来到⾳乐课堂。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师给⼤家带来了⼀⾸⾳乐的奇幻故事。
导⼊:很久以前,在⼀座古⽼的魔法城堡⾥,住着⼀位法⼒⽆边的⽼魔法师和他的⼩弟⼦!播放视频并进⾏讲解:⼩弟⼦每天都需要⼲活,⼀天⽼魔法师正在施魔法,念咒语。
⼩弟⼦偷听到了⼀句咒语,他想偷懒,于是⽤他偷听来的咒语将⼩扫把复活来帮他⼲活。
故事是怎么发展的呢?我们来听⼀下⾳乐⼀、扫把复活1、通过这段⾳乐,联想⼀下,⼩扫把要⼲什么呢?2、⾳乐表现的⼩扫把是⼀个什么样的情绪呢?(活泼欢快)(1)这样的情绪是⽤什么样的⾳乐⼿段表现出来的呢?如旋律线条⽅⾯。
是连贯的?还是跳跃的?(2)聆听⾳乐,演奏这段旋律的乐器的⾳⾊特点?(柔和浑厚)(3)演奏出这种柔和浑厚的⾳⾊的乐器是什么呢?(⼤管)(插⼊图⽚,认识⼤管)(4)当⼤管吹奏出这种短⾳⽽富有弹性的时候,就会给我们⼀种活泼欢快诙谐的感觉。
3、哼唱主题(1)让我们⼀起来哼唱⼀下⼩扫把的主题⾳乐3/8 1=bA600/300/3#4#5/601/601/76#5/6......Bong(2)找找看,旋律中有谁帮助它⾛的更活泼欢快呢?跳⾳记号:可以使⾳⽐较有弹性休⽌符:把⼀个⼀个的⾳隔离开,更加有种短促的感觉(3)现在我们每⼀位同学都事⼀把可爱的⼩扫把,让我们把这种活泼欢快的感觉表现出来。
4、⼤家都记住这段主题⾳乐了吗?那我要考考你们第⼀次第⼆次第三次情绪越来越激动、⾼涨⼒度mp mf ff乐器①、⼤管独奏②、⼩号主奏③、管弦乐合奏②、出⽰⼩号,让学⽣看⼀看,摸⼀摸,说⼀下⼩号的材质。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音乐上册《魔法师的弟子》名师教案
《魔法师的弟子》名师教案教材分析:童话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神奇的童话”中的一首欣赏曲目。
是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迪卡斯创作于1897年。
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
《魔法师的弟子》全曲分为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
序奏部速度较慢,9/8拍。
由小提琴和单簧管先后奏出两个动机,描写了魔法师轻声咕哝,诵念咒语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由谐谑曲组成的主体部分,诙谐、跳跃的主题,生动的描绘了扫帚拎水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魔法师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态。
在这一部分里,拎水的主题不断的展开、升华,气氛越来越热烈,使人仿佛看到没有学会解除魔法咒语的弟子在滔滔不绝的流水面前,手足无措的慌张神情。
结束部分由铜管奏出的号角性的音调。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感悟交响音乐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欣赏交响乐的方法,提高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1、听辨乐曲的主题音乐及主奏乐器的音乐2、从各音乐要素来分辨各音乐的表现作用。
3、了解音乐体裁交响诗,通过欣赏提高音乐感受力与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听辨主题音乐的次数及力度、速度、节奏上的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管弦乐队的知识,谁来说说管弦乐队的组成?有哪些代表乐器?还记得《彼得与狼》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吗《彼得与狼》的音乐体裁是什么?——交响童话二、揭题:1、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交响乐中的另一种体裁——交响诗(课件)2、交响诗是类似于交响童话的一种体裁,我们知道交响童话就是用交响乐的形式来给我们讲述童话故事,那交响诗呢也是跟交响童话一样用音乐来给我们讲故事,但因为交响诗所讲述的故事会具有一定的魔幻、神奇、浪漫的色彩,所以才把它称之为“诗”。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听的童话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它是由法国作曲家迪卡斯于1897年创作的。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魔法师的弟子》这首乐曲,了解并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乐曲介绍:《魔法师的弟子》是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作品,是一首具有魔法色彩的钢琴曲。
2. 乐曲分析:乐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魔法师的弟子在学习和掌握魔法的过程中的喜悦和自信;第二部分展现了魔法的神秘和奇妙;第三部分回到了现实,弟子意识到魔法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从而懂得了珍惜现实生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魔法师的弟子》,使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风格及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乐曲中的魔法元素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曲家瓦格纳及其作品《魔法师的弟子》。
2. 欣赏乐曲:教师播放《魔法师的弟子》,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
3. 乐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三个部分,探讨魔法元素在音乐中的表现。
4.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享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创作一段以魔法为主题的音乐作品,可用钢琴或其他乐器。
6. 展示与评价:各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共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魔法师的弟子》,使学生了解了古典音乐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乐曲中的魔法元素,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使他们在欣赏的也能体验到创作的乐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魔法师的弟子》乐曲的欣赏能力有所提高,能够简单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2. 学生能够理解乐曲中的魔法元素及其在音乐中的表现。
3. 学生在创作音乐作品时,能够运用所学的魔法元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魔法师的弟子》优质教案
《魔法师的弟子》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音乐鉴赏》第四章第三节“管弦乐的魅力”,详细内容为分析与实践德彪西的《魔法师的弟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德彪西的生平及其音乐特点,理解《魔法师的弟子》的创作背景。
2. 培养学生对管弦乐的鉴赏能力,学会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分析《魔法师的弟子》的音乐结构和表现手法。
重点:理解德彪西的音乐风格,学会欣赏管弦乐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魔法师的神秘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德彪西的生平及其音乐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魔法师的弟子》的创作背景。
3. 作品鉴赏:播放《魔法师的弟子》,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讲解音乐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4.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音乐中的主题发展和乐器运用,进一步理解作品。
5. 例题讲解:选取音乐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掌握音乐鉴赏的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老师的分析方法,自行分析另一段音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德彪西生平2. 《魔法师的弟子》创作背景3. 音乐结构与表现手法① 旋律特点② 和声处理③ 乐器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魔法师的弟子》中的主题发展和乐器运用,写出不少于5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要点:① 主题发展:描述音乐主题的变化和展开,以及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
② 乐器运用:分析各种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实践分析和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德彪西的音乐风格,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欣赏德彪西的其他作品,如《月光》、《海》等,进一步了解印象派音乐的特点。
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魔法师的弟子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音乐表达情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通过音乐传达快乐、悲伤等情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通过合唱表达音乐情感。
此外,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也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他们在讨论中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实践活动也展示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这让我深感欣慰,同时也提醒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继续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乐器配合方面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着重强调乐器在乐队中的作用,并通过更多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乐器配合的技巧。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魔法师的弟子》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富有故事性的交响乐作品,它通过音乐讲述了一个魔法师弟子与扫帚的有趣故事。这首曲子是音乐与故事完美结合的典范,展示了音乐在叙事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曲子的具体分析。通过分析它的曲式结构和乐器运用,了解音乐是如何描绘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的。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音乐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
六年级音乐欣赏课魔法师的弟子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19课《魔法师的弟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欣赏《魔法师的弟子》,了解其音乐特点,能够简单地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魔法师的弟子》,感受乐曲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魔法师的弟子》。
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音乐教材。
学具:耳朵、心灵。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魔法师的弟子》,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 乐曲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讲解乐曲的情感表达。
3.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4. 实践活动:教师安排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乐曲的美。
六、板书设计《魔法师的弟子》结构:主题A 主题B 主题A情感:欢快庄重欢快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再次欣赏《魔法师的弟子》,并尝试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2. 请学生写一篇短文,分享自己对《魔法师的弟子》的理解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对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类似的乐曲,让学生进行拓展延伸,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本节课的音乐欣赏内容为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19课《魔法师的弟子》。
这首乐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丰富的情感变化,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主题A、主题B和主题A的再现。
主题A以欢快的节奏和明快的旋律展示了一种活泼的氛围,主题B则以庄重的节奏和和缓的旋律表现出一种严肃的情感。
通过对这首乐曲的欣赏和分析,学生能够了解到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并进一步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小学音乐_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聆听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交响诗,并能对交响诗感兴趣,感悟其魅力。
2、通过欣赏能够辨听小提琴、单簧管、大管、铜管乐器的音色及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3、能够辨听、记忆谐谑曲主题。
教学重点:能够听辨谐谑曲主题以及每遍主题的主奏乐器。
教学难点:谐谑曲主题的记忆、主奏乐器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主题谱、多媒体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动画片《魔法师的弟子》,导入新课。
二、新作赏析目标落实(一)片段赏析了解故事1、聆听序奏部分片段A教师播放图片(城堡、老魔法师、小扫把、徒弟)作故事的背景介绍。
B播放念咒语的音乐片段。
设问:音乐给你怎样的感觉?徒弟会在干什么?C出示乐器小提琴、单簧管简介乐器并聆听音色。
2、聆听谐谑曲部分片段A播放小扫把主题音乐。
设问:这是个怎样的小扫把?由什么乐器表现的?B选择乐器,聆听大管音色,教师简介乐器。
C出示小扫把主题。
用bong模仿大管音色演唱主题。
D加快速度唱E讲解顿音记号,休止符并按这些符号的提示演唱。
F边唱边演G播放水溢出片段H观看徒弟砍扫把视频I聆听扫把复活音乐,并表演。
3、聆听结尾部分A播放师父回来的音乐.设问这是为怎样的师傅?由什么乐器发出的音响?B出示图片,简介铜管乐器组。
(二)作品结构分析板书序奏、谐谑曲,尾声三部分。
(三)视听结合体会内涵完整观看动画片三、拓展延伸小结升华1、简介交响诗2、简介作曲家,推荐相关古典音乐动画片。
3、教师小结《魔法师的弟子》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音乐学习,已经形成较好的课堂常规习惯。
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的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有些孩子正处在变声器,上课不喜欢张嘴唱歌,不在像低年级孩子那样喜欢表现自已。
因此,教师上课要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喜欢音乐课,并自主参与到音乐学习中。
《魔法师的弟子》歌曲分析
全曲分为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
1、序奏部速度较慢,小提琴和单簧管先后奏出 两个描写小巫师轻声咕哝、诵念咒语的动机; 在两个接连出现的动机中,乐曲对后一个动机 予以强调,然后反复一遍。接着,突然增强力 度,表示咒语生效,扫帚突然活动起来。随后 在定音鼓的猛击下结束了这一戏曲性的序曲部 分。
3、结尾部铜管奏出号角性的音调,表示魔法 师回来了。于是乐曲恢复与序奏部一样的慢 速度,象征魔法师急念咒语后,扫帚立即停 止行动,一切归于平静。乐曲在安宁的气氛 中结束。
2 、谐谑曲部分:一开始,大管呈示由序奏部第二个 动机演变而成的谐谑曲主题,生动地描绘了扫帚取水 的情景和小巫师得意洋洋的神态;紧接着出现序奏部 第一动机的变体,使人仿佛看到兴奋的小巫师更为起 劲地诵念咒语使扫帚工作得更勤快些;接着扫帚搬桶 倒水的谐谑曲主题得到了充分的展开,气氛越来越热 烈,使人仿佛看到没学会解除魔法咒语的小巫师在滔 滔不绝的流水面前,手足无措的慌张神情;这时小号 突然吹响,顷刻间乐声停止,象征惊慌失措的小巫师 猛地用斧头将扫帚劈成两半,骤然间,气氛更为紧张,象征两把扫帚同时行动,轮番取 水,流水滚滚而来不可阻挡。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聆听《魔法师的弟子》优质课教案设计2篇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聆听《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又称交响谐谑曲,演奏时间约12分钟。
全曲分为序曲、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
序曲和结尾速度较慢,9/8拍。
中间以主题曲贯穿的谐谑曲为乐曲的主体部分速度较快3/8拍。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小学向中学的过渡阶段,接受了近六年的音乐学习,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听辨部分乐器的音色,能听辨简单的多声部音乐,而且小学生的心理却更具幻想,具有欣赏交响音乐的基础,是本堂课的一个有利因素,但是对音乐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
教学目标:1.能够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魔法师的弟子》。
了解交响诗与交响谐谑曲的音乐形式,知道法国作曲家迪卡斯。
2.能听辨出乐曲中的主题音乐,感受音乐的情绪变化,并听辨主奏乐器的音色及其在乐曲情绪变化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听辨乐曲中的主题音乐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在音乐情绪变化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中情绪的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乐曲完整聆听师:“我今天请大家“听”一个带有魔法色彩的童话故事,但不是我来讲,而是一部交响乐——《魔法师的弟子》(板书“交响诗”三个字)。
“请大家结合图片文字安静地听。
同时,把你在音乐中感受到的不同情绪以及你知道的乐器名称,简单的记录下来。
”1.(ppt图2完整纯音频聆听,教师完成后面教学环节中板书的准备工作并巡视观察学生的表情及表现。
听完后评价学生能耐心聆听、安静聆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耐心地聆听音乐的习惯。
让学生感受故事也是可以用音乐来讲的。
)2.请学生对所体验到的情绪进行板书。
(为后面分析乐曲作铺垫)二、作品及作者简介、音乐知识(ppt图3:作者介绍及作品介绍)1.作品简介“师:这首《魔法师的弟子》是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迪卡斯创作于1897年,以德国文学家歌德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而创作的一首交响诗也叫交响童话,因其风趣幽默诙谐所以又称交响谐谑曲。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3课《魔法师的弟子》|人音版(简谱)(2023秋)
3.实践活动中的协作与交流:在分组讨论和打击乐器伴奏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表现出积极的协作精神和良好的交流能力。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小组在分工合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任务分配不均等。为此,我将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学会合理分工、共同进步。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3课《魔法师的弟子》|人音版(简谱)(2023秋)
一、教学内容
《魔法师的弟子》为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三课,人音版(简谱)(2023秋)。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学习歌曲《魔法师的弟子》:通过学唱此曲,让学生掌握2/4拍子的韵律感,熟练运用简谱进行演唱。
2.歌曲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了解曲式结构,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节奏和曲式结构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连音、跳音等技巧,我会通过示范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2/4拍子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演唱中更好地表现节奏感。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打击乐器伴奏的实践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2/4拍子的基本原理。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分组合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通过欣赏不同版本的《魔法师的弟子》,使学生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魔法师的弟子》说课稿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魔法师的弟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魔法师的弟子》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3课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选自著名作曲家莫扎特的歌剧《魔笛》中的一个片段,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歌曲采用了活泼、有趣的旋律,生动地描绘了魔法师的弟子与魔法棒的故事情节。
通过对这首曲目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感受歌剧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认知和感受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典音乐,尤其是歌剧音乐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他们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同时,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魔笛》歌剧的背景及《魔法师的弟子》片段的特点。
2.能够准确地演唱《魔法师的弟子》,感受音乐的魅力。
3.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4.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精神,提高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魔法师的弟子》的旋律,准确演唱。
2.难点:理解歌剧音乐的特点,感受音乐的魅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讲授法,讲解《魔笛》歌剧的背景及《魔法师的弟子》片段的特点。
2.采用示范法,引导学生准确演唱歌曲。
3.采用互动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4.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歌剧表演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魔笛》歌剧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魔法师的弟子》片段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歌剧音乐。
3.示范:教师示范演唱《魔法师的弟子》,学生跟随模仿。
4.练习:分组练习,学生互相纠正、指导,提高演唱准确性。
5.展示:各组选出代表进行演唱展示,评价其表现。
6.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魔法师的弟子》旋律中的特点,如节奏、音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谐谑曲部分:一开始,大管呈示由序奏部第二个 动机演变而成的谐谑曲主题,生动地描绘了扫帚取水 的情景和小巫师得意洋洋的神态;紧接着出现序奏部 第一动机的变体,使人仿佛看到兴奋的小巫师更为起 劲地诵念咒语使扫帚工作得更勤快些;接着扫帚搬桶 倒水的谐谑曲主题得到了充分的展开,气氛越来越热 烈,使人仿佛看到没学会解除魔法咒语的小巫师在滔 滔不绝的流水面前,手足无措的慌张神情;这时小号 突然吹响,顷刻间乐声停止,象征惊慌失措的小巫师 猛地用斧头将扫帚劈成两半,骤然间一切归于安宁; 然而,稍过片刻,谐谑曲主题再次响起,情绪更为激 烈,气氛更为紧张,象征两把扫帚同时行动,轮尾部铜管奏出号角性的音调,表示魔法 师回来了。于是乐曲恢复与序奏部一样的慢 速度,象征魔法师急念咒语后,扫帚立即停 止行动,一切归于平静。乐曲在安宁的气氛 中结束。
歌曲分析
全曲分为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
1、序奏部速度较慢,小提琴和单簧管先后奏出 两个描写小巫师轻声咕哝、诵念咒语的动机; 在两个接连出现的动机中,乐曲对后一个动机 予以强调,然后反复一遍。接着,突然增强力 度,表示咒语生效,扫帚突然活动起来。随后 在定音鼓的猛击下结束了这一戏曲性的序曲部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