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光互补”光伏项目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光伏与“农业”的背景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民的种植意识大大改善。二十一世纪的农业,将是绿色农业的革命,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百姓的关注,社会在倡导绿色农业、绿色无公害产品之时最需要关注的应该是其根本。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农光互补也称光伏农业,是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无污染零排放的特点,既具有发电能力,又能为农作物、食用菌及畜牧养殖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二、“农光互补”顺势发展的原因

1、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与光伏发电需要不同的光波,光伏日光温室能够实现发电种植两不误。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会造成一定的遮光,每个大棚可根据不同农作物对光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装机容量设计,满足植物光合作用对光的需求。

太阳能电池组件还能阻隔部分紫外线,反射昆虫繁殖需要的蓝紫光,可有效减少种植作物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种植作物品质和产量,是利用高新科技打造绿色生态农业的新模式。

2、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光伏产业成本的需要

传统方式建设光伏电站,一般为工业用地,成本高且不符合政府合理利用资源的方针。而利用农“农光互补”项目,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环保农业趋势。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发展,在配套基础设施、贷款等方面提

供扶持【光伏明确被央行列入《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5】第39号文)】。

3、解决就业,增加农民收益的需要

建设“农光互补”项目,农民除了获得流转土地的租金以外,光伏项目公司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工作岗位,解决“40、50、60”年龄段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农民不用远出打工并有较好的收入。

4、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导向

近几年国家频繁颁布了与光伏发电有关的政策【《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7,国能新能[2014]447号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印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从这一系列政策内容来看,国家扶持光伏行业发展的政策导向明确,且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包括规划发展目标、补贴标准、补贴期限、资金来源在内的一系列扶持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已基本完善,为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农光互补”的发展现状

光伏农业是一种新形式的土地综合利用方式,是现代化农业与清洁能源紧密结合的产物,可以推动绿色农业生产,实现科技高效的循环生态农业。农光互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无污染零排放的特点,它既具有发电能力,又能为农作物、食用菌及畜牧养殖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以此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国外光伏农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全球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略多于分布式发电项目,事实上国外光伏行业以分布式为主。

日本农林水产领域在2013年放宽了有关农业型光伏发电的规定:若发电设备的阴影造成的农作物减收比例在20%以内,则支柱的地基部分便认可转用为暂时性农用地。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域宽广的农业大国则较多为光伏屋顶发电,较少与农业结合。现阶段,欧美地区政府补贴下调,光伏投资者积极性降低,短期,农业光伏的进展缓慢。

2、国内光伏农业发展现状

相较国外光伏形式,我国集中式和分布式电站发展失衡,投资太阳能电站,需要高度密集的资金,和集中的管理。这就意味着通常,投资大型太阳能电站需要占用大量的面积,这个面积在分布式屋顶较难获得。于是,在荒地投资大型电站,成了一时的主流应用形式。中国每年以10G的装机量,仅仅几年,就达到了世界第一的装机量。

但是,在西部的荒漠地区投资太阳能电站,出现了消纳的问题,严重的地区,由于无法消纳分布式太阳能电力,电网出于安全考虑,对太阳能电力输出进行了计划性限制,导致太阳能电站投资的收益降低。于是,往东部地区投资大型电站,变成了主流的应用方式。

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下,国内光伏应用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国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以农光、渔光、风光等多能互补方式来建设光伏电站,其项目具备经济性和推广性,有助缓破解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瓶颈,大有“助燃”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之势。这种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组合电源点的新模式,既优化了光伏电能质量、避免了“弃光”,又提高了电网的调节能力和送出电线的利用率。

然而,东部地区缺少平坦的荒地,太阳能和温室大棚是太阳能占用耕地的一个特殊的解决方案,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光伏大棚“现代化农业”。然后,很多人为了投机取巧,建立了看起来像大棚,其实是太阳能电站的“光伏大棚”。

国家能源局,在近期也出台了规范太阳能和农业结合的使用规范,太阳能电站如果建立在具有“产权”的建筑物上,只能算分布式太阳能电站,而没有产权的临建或大棚上,必须经过大型电站的严格可行性审批,防止对耕地资源的低效占用。

三、“农光互补”光伏项目正确操作

浙江同景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农光互补的重要代表企业,2011-2015年期间,携手华为、中电投等知名优秀企业,采用单轴、双轴跟踪系统技术应用累计达到200MWp左右。浙江同景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太阳双轴联动跟踪和压定式支架系统,针对不同地形制定光伏板架设高度,建设“上部光伏发电、下部农业种植”的农光互补光伏发电模式,使发电单元“东-西、南-北”双向跟踪,架下作物大规模耕种。与传统固定模式相比,该模式能大幅提高光能转化率和农作物产出率,实现一地多用,促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及环境增益。

a农光互补原理

根据地质条件,跟踪系统的地基基础方案为水泥基础压地式方案,无土方开挖,防止了水土流失,组件下方土地仍可进行农作物栽培,跟踪电池组件支架安装过程不破坏土地,不改变土地性质。同时,跟踪支架系统桁架百叶窗的结构,遮挡了30%左右的阳光,形成了一个低温小气候,减少了病虫害,同时还能有效延长作物的生长时间,提升作物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