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方案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文件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77901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e.png)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文件一、为啥要有这个规范。
你想啊,小流域就像我们身边一个小小的生态家园。
如果不按照规范来建设,就可能搞得乱七八糟。
比如说,污水乱排,垃圾乱丢,山上的树乱砍,那小流域里的水就会变得脏兮兮的,水里的小鱼小虾都活不下去了,周边的小动物也没了栖息地。
这个规范就像是小流域建设的一本“宝典”,告诉大家怎么做才能让小流域既干净又充满生机。
二、建设内容的规范。
1. 水土保持工程方面。
就好比是给小流域的土地穿了一层“防护服”。
在山坡上,要根据坡度的大小来修建不同类型的梯田。
如果是比较缓的坡,就修那种宽宽的梯田,像给山穿上了一层平整的铠甲;要是陡坡呢,就得想办法让雨水和泥土能好好地待在原地,比如种上一些根系很发达的草或者灌木,它们就像小爪子一样,紧紧抓住泥土,不让它被雨水冲走。
还有山谷里的河道,不能让它随便被泥沙淤积。
要在合适的地方设置一些拦沙坝,就像在河道里设了一个个小关卡,泥沙走到这儿就得停下来,这样河道就能一直保持通畅,河水也能清澈地流淌啦。
2. 面源污染防治。
小流域周围的农田可不能乱施肥、乱喷农药。
这个规范就规定了,要采用环保的施肥和施药方法。
比如说,要根据农作物的需要精准施肥,不能一股脑儿地把化肥都倒进去。
就像人吃饭一样,吃多了会撑坏的。
对于农药呢,能少用就少用,如果要用,也要用那些容易分解、对环境友好的。
而且,农田旁边要设置一些缓冲带,像种上一排排的芦苇或者菖蒲,这些植物就像小卫士一样,能把从农田里流出来的带有少量化肥和农药的水过滤一下,把脏东西留在自己身边,让干净的水流到河里去。
农村的生活污水和垃圾也是个大问题。
规范要求要建立合适的污水处理系统,不能让污水直接流到河里。
可以建一些小型的污水处理站,或者采用人工湿地的方法来处理污水。
就像让污水在一个长满水草的“小花园”里走一趟,出来的时候就变得干净了。
垃圾呢,要分类收集,可回收的、有害的、能堆肥的,都要分开,不能到处乱扔,就像把家里的东西都收拾得井井有条一样。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一)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142e9de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3c.png)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面源污染是指雨水径流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将污染物带入水体的过程。
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农田农药、农业养殖废弃物、城市道路和建筑工地等,对水体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保护水资源,改善水质环境,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面源污染防治。
二、工作原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主要通过构建生态工程系统来实现。
该系统包括生态河道、湿地、生物滤池等组成部分。
生态河道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湿地可以吸附和降解污染物;生物滤池则通过植物根系和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初步调研:对目标小流域进行综合调查,了解污染源的分布和数量。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包括工程设计和植被配置等。
3. 工程建设: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工程建设,包括生态河道、湿地和生物滤池等的建设。
4. 植被配置: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选择适合的植物进行配置,以提高系统的净化效果。
5. 运营管理:定期对生态工程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
四、适用范围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适用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小流域,特别是农田和城市建设集中的区域。
五、创新要点1. 生态工程系统的构建:通过构建生态河道、湿地和生物滤池等组成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工程系统,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
2. 植被配置的优化: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植物进行配置,提高植物对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能力。
3. 运营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健全的运营管理机制,定期对生态工程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
六、预期效果1. 减少面源污染物的输入:通过生态工程系统的构建和植被配置的优化,减少面源污染物的输入,改善水质环境。
2. 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生态河道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少污染物的滞留时间。
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
![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4b6f1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fc.png)
生态清洁小流域实施方案附件2: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与原则(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以农村“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为切入点,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坚持地方和农民投入为主,国家适当补助;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治理和新农村建设、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水利水土保持措施与其它措施相结合;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坚持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的方法,用好“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的机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二、建设内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
工程建设应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基础,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态修复、水系整治和人居环境改善,建立面源污染控制、人为水土流失防治等管理制度,加强相关监测评价等。
(一)工程建设1、小流域治理工程。
结合当地实际,实施坡耕地改造,修建水窖、水塘和坡面灌排水系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营造水土保持林草,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入库(河)生物缓冲带。
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发挥梯地、林草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控制和降解面源污染的作用。
2、生态修复工程。
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封山禁牧、封育保护,加强林草植被保护,防止人为破坏。
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
3、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编制河道整治规划,采取清淤、护岸、筑堰和绿化等措施,对小流域内河道进行综合整治。
封河育草,维系河流良好生态系统。
禁止河道采沙,加强河道管理及其维护。
防止污水和垃圾进入河道,确保河道清洁和优美环境。
4、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搞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议书
![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议书](https://img.taocdn.com/s3/m/6362f06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e.png)
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小流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城市小流域的水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排水系统、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这些污染物经过雨水的冲刷和排放,进入小流域,对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的开展对于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小流域水质:通过治理项目,减少城市小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提高水质,改善水环境。
2.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治理项目,保护小流域的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3. 促进可持续发展:通过治理项目,提高城市小流域的环境质量,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三、项目内容1. 水污染源头治理:对城市排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放口、农业面源污染等进行综合治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水体修复与保护:对小流域内的河流、湖泊等水体进行修复,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 生态建设与保护:在小流域内进行植被恢复、湿地修复等生态工程,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4. 宣传教育与管理: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小流域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四、项目实施1. 确定治理范围:根据小流域的实际情况,确定治理的范围和重点治理区域。
2. 制定治理方案:结合小流域的特点和水污染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明确工程措施和技术路线。
3. 确定投资规模:根据治理方案,确定项目的投资规模和资金来源,制定资金使用计划。
4. 实施工程建设:按照治理方案,实施水污染源头治理、水体修复与保护、生态建设与保护等工程建设。
5. 宣传教育与管理:开展水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小流域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五、项目效益1. 改善水环境质量:经过治理项目,小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水质达到或超过相关水质标准。
2. 保护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有利于保护小流域的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b8b7903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31.png)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听起来好像很专业的样子,其实咱们老百姓也能听懂。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个话题,让大家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有个初步的了解。
咱们要明白什么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小河流域里的水、土、气、植物、动物等资源都保护好,让它们和谐共生,形成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小流域。
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变得更好啦!那么,怎么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呢?这就涉及到一些技术导则了。
导则就是指导我们怎么做的规则。
按照这些规则去做,就能保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成功。
接下来,我就开始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些技术导则。
咱们一步一步来:1.1 保护水土资源要想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首先要保护好水土资源。
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咱们要做到不乱扔垃圾,不随意破坏植被,不滥伐树木,不让污水直接排入河流。
只有这样,我们的小流域才能保持水清土绿。
1.2 治理污染现在,很多地方的小河流域都有污染问题。
有的是因为工厂排污,有的是因为居民乱倒垃圾。
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比如,可以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好排放的污水;还可以开展垃圾分类,让有害垃圾得到妥善处理。
这样一来,我们的小流域就能变得更加干净整洁。
2.1 绿化美化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绿化美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可以在小河流域周围种植各种树木和花草,让这里变成一个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美丽景区。
还可以在河边设置一些休息区,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也能感受到生态文明的魅力。
2.2 增加生物多样性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不仅要干净整洁,还要充满生机。
我们可以通过引进各种动植物,增加这里的生物多样性。
比如,可以在河里放养一些鱼虾,吸引游客前来观赏;还可以在岸边种植一些鸟类喜欢的植物,让鸟儿在这里筑巢繁衍。
这样一来,我们的小流域就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3.1 建立监测机制要想确保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成果持久,我们还需要建立一套监测机制。
这包括对水质、土壤、空气质量等进行定期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XXXXX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XXXXX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e3e622a0116c175f0e48ed.png)
前言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突出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与当地景观相协调,基本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通过有效保护使综合治理后的小流域实现山青、水秀、人富。
水土流失作为面源污染物传输的载体,是造成水库及河流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
为保护水资源,保障饮水安全,探索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防治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申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的通知》(办水保〔2006〕145号)文件精神,拟在XX市XX大河小流域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
大河小流域位于XX市XXXX镇,流域幅员面积29.79km2,水土流失面积14.97km2,占幅员面积的50.3%,距XX市区47km。
项目区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以制度建设和监测为重点,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切入点,在项目区开展六项工程建设:小流域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和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通过六项工程建设把大河小流域建设成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在XX市水利局的领导下,XX市水务局组织XX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XX分站工程技术人员,对大河小流域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现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参阅XX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年报统计资料、土壤普查、国土详查、综合农业区划、XX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等大量科技成果,通过典型调查,确定在项目区开展小流域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和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设计出各项治理措施,并建立数据库,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完成了《XX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大河小流域实施方案》。
方案综合分析了流域及沿河周边产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查清了水质恶化的规律,确定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明确了防治目标,合理布局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各项工程建设,制定了实施步骤,为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治理大河小流域水土流失,建设良好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方案评审要点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方案评审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7aa23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8.png)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方案评审要点
1.小流域的生态特征和问题分析:评估小流域的自然环境、土地利用、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情况,明确小流域的生态问题。
2.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制定合理的计划和措施,使小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3.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评估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等方面。
4.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制定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土地治理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5.建设成果的监测和评估:制定建设成果的监测和评估方案,对建设后的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
6.社会参与和宣传推广:加强社会参与,提高公众对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度,同时加强宣传推广,提高建设成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7.人力资源和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管理效果的实现。
- 1 -。
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88e4c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2.png)
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实施方案水土保持是指保持水体和土壤的质量和稳定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
小流域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单位,对小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的科学实施,可以保护流域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益,同时也能维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目标和原则1.目标:根据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实施。
2.原则: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二、水土保持工作内容1.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等措施,提高小流域的水土保持能力,防治土壤侵蚀。
2.河道整治:对小流域内的河道进行整治,修复河道的生态系统,提高河道的净化能力。
3.塑造小流域景观:通过景观设计和整理,打造美丽的小流域景观,提升小流域的生态环境。
4.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小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减少对小流域的冲击。
5.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小流域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水土保持工作的进展情况,确保工作的质量。
6.加强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水土保持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三、实施步骤1.制定规划:对小流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制定详细的水土保持规划,明确目标和工作内容。
3.组织实施:成立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组织协调,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实施。
4.实施措施:按照规划确定的工作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植被恢复、河道整治、景观塑造等工作。
5.监测评估:定期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6.宣传普及: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水土保持知识,增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
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实施。
2.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定和修订,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工作的法律体系。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4acb7a1b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3.png)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城市周边的小流域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系统功能,必须制定明确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目标,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这些目标。
一、保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首要目标。
小流域是水资源的重要集水区,保护小流域的水资源对维护城市供水安全和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因此,建设目标应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防止水源地污染,提高水质;保护水生态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资源管理,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提高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重要基础。
小流域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应重点保护和恢复其中的生物多样性。
建设目标应包括保护特有物种和濒危物种,恢复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促进物种繁衍和迁徙。
三、改善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
小流域作为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生态系统功能的改善是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
建设目标应包括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保持能力;建设湿地和人工湿地,提高水质净化效果;改善水循环,增加水源涵养能力;保护和修复自然河道,恢复水流的自然状态。
四、增强社区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需要广泛参与社区居民和各利益相关方。
社区居民是小流域的直接受益者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者,他们的参与和支持至关重要。
建设目标应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建立有效的社区组织和管理机制,促进居民参与决策和管理;鼓励社区居民开展环保志愿活动,共同参与小流域的生态修复和保护。
五、加强监测和评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需要建立科学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小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建设成效,为后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建设目标应包括建立小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定期监测水质、植被覆盖、物种多样性等指标;开展生态效益评估,评估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对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建设措施和目标,优化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效果。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bbab390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8e.png)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的样子,其实说白了就是让我们的小河流域变得更干净、更美丽、更健康。
那么,这个导则里面都有哪些内容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简单来说,就是指在小河流域范围内,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使得水质得到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恢复、生态系统得到保护的一种区域。
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像我们小时候玩的“绿色家园”,只不过这个“家园”可比我们小时候的大多了。
那么,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里面都有哪些内容呢?其实,导则里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规划与设计:这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基础。
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这个方案要考虑到小河流域的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重要基础。
我们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
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提高水质;加强对河道的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加强对农业用水的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
3. 生态修复与保护: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
我们需要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湿地建设等手段,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还要加强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4. 环境监测与管理:为了确保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的效果,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长期的环境监测和管理。
这包括定期对水质、土壤、空气质量等进行检测;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等。
5. 社会参与与宣传: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我们要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还要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合作,形成合力推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
6. 经济与政策支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文件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01c16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fd.png)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文件一、前期规划要周全。
首先呢,得把小流域的情况摸得透透的。
就像你要给一个人治病,得先知道他哪儿不舒服一样。
要去调查这个小流域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河流走向等等。
这就好比给小流域做一个全面的体检,哪里是山包包,哪里是低洼地,土壤是肥沃还是贫瘠,都得搞清楚。
而且还要知道这个小流域里都住着哪些动植物小伙伴,可不能建设的时候把人家的家给拆了。
二、治理措施分好类。
1. 坡面治理。
种树栽草很重要。
就像给山坡穿上一件绿色的衣裳,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让山坡看起来美美的。
选择合适的植物很关键,不能在干旱的山坡上种那些特别爱喝水的植物,不然它们会渴死的。
比如说,在一些比较陡的坡面上,可以种一些根系发达的草,像狗牙根之类的,它们就像一个个小爪子,紧紧抓住土壤,不让土跑掉。
梯田建设也很有讲究。
梯田就像是给山坡做的一层一层的台阶,把坡地变成了可以耕种的平地。
修建梯田的时候,要考虑到灌溉和排水的问题,不能让水在梯田里乱流,不然会把田埂冲垮的。
2. 沟道治理。
谷坊建设是个技术活。
谷坊就像一道道小堤坝,拦住沟里的泥沙和洪水。
在选择谷坊的位置和建造材料的时候,要根据沟道的宽窄、水流的大小来决定。
如果是比较小的沟道,用一些石头或者木头就可以建个简易又有效的谷坊。
沟道疏浚也不能马虎。
就像给沟道清理血管一样,把沟里的淤泥、杂物都清理干净,让水能够顺畅地流走,这样就不会发生洪水在沟里泛滥的情况了。
3. 河道治理。
河岸护坡要做好。
河岸就像河流的两边的城墙,得坚固又美观。
可以用一些生态的材料,像石头和植被相结合的方式来护坡。
比如在石头缝里种上菖蒲之类的水生植物,既加固了河岸,又给河流增添了一抹绿色。
河道清淤也是必要的。
河道里的淤泥就像人肚子里的积食,如果太多了,河流就会生病。
把淤泥清走,能让河道变深变宽,河水也会更清澈,小鱼小虾在里面游得也更欢快。
三、生态修复要跟上。
小流域里如果有一些被破坏的地方,就像人身上有伤口一样,得好好修复。
大河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大河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634985482fb4daa58d4be5.png)
批准:蒋勇核定:王香智审核:曾垂华陈永报告编写:陈超参加设计人员:曾垂华、陈永、陈超、陈黎亚、周波、唐波、宋朝忠、孔维飞、周航、前言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是指以小流域为单元,突出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法则,与当地景观相协调,基本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通过有效保护使综合治理后的小流域实现山青、水秀、人富。
水土流失作为面源污染物传输的载体,是造成水库及河流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
为保护水资源,保障饮水安全,探索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防治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按照水利部办公厅《关于申报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的通知》(办水保〔2006〕145号)文件精神,拟在重庆市永川大河小流域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
大河小流域位于重庆市永川朱沱镇,流域幅员面积29.79km2,水土流失面积14.97km2,占幅员面积的50.3%,距永川市区47km。
项目区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以制度建设和监测为重点,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切入点,在项目区开展六项工程建设:小流域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和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通过六项工程建设把大河小流域建设成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在重庆市水利局的领导下,永川市水务局组织重庆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永川分站工程技术人员,对大河小流域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及水土流失现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参阅永川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年报统计资料、土壤普查、国土详查、综合农业区划、永川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等大量科技成果,通过典型调查,确定在项目区开展小流域治理工程、生态修复工程、河道综合整治工程、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和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设计出各项治理措施,并建立数据库,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完成了《重庆市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大河小流域实施方案》。
大河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
![大河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e5bca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8.png)
大河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实施方案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短缺问题。
为了保护大河和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利用率,本工程拟实施大河小流域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试点工程。
二、工程目标1.实现小流域水环境的清洁化,提高水质标准;2.保护大河和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控制用水量的增长。
三、工程内容1.建立监测体系:建立小流域水环境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包括水质监测站点的设置、监测指标的确定、监测频次的安排等。
同时,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2.水环境治理工程:通过河道整治、生态湿地建设、工业和农业废水处理等手段,改善小流域的水环境质量。
同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耕地保护和综合利用。
3.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小流域居民、企事业单位参与生态环境治理。
通过发放补贴、优惠政策等手段,激励各方积极参与,推动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4.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水资源利用意识。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宣传片等形式,普及环保知识,强化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四、工程实施步骤1.制定实施计划:根据区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明确工程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时间。
2.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拨款、企事业单位投资和社会资金支持等方式,筹措工程实施所需资金。
3.建立组织机构:成立工程项目组,负责工程实施的统筹和协调工作。
同时,设立专门的技术指导组,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
4.实施工程:根据实施计划,有序推进工程实施的各项任务。
重点包括建立监测体系、进行水环境治理工程、开展生态补偿机制和宣传教育活动等。
5.监测评估与调整:定期对工程实施效果进行监测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目标。
五、工程效益1.小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6baf474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0d.png)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听起来好像很专业的样子,其实咱们老百姓也能听得懂。
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这个话题,让大家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有个大致的了解。
咱们要明白什么是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小河流域里的水、土、植物、动物等资源都管理好,让它们和谐共生,既能保护环境,又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这就像是我们家里的院子,既要收拾得干干净净,又要种上花草树木,让大家都喜欢呆在家里。
那么,怎么才能建设好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呢?这里有几个关键的技术导则:1. 水资源管理:咱们要学会合理利用水资源,不能让水白白流掉。
比如说,可以在小河流域里建一个水库,把雨水收集起来,用来浇灌植物或者发电。
这样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增加收入。
当然了,咱们还要防止水污染,不能让水库里的水变得又脏又臭。
所以,我们要做好污水处理工作,把污水变成清水再排放到河流里。
2. 土壤保护:咱们要保护好土壤,让它不受污染。
比如说,可以在农田里种植一些能够吸收污染物的植物,这样就能减少土壤中的有害物质。
我们还要注意施肥的方法,不能让化肥和农药污染土壤。
所以,我们要提倡有机农业,用天然的肥料来养活庄稼。
3. 植被恢复:咱们要让小河流域里的植物繁茂起来,形成一个绿色的屏障。
这样既能净化空气,又能保持水土。
所以,我们要鼓励大家种树造林,尤其是那些能够抵抗旱涝、病虫害的树种。
我们还要注意保护现有的植被,不能随意砍伐。
4. 动物保护:咱们要保护好小河流域里的动物,让它们有一个安全的家园。
比如说,可以在河边建立一个野生动物保护区,禁止捕猎和破坏动物的栖息地。
我们还要注意控制家畜的数量,避免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
5. 生态旅游:咱们要把小河流域建设成为一个美丽的景区,吸引游客前来观光。
这样既能增加收入,又能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所以,我们要规划好旅游景区的建设,保护好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共同努力。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文件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f6ba9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06.png)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规范文件一、总则。
咱要是想把小流域建设成生态清洁的好地方,就得有个规范。
这就像是给小流域建设定个规矩,让大家知道该咋做才对。
这个规范就像是一本秘籍,告诉我们怎么在保护小流域生态的同时,还能让它变得干净又整洁。
二、小流域的规划。
1. 首先得好好看看小流域的情况。
就像你要了解一个人的脾气秉性一样,得把小流域的地形、土壤、植被还有水的情况摸清楚。
哪里是山坡,哪里是谷地,土壤是肥沃还是贫瘠,植被是茂密还是稀疏,水是多还是少、干净还是脏,这些都得知道。
然后找出小流域存在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呢,还是水污染得厉害,或者是生态系统太脆弱了。
这就好比给病人看病,得先找到病根儿。
2. 制定规划目标。
目标要明确,比如说要让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量减少多少,水质要达到什么标准,植被覆盖率要提高到多少。
这就像你要减肥,得有个具体的目标,是要瘦十斤还是二十斤一样。
而且这个目标要合理,不能太不切实际,得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像经济条件、人力物力这些因素。
3. 规划布局。
要根据小流域的特点来布局。
如果山坡比较多,那就得重点考虑怎么防止山坡上的水土流失,比如种一些合适的树或者草来固定土壤。
要是有河流经过,那就要规划好河岸的保护,不能让河岸崩塌,也不能让污水直接排到河里。
就像布置自己的房间一样,得把不同的功能区域安排好。
这里是水土保持区,那里是生态修复区,还有污水处理区等等,都得有个合理的安排。
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 坡面治理工程。
坡耕地改造。
如果小流域里有坡耕地,那可不能让土壤就这么随随便便地被冲走。
可以把坡耕地改成梯田,就像给山坡穿上一层一层的台阶衣服一样。
这样雨水就不容易把土带走了,还能更好地蓄水。
坡面造林种草。
在山坡上种上树和草是个很棒的办法。
树就像一个个小卫士,它们的根深深地扎在土里,能把土壤紧紧抓住。
草呢,就像一块绿色的毯子,覆盖在土上,也能起到保护土壤的作用。
不过种树和种草也得选对品种,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来选,不能乱种。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五)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五)](https://img.taocdn.com/s3/m/bc440e2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a.png)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产业结构改革成为必然选择。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就是在产业结构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实现小流域的清洁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理1.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污染源的数量,降低面源污染的发生。
2. 加强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产业活动的监管和控制,确保产业活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3. 提升治理技术: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如生态修复、湿地建设、植被覆盖等,有效减少面源污染物的产生和迁移。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制定规划:根据小流域的特点和面源污染的情况,制定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
2.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引导和支持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产业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 加强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产业活动的监管和控制,确保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4. 提升治理技术: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如生态修复、湿地建设、植被覆盖等,减少面源污染物的产生和迁移。
5. 监测评估:建立完善的监测评估体系,对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四、适用范围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适用于各类小流域,特别是受面源污染严重影响的小流域。
五、创新要点1. 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引导和支持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低碳产业等,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 环境管理加强: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产业活动的监管和控制,确保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3. 治理技术提升:采用先进的治理技术,如生态修复、湿地建设、植被覆盖等,减少面源污染物的产生和迁移。
六、预期效果1. 减少面源污染物的排放和迁移,改善流域水质和生态环境。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二)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c928ce76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c.png)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面源污染问题在我国日益突出。
面源污染主要指由农业、畜牧业、农村生活污水、农田灌溉和非点源排放等引起的污染。
面源污染的治理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势在必行。
二、工作原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整合各种资源,采取综合措施,实现水资源的保护和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具体原理包括:1. 构建生态系统:通过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措施,构建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2. 控制面源污染:通过合理的农田管理、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等手段,减少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3. 强化管理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计划步骤1. 制定规划:根据小流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的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
2. 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投入、社会资金和金融支持等方式,筹措资金,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生态系统恢复:通过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手段,提高小流域的生态系统功能,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
4. 面源污染治理:采取农田管理、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等措施,减少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5. 强化管理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适用范围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方案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小流域,特别是农业发达地区和水资源紧缺地区。
五、创新要点1. 综合治理:通过综合治理手段,整合各种资源,实现水资源的保护和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2. 生态系统恢复:通过植被恢复、湿地建设等措施,构建生态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3. 农业管理创新:采取农田管理、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等创新手段,减少农业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
六、预期效果1. 提高水环境质量:通过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有效减少面源污染,提高水环境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社会参与。通过实施香山公园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灵溪水土保持户外教室,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推动社会各界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2、生态治理防线
(1)节。以发展节水型产业为重点,建设基本农田,发展节水灌溉,营造水土保持林。修建透水型谷坊、塘坝等,减少耗水,增加水库蓄水。完成农业高效节水工程30万亩,建成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万余处。
(2)治。以综合治理为重点,将农村污水、垃圾集中处理,达标排放,要求开发建设项目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法》;以水源地为重点,改造26000多个农厕,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139处,日处理能力1530吨,有效防治了农村污水造成的水源污染;积极推动垃圾定点分类堆放,定时清理,建设垃圾处理设施92处,并建立农村垃圾的"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管理机制,解决了水源地4万户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
3、北京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为水源地保护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考察组建议将北京建设清洁型小流域的经验在海河流域的其它地区加以推广,全面建设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潘家口水库、黄壁庄水库等水库上游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议水利部将北京列为经济发达地区和重要水源地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地区,象抓张掖节水型社会那样,从理论、技术、组织等方面做具体指导,总结出东部发达地区水土保持新路子。
考察组对北京市建设清洁型小流域的时代背景及成功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提炼。
一、北京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背景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北端,全市总面积1641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0418平方公里。2004年全市GDP总量6060亿元,人均GDP 4970美元,已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 现有农业人口300万人,城市人口1100万人。经济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仅为1.57%,二、三产业比重达到98.43%,非农产业比重进一步上升,北京逐渐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时期。
北京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发展中不断创新,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把水源地上游及周边流域水土流失及农村污水、垃圾污染防治作为工作重点,防止水源污染,重点保护密云、怀柔、官厅三大水库和怀柔、张坊、平谷三大应急水源,保证这些水源的安全。同时,注重解决山区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把山区流域内水资源、水环境、产业开发、人居环境改善等统筹考虑,水系、农路、农田、村庄、绿化美化、景观建设一并进行规划和整治,使流域总体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充分发挥出山区生态、生产和生活功能,促进首都宜居城市的建设。
5、固体废弃物集中堆放,定期清理和处置。
6、流域内种植业发展与水源保护相适应,农耕地及果园90%以上采取水土保持耕作措施。
7、化肥施用强度(折纯)低于250公斤/公顷,农药使用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8、小流域内农地80%实现节水灌溉。
9、小流域出口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以上。
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80%以上,林草保存面积占宜林宜草面积的80%以上。
2、流域内开发建设项目有水土保持方案并得到实施,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3、小流域内平均土壤侵蚀量控制在200吨/平方公里·年,拦沙率达到70%以上。
4、小流域内旅游点、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养殖场等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处理率达到80%以上。
(2)育。保育植被,恢复湿地,生态治污,改善水质。在密云水库高岭镇库滨带建设1000亩水源保护示范工程建设,建设水库拦污缓冲过滤带;实施了官厅黑土洼、延庆三里河、昌平白各庄、海淀翠湖、顺义汉石桥、密云和怀柔水库入库口等湿地恢复工程,共保护和恢复湿地1713公顷,有效保护了水源地的水环境。
(3)保。保护库边、河边、渠边、河口,减少人为扰动,恢复景观生态。通过制定密云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保护政策,加强种植业管理,减少化肥使用,要求居住在密云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耕种淹没区土地的3.5万农民,严格执行“七不准”,即不准机械翻耕,严格执行保护性耕作;不准施用化肥;不准使用化学农药;不准建筑设施;不准栽植林木;不准用水库水灌溉;不准放养牲畜,使当地农民生产生活与密云水库水源保护工作有机结合。
3、生态保护防线,即以河道两侧及湖库周边为重点,保育植被,恢复湿地,清理河道垃圾、障碍物,恢复景观生态,有效发挥灌木和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功能,维护河道及湖库周边生态平衡,控制侵蚀,改善水质,美化环境。
(二)防治标准
在水土保持防治成果的评价标准上,不仅有常规水土流失治理指标,也包括了污染物控制方面的指标,具体有:
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治理思路和技术路线
(一)综合防治思路<BR>北京市水务部门在实践中逐渐探索出新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思路:以流域为单元,以流域内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调整人为活动为重点,从山顶到河谷依次建设“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将流域建设成"有水则清、无水则绿"的水土保持生态系统。
(3)调。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在密云水库上游退耕还林还草9300公顷,营造水保林1700公顷;在水库上游白河沿线实施退稻400公顷,减少化肥施用243吨,有效减少了面源污染。
3、生态保护防线
(1)清。整治河道,清理河道垃圾、障碍物。在密云、怀柔水库上游16条一级支流以及潮白河、永定河、温榆河、拒马河等河道实行禁沙、封河育草育灌,杜绝人为破坏,建设生态河道,维护河流自然健康。
(三)防治措施
按照三道防线建设思路,制定水源保护规划,划定6000多平方公里的水源保护区,在区内全面推进清洁小流域建设,以保护饮用水源安全。近年来,以密云、怀柔、官厅水库上游为重点,对小流域“污水、垃圾、厕所、环境、河道”同步治理,先后建成了20余条清洁小流域。在治理中,坚持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在传统治理措施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以下内容:
(3)补。对农民进行补助,建立山区水源保护林管护机制。从2004年开始,对郊区900余万亩农村集体所有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所在村的4万农民,每人每月补助400元,支持该地区农民做好水源保护工作;设立水源地保护专项资金,2005年度从水资源费中安排专项8000万元资金用于郊区县水源地保护;投入资金420万元,对白河沿线退稻农民进行补助。
四、专家组的认识及建议
1、河流是流域生态系统的轴心,而良好的河流水质是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良好人居环境和清洁水源的需求日益迫切。而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河流污染严重,水环境质量恶化,流域自然生态退化,发展态势堪忧。为此,在继续搞好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把水源保护、改善人居环境纳入水土保持工作范畴。特别是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市周边和重要水源区,开展以提供清洁淡水、改善生态环境为重要目标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已成为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2000年遥感调查表明,北京市尚有水土流失面积4089平方公里,其中密云、怀柔及官厅水库上游还有水土流失面积1935平方公里。而且逐步显现出一些新特点,农村污水、垃圾对水源污染日趋严重,2004年山区休闲旅游景点已达252处,民俗旅游户近2万户,年接待游客1900万人次。调查表明,怀柔水库上游有餐饮和养鱼池150多处,密云水库周边有餐饮、养殖等污染源117处,平均日污水排放量约2.94万吨,日产生垃圾约3000多吨,污水就地排放,垃圾60%以上堆放在沟道、水渠等流水通道,汛期极易进入下游河库,造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的影响逐渐显现,近年来仅北京境内密云和官厅水库上游地区年平均使用化肥量约9600吨,使用农药约180吨。
1、生态修复防线,即在中山、低山及人烟稀少地区,实行全面封禁,禁止人为开垦、盲目割灌和放牧等生产活动;实施生态移民,减少人为活动和干扰;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
2、生态治理防线,即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浅山、山麓、坡脚等区域,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控制化肥农药施用,发展生态农业,减少面源污染;规范开发建设活动,减少人为水土流失;建设小型水利水保设施,因地制宜加强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展和完善,其建设的内容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更加丰富,防治的措施也更加完善,在继续做好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把水源保护、面源污染控制、产业开发、人居环境改善、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洁净的水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居住、休闲、观光、旅游场所。由此可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是未来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方案
北京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北方土石山区考察组在海河流域考察期间,北京市开展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作给考察组每位同志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年来,北京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为保护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等饮用水源的清洁,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大力推进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建设水土保持"三道防线",取得了明显成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清洁小流域建设,水源地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减少了面源污染,有效保护了水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年减少入库泥沙36万吨,减少农村入库污水300万吨。②水库上游地区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节水灌溉,年节水1000万立方米。③密云水库在连续7年干旱,蓄水量徘徊在6.5~10亿多立方米的情况下,水质仍然保持在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官厅水库由超五类改善到五类,其中门头沟三家店闸由四类改善到三类。
1、生态修复防线
(1)封。封山禁牧,减少人为活动,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植被。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止放牧管理工作的通知》,截止2005年全市累计实施封禁1523平方公里。
(2)移。对一级泥石流易发区、采空区险村险户2.8万人逐步进行生态移民,现已完成搬迁7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