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对国内钢铁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对国内钢铁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对国内钢铁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对国内钢铁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欧冶云商首席分析师曾节胜

2011-2015年,由于经济减速,钢铁供大于求、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凸现,钢材价格持续下跌,钢厂大幅亏损,行业接近全面崩溃的边缘。在这种背景下,政府进行了供给侧改革,以钢铁、煤炭作为重点改革行业。2015年底以来,特别是2016年2月份供给侧改革正式实施以来,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1.2亿吨的地条钢被迫退出市场、1.15亿吨的落后产能被淘汰。钢铁企业大幅亏损的局面明显改观,当前钢厂吨钢利润超过800元/吨。也正是得益于供给侧改革,我国钢铁行业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本文通过竞争力分析的模型,对钢铁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从而可以更深入地分析钢铁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钢铁行业竞争环境分析(PEST模型)

【P:Politics】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政策有利于规模以上的钢铁企业发展,而对低端产能的企业不利。2015年,整个钢铁行业存在全面崩溃的潜在风险,已经到了不得不调整的地步。政府进行钢铁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三去、一降、一补”化解过剩产能,去劣存优,提高行业综合竞争力,为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创造良好环境,迫使低端产能特别是地条钢和中频炉企业的退出。

政府严格行业准入,实行白名单制,不在合规名单中的企业必须关停和退出。并以不断提高的环保标准严格要求钢铁企业,促使低端产能退出。明年1月1日起,我国第一部专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现“绿色税制”的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届时环境保护税将开征,钢铁企业的环保成本和环保压力将进一步提升。

不管是前期的淘汰落后产能,还是近期的取暖季限产,均可以看出政策对规模以上企业有利,对低端产能企业不利。尽管这一政策的实施对民营企业不利,但并非针对民营企业,只是由于大量的民营企业在上一轮钢铁热潮中抓住了市场

机会,获利丰厚,但其选择的低端粗放式发展模式对整个行业并无益处。

图表1:各地钢铁产能淘汰计划

【E: Economy】在经济环境方面,国民经济发展路径的转化对钢铁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民经济由规模式扩张变更为质量效益型,对钢铁行业同样提出精细化生产、注重质量和服务水平。尽管重工业和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下降,经济不再以投资和房地产来拉动,但钢铁是工业的粮食,其在国民经济中仍占居重要地位。

由于房地产价格和土地价格的大幅攀升,钢材在建筑中的成本比例大幅下降,采购商对钢材价格的敏感性下降,而同样是面对消费终端的家电、汽车等行业企业,由于竞争激烈,价格趋于下降,采购商对钢材价格的敏感性上升。

【S: Society】在社会环境方面,民众及地方政府对钢铁的重视度下降,对钢铁降低污染物排放要求日趋强烈。随着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民众对环境质量和安全关注度大大提高,对环境污染的容忍度下降,要求钢铁企业减少排放、进行绿色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现在很多违规产能和超标排放事件都是依靠群众监督和举报查到的。很多项目不敢开工,更多的是担心被举报。

除了前期遗留的项目外,现在很少有地方对钢铁项目有兴趣,不少位于城市的钢厂均被要求搬离城市中心区域,搬至沿海或沿江的地方,未来钢铁企业的物流成本会进一步降低。

【T: Technology】在技术环境方面,随着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少钢铁企业实现了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物流成本。IT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钢铁电商得到快速发展,欧冶云商、上海钢银等一批资信好、服务好的第三方钢铁电商平台在服务于

钢厂销售渠道下沉和降低销售成本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少钢铁企业已将电商平台作为一个重要销售渠道,实现了销售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的目的。另外,由于钢铁应用技术及钢材质量的提升,以及下游制造业耗钢强度日趋下降,促使钢铁企业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的精品之路。

综上,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指引下,我国钢铁企业的竞争环境得到改善,正呈现出优势企业有望越来越强的行业发展趋势。

二、钢铁行业竞争态势与格局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1、行业内部的竞争。钢铁行业内部的竞争主要来自国内,由于地条钢企业的退出,无序竞争状况有所改善,但同质化竞争现象依然严重。钢铁行业的竞争压力主要来自内部的竞争。从2016年10月份以来,已经有近1.2亿吨的中频炉和地条钢产能退出市场,钢铁行业的无序竞争状况得到一些改善,但依然存在。

一方面,企业之间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钢厂都以生产量大、市场需求量的大路货为主,不管是谁家的产品,只要比同行便宜一些,就能很快销售一空。另一方面,尽管1.2亿吨的地条钢暂时性退出市场,我国钢铁行业的合规产能依然庞大,只不过是由于2016年之前效益不好,产能没有发挥或暂时性停产而已。在目前的高利润推动下,不少合规产能已经复产、准备复产或进行产能置换,总体上看,产能规模仍然较大。

主要是钢厂赢利大幅攀升、钢厂定价权提升,产能过剩暂时消解,而行业集中度偏低、同质化竞争严重、潜在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并未见改善;

由于钢价上升,而原材料价格相对偏低,目前钢铁企业的赢利创历史最好记录,但企业总体债务水平仍然偏高,重点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仍高达68.7%,同时钢铁企业债券不受欢迎,银行对钢厂债转股敬而远之,钢铁企业去杠杆任重而道远。

图表2典型钢厂螺纹钢成本与赢利图表3典型钢厂热轧板卷成本与赢利

2、原料端。原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已明显减弱,未来五年铁矿石供应商议价能力难以明显提升,但炼焦煤企业的议价能力有望恢复。随着钢铁产能的下降,原材料供大于求的状况显现出来,钢铁生产的两大主要原材料铁矿石和煤焦的议价能力均比以往有一定程度上的下降,铁矿石议价能力下降明显。炼焦煤和焦炭二者又有差异。由于炼焦煤企业总体规模大于独立焦炭企业,加上焦炭处于中间,弹性较小,使得炼焦煤企业对钢厂的议价能力又明显强于焦炭生产企业。另一含铁原料废钢需求量在明显上升,但由于废钢回收企业总体规模较小,其替代品为铁矿矿石,废钢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仍然较低。

3、下游端。下游用户的议价能力多年来变化不大,直供的终端大企业议价能力较强,通过流通采购的中小企业议价能力偏弱。由于大量中频炉企业的淘汰,不仅使可供资源减少,同时也使那些进行低价竞争的企业退出,钢厂的定价权得到提升。这在建材上比较突出,这对板材生产商也是有利的。由于资源短缺,价格不断抬升,下游企业尽管成本明显上升,但也只得采购。同样,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也因品种供需状况及下游企业规模不同而差异较大。钢厂的直供比例在提升,对经由贸易商代理的销售方式,采购方议价能力较弱;对直供终端,下游议价能力较强。

4、替代产品。铝合金、塑料、新型纤维等材料对钢材的替代一直存在,但并未对钢材构成实质性威胁,钢铁仍将是有竞争力的材料,并有望对水泥形成大规模替代。目前,对于钢铁产品的替代主要有铝合金、塑料、新型纤维。这类材

料具有密度低、绝热性、强度高、耐腐蚀能好等优点,在许多领域都能替代钢铁产品。不过,这些替代品也有自己的缺点。从价格的角度来看常用铝合金成本较高,新型纤维价格更高,钢铁产品的性价比自然比较高。从生产规模看,钢铁的供给能力相对最强。总体来看,钢铁仍然是人类社会应用最广泛的材料,没有一种材料能够全面替代钢铁。

5、新进入者威胁。由于退出壁垒和严格的准入限制,钢铁行业新进入者寥寥,但打擦边球从关联行业转行进入钢铁的也不可忽视。钢价的大幅上涨及钢厂赢利丰厚所产生的吸引力较大,但由于钢铁固定投资规模较大,更重要的是政策上的限制,钢铁新进入者现在很少。除了产能置换和少数中转电打擦边球的新建产能,或原来生产铸造生铁或铁合金的企业转而生产铁水以外,单纯的新建钢厂应该不会出现。在当前的高压政策下,没有谁敢冒这个风险。结合经济层面和政策层面综合来看,钢铁行业进入壁垒很高,潜在竞争者威胁较低。

综上,由于低端产能的退出导致钢铁行业来自于产业链客户的压力明显下降,更多的压力来自内部。钢铁行业的竞争格局在优化,但区域分布、产品结构仍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产能过剩问题得到暂时性解决,但潜在产能过剩的风险依然存在,尤其在高端品种上。

三、结论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按照这一新发展理念的指引,未来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和深度还将加强。在这一新的环境下,钢铁行业将呈现以下方面的发展趋势:

1.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新进入者带来的威胁很小,行业

的风险主要来自内部。尽管行业规范化管理取得明显成效,但合规企业

产能增长风险依然很大,板材产能过剩的状况并未得到消解,板材去产

能将是下一步去产能的重点。

2.由于我们钢铁技术与国际钢铁强国的差距日趋缩小,钢厂买最新设备和

挖高端人才没有什么制约,钢铁企业同质化竞争仍然严重,那些在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上做得好的企业将具体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原料-钢铁-下游”这个产业链的利益分配多年来一直没有达到平衡,

未来三者的关系将由原来的“原料和下游强、钢铁弱”转化为“原料和钢铁强、下游弱”,三者的利益分配有望在数年内趋于平衡。

4.由于钢厂的话语权提升,下游的话语权有所减弱,加上钢厂直供比例呈

上升趋势,钢贸商的群体规模和影响力均会减弱。能够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拥有特定客户资源的钢贸商仍有较强的生命力。

5.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应用的快速发展,钢铁电商在提升钢铁流

通效率、推进智能制造方面有望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本文内容原创于欧冶云商公众号)

中国供给侧改革

中国供给侧改革 一、中国供给侧简介 自2015年11月以来,供给侧改革成为高层讲话中的高频词。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种改革具体而言,它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创新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二、供给侧理论基础 供给学派是上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在供给学派基础上发展出新供给主义,主张通过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才能提升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他们反对凯恩斯主义只注重拉动经济主体收入和支出的“需求管理”, 指出政府的经济政策是经济主体经营活动的刺激因素 , 为了克服“滞涨”危机 , 必须实施激励投资、减少税收等促进有效供给的财政政策。 20 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 供给学派被引入中国,国内学者认识到 :“供给学派理论的价值在于重新恢复了供给的尊严 , 或者说恢复了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尊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供给端的理论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经济政策主张。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跳出认识局限和理论误读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基于中国实践的理论综合性集成创新,是中国经济和中国模式在新时期的一次探索性改革和调整,其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必须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适应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能够提供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的科学答案。 对于很多经济学家来说,对称经济学可能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在对称经济学看来,生产力只是一种生产系统的功能,功能同系统之间无所谓适合不适合问题。因此,要调整的是结构和结构、结构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的关系,而不是某个结构、要素和功能的关系。社会系统中,矛盾是相对的,对称是绝对的。既然生产力是社会系统的整体功能,那么社会系统中各个要素与结构对称与否,对生产力功能发挥程度关系重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说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就是调整社会生产系统中各个要素与结构使之对称,使社会生产系统发挥出最大的生产力功能。 二、经济状况 针对我国近四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如图所示,首先要关注的一个点就是我们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曲线呈下降趋势,从数据较全面的2013至2015年这三年里的国内生产总值来看,虽然总值是增加了,但是同比增长却在呈递减状态,但看第一季度,2013年同比增长值再7.6%左右,到2014年第一季度则是7.3%左右,而到了2015年第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长是7%,2016年一季度就降到6.7%左右。我们看到连续季度GDP增长下滑很大,GDP的增长速度减缓,另外我们的名义GDP也下滑很多,按统计局的说法是比较平稳的。但是,如果名义GDP 的增速一季度我们就会看到它已经变到5.8,二季度我们的预测是5.7,这种状况在过去20年里边只有三个时期出现,一个是1997到1999,第二个是我们看到的2009年一年,所以按照中国以往的历史GDP实际增速和名义增速发生这种分歧的话,往往是萧条性开启的标志,这是大家很关注的地方。

供给侧改革的意义与措施

供给侧改革的意义与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扩大需求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地增加了社会总需求,然而这样的需求侧发展经济的模式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步,带来的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产能过剩。另外,我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具有外向型,随着世界经济的恶不景气以及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逐渐增加,外需减少了,有些产能过剩了转向内需,当然是一个方向,但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有些甚至可能无法转向内需。因此,将经济发展的侧重从需求侧改革转向供给侧,直接会有去产能过剩的功效。 我国过去以在需求侧为中心的经济政策下形成了主要是面向低收入群体为主的供给体系,没有及时跟上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扩大而变化了的消费结构。大家都看到的一个事实是,同一件产品出口的品质就高一些,卖给国内的品质就差一些,迫使很多中等收入群体出国买“中国造”,以前的中产对质量价格都较低的工业品、农产品还瞧得上,局长下班到菜市场买菜不是啥稀奇事。现在大量中产家庭只吃有机蔬果、好鱼好肉,买美日德进口/设计的工业品。这就是所谓“供给和需求没接上”的问题。因此,供给侧改革有助于提高“中国制造”的水品,提供更多高质量在国内适销对路的商品,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之外,也有利于企业抓住新的发展契机。 过去供给体系能适应排浪式消费,但满足多样化、个性化消费的能力相对

比较差,总量上产能没有问题,但结构上存在着花色、品种、规格、安全性等满足不了消费需求这样一些问题。与此同时,有些产业,产能已经达到了物理性的峰值,也就是说,价格再怎么降,产品也很难卖得出去,再怎么扩大投资,需求也很难消化现有的产能。同时有些产业,达到了资源环境约束的承载能力峰值。这样看来,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在产能数量上达到峰值的情况下,向个性化定制,特色产品等方面发展,这也是一种走出困境的途径。另一方面,改革生产环节的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同时在长期也利于减少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总体看来,供给侧改革需要从去产能过剩、改变供给体系结构、引导企业生产高质量适销对路的产品、加强消费者导向的生产模式、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道路等方面努力。当然,供给侧改革作为一项巨大的社会性改革,需要凝聚多方智慧,权衡八方利弊。

经济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经济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熊彼特创新经济学视角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综合研判国内外新的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对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作出的重大调整,“是化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和矛盾的重大举措”[1](P107),也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1](P94)。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1](P107)。供给侧改革实施的两年内,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关于供给侧改革,认识上的困惑从未真正被消除,理解上的分歧从未真正被弥合,这也导致地方政府在改革实践中暴露出许多问题。认识上混乱的根源在于,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深层理论问题没有被澄清,人们继续沿用旧的思维来理解新的改革。供给侧改革,作为在新时代、担负新使命的、新一轮改革,需要新的理论和学说进行阐释及解读。本文的观点是:熊彼特创新经济学为理解创新驱动进而理解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科学的视角;运用熊彼特创新经济学的思维可以解开人们对供给侧改革在认识上的一系列困惑。 一、改革背景:经济新旧常态面临转换,创新驱动是成功之匙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是由其历史使命赋予的,只有深刻理解供给侧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这一改革的根本方向,进而也才能运用恰当的经济理论正确解读其内涵。第一,世界技术革命浪潮更替,中国发展的机会之窗转换。中国改革开放的前30年,恰逢始于20世纪初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浪潮进入成熟期后向外围国家扩散的阶段。中国充分发挥资源廉价和市场广阔的优势,通过高投入高耗能的粗放经营方式,借助第四次技术革命浪潮提供的成熟技术、产业形态、组织模式、管理经验迅速推进工业化。这一时期,中国的传统产业迅速膨胀,经济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中国也从短缺经济过渡到过剩经济。这是一个“压缩型—密集式”发展阶段[2](P131)。这一压缩版的发展历程也将以压缩快进的形式展现技术革命浪潮更迭的宿命:2008年之后,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探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第四次技术革命浪潮带来的正效应已经消失,旧经济的机会之窗关闭。当前,第四次技术革命浪潮消退,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为标志的第五次技术革命浪潮已初露端倪。面对技术革命浪

浅谈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浅谈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作者:万佩鑫我们在这学期的《形式与政策》课中学了四个主题,当老师讲解到供给侧改革时,我不禁勾起了高三政治专题复习的回忆,然而这次大家不是死记硬背国家政策的背景过程影响,在此我希望成为一名第三者让大家了解到改革的科学性以及紧迫性。 双十一刚过,马路上又多了些花了多少钱、吃土、剁手等相关的话题。一个集团,可以在一天内成交额高达1207亿,可以在无形中膨胀年轻人购买的消费欲望,可以让6、7年前没几个人知道的光棍节变成家喻户晓的“节日”,大多数人都在为阿里巴巴创造的经济神话而震撼、自豪,然而一个事实很多人不知道,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是日本软银集团,马云的持股比例仅为8.9%,所以这场在中国精心策划的网络抢购最大的受益者是日本,更大程度上刺激的是国外经济发展,然而我国实体店的业绩日益下滑,库存越来越多。有人说,现在网购都是潮流了,方便快捷,实体店走不下去是必然。为什么近几年OPPO、VIVO、绝味鸭脖等线下渠道销售如此火热?很显然,线上线下各有优缺点,线上销售方便、便宜但售后不够完美或者程序繁琐,线下销售服务周到质量保证但卖价稍贵、不能手指一点交易成功,我认为不能单纯评价线上线下,企业、公司能否发展壮大虽然受销售方式影响,但花样再多也不如顾客手里拿到一个质量过硬、技术先进的满意的产品!武钢本是上个世纪的实力雄厚的国企,因为我国技术的

落后,生产的煤质量低数量高,结果如今煤价不如猪价,武钢转为养猪场,其结局令人深思。 继三鹿奶粉过后,年轻妈妈们纷纷抢购欧洲澳洲奶粉,国内虽有伊利光明等品牌,但是他们往往心有余悸。在韩国,中国人狂抢化妆品、泡菜;在日本,中国人狂抢感冒药、马桶盖、泡面、避孕套;在美国,中国人狂抢苹果手机、奢侈品……有数据表明,2015年如果中国人可以全买国产货,GDP增长就会由6.9%变为8%,是我国生产不出来这些高质量产品吗?怎么可能,我国有那么多科研创新机构、那么多的985大学,答案是他们很少生产。从中国市场经济刚开始,卖方们大多在搞价格竞争,买方认为无论有没有用,买到了就好,前几十年人们不会选择彩电的功能,有画面有声音几个频道就够了,所以卖方最多的想着怎么赚钱赚钱,没想着怎么创新创新,这种传统观念到“习理”时代已经过时了,选择彩电人们会考虑是否联网、智能化怎样?中国到2020年就要建成全面小康,普通人们生活追求显然改变了,所以他们不远千里跑到国外买他们中意的产品,或者花高额的代卖费,“他们”这个群体也会变得越来越多,而中国的市场还在相互竞争拉低价格,很显然供给严重不平衡,国内低端产品供给过多,国内高端产品供给过少。当然我也看到了有些企业的努力,净水器、高端电饭煲、绿色蔬菜等等高技术国产商品进入市场,但是这些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加大研发力度,追上国际产品的步伐,促进中国经济新常态化发展。 以东北三省为代表的重型企业改革仍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从小到

关于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查报告

关于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查报告**县总工会 关于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进企业与职工利益、事业、命运“三大共同体”建设。以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为指引,我会进行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成果总结如下。 一、新形势下围绕保障职工权益,工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强化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营造良好用工环境。确立以上带下的新型维权理念,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不断拓展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努力把工会帮扶工作纳入政府社会救助体系,实施精准帮扶。 2、助推职工创新创业,提供人才支撑。以“建功‘十三五’,创新促发展”为主题,深入开展重点工程劳动竞赛、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科技创新竞赛、“安康杯”竞赛、优质服务竞赛和“工人先锋号”创建“五赛一创”活动。 3、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主动适应结构性改革对职工素质的要求。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更加重视职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工会院校、职工技能实训

地等,加强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加强技能培训和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再培训,帮助职工更好适应创新带来的市场变化和创业就业条件变化。 4、大力弘扬老模精神,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精神动力和创新人才。一是突出劳模引领。认真组织省、市、县劳模评选活动,并在“五一”期间召开**县第三届劳模座谈会;积极组织劳模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宣讲活动。二是以“奋战十三五、建功在一线”为主题,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职工劳动热情,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充分运用网络、微博、微信等舆论宣传阵地广泛弘扬劳模精神,在全县上下推动形成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持之以恒、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精神动力和创新人才。 5、积极源头维护,主动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顶层设计中。排查本地相关行业深度调整、企业关停并转及其职工转岗安置情况,摸清可能涉及的企业和职工数量。积极主动反映职工的愿望诉求和工会的政策主张,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推动落实职工安置、就业创业扶持、援企稳岗补贴等政策落实,鼓励企业少裁员、不裁员,妥善安置企业职工。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企业联合会等单位,做好再就业、转移就业工作。

为什么进行供给侧改革-及其其主要内容.

1、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为什么要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改革主要内容是什么? 原因: (1)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 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为了保增长或稳增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需求管理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等。这些政策确实取得了一定的保增长效果,但此后需求管理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虽然连续多次采取了稳增长措施,但GDP 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度之后,一直在震荡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而且尚未扭转下行趋势。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为什么需求管理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其核心原因恐怕是没有完全找对病根,没有对症下药。中国经济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中国目前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等六个方面的结构问题。其中,产业结构问题表现在低附加值产业、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的比重偏高;区域结构问题表现在人口的区域分布不合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偏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公平;要素投入结构问题表现在资源能源、劳动力、资金等一般因素投入比重偏高,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比重偏低;排放结构问题表现在废水、废气、废渣、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比重偏高;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问题表现在过多依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特别是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结构问题表现在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而非周期性问题。针对结构性问题,不能用解决周期性波动的需求管理政策去应对,而要采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化解。 (2)需求管理政策的副作用和后遗症越来越大。 由于需求管理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和释放流动性等手段,拉动“三驾马车”来实现经济增长,属于短期刺激政策,故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产能过剩、高房价或资产价格泡沫、地方债务压力加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企业效益下降、影子银行、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等副作用和后遗症。钢铁、电解铝、水泥、建材、造船等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已下降到70%左右,许多城市的房价已大大超过多数居民的承受力,2014年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达到了235.7%,个别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超过2%的警戒线。这促使我们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3)推进供给侧改革与推进全面改革是吻合的。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2017年传统行业供给侧改革研究报告

2017年传统行业供给侧改革研究报告 2017年10月

目录 一、概要 (5) 1、量化定位:传统行业现状及方向 (6) 2、两年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成就 (7) 3、现阶段传统行业的主要挑战 (9) 4、整合之路势在必行 (11) 5、环保:传统行业去产能的重要推手 (12) 二、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成就 (15) 1、起点:连续数年的大幅滑坡 (15) 2、应对:供给侧改革 (17) 3、成绩单:传统行业的主要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18) 三、传统行业现阶段的主要挑战 (22) 1、对标发达国家的行业主要指标 (22) 2、传统行业的盈利恢复:真实还是假象 (24) (1)平稳的中长期需求 (24) (2)产能去化是否已足够 (25) 3、政府角色与市场角色 (27) 四、环保:整合重组的重要推手 (28) 1、环保政策梳理 (29) 2、环保对行业产能、产量的影响 (30) 3、环保对行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 (32) 五、传统行业的整合重组之路 (33) 1、下一步:整合重组与去产能 (33) 2、整合路径猜想 (34) (1)横向整合 (34) (2)纵向整合 (36) (3)跨行业整合 (37)

(4)其他路径 (37) 3、整合重组过程中的债务处理 (38)

本文旨在研究过去两年来供给侧改革以及传统行业整合重组的主要成就、距离行业理想状态的差距、下一步整合重组的关键问题(债务、人员、集中度等)及主要可能路径。我们将传统行业定义为以上游原材料及中游冶炼制造为代表的行业,包括煤炭、钢铁、水泥、有色、电力、化工及造纸。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环保已逐步成为我国现阶段产能淘汰和产业整合的重要推手,因此文中探讨测算了现有环保政策对主要代表行业产能、产量的影响。本文亦探讨了如何挖掘老经济板块在新形势下的投资价值。 传统行业(本文泛指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电力、化工、造纸)近两年的供给侧改革已经收到显著效果。传统行业的进一步去产能和整合重组是大势所趋,这将会提高集中度及产能利用率,稳定传统行业的盈利水平。 传统行业经历了2012-15 年的下行周期,之后供给侧改革(叠加需求复苏和环保从严执行)起到了显著效果: 盈利和ROE 大幅提升:此两项指标已从2015 年的底部恢复至周期中部的水平,大部分传统行业ROE 已高于股本成本; 提高产能利用率及行业集中度。按统计口径来计算的产能利用率从2015 年底到现在提高了3 个百分点,但是从去产能叠加环保从严执法之后部分行业产能偏紧的情况看,合法合规的有效产能也许并不明显过剩; 偿债能力大幅改善,负债率有所下降,传统行业出现大面积倒闭和债务违约的风险大大减低;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与国外之间的对比

文献综述报告 老师:文武 :梦瑶 学号:2015333503191 班级:15国贸三班

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与国外之间的对比 专业论文文献综述报告 15国际经济与贸易(3)班 2015333503191 梦瑶 一、前言 (一)研究意义 供给侧改革为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了新思路,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供给侧改革有其在的发展逻辑和理论涵,与需求侧管理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然而基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供给侧改革的认知与执行实施可能出现偏差的风险,且在供给侧改革推进中,存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有效策应可能不足的风险。因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需要比较中外供给侧改革的异同处,并从中汲取经验,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相关概念介绍 1、供给侧改革: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二、关于供给侧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的研究 (一)供给侧改革的涵

佐军(2015)认为: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的提升,与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增加不同,包括技术进步、知识增长、人力资本提升等,创新驱动即是解决这些问题)“三大发动机”(其中制度变革又是根源性发动机)决定。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马特(2016)认为:改革必须集中在供给端,才是正确的方向。这需要政府优化基础建设,提升人流、物流、信息流、能量流的输送效率。其次,放弃国企行政垄断,开放垄断部门,让资本自由竞争。保护私人资本和知识产权,刺激企业家精神。 (二)供给侧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 淑娴(2016)提出,世界经济环境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全球经济结束了大稳定的“旧常态”而进入了“新常态”。如下: 1、生产成本上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它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规律,并且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也提出了科学的预见。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提出以来,学术界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读。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也只有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出发,才能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避免陷入新自由主义的理论陷阱之中。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在社会生产中,始终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及其对立统一关系。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过程来看,生产力的不同发展阶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但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及其具体形式对生产力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因而,片面强调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是一种庸俗机械的唯物主义观点,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或决定作用则是一种唯意志论和唯心主义观点。所谓供给侧,总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的,它主要是指社会生产这一方面。而任何社会生产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方面必须从生产力的角度来认识供给侧,另

一方面又必须注重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认识供给侧。分析当前中国经济所表现出来的供给侧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能停留在生产力这个层面上,而是必须深入认识生产关系这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应该更多地从完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个角度出发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内容。必须高度重视已经形成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对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所产生的巨大能动甚至决定性作用。仅仅从生产力角度来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其中既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运动这样的一般规律,同时,不同性质和阶段的社会条件下的经济发展又具有不同的特殊规律。因而,仅仅从抽象的、一般意义上去谈经济发展是没有意义的;仅仅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去解释和解决特殊条件下的经济发展问题则是无效的。因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方面必须注重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又必须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反对任何形式的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只有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科学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和原则。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能迷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制度基础。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生产资料公

2019年供给侧改革对中国钢铁行业和钢铁企业的影响分析

2019年供给侧改革对中国钢铁行业和钢铁企业的影响分析

目录 一、供给侧改革对行业造成的变革:重塑成本曲线,保证行业盈利 (5) (一)铁矿石成本预判:80-90美元是全年合理区间 (5) (二)焦炭成本预判:环保红利消失,中枢有所下移 (6) (三)废钢成本预判:价格高位维持 (7) 1、总量数据看废钢:供需仍然偏紧 (7) 2、高频数据看废钢:供给弹性强于需求弹性,废钢价格全年偏强 (9) (四)高炉炼钢和电炉炼钢的均衡成本差计算 (10) 二、需求:六大指标微观数据跟踪体系指引二季度新开工高位 (12) 三、供给侧改革对公司造成的变革:优质标的ROE长期处于较高水准 (14) (一)从杜邦公式分拆供给侧改革成果 (14) 1、产能利用率提升,周转率提升到高位 (14) 2、成本曲线改变,盈利中枢上移 (15) 3、降低杠杆率,改善现金流 (16) (二)从PB/ROE和PE角度寻找低估值个股 (17) 1、分拆均衡ROE,探索钢铁股的长期投资价值 (17) 2、分析不同盈利状况下的PE (20) 四、重点推荐子版块:油井管需求增速预估15%以上,市场供需格局优良 (20) (一)油气管道需求:预估需求增速在15%以上,非API管进一步扩大产值增速 (21) (二)油气管道供应:市场集中度高,认证周期偏长 (23) (三)供需格局良好,重点推荐油井板块 (24) 四、投资建议 (24) 五、风险提示 (24)

图表目录 图表 1 钢材生产方式转变 (5) 图表 2 四大矿山及其他矿山产量变化 (6) 图表 3 2018-2020潜在增加的产能(单位:万吨) (6) 图表 4 焦炭单吨毛利 (7) 图表 5 二级冶金焦到厂含税价 (7) 图表 6 废钢消耗表 (7) 图表7 废钢需求预估 (8) 图表8 废钢循环图 (8) 图表9 企业自产废钢变化 (8) 图表10 社会废钢的产生渠道 (9) 图表11 富宝147家废钢库存(吨) (9) 图表12 富宝109家废钢到货量(吨) (9) 图表13 富宝49家短流程废钢用量 (10) 图表14 富宝70家长流程废钢用量 (10) 图表15 废钢的供需弹性 (10) 图表11 吨钢铁矿石和焦炭成本 (11) 图表12 铁水和废钢成本差 (11) 图表13 历史长短流程成本对比 (12) 图表14 百城住宅土地成交面积与新开工 (12) 图表17 管桩产量与地产新开工 (13) 图表17 水泥出货率 (13) 图表18 庞源租赁塔吊数据 (13) 图表17 螺纹钢库存变化 (14) 图表18 建筑钢材成交量 (14) 图表19 供给侧改革前后上市公司周转率对比 (14) 图表20 供给侧改革前后上市公司利润率对比 (15) 图表21 供给侧改革前后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对比 (16) 图表28 2018年各品种毛利率 (17) 图表22 中性假设下优质钢铁股的ROE模拟 (18) 图表30 悲观假设下优质钢铁股的ROE模拟 (18) 图表31 2018和2019Q1ROE比较 (19) 图表32 ROE、PB对比 (19)

从供给侧改革视角解读中国经济新常态

论文题目:从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解读供给侧改革 摘要 准确认识宏观经济的新走势,主动适应并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是站在新发展阶段起点上的中国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本文围绕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对供给侧改革的词源、提出背景和含义、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及其特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供给体系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对新常态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途径。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结构性改革 经济“新常态”是经济发展从一种状态转向了另一种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4 年5 月考察河南时首次使用“新常态”这一概念。经济发展关系国家发展的命脉,2015年中央提出了一个新的名词----供给侧改革,“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明确提出,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这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提出的一项伟大的结构性改革。 1 供给侧改革的内涵 1.1 “供给侧”词源分析 两个多世纪以来,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对“供给侧”的研究和应用起起伏伏,但从未淡出经济学人的视野。“供给侧”经济学派(supply-side economics)的开端,可认为是19世纪初“萨伊定律”的提出和发展,而随着“后来居上”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主义对其进行了几近全盘的否定;20 世纪 70 年代,“供给学派”重新兴起,构成历史上在“供给侧”的第一次复辟,且明显带有“螺旋式上升”的新特点,并紧接着又继续湮没于“凯恩斯主义复辟”的浪潮中;直至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供给侧”学派才又重新以“供给管理”这一带有继续“螺旋式上升”新特点的形式,重新回归至举足轻重之位。 2.2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背景及含义 2015年11月10号,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意义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 意义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就有到外国进口商品的做法,但近几年,这种做法逐渐变为习惯,中国游客在全球大手笔“扫货”让全世界为之惊讶,而这种做法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国内的商品质量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这时,我国迫切地需要对这种早已见怪不怪的现象从根本进行改变,需要有一个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这个良方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领域的改革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无可置疑地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应用也有着其非比寻常的意义。 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运行同样也是有着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结构性问题,我国的第二产业供大于求,产能过剩非常突出,而技术产品的制造力量却很薄弱,这种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老百姓不得不到海外购买同类产品。这时,推进供给侧改革就突出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能够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把市场从海外带回国内。以美的集团为代表,制造业企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在市场数据中也得到了直接体现。今年上半年,美的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智能电饭煲出货金额比重从27%提高到了45%,而上半年,中国家电业也出现了新变化,总体产量出现下降的同时,家电业完成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超过15%,利润不降反升,这些巨大成果,直接地体现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意义。 减少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副作用

调研报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调研报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目的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为更好的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准确把握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到省内几个市州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发现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几点建议汇报如下: 一、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调研发现,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个别地方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识不到位。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点在供给侧,核心是结构性,关键是改革,途径是制度变革、结构优化与要素升级。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地方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认识误差,没有准确把握政策实质。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三去一降一补”,一味强调本地能去哪些产能、去多少库存,而忽视了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的问题。总的感觉是,上热下冷,唯上不唯实,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讲话应对讲话。没有真正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不是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更多的是放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以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产能分布家底不清比较突出。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是单一的,既受体制、环境、资源等基础性、普遍性因素影响,又受具体行业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复杂化程度高,化解难度大。调研发现,不少地方对辖区内究竟每个产业有多少过剩及详细分布并不清楚,往往只能凭借市场交易和产能利用率做出大致判断。同时,由于我省对产能尚未进行明确分类,导致化解政策与措施基本上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尚不具备清晰分类、精准施策的条件,导致政策的精准性大打折扣。 房市两极分化加剧,缺乏化解库存动力。当前全省房地产市场呈现三个特征,一是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二是从超高速成长转变为中低速发展;三是市场分化加剧,形成工业地产、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三大存量房。工业地产中,标准厂房的闲置比例迅速提升,标准厂房的实际利用率不到30%(预定率也不足50%),平均空置率达到70%。商业地产中,由于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实体门面的交易面积与交易价格大幅下滑,承租面积、价格和门面转手率都显著下降。住宅地产,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的低质楼盘、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的县城楼盘、因卷入高利贷市场陷于债务缠身的中小房地产公司开发的楼盘,而像衡阳恒大绿洲这样的中高端楼盘却供不应求。 政府企业负债规模庞大,债务风险逐步加剧。全省政府性财务风险虽然整体可控,但偿还到期债务和防范潜在风险压力较大,财税体制改革任务十分繁重,统筹协调推进改革的进度深度有待加强。近年来,全省各地政府以土地出让获得债务收入与预算外收入等管道被堵死,新的规范性融资管道相对有限,财政支出压力依然高企,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中面临减税、增支和控制债务三难困境,虽然中央开始对地方存量进行置换,降低了成本和风险,但也只是拉长债务期限和适当降低利率,并不能完全规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铁电商空间与竞争关系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第4期 173 一作者简介:王丽(1983-) ,女,安徽滁州人,浙江树人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投资二财务管理二企业税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铁电商空间与竞争关系研究 王一丽 (浙江树人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5 )摘一要:经济结构转型以来,中国钢铁行业每况愈下.持续低迷的钢铁行业催生了众多新的发展模式,其中, 钢铁电商最为显眼.虽然,很多人尚未摸清钢铁电商的真正内涵及使命;但是,在危急时刻及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钢铁电商成为钢铁市场的救命稻草.如今钢铁电商如火如荼发展景象,与仍在入冬的传统钢铁形成鲜明对比.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钢铁电商固然有其独特之处,但仍逃脱不了互联网经济二电商模式属性的束缚.短期内钢铁电商线上以效率取胜,流量增长空间仍庞大;长期内钢铁电商存量博弈,需借增值服务拓展零和边界. 关键词:互联网; 钢铁电商;零和市场;增值服务 中图分类号:D 9一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文章编号:1672G3198(2016)04G0173G02 1一前言 在传统钢贸商业模式难以为继的今天,钢铁电商 却一枝独秀,以一种颠覆性的商业模式正在摧毁传统的钢铁贸易市场生态链.钢铁电商是指基于互联网以电子交易方式进行的交易服务行为和相关服务活动,是传统钢贸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二网络化.互联网时代电商经济即是一种局部模式的创新,是典型 1到N 范畴下的水平进步,触发所在市场二次分配,并无新价值生成,市场整体维持零和性.钢铁行业景气低迷,钢铁企业纷纷开启电商模式逃生,期望线上是不上限二不封顶的新市场.但钢铁电商属大宗B 2B 领域电商的范畴,依旧逃不开 1到N 模式的属性束缚,它也只是从传统的线下钢铁市场去夺取空间,线上线下整体市场空间并未发生实质性增加,依旧是存量分配而不是增量补充. 2一钢铁电商无法回避的市场零和属性 2.1一传统钢铁行业面临中期供需失衡的困局 随着实体经济增长减速,钢铁市场近几年需求一直低迷,产能过剩问题由此放大.2014年二2015年我国粗钢总产量分别是8.2亿吨二8.03亿吨,披露的产能利用率仅70%左右.2015年钢铁行业供需格局进一步恶化,钢价综合指数下跌近40%, 钢价疲弱态势可见一斑.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有20家钢铁企业全面停产,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主业亏损约1000亿元,全年平均吨钢利润亏损120亿元,亏损面50.5%,亏损企业占比47.38%.需求不振二产能过剩二钢价走弱,钢铁冶炼行业正步入严冬.中游钢贸领域同样惨淡,生存成为全产业链每一个经营单元面临的严峻问题.据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统计,目前全国钢铁贸易商数量已经从20万家缩减到10万家左右.在上海从事螺纹钢二线材经营的贸易公司 有2/3已不再买卖钢材,华北钢材现货交易市场入驻商户已经从2300多家减至不到500家.目前产业链上幸存的钢厂二钢贸商都在寻找求生之路,而互联网电子商务似乎充当了救命稻草.目前全国钢铁电商平台已近300家, 占全国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企业总数的27 6%,网站平台总注册用户数已经达到60.9万. 图1一唐宋钢坯价格指数 2.2一钢铁电商求助线上, 逃不开零和边界限制钢铁作为传统重工业行业,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 形成了三大行业特点:(1)市场巨大.2014年二2015年1 -11月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3 6万亿元二2.67万亿,全行业产值占中国G D P 的比重约为 10%-12%.(2 )渠道长,信息不透明,效率低.钢铁传统线下交易模式是从钢厂到代理商二中间商二服务商,最后才到用钢企业,流通环节较繁杂,库存周转天数高达 30-45天,资金占用时间达40-60天,效率低下.(3 )参与者多.在钢铁行业鼎盛之时,从上游钢厂至下游终端用钢企业,钢铁产业链上参与方数量众多. 传统钢铁行业三大特点让其具备发展线上市场的条件.但需求端持续低迷甚至萎缩,意味着钢铁市场整体容量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将为有限,电商的出现并不能刺激需求,也自然无法消化掉多余产能,电商对生产端以及大宗消费终端需求无法产生实质性影响.钢铁电商对应的市场也同样适用于电商参与下的二次分配经济模式,依旧逃不开 1到N 模式的零和属性束缚.钢铁电商并未脱离原有钢铁市场创造出了新的市场空间,进行了新的价值创造,它只是从传统线下钢铁市场去夺取空间,线上线下整体市场空间并未发生实质性扩张,依旧是存量分配而不是增量补充. 3一短期效率取胜, 线上流量增长空间仍庞大3.1一纵向竞争,线上P K 线下,两方阵营争夺钢铁总量市场 长期而言,钢铁市场整体空间有限;但在短期内,线下往线上腾挪空间的运动正在发生,如果钢铁电商将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那么各个钢铁电商平台市场份额短期增量将可以视同为无限,在钢铁市场空间巨大背景下,短期内难以遇到增长瓶颈,是长期总量有限 网络出版时间:2016-03-27 22:33:53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ca5778108.html,/kcms/detail/42.1687.t.20160327.2233.172.html

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和措施

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和措施 近期,“供给侧”成为经济政策表述中的高频词。供给侧改革有什么意义呢?具体实施的措施是什么?下面是cN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和措施,欢迎参考~ 关于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和措施 “供给侧改革”对中国经济有何意义 近期,“供给侧”成为经济政策表述中的高频词。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11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扩大内需”。而在早前公布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也有“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的措辞。 作为全新表述,“供给侧”概念表明宏观经济政策思路的新认知,也指明了今后宏观经济政策的走向和着力点。围绕“供给侧”,提供了解读中国经济政策和经济前景的新角度。而回顾“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探索和相关先行经验,对照中国经济的现状,就能更清晰地把握“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内在逻辑和推进领域,加深这一改革对中国经济的重

要意义。 国际实践的经验教训 供给学派经济思想占重要位置的里根-撒切尔主义,因为度过了经济停滞危机而在冷战后期与前苏联的对抗中占据了主动。 什么是“供给侧”?从字面理解,“供给侧”就是相对于需求侧,涉及供给的各个方面。上世纪70年代发轫于美国的供应学派是“供给侧”经济研究的先声,并在大约10年时间里成为日后有名的“里根经济学”的基础之一。供应学派的诞生建立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注重需求侧的管理,通过刺激需求达到经济调控目的,其典型工具是货币政策。尽管凯恩斯主义被一再证明在短期内确实行之有效,但长期来看,一味扩大需求会导致持续通胀,进而导致经济停滞。这正是里根和撒切尔夫人上世纪80年代在美、英上台时面对的局面。 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美英的通胀和经济停滞具有格外的政治放大效应,因此引发了学界和政界的反思。供应学派针对凯恩斯主义的弊端,提出了通过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通过刺激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张。基于这个基本认识,通过减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供给学派最鲜明的口号。 里根上台后,于1981年将供给学派的主张结合货币学

2017-2018年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分析报告

正文目录 1.行业状况:2015年行业触底,供给侧改革助力行业涅槃 (4) 1.1.钢铁行业长期面临产能过剩矛盾,2015年全行业亏损倒逼企业降本增效 (4) 1.2.供给侧改革利好钢铁行业,行业回暖叠加企业降本增效助推行业涅槃重生. 4 2.行业降本增效情况:人均产钢量提升明显,三项费用显著降低 (5) 2.1.采取措施:精细内部管理同优化生产模式并行,行业内部变化明显 (5) 2.2.降本增效成果:人均产钢量逐步提升,三费能耗下降显著 (6) 3.上市公司状况:长材板材分类看成本,降本增效效果突出 (7) 4.投资建议 (10) 5.风险提示 (10)

图表目录 图1:钢价于2015年达到最低点 (4) 图2:螺纹钢吨钢毛利年初以来大幅上升 (5) 图3:热轧吨钢毛利触底反弹 (5) 图4:降本增效措施 (5) 图5:钢铁主业人员人均产钢量平稳上升 (6) 表1:吨钢三项费用呈递减趋势 (7) 表2:物耗、能耗降低成果显著 (7) 表3:重点钢企(长材)降本增效成果表 (8) 表4:重点钢企(板材)降本增效成果表 (8) 表5:韶钢松山降本增效成果表 (9) 表6:本钢板材降本增效成果表 (9) 表7:南钢股份降本增效成果表 (9) 表8:ST华菱降本增效成果表 (10)

1.行业状况:2015年行业触底,供给侧改革助力行业涅槃 1.1.钢铁行业长期面临产能过剩矛盾,2015年全行业亏损倒逼企业降本增效 2016年以前,钢铁行业长期面临着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钢铁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相关产品社会供需严重失衡,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产能过剩以及公司债务负担过重,导致钢铁企业面临较大的流动性压力,无法按期偿还债务,行业违约事件频发。以至到2015年,行业发展进入“严冬期”,呈现全行业亏损状态。 2015年,受全球通货紧缩、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和内部市场出现短期下滑,企业订单短期出现萎缩等影响,在产能过剩情况下市场竞相压价,造成钢材价格体系崩溃,钢铁行业出现大规模亏损,是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年。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年初的81.91下跌到54.48,达到历史以来最低点,仅相当于1994年4月钢材价格一半左右。55家上市钢企中,亏损企业超过一半,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实现利税-13亿元、利润-645亿元,由微利转亏;亏损面50.5%,同比上升33.67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钢铁行业在行业寒冬中进行了一系列降本增效的行动,不管是内部管理的改善还是生产流程工艺的优化,都取得很大的成功。 图1:钢价于2015年达到最低点 1.2.供给侧改革利好钢铁行业,行业回暖叠加企业降本增效助推行业涅槃重生 2016年2月份,国务院下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标志着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正式开始。自供给侧改革以来,钢铁行业全面回暖,钢企纷纷盈利,2016年大中型企业实现利润303.78亿元,至2017年上半年利润已经达到401亿元。同时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由71%提升到目前的84.88%,提高14个百分点。另外,在国家对落后产能的淘汰以及对违规“地条钢”产能的取缔下,正规企业的优势产能得到充分发挥,产量未减反增,2017年上半年统计范围内企业产量同比增长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