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传染病传染程流行过程

家畜传染病传染程流行过程
家畜传染病传染程流行过程

家畜传染病传染程流行过程

————————————————————————————————作者:————————————————————————————————日期:

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1】传染病的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亦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可与其他非传染病相区别。下列关于这些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B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C 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D 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E 以上选项都正确

【2】由于动物机体的抵抗力较强,毒力较弱的化脓性葡萄球菌侵入机体后,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定的病变,这种方式的感染称为()

A 典型感染

B 单纯感染

C 良性感染

D 局部感染

E 外源性感染

【3】传染病的病程发展过程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具有严格的规律性,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以下选项不属于这四个阶段的是()

A 潜伏期

B 感染

C 前驱期

D 发病期

E 转归期

【4】下列关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 传染源、流行特征、传播途径

B 传播途径、流行特征、易感畜群

C 传染源、流行特征、易感畜群

D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畜群

E 以上选项都不对

【5】发生猪瘟疫情时,应该做好一系列的防疫措施,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猪瘟疫情防疫措施的是()

A 及时发现、诊断和上报疫情并通知临近单位做好预防工作

B 迅速隔离病畜,污染的地方进行紧急消毒

C 死畜和淘汰病畜的合理处理

D 以疫苗实行紧急接种

E 全群扑杀

【6】奶牛场发生牛流行热,作为该场的兽医应该如何处理()

A 不上报

B 迅速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

C 自己先对病畜进行治疗,若还是控制不了才上报

D 对场进行封锁

E 宰杀牛群

【7】对患猪链球菌病的病死猪应当如何处理( )

A 宰杀处理

B 煮熟食用

C 按要求消毒深埋

D 将病死猪丢到野外,放任不管

E 把病死猪出售

【8】与非烈性传染病病畜及其污染的环境有过明显接触但未出现任何症状的家畜,应该如何处理()

A 立刻宰杀

B 卖掉

C 放任不管

D 限制活动隔离观察

E 将病死猪丢到野外,放任不管

【9】消毒是贯切"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措施,根据消毒的目的,可以分三种情况,下列正确的是()

A 预防性消毒、物理消毒、随时消毒

B 预防性消毒、物理消毒、终末消毒

C 终末消毒、物理消毒、随时消毒

D 预防性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

E 以上都不是

【10】关于家畜传染病的治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应用针对某种传染病的高度免疫血清、卵黄抗体等进行治疗是属于非特异性疗法

B 高度免疫血清主要应用于某些急性传染病的特异性治疗

C 抗生素在联合应用时有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增进疗效,如青霉素和氯霉素的合用

D 食用动物在屠宰前一定时间内可以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E 以上说法都错误

【11】杀灭媒介昆虫和防止它们的出现,在预防和扑灭家畜疫病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方法错误的是()

A 消除昆虫孳生繁殖的环境,如排除积水、污水、清理粪便和垃圾等

B 用有机磷来杀虫

C 在生产场内饲养猫来捕捉老鼠

D 以火焰喷烧昆虫聚居的墙壁、用具等的缝隙

E 用沸水和蒸汽烧烫车船、畜舍和衣物上的昆虫

【12】免疫接种是激发动物机体产生特异性抵抗力,使易感动物转化为不易感动物的一种手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对新生的家畜应该对其进行所有疫苗的免疫接种

B 即使在某一地区过去从未发生过某种传染病,也没有从别处传进来,但也要进行该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C 对那些幼年的、体质弱的和怀孕后期的母畜,如果不是已经受到传染病的威胁,最好暂不接种

D 预防接种动物后,则不再担心其受疫病侵袭,所以以后也不用进行接种

E 以上都不对

【13】在疫病防制中,应用药物防治,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目前在某些国家倾向于用疫(菌)苗预防的方法来防制容易产生耐药性菌株的疾病,而不主张采用药物预防的方法

B 在饲料中添加氟哌酸、吡哌酸等对预防仔猪腹泻、猪喘气病有较好的效果

C 反刍动物及马口服土霉素时常能引起肠炎等中毒反应,必须注意

D 长期使用化学药物预防,不容易产生耐药性菌株,因此不需要经常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E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预防某些疾病,还可能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多种家畜共患的传染病

【1】、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婴儿、幼畜和家禽的传染病。

(1)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病原特性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属肠杆菌科,埃希菌属

B 为革兰氏阳性无芽孢的直杆菌

C 为兼性厌氧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形成红色菌落

D 大肠杆菌的抗原主要有O、K和H三种

E 病原性大肠杆菌有: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产类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败血性大肠杆菌、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等

(2)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主要发生于幼龄仔畜、婴儿和家禽

B 病畜、带菌动物和污染环境为其主要传染来源

C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为次要途径

D 环境因素、初乳、饥饱、饲料变化等能诱发本病

E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犊牛和羔羊多发于冬春舍饲时间

(3)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描述正确的是()

A 仔猪黄痢发病日龄为10-20日龄,拉灰白色糊膏状粪

B 仔猪白痢发病日龄为1-7日龄,拉黄色糊状稀粪

C 仔猪水肿病发病日龄为30-40日龄,眼和颈部水肿

D 仔猪水肿病多见于体格消瘦者,体温变化明显,高致死率

E 仔猪白痢病者最终不能自愈

【2】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马羊还表现流产,人以食物中毒多见。

(1)沙门氏菌病病原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

B 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

C 绝大多数不发酵葡萄糖,但能发酵乳糖

D 一般不能利用枸橼酸盐,但在三糖铁琼脂上常产生H2S

E 周生鞭毛运动

(2)下列关于沙门氏菌病的病变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肝肿胀,表面有极为细小的坏死点

B 盲肠、结肠、肠壁粘膜上覆盖着一层弥漫性坏死性和腐乳状物质

C 系膜淋巴结索样肿胀,充血出血

D 肤粗糠样浅表坏死

E 十二指肠部位粘膜弥散性坏死,肠壁增厚

(3)下列关于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方法不正确的是()

A 防止病原的引入

B 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

C 加强卫生消毒工作,保持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

D 对畜禽可以采用菌苗做免疫预防

E 对畜禽可以选用经药敏试验有效的药物防治

【3】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畜、禽、兽的急性、热性、以出血性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

(1)下面对巴氏杆菌病原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A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巴氏杆菌科放线杆菌属

B 多杀性巴氏杆菌为球杆状或短杆状菌,两端钝圆

C 病料涂片用瑞氏染色或美蓝染色时可见红色杆菌

D 革兰氏染色为阳性

E 有鞭毛,能形成芽孢

(2)下面对猪牛感染巴氏杆菌病理变化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猪最急性病例主要为全身粘膜、浆膜和皮下组织大量出血,尤以咽喉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出血性浆膜浸润最为特征

B 猪最急性病例除了全身粘膜、浆膜、实质器官和淋巴结有出血性病变外,特征性的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

C 猪慢性型有败血性病变,且纤维性胸膜肺炎不明显

D 牛因败血型而死亡,呈一般败血症变化

E 牛的肺炎型者,主要表现胸膜炎和格鲁布肺炎

(3)下面有关本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猪巴氏杆菌病又称猪肺疫,最急性型又名"锁喉风"

B 牛巴氏杆菌又称牛肺疫

C 多种畜禽、野生动物易感

D 根据流行病学材料、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结合对病畜(禽)的治疗效果,可对本病做出诊断

E 本病的确诊应结合细菌学检查

【4】链球菌病是由致死性链球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猪、羊、禽、马多见,以败血症、脑炎、化脓性感染为特征。

(1)下列对链球菌病病原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 β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强

B 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病料涂片染色常呈成对或链状排列的球菌

C 其抵抗力不强,对热较敏感,煮沸可很快被杀死

D 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E 在培养物中培养时间延长可形成芽孢

(2)下列有关链球菌流行病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链球菌的易感动物较多,因而在流行病学上的表现不完全一致

B 患病动物是主要传染源,无症状和病愈后的带菌动物也可排出病菌成为传染源

C 羊链球菌病主要发生在夏天

D 主要经呼吸道和受损的皮肤及黏膜感染

E 链球菌致病作用一般要在多种诱因作用下才能发生

(3)主要引起多种动物败血症、脑炎、关节炎的链球菌致病血清型是()

A C群

B E群

C A群

D B群

E D群

【5】炭疽病是有炭疽杆菌引起的家畜、野生动物和人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1)下列对炭疽病病原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炭疽杆菌是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有荚膜

B 在组织中短链排列,接触端平截,在培养物中长链排列

C 遇空气易形成芽孢

D 生长要求低,是典型的R型菌落,表面卷发状

E 在肉汤中形成絮状物,不能液化明胶

(2)下列关于炭疽病发病机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炭疽在局部感染后会产生荚膜、水肿素等而致病

B 其在局部感染繁殖后引起局部水肿,继而引起菌血症,最终引起败血症

C 猪的局部感染多见有局部的炭疽痈

D 炭疽毒素是由水肿因子、保护性抗原和致死因子三种成分构成

E 炭疽芽孢杆菌的毒力主要取决于荚膜多肽和炭疽毒素

(3)下列有关炭疽病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怀疑患有炭疽病的病死畜可直接剖检

B 可疑病例局部取样后,应及时封堵天然孔及切开处,防止扩散

C 猪最易感,草食兽易感性较低

D 主要传播途径是垂直传播

E 病畜死后尸僵不全,但败血症病变不明显

【6】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急性、热性、高传染性传染病。

(1)下列对口蹄疫病原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口蹄疫病毒有囊膜,为单股RNA病毒

B 口蹄疫病毒英文名是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缩写为FMDV

C 口蹄疫病毒属微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

D 口蹄疫病毒是圆形的正二十面体状

E 主要有A、O、C、SATⅠ、SATⅡ、SATⅢ、Asia 七个血清型

(2)口蹄疫病毒与中和抗体及抗感染有关的蛋白衣壳多肽主要是()

A VP1

B VP2

C VP3

D VP4

E VP5

(3)口蹄疫病毒在病毒组织中含毒量最高的部位是()

A 淋巴结

B 水泡液及痂皮

C 血液

D 脑

E 尿液

【7】流感是有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人畜禽的急性、热性、高传染性传染病。(1)下列关于猪流感病原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

B 流行性感冒的英文全称是Influenza

C 病毒颗粒无囊膜,20面体对称,外表光滑呈球形

D 为单股八片断RNA,易变异

E 对低温和干燥抵抗力强,对高温和消毒剂抵抗力弱

(2)下列猪流感病毒血清型中毒力最强的是()

A H1

B H2

C H3

D H4

E H5

(3)下述关于猪流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猪流感常发病突然,全群几乎同时感染

B 病毒具有血凝素,能凝集多种畜禽和人的红细胞

C 神经氨酸酶可以水解细胞膜的神经氨酸

D 如血清学诊断检测出抗体则能确诊

E 猪流感潜伏期很短,几小时到数天

【8】日本乙型脑炎是由日本脑炎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1)下面有关日本乙型脑炎病原特性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

B 日本乙型脑炎的英文全称是 Japanese encephalitis B

C 病毒无囊膜,无血凝性,不能凝集鹅、鸽、绵羊红细胞

D 病毒可用鸡胚卵黄囊和鸡胚成纤维细胞等培养

E 该病毒在动物体血液中存留时间短,主要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及肿胀的睾丸内

(2)下面有关日本乙型脑炎的临床症状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幼猪出现脑膜炎

B 孕猪流产,死胎或产木乃伊胎

C 公猪出现睾丸炎

D 其他家畜和家禽大多呈隐性感染

E 成年猪病情严重,两耳发蓝

(3)下面有关日本乙型脑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多种动物均可感染,在易感动物中马最强,人次之,猪牛感染率高,发病率低

B 全年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

C 能通过吸血昆虫传播

D 病畜和带毒昆虫为主要传染源

E 对本病的防制应做好灭蚊、卫生消毒和疫苗的免疫接种等工作

【9】破伤风又称"强直症"、"锁喉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深部厌氧创感染引起的急性中毒性人畜共患病。(1)下面有关破伤风病原特性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破伤风梭菌属弧菌科弧菌属

B 为革兰氏阳性菌,顶端鼓锤状芽孢,周鞭毛,无荚膜

C 专性厌氧菌

D 菌体抵抗力一般,芽孢抵抗力强

E 主要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

(2)下列有关本病的发病机理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该病的发生需要有深部创伤伤口的存在

B 其产生的毒素与中枢神经系统有高度的亲和力,其中痉挛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C 破伤风梭菌主要通过产生的破伤风外毒素而产生致死作用

D 最主要的破伤风外毒素是溶血素,引起动物体溶血而死亡

E 最主要的破伤风外毒素是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从而引起动物特征性强直症状

(3)下面所列症状不是破伤风病症状的是()

A 牙关紧闭

B 拉稀

C 肌肉强直痉挛

D 吞咽困难

E 唇肌痉挛,"假笑"

【10】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1)下面所列英文全名是钩端螺旋体病的是()

A Chlamydiosis

B Tetanus

C Rabies

D Tuberculosis

E Leptospirosis

(2)下面有关本病的病原特性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属于螺旋体科,钩端螺旋体属

B 菌体细长柔软有细密的螺旋

C 革兰氏染色难着色,姬姆萨染色法和镀银染色法较易发现菌体

D 对消毒药及高温均不敏感

E 在一般的水田、池塘、沼泽里及淤泥中可以生存数日或更长时间

(3)钩端螺旋体侵入机体后12h,在体温升高以前,菌体主要积聚的部位是()

A 脑

B 肝脏

C 肺脏

D 心肌

E 肾脏

【11】下面有关布氏杆菌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是人畜共患病

B 以性成熟个体生殖器官和胎盘炎症、流产、不育和多部位炎症为特征

C 抵抗力强,对消毒药和高温均不敏感

D 性成熟个体易感,母畜比公畜易感

E 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健康的皮肤粘膜均可感染

【12】结核病的英文全称是()

A Brucellosis

B Tuberculosis

C Anthrax

D Listenriosis

E Influenza 【13】坏死状杆菌病是由坏死梭杆菌引起的,下面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坏死梭杆菌为兼性厌氧菌

B 对高温和消毒药敏感

C 能引起皮肤、皮下组织、黏膜等局部坏死

D 可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

E 在健康与坏死组织交界处取样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多形性杆菌

【14】下面有关衣原体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病原为专性细胞内寄生

B 病原对高温和消毒药敏感

C 病畜禽和带菌者为其主要传染源,多途径排菌和感染

D 对母畜影响不大,但会引起公畜睾丸炎

E 两岁以下的牛最易感,引起脑脊髓炎

【15】下面有关狂犬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狂犬病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

B 为DNA病毒,弹头状,螺旋对称,无囊膜

C 病毒主要存在与中枢神经细胞和唾液腺中

D 以神经兴奋、狂躁不安、意识紊乱、攻击人畜、麻痹死亡为特征

E 可经直接咬伤或舔皮肤粘膜伤口传播

【16】下面关于附红细胞体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附红细胞体是一种多形态微生物,多数为环形、球形和卵圆形,少数呈顿号形或杆状

B 附红细胞体对于干燥和化学药物不敏感

C 附红细胞体对苯胺色素易着染,革兰氏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

D 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

E 根据临诊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依靠实验室检查

【17】下面有关痘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

B 猪痘病毒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传播

C 猪痘可由两种形态学极为近似的病毒引起,猪痘病毒和痘苗病毒

D 区别猪痘由何种病毒引起,可用家兔作接种试验

E 禽痘通常分为皮肤型和黏膜型

【18】下面有关莱姆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莱姆病病原为伯氏疏螺旋体

B 病原体主要通过蜱类作为传播媒介

C 为革兰氏染色阳性,用姬姆萨法染色良好

D 临诊表现以叮咬性皮损、发热、关节炎、脑炎、心肌炎等为特征

E 马常在被蜱叮咬的四肢部位出现脱毛和皮肤剥落现象

【19】下面有关肉毒梭菌中毒症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是由于摄入含有关肉毒梭菌毒素的食物或饲料而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

B 肉毒梭菌为梭菌属的成员,为腐物寄生型专性厌氧菌

C 在适宜条件下可产生肉毒梭菌毒素,以运动神经麻痹为特征

D 肉毒梭菌毒素对胃酸和消化酶有抵抗力不强,60℃ 30分钟可破坏

E 肉毒梭菌主要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点,还损伤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中枢

【20】下列关于鼻疽的有关描述

(1) 关于鼻疽病原学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病原为鼻疽假单胞菌

B 革兰氏染色阳性

C 本菌为需氧菌

D 本菌对外界抵抗力不强,能被一般消毒药杀灭

E 革兰氏染色阴性

(2) 关于鼻疽流行病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可由病马与健马同槽饲喂同桶饮水而传播

B 可经消化道感染

C 个别病例可经胎盘或交配传播

D 本病可经损伤的皮肤黏膜传播

E 兽医工作人员不需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直接接触和处理病尸

(3) 关于鼻疽症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急性鼻疽体温升高,呈稽留热、颌下淋巴结肿胀

B 颌下淋巴结肿胀

C 病马可以发生滑液囊炎、关节炎、睾丸炎及胸膜肺炎

D 根据临床症状可将其分为肺鼻疽、鼻腔鼻疽和皮肤鼻疽

E 病马淋巴细胞增多、血沉缓慢

【21】下列是关于类鼻疽的有关描述

(1)下列关于类鼻疽病原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类鼻疽的病原是类鼻疽假单胞杆菌

B 革兰氏染色阴性

C 本菌在自然条件下抵抗力较差,在土壤和水中存活的时间很短

D 本菌可分为两个血清型,Ⅰ型和Ⅱ型

E 常用消毒药可以将其杀灭

(2)下列关于类鼻疽症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病羊常因肺脏发生脓肿和结节而表现呼吸困难

B 山羊常在鼻粘膜上发生结节,流黏液脓性鼻汁

C 腰椎、荐椎有化脓性病变时可发生后肢麻痹,呈犬坐姿势

D 公羊睾丸、母羊乳房均未见任何病灶

E 有化脓性脑膜炎及神经症状

(3)关于类鼻疽的防治措施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本病可通过污染的水和土壤经皮肤黏膜感染

B 感染本病的猪羊肉弃掉病变部位后可进入市场

C 病畜的排泄物和脓肿渗出物应用漂白粉处理

D为了防止带菌动物扩散病原,应加强动物检疫和乳制品卫生检验

E 加强饲料和水源的日常管理

【22】下列是关于绿脓杆菌的描述

(1)关于绿脓杆菌流行病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人和各种动物对绿脓杆菌都有易感性

B烧伤、外科创伤或手术可为本菌的继发感染创造条件

C本病可垂直传播

D本病在环境污染或注射用具消毒不严时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和注射部位E 初生雏鸡在注射马力克氏病疫苗时由于注射器的污染可诱发本病

(2)下列关于绿脓杆菌的症状描述正确的是()

A 雏鸡感染本病时,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粗乱、卧地不起

B 病雏腹泻,粪便水样,淡黄绿色

C 病雏下痢脱水、消瘦、胸部皮下水肿

D病雏眼周围水肿潮湿,流泪,角膜浑浊

E人在发生烫伤后不会感染本菌

(3)关于绿脓杆菌和化脓性棒状杆菌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两种细菌的恶性感染都可发生脓毒败血症

B 两种细菌均为革兰氏阳性菌

C 两种细菌均可以经局部创伤或黏膜感染

D 两种细菌均可以产生外毒素

E 两种细菌均可以使被感染组织和器官表现化脓性病理变化

【23】下列是关于葡萄球菌病的有关描述

(1)下列关于葡萄球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和荚膜

B 葡萄球菌的肠毒素可导致食物中毒

C 葡萄球菌可经呼吸道感染引起气管炎和肺炎

D 致病性葡萄球菌可产生金黄色素,发酵甘露醇,但不具有溶血性

E 动物在患有某些免疫抑制性疾病时可诱发本病

(2)下列关于葡萄球菌病症状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引起牛羊的急性乳房炎

B 猪渗出性皮炎是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仔猪高度接触性皮肤疾病

C 禽类葡萄球菌病表现为急性脑膜炎型

D 兔在感染葡萄球菌可发生鼻炎,后期发生肺炎和胸膜炎

E 人的乳房、子宫内膜和胎盘组织对葡萄球菌十分敏感,人感染后可发生乳腺炎、乳房脓肿或产褥期败血症

(3)对葡萄球菌病血清学检查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对流免疫电泳

B 用ELISA检查血清中的抗体

C 用CIE法检查脑脊液中的抗原

D 用放射免疫法检查感染动物血清中的抗原

E 用HA和HI实验进行定性检测

【24】下列是关于李氏杆菌的有关描述

(1)关于李氏杆菌病流行病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自然发病以绵羊、猪和家兔较多见

B 本病多呈群发性,发病率和病死率不高

C 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D 自然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损伤

E 许多啮齿类动物是本菌的贮存宿主

(2)关于李氏杆菌感染的症状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反刍兽会发生"回旋病"或作圆圈运动,不能强使其改变运动方向

B 猪在病初出现意识障碍,运动失常,头后仰,呈典型的观星姿势

C 家禽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病程较长的可表现为痉挛或斜颈等神经症状

D 人感染后症状轻微,常表现为一过型感染

E 幼龄毛皮兽最易感,感染后表现为精神沉郁与兴奋交替出现,共济失调,后肢麻痹(3)关于李氏杆菌病的病理变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有神经症状的病畜,脑膜和脑有炎症或水肿样变化

B 脑血管周围有单核细胞浸润和血管套现象

C 肝可能有小炎灶或小坏死灶

D 家禽心肌的病变不明显

E 流产母畜可见到子宫内膜充血甚至广泛性坏死

【25】下列是关于水疱性口炎的描述

(1)关于水疱性口炎病原学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本病病原属于弹状病毒科水疱性病毒属

B 病毒粒子呈子弹状或圆拄状,有囊膜,含单股RNA且对脂溶剂敏感

C 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即印第安那株

D 病毒可以在肾细胞单层培养基上形成蚀班

E 2%的氢氧化钠溶液和1%的福尔马林能在数分钟内杀死该病毒

(2)关于水疱性口炎流行病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病畜和患病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

B 病毒可以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感染

C 本病的发生没有显著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呈爆发性

D 病毒可以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

E 人和病畜接触也可以感染此病

(3)关于水疱性口炎和口蹄疫的比较错误的是()

A 病畜的口腔黏膜均会出现水疱和溃疡

B 马可发生水疱性口炎和口蹄疫,临床症状很相似

C 口蹄疫病毒侵入机体后会发生第一期水疱和第二期水疱的病理过程,水疱性口炎则没有

D 幼畜在感染口蹄疫后可发生急性心肌炎而发生死亡,水疱性口炎一般转归良好

E 水疱性口炎的病变特征是水疱融合破裂,形成鲜红色烂斑,幼畜口蹄疫的病变特征为虎斑心

【26】下列是关于放线杆菌的描述

(1)关于放线杆菌病原学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本病的病原有牛放线杆菌、伊氏放线菌和林氏放线菌

B 伊氏放线菌是人放线菌病的主要病原

C 病原在动物组织中形成呈现带有辐射状菌丝的菌芝

D 牛对本病最不易感,林氏放线菌是皮肤和柔软组织放线菌病的主要病原

E 林氏放线菌是皮肤和柔软组织放线菌病的主要病原

(2)关于放线杆菌的发病机理,说法正确的是()

A 病原在侵入的组织或淋巴结处形成原发性病灶,如果机体抵抗力下降,将形成继发性病灶

B 病原体在动物机体的受害组织中引起以慢性化脓性肉芽肿为形成的炎性过程,以肉芽肿为中心可形成化脓灶

C 病原体在机体内可形成一种有保护作用的荚膜保护菌体不受细胞吞噬和溶菌酶的作用,使病原易于繁殖和扩散

D 病原体可以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阻止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导致运动神经麻痹

E 病原体侵入后,首先侵害消化道,并经淋巴管到达肠系膜淋巴结,表现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有干酪样坏死

(3)放线菌病的特征症状是()

A 多种组织形成结核性肉芽肿,继而结节中心干酪样坏死

B 病畜出现冲血性炎性水肿,并迅速扩散蔓延,肿胀部初期坚实,后期柔软

C 病畜的头、颌下和舌发生肿胀,舌咽组织变硬

D 在受损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消化道黏膜发生组织坏死,有的在内脏形成转移性坏死灶

E 以腹泻为常见症状,剖检病变主要是内脏器官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有干酪样坏死灶

【27】某一周新生犊牛,精神萎顿,体温正常或略升高,厌食和腹泻,粪便黄白色,液状,有黏液和血液,脱水明显,严重病例用葡萄糖盐水代替乳汁后可获痊愈,病变主要局限在消化道

(1)根据症状特点,可以推断本病的病原是()

A 沙门氏菌

B 巴氏杆菌

C 轮状病毒

D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E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

(2)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 幼龄动物胃壁弛缓,内部充满凝乳块和乳汁,小肠壁菲薄,半透明,有时小肠广泛性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B 心壁,腹膜及腺胃小肠和膀胱黏膜有出血点,脾充血水肿,肠系膜淋巴结水肿,有时病畜肝脏色泽变淡,胆汁变稠

C 食道黏膜糜烂,呈现大小不等的直线排列,淋巴结肿大,鼻镜鼻黏膜有糜烂和溃疡

D 病程较短,特征为消化道黏膜发炎,出血,糜烂和坏死

E 气管支气管黏膜充血,常覆有假膜,严重的消化道黏膜有脓性坏死症状

(3)根据本病的特点,下列治疗措施不适当的是()

A 对病牛进行隔离,防止病原扩散

B 对病牛的排泄物进行安全处理

C 对病畜进行对症治疗,投喂收敛剂和抗菌药

D 用牛源弱毒疫苗免疫妊娠母牛后,所产犊牛更易发生此病

E 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防止脱水和酸中毒

【28】某病牛烦躁不安,对声音和触摸过分敏感并表现出攻击性,共济失调,病理变化为脑组织的空泡化病变

(1)根据题干的描述,本病可怀疑为()

A 破伤风

B 狂犬病

C 牛海绵状脑病

D 牛脑包虫病

E 肉毒梭菌中毒

(2)关于本病的描述,不正确的可能是 ( )

A 本病潜伏期较长,多数病牛在感染状态下进入市场

B 耳的对称性活动困难,常一耳向前,一耳向后或保持正常

C 脑组织肉眼变化明显,有严重的炎症病变

D 多数病例表现中枢神经症状

E 本病的发生可引起一系列政治经济问题

(3)关于本病的诊断,可能不合适的是 ( )

A 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作出初步诊断

B 本病不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C 本病可以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D 本病可进行动物感染试验

E 可以进行痒病组织纤维(SAF)检查

【29】Q热为一种自然疫源地性的人畜共患病.

(1) Q热的病原为()

A 立克次氏体

B 肺炎支原体

C 衣原体

D 贝氏柯克斯体

E 牛流行热病毒

(2) 关于Q热的流行病学说法不妥当的是()

A 以蜱为媒介在野生动物中形成感染循环

B 本病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受损伤皮肤黏膜感染

C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生,对兽医工作人员危害较大

D 本病与布鲁氏病有共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E 本病一般不会引起妊娠母畜流产

(3) 关于Q热的诊断和防制,说法不适当的是()

A 本病可以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诊断

B 本病可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

C 控制病畜是防止本病迅速传播的重要措施

D 防制本病用抗生素一般没有效果

E 人在怀疑本病时应该与伤寒和肺炎相区别

【30】某病人表现为咽喉鼻等处的黏膜坏死,并有发热和全身无力的症状,此病可初步诊断为()A 猩红热 B 白喉 C 传染性鼻 D 传染胸膜炎 E 哮喘病

【31】某病表现为皮肤表皮层发生皮炎,并以形成痂块为特征,此病不可能是( )

A 嗜皮菌病

B 皮肤霉菌病

C 放线杆菌病

D 疥癣病

E 渗出性皮炎

【32】对于皮肤霉菌病的防治,不正确的是( )

A 外用20%福尔马林软膏

B 外用10%福尔马林软膏

C 外用10%水杨酸酒精或油膏

D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栏舍及畜体皮肤卫生

E 贵重动物可以口服黄霉素

【33】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是( )

A 化脓性棒状杆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绿脓杆菌

D 口疮病毒

E 坏死杆菌

【34】关于脑心肌炎的症状和病变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 )

A 大部分病畜没有见到任何症状突然死亡

B 剖检变化胸部积水,肝肿大,肺水肿

C 心肌可见明显的心肌炎和心肌变性

D 在脑组织会出现化脓性病灶

E 组织学检查可以见到心肌坏死,有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猪的传染病

【1】猪瘟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猪瘟在世界养猪国家有不同程度流行,国际兽医局将本病列入A类传染病之一,并为国际重要检疫对象下面请解答关于猪瘟的一系列题目。

(1)猪瘟病毒属于()

A 圆环病毒科

B 慢病毒科

C 黄病毒科

D 双RNA病毒科

E 副粘病毒科

(2)近年由于加强了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猪瘟的流行发生了变化,出现了( )

A 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猪瘟

B 典型猪瘟、强烈型猪瘟

C 典型猪瘟、温和型猪瘟

D 非典型猪瘟、急性猪瘟

E 急性猪瘟

(3)根据临床症状和特征,猪瘟可分为( )

A 急性、慢性、继发性

B 急性、慢性、迟发性

C 亚急性、慢性、迟发性

D 急性、亚急性、迟发性

E 急性、慢性、亚急性

(4)猪瘟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

A 脾脏的梗死

B 肾脏皮质表面常见出血小点或出血斑

C 全身淋巴结大理石样变化

D 回盲辨处可见扣状溃疡

E 以上均是

(5)平时预防的基本原则中错误的是( )

A 预防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的引进

B 提倡自繁自养

C 应到无病地区选购

D 做好猪瘟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E 新购入的猪只,马上混养

【2】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和喘气。

(1)猪支原体肺炎又称()

A 猪气喘病

B 猪水肿病

C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D 猪副伤寒

E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2)猪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正确的是( )

A 通过病猪咳嗽、气喘和喷嚏将含病原体的分泌物喷射出来,形成飞沫,经呼吸道而感

B 给健康猪皮下、静脉、肌肉注射

C 胃管投入病原体

D 病猪的粪便

E 健康猪吃下污染的饲料、饮水而感染

(3)下面有关猪肺炎支原体症状错误的是( )

A 急性型主要见于新疫区和新感染的猪群

B 病期较长的小猪,身体消瘦而衰弱,生长发育停滞

C 隐性型不可能由急性或慢性转变而成

D 慢性型主要症状为咳嗽,站立不动,背拱,颈伸直

E 急性型严重者张口喘气,发出哮鸣声,有明显腹式呼吸

(4)下面有关猪支原体肺炎病变错误的是( )

A 主要病变只见于肺、肺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

B 急性死亡见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

C 继发感染细菌时,引起肺和胸膜的纤维素性、化脓性和坏死性病变

D 在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部分病例的膈叶出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

E 鼻甲骨软化和萎缩

(5)猪肺炎支原体( )

A 无细胞壁

B 为多形态微生物

C 呈环状、球状、点状、杆状和两极状

D 可用姬姆萨或瑞特氏染色

E 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强

【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1)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杆菌的特性,正确的是()

A 革兰氏染色阴性,具有典型的球杆菌形态

B 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可长出细小菌落

C 革兰氏染色阳性,两极着染较深的小球杆菌

D 接种巧克力培养基不生长

E 革兰氏染色阳性,两极着染较深的S型杆菌

(2)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是( )

A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B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C 多杀性巴氏杆菌

D 支原体

E 沙门氏菌(3)关于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引进带菌猪

B 主要传播途径是气源感染

C 通过猪对猪的直接接触或通过短距离的飞沫

D 拥挤、气温急剧改变、相对湿度高不会诱发这种疾病的发生

E 通风不良等应激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4)关于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临床症状错误的是( )

A 最急性型体温升高至41.5℃

B 急性型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拒绝采食

C 病程视肺部损害程度和开始治疗的时间而定

《家畜传染病学》试卷及答案

扬州大学试题纸 系动医课程家畜传染病学(B)卷2002 — 2003学年第丄学期 班级 _________ 号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名词解释(20分) 1. 感染 2. 疫源地 3. 检疫 4. 地方流行性 5. 疫病预防(Prevention ) 6. 鸡马立克氏病(MD) 7. 猪瘟(Classic swine fever ) 8. 鸡传染性鼻炎(Infectious coryza ) 9.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 ) 10.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 ) 、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将代表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是() A. 多杀性巴氏杆菌 B.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C.猪肺炎支原体 D. I相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2. 畜禽衣原体病的易感动物是() A. 羊、牛、猪 B.马属动物 C.火鸡 D.鹦鹉和鸽 3. 禽曲霉菌病的传染来源是() A. 发病禽 B.带菌禽 C.发霉的饲料和垫料 D.污染有霉菌抱子的禽舍空气 4. 猪沙门氏菌病的易发年龄猪是() A. 1月龄以内 B. 1至4月龄 C. 5到6月龄 D. 6月龄以上 5. 猪丹毒的流行形式常表现为() A.流行性 B.散发性 C.地方流行性 D.大流行性 6. 牛恶性卡他热是通过以下方式传播的() A.病牛一易感牛 B.病牛一绵羊一易感牛 C.病牛一吸血昆虫一易感牛 D.病牛一非洲角马一易感牛 7. 羊肠毒血症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A.真胃粘膜出血 B.肝脏凝固性坏死 C.小肠粘膜出血 D.肾脏髓样软化 8. 以下禽病中可经卵垂直传播的有() A.新城疫 B.马立克氏病 C.鸡白痢 D.禽脑脊髓炎 9. 可引起严重免疫抑制的禽病有()

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

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 传染病是各种致病病原体在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与多样化的传播方式。随着我国人口增长与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且由于食物全球化、生态全球化、微生物变异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对传染病也只能起到预防控制,并不能做到及时处理。特别是在新时期下,原来的传染病尚有复发、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这都给卫生免疫工作带来艰巨的任务。本文对新时期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进行阐述,梳理出当前我国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并通过大力宣传、全员参与及加强监测、健全机制、加强检疫等措施,以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 标签: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流行情况;预防控制对传染病的控制一直是热议话题,也是由古至今的攻克难关,因为只要感染上了传染病,就会导致影响身体健康,丧失生命,而且还会对社会安稳带来重大影响。从人类发展史历程看传染病,流感、鼠疫、霍乱、天花等曾猖獗流行,严重锐减了当时当地的地区人口,影响了当时社会经济,给人们带来恐慌。如1347~1351年欧洲的鼠疫,造成传染区死亡人口占当地总人口的1/3;1917~1918年的世界大流感让全球7亿多人被传染,虽然经过及时有效治疗,但也死亡了2000万人。在不断发展的今天,虽然医疗技术及卫生防疫不断进步发展,但我们仍时刻与传染病做斗争,不可掉以轻心。 1新时期传染病流行特点 自20世纪以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人们生活卫生营养条件得到改善提高,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与对抗菌药物、免疫制剂的应用也不断得到重视与发展,使传染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都得到明显控制,减少了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如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消灭天花。然而,近年来传染病却又回升趋势,当前流行及爆发的传染病事件不断,一些原来以为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复燃,如白喉、结核病、疟疾、霍乱等,又重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同时,新时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这让传染病防治工作面临挑战。 1.1病原体基因发生突变由于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导致各种传染病病原体发生变异,进而对抗菌药物产生要药性。如1970来以来结核病再度复发,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全球进入结核病紧急状态”。就我国而言,结核病位于法定传染病病死率之首,在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病学抽样表明,我国15岁以上人群结核病患病率为66/10万,防治情况态势严峻。同时,由于病原体的变异,使得毒离越加犀利,疫苗的防治效果下降,出现了传染病大流行,如2009年的甲型HlNl流感。 1.2 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复杂新时期的传染病传播方式均较为复杂,且传染性强。如通过飞沫传播的SARS,通过水传播的O139 霍乱,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西尼罗病毒脑炎,等。近年来,传染病的传播方式越加复杂化,如2003年英国选拔一名因为输血感染疯牛病的病例。

家畜传染病课件: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第一章家畜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要(学时) 教材P 7-18 一、感(传)染和传染病 P7 (15分钟) 1、感染 ①定义: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动物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叫做感染。感染涕度:从无症状到明显症状甚至死亡的不同程度临床表现。 ②意义:感染是微生物赖以生存、延续种群的前提和形式,是传播的基础,是机体与微生物相互斗争的过程。斗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决定着感染的结果。病原体只有进入有易感性的动物机体,才能形成感染,易感性既缺乏免疫力或抵抗力。有些动物体内则不适合病原体生长或可将其主动清除掉,这种特性叫做这些动物的抗感染免疫,从广义讲抗感染免疫可以是特异性的,同时也包括非特异性的。是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可与后面的隐性感染加以比较。 2、传染病 (1)定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且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病疾。 (传染性和流行性定义:P7,前者为个体间、后者为群体水平) (2)特征:病原体、传染性和流行性、机体特异性反应可测性(抗体及变态)、特异性免疫(抗性)(体液、细胞)、特征性表现(潜伏期、症状、病变、病程、流行过程和规律等)。了解这些特点可将其与非传染病加以区别。 二、感染的类型及传染病的分类(与其相应的是传染病的类型)(30分钟) 由于病原体与机体之间的斗争是错综复杂的,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感染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病原体的来源分外源性和内源性内源性感染和条件致病有相同点,但又不完全相同。前者为病原菌,后者可为非病原菌。 2、按病原种类的多少分单纯、混合。 3、按先后分原发、继发 ☆4、按感染后的表现分显性、隐性、顿挫型和一过性。 (1)显性感染病原毒力强、数量多、机体抵抗力弱,感染后病原体不断生长、繁殖,并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表现出该病所特有的明显临诊症状称为显性感染,它是病原微生物与机体的斗争平衡被打破的过程。 (2)隐性感染病原体侵入动物机体后定居于某一部位,虽能生长繁殖,但动物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过程的叫做隐性感染,这是一种病原体与机体处于暂时相对平衡的斗争状态。隐性感染也称为亚临诊感染,处于该状态下的动物虽然无临诊症状,但体内可能会有一定的病理变化,而且有些动物体内的病原体还会向外散播,该类动物称为带菌(毒)者。健康带菌都是隐性感染的结果,但隐性感染并不一定都造成健康带菌,例如有些隐性感染者可将体内病原体彻底清除,即抗感染免疫。隐性感染(带菌)的动物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转化为显性感染。感染、发病又耐过的动物带菌为康复带菌,它不同于健康带菌,不会再次发病,只会散播病原,引起其他个体发病。隐性感染要靠实验室诊断或免疫学或病原学方法。

精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流行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它可在人群中传播,造成流行。旧社会,由于鼠疫、霍乱、天花、血吸虫病、伤寒等传染病的猖厥流行,我国人民贫病交加,人均寿命只有35岁。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些烈性传染病已在我国绝迹,1989年9月1日,我国又贫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许多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当前,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仍占年总发病率的第一位,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大众的防病意识,达到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夏秋季是胃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在《医学常识》栏目中将连续刊出传染防治的一般常识。 传染病在人群人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一五一节,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例如,接种疫苗就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从而不得传染病。 一、传染源 是指受了传染的人或动物 传染源体内一定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不时地排出体外,感染别人。传染源包括了传染病的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体内带有病原体,但没有临床表现的人)和受感染的动物。 (一)病人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多,而且病人的症状有利于病原全向外播散,如病原体可通过病人的咳嗽、喷嚏、呕吐、腹泻等方式排出体外。一般传染病在发病初期的传染性最强,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等。有些传染病如白喉、伤寒在恢复期还有传染性。 (二)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疾病的表现而携带病原体的人。病原携带者可分为三类:潜伏期携带者、病后携带者、“健康”携带者。由于这些病原携带者都没有临床症状和表现,但可不断排出病原体,所以不容易被人发现,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 (三)受感染的动物人类有许多传染病来自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中以鼠类最为重要,因为它能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炭疽、布氏菌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这些动物性传染病可以由动物传染给人,但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相互传染(鼠疫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二、传播途径

家畜传染病学试题4及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计20分) 1.抗感染免疫──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此宿主不适应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同时 动物机体调动防御力量,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从而不表现任何临诊症状和病变,这些过程称抗感染免疫。 2.一过型性感染──指开始时病情比较轻,未出现特征性临床症状就已恢复的一种感染过程 3.传播媒介──是指病原微生物的有生命的活的携带者,一般为节肢动物。 4.垂直传播──指母体到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包括经胎盘、卵、产道传播 5.病死率──因某病死亡的动物数/患该病的动物总数×100% 6.检疫──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其产品进行疫病的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包括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过境检疫等 7.Source of infection──传染源是指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机体称为传染源 8.epidemic──流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出现比寻常更多的病例。是指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对名词。 9.Anthrax──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特征:突发高热,症状急剧,突然死亡,动物突然孔流血,血液凝固不良成酱油色,尸僵不全,腹围增大,臌气,尸体迅速腐败,脾极度肿大,皮下浆膜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 10.Contagious disease──触染病是指既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又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 二、填空题(每题2分,20分) 1.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家畜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有____核酸探针____和____聚合酶链反应____。 2. 根据消毒的目的,传染病的消毒可分为_______预防性消毒_______、____随时消毒 和______终末消毒______3种消毒。 3. 鹦鹉热衣原体虽然对各种畜禽以及其他动物有致病性。但家畜中以____牛____和____羊____较易感,常表现____流产____、____脑脊髓炎___、______关节炎______或 肺肠炎___;禽类以____结膜炎鹦鹉____和____鸽子____较易感,可引起___鹦鹉热或鸟疫__。 4. 猪细小病毒感染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为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________死胎________、________畸形胎________、________木乃伊胎________、流产 及病弱仔猪。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在怀孕30~50d之间感染时,主要产____木乃伊胎____; 怀孕50~60d感染时,多出现____死胎____;怀孕70d感染的母猪则常出现____ 。____流产症状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5. 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常见的有3种,即____羊型布鲁氏菌____、___牛型布鲁氏菌___ 和____犬型布鲁氏菌____。其中,对人危害最大的是____羊流行布鲁氏菌___。人感染后表现为____发热流行睾丸炎____。

传染病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第一章、 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一、感染、抗感染免疫及易感性 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一过程称为感染。 2、抗感染免疫:就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3、易感性: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也就是无抵抗力)。 4、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5、传染病的特点 1.由病原微生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引起;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被感染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4.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二、感染的类型 1、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外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大多数感染均属于这种类型) 2、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动物机体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微生物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例如:猪肺疫、马腺疫等)。 3、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员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4、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 5、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或体内原来存在的另一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例:慢性猪瘟经常继发感染猪副伤寒、猪肺疫等。) 6、显性感染:表现出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如鸡新城疫、猪瘟等)。 7、隐性感染:在感染后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其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以转化为显性感染。 8、局部感染:机体抵抗力较强或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重,并引起一定病变的称为局部感染(如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各种脓创)。 9、全身感染: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冲破了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则发生严重全身感染。表现形式有菌血症,病毒血症、毒学症、败血症、脓毒症和脓毒败血症。 10、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有代表性临诊症状者(如:马腺疫-颌下淋巴结肿大、猪瘟-肠纽扣状溃疡等)。 11、非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其表现或轻或重,与典型症状不同(如:非典型性鸡新城疫) 12、良性感染:该传染病并不引起病畜的大批死亡,称为良性感染。 13、恶性感染:该传染病能引起病畜大批死亡,称为恶性感染。(如口蹄疫,良性其病死率小于2%,恶性则大大超过。) 14、最急性: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1天内突然死亡,症状的病变不显著。(如牛养炭疽、巴氏杆菌病、绵羊快疫、猪丹毒等)。 15、急性:病程较短,自几天到二、三周不等,并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如急性炭疽、猪瘟、猪丹毒等)。 16、亚急性感染:病程稍长,症状比较缓和(如疹块性猪丹毒和牛肺疫等)。 17、慢性感染:病程发展缓慢,常在一个月以上,临诊症状常不明显或者甚至不表现出来。(如布病、结核病、喘气病等) 18、持续性感染:指动物长期处于感染的状态,(例一些疱疹病毒、批膜病毒、副粘病毒及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流行特点(教师)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流行特点(一)极易发生 1.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几十个学生集中在几十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校,相互之间密切接触。 2.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二)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三)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到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四)季节性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五)年龄特点

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岁到20岁左右。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学由于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均可以爆发、流行。 传染病觉症状 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卢,可分为三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到39℃以上,通常伴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 (2)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也可以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 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最早,伤寒最迟。疹子的分布也因病种不同而有所差异,水痘的疹子主要分布于躯干,麻疹有柯氏斑,皮疹由耳后向四肢躯干蔓延。 形态分4种 ①斑丘疹:多见于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②疱疹或脓疱疹:多见于水痘、手足口病等。 ③出血疹:多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 ④荨麻疹:多见于血清病、病毒性肝炎等。 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家畜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家畜传染病学试题及答 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计20分) 1.抗感染免疫──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此宿主不适应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同时动物机体 调动防御力量,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从而不表现任何临诊症状和病变,这些过 程称抗感染免疫。 2.一过型性感染──指开始时病情比较轻,未出现特征性临床症状就已恢复的一种感染过程 3.传播媒介──是指病原微生物的有生命的活的携带者,一般为节肢动物。 4.垂直传播──指母体到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包括经胎盘、卵、产道传播 5.病死率──因某病死亡的动物数/患该病的动物总数×100% 6.检疫──应用各种诊断方法,对畜禽及其产品进行疫病的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病 的发生和传播。包括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过境检疫等 ──传染源是指传染病的病原体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机体称 为传染源 ──流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出现比寻常更多的病例。是指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对名词。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特征:突发高热,症状急剧,突然死亡,动物突然孔流血,血液凝固不良成酱油色,尸僵不全,腹围增大,臌气,尸体 迅速腐败,脾极度肿大,皮下浆膜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 ──触染病是指既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又能通过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 二、填空题(每题2分,20分) 1.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家畜传染病诊断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有 ____核酸探针____和____聚合酶链反应____。 2.根据消毒的目的,传染病的消毒可分为_______预防性消毒_______、____随时消毒和 ______终末消毒______3种消毒。 3.鹦鹉热衣原体虽然对各种畜禽以及其他动物有致病性。但家畜中以____牛____和____羊 ____较易感,常表现____流产____、____脑脊髓炎___、______关节炎______或肺肠炎___;禽类以____结膜炎鹦鹉____和____鸽子____较易感,可引起___鹦鹉热或鸟疫__。 4.猪细小病毒感染可引起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为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产出 ________死胎________、________畸形胎________、________木乃伊胎________、流产及病弱仔猪。母猪本身无明显症状。在怀孕30~50d之间感染时,主要产____木乃伊胎____;怀孕50~60d 感染时,多出现____死胎____;怀孕70d感染的母猪则常出现____流产症状____。

传染病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第一章、动物传染病的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 一、感染、抗感染免疫及易感性 1、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反应,这一过程称为感染。 2、抗感染免疫:就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3、易感性:动物对某一病原微生物没有免疫力(也就是无抵抗力)。 4、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5、传染病的特点 1.由病原微生物和机体相互作用引起; 2.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3.被感染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4.耐过动物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二、感染的类型 1、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动物体外侵入机体引起的感染过程,(大多数感染均属于这种类型) 2、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寄生在动物机体内,当机体抵抗力减弱时,病原微生物活化,增强毒力,大量繁殖,最后引起机体发病(例如:猪肺疫、马腺疫等)。 3、单纯感染:由一种病员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4、混合感染:由两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参与的感染。 5、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或体内原来存在的另一种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例:慢性猪瘟经常继发感染猪副伤寒、猪肺疫等。) 6、显性感染:表现出该病所特有的明显的临诊症状的感染(如鸡新城疫、猪瘟等)。 7、隐性感染:在感染后不呈现任何临诊症状而呈隐蔽经过的感染,其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以转化为显性感染。 8、局部感染:机体抵抗力较强或病原微生物毒力较弱,数量较少,病原微生物被局限在一定部位生长繁重,并引起一定病变的称为局部感染(如化脓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各种脓创)。 9、全身感染:机体抵抗力较弱,病原微生物冲破了机体的各种防御屏障侵入血液向全身扩散,则发生严重全身感染。表现形式有菌血症,病毒血症、毒学症、败血症、脓毒症和脓毒败血症。 10、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出该病的特征性(有代表性临诊症状者(如:马腺疫-颌下淋巴结肿大、猪瘟-肠纽扣状溃疡等)。 11、非典型感染:在感染过程中,其表现或轻或重,与典型症状不同(如:非典型性鸡新城疫) 12、良性感染:该传染病并不引起病畜的大批死亡,称为良性感染。 13、恶性感染:该传染病能引起病畜大批死亡,称为恶性感染。(如口蹄疫,良性其病死率小于2%,恶性则大大超过。) 14、最急性: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1天内突然死亡,症状的病变不显著。(如牛养炭疽、巴氏杆菌病、绵羊快疫、猪丹毒等)。 15、急性:病程较短,自几天到二、三周不等,并伴有明显的典型症状。(如急性炭疽、猪瘟、猪丹毒等)。 16、亚急性感染:病程稍长,症状比较缓和(如疹块性猪丹毒和牛肺疫等)。 17、慢性感染:病程发展缓慢,常在一个月以上,临诊症状常不明显或者甚至不表现出来。(如布病、结核病、喘气病等) 18、持续性感染:指动物长期处于感染的状态,(例一些疱疹病毒、批膜病毒、副粘病毒及反转录病毒科所属的病毒)。

动物传染病试题集与答案

动物传染病试题集与答案 一.选择题 1、近20 多年来,我国动物传染病的防制取得了显著进展,1996 年1月16 日,我国正式宣布消灭了下面哪个疫病(),这是继牛瘟之后我国第二个消灭的动物传染病。 A .猪瘟B.鸡新城疫C.禽流感D.牛肺疫 2、1956 年,在我国宣布消灭了第一个动物传染病是(),为我国近代兽医史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A.猪瘟 B.鸡城疫 C.牛瘟 D.牛肺疫 3. 在猪病防制中,我国研制的()疫苗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比较想的猪病疫苗。 A猪蓝耳病B.猪瘟C. 猪流感D、猪伪狂犬病 4. 我国第一个获批准的兽用基因工程菌苗是防制下面哪个疾病的?() A .猪大肠杆菌B.猪沙门氏菌C.猪副伤寒D. 猪痢疾 5.基因工程缺失疫苗在防制()中应用非常广泛,并且效果不错。 A. 猪瘟 B.猪伪狂犬病 C.猪流感 D.猪蓝耳病 6.()是由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的家禽传染病。 A 小鹅瘟B.鸭瘟C.禽流感D. 新城疫 7. )是1984 年由我国首先发现的一种病毒性急性传染病,该病严重危害养兔业。 8. 1997 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已于1998 年1 月起正式实施,该法规是我国动物传染病防制工作的法律依据。c A 《家畜家禽防疫条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物检疫法》C.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9.生物安全包养殖生产中的疫病防控体系、实验室安全体系和()领域3 个方面。 A. 生物技术B 、基因芯片C、基因工程D.预防接种 一、单项选择题 1.发生可疑性炭疽后,应取()进行送检。D A.肝脏、 B.心脏、 C.肺脏、 D.耳朵或天然孔渗出血 2.急性猪肺疫的特征性病变是()A A.纤维素性肺炎、 B.坏死性肠炎、 C.脾肿大,边缘梗死、 D.坏死性肝炎 3.生产上一般采用()进行布病的检疫B A.琼扩试验、 B.试管或平板血清凝集试验、 C.中和试验、 D.ELISA 4.猪丹毒主要发生于()B A.仔猪、 B.架子猪、 C.怀孕后期母猪、 D.香猪 5 猪喘气病是由()引起D A.猪喘气病病毒、 B.猪丹毒杆菌、 C.衣原体、 D.猪肺炎支原体 6.牛流行热又称()A A.三日热或辐射热、 B.五日热、 C.七日热、 D.无高热 7.破伤风是由()引起C A.魏氏梭菌、 B.溶血梭菌、 C.强直梭菌、 D. 巴氏杆菌 8.大肠杆菌有()血清型D A.1 个、 B.2 个、 C.3 个、 D.多个 9.猪伪狂犬病侵一个猪场后,往往难以彻底根除,其根本原因是()B A.病毒毒力太强、 B.动物健康带毒、 C.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太强、 D.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10.仔猪水肿病的特征病变为()D

传染病宣传材料

传染病宣传材料 一、传染病防控常识 (一)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称为传染病的流行过程。1、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1).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病原体,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a)病人在大多数传染中,病人是重要传染源,然而在不同病期的病人,传染性的强弱有所不同,尤其在发病期其传染最强。(b)病原携带者包括病后病原携带和无症状病原携带,病后病原携带称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3个月内排菌的为暂时病原携带,超过3个月的为慢性病原携带。病原携带不易发现,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c)受染动物传播疾病的动物为动物传染源,动物作为传染源传播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等;野生动物为传染源的传染病,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2).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分为四种传播方式。(a)水与食物传播病原体借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b)空气飞沫传播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过此方式传播。 (c)虫媒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过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体进入易感者体内。蚊、蚤、蜱、恙虫、蝇等昆虫为重要传播媒介。如蚊传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蜱传回归热、虱传斑疹伤寒、蚤传鼠疫,恙虫传恙虫病。由于病原体在昆虫体内 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阶段才能造成传播,故称生物传播。病原体通过蝇机械携带传播于易感者称机械传播。如菌痢、伤寒等。 (d)接触传播有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方式。如皮肤炭疽、狂犬病等均为直接接触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为接触疫水传染,均为直接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通过污染的手传染,谓之间接传播。 (3).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进入疫区,部队的新兵入伍,易引起传染病流行。病后获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传染病流行或终止其流行。2.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地理因素与气候因素。大部分虫媒传杂病和某些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有较严格的地区和季节性。与水网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丛生适宜于储存宿主,啮齿动物、节肢动物的生存繁衍、活动有关。寒冷季节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节易发生消化道传染病。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特点 1、学校传染病极易发生 学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一个班50个左右的学生,集中在50平方左右的教室里,整天在一起生活学习,相互之间密切接触;如果卫生设施不好,卫生制度不健全,卫生习惯不好,这就具备了传染病在学校里发生与流行的条件,使中小学生成为传染病高发的人群。 2、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学校是社会一个特殊的组成人群。年龄构成从儿童、少年到青年。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3、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缺一不可。而流行的强度大小则取决于传染源的多少,易感者的密度,传播途径实现机率大小和病原微生物致病力的强弱。学校易感者密度高,传染源又容易进入学校;传染机制极易实现。所以学校极易造成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 4、学校传染病的季节性变化 学校传染病的流行与社会上传染病流行一样,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夏秋季则以肠道传染病为主。除此以外,学校传染病的发生还与学校寒暑假及开学有密切关系。 5、学校传染病的年龄特点

小学校里的在校学生,其年龄可以从6、7岁到12、13岁左右。学校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可因年龄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学的传染病由于小学生基础免疫水平低,而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流行。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利用板报向学生进行广泛宣传。 2、秋冬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兽医传染病总结

名词解释: 顿挫型感染:开始时症状表现较重,与急性病例相似,但特征症状尚未出现即迅速消退、回复健康者,称为顿挫型感染。 隔离:将不同健康状态的动物严格分离、隔开,完全彻底切断其间的来往接触,以防疫病的传播、蔓延。 封锁:当暴发某些重要传染病时,除严格隔离病畜之外,还应采取划区封锁的措施,就是切断或限制疫区与周围地区的一切自由的日常交通、交流或往来,以防止疫病向安全区散播和健畜误入疫区而被传染。 传染病: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非典型性感染:属于显性感染,在感染过程中表现或轻或重,与典型症状不同。称此种感染为非典型感染。 传播媒介: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为传播媒介,它可能是生物,也可能是无生命的物体。 继发感染:动物感染了一种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感染,称为继发感染。 、 大流行是一种规模非常大的流行,流行范围可扩大至全国,甚至可涉及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 疾病的防制就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或消除疫病的病原,以降低已出现于畜群中疫病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并把疾病限制在局部范围内。 一过感染:指开始时病情比较轻,未出现特征性临床症状就已恢复的一种感染过程。 抗感染免疫:指病原微生物不适合机体繁殖或侵入机体后,机体立即动员全身防御系统,将病原排出体外,因而不产生任何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疫病预防:采取各种措施将疫病排除于一个未受感染的畜群之外。 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 疫源地:有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存在的地区称为疫源地。 检疫:遵照国家法律,运用强制性手段和科学技术方法预防和阻断动物疾病的发生,以及疾病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间的传播。, 地方流行性:在一定的地区和畜群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并4.垂直传播:指母体到后代两代之间的传播,包括经胎盘、卵、产道传播。 持续性感染:指动物长期持续的感染状态。由于入侵的病毒不能杀死宿主细胞而形成病毒与宿主细胞间的共生平衡,感染动物可长期或终生带毒,而且经常或反复不定期地向体外排出病毒,但常缺乏临诊症状,或出现与免疫病理反应有关的症状。 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传染病能在家畜之间直接接触传染或间接地能过媒介物互相传染构成流行。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条件: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动物,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就会造成传染病的发生。 疫病预防,这通常包括采取隔离、检疫等措施不让传染源进入目前尚未发生该病的地区,采取集体免疫、集体药物预防以及改善饲养管理和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保障一定的畜群不受已存在于该地区的疫病传染。 水平传播:病原体通过饲料饮水空气等途径在同群动物之间的传播。 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原体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在自然界中生存、繁殖,并将疾病传给人类,这样的疾病称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随时性消毒:发生传染病时,为了消灭随时从动物机体内排除的病原体而进行反复不断的消毒。 特异性疗法: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应用抗血清或卵黄抗体对某种疾病治疗,因只对某种特定病原体有效,所以称为特异疗法。~ 预防性消毒:为消灭环境中病原体平时有计划的进行的消毒。 流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畜群出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是指疾病发生频率较高的一个相对名词。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至有临床症状为止这一段时间。 内源性感染:病原体寄居在动物体内动物不表现临床症状,当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或病原体毒力增强而表现致病力使动物发病。毒血症: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在一定部位停留复制,而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传染性法氏囊病:由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主要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肾脏的病变和腿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是具有特征性的病变;幼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传染性喉气管炎:由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呼吸困难,咳嗽,咳出含有血液的渗出物,喉部和气管粘膜肿

传染病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病在人群人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何一环节,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例如,接种疫苗就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从而不得传染病。 一、传染源 是指受了传染的人或动物 传染源体内一定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不时地排出体外,感染别人。传染源包括了传染病的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体内带有病原体,但没有临床表现的人)和受感染的动物。 (一)病人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多,而且病人的症状有利于病原全向外播散,如病原体可通过病人的咳嗽、喷嚏、呕吐、腹泻等方式排出体外。一般传染病在发病初期的传染性最强,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等。有些传染病如白喉、伤寒在恢复期还有传染性。 (二)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疾病的表现而携带病原体的人。病原携带者可分为三类:潜伏期携带者、病后携带者、“健康”携带者。由于这些病原携带者都没有临床症状和表现,但可不

断排出病原体,所以不容易被人发现,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 (三)受感染的动物人类有许多传染病来自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中以鼠类最为重要,因为它能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炭疽、布氏菌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这些动物性传染病可以由动物传染给人,但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相互传染(鼠疫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使易感者感染的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空气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飞沫、尘埃等传播。常见的疾病如流感、麻疹、白喉等。 (二)消化道传播医学上也称“粪一口传播”,是消化道传染病的共同传播途径,包括经水和经食物传播。手和苍蝇也是使食物受到污染的重要因素。常见疾病如痢疾、霍乱、伤寒、甲肝、脊髓灰质炎等。夏秋季气温较高,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容易在水和食物中生长繁殖。苍蝇、蝉螂、臭虫活动频繁。所以,夏秋季是消化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家畜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每题2分,计20分) 1. 传染病: 2. 疫源地: 3. 检疫: 4. 传染病的流行规律: 5. 疫病防制(Control ): 6.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 7. 痒病(Scrapie): 8. 传染性喉气管炎(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 9.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Swine infectious atrophic rhinitis ): 10. 猪伪狂犬病(Porcine pseudorabies ): 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将代表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写在题后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 1. 最常引起猪链球菌病的2型链球菌属于兰氏(Lancefield )分类法中的()群。 A. R (群) B. S (群) C. C (群) D. T (群) 2. 衣原体病具有广泛的宿主,畜禽中较为易感的是()。 A. 马属动物 B. 羊、牛、猪 C. 火鸡 D. 鹦鹉和鸽 3. 在国际兽疫局(OIE)规定的A类疾病(List A )中的禽类疾病是()。 A. 新城疫和高致病性禽流感 B.新城疫和真性鸡瘟 C. 新城疫和欧洲鸡瘟 D. 新城疫和禽流感 4. 狂犬病的传染源有()。 A. 发病犬 B. 夕卜貌健康的带毒动物 C. 带毒的蝙蝠 D.以上都是 5. 牛恶性他热可通过以下方式传播()。 A. 病牛一易感牛 B. 病牛一绵羊一易感牛 C. 病牛一狷羚一易感牛 D.病牛一非洲角马一易感牛 6.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形式有()。 A. 流行性 B. 地方流行性 C. 散发性 D. 周期性地方流行性 7. 母猪怀孕期间可感染细小病毒,并引起各种形式的繁殖障碍。其中,怀孕30?50d之间感染时,主要岀现(),怀孕50~60d感染时,多岀现();怀孕70d感染的母猪则岀现()。 A. 流产 B. 死产 C. 木乃伊胎 D. 难产 8. 以下禽病中可经卵垂直传播的有()。 A. 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 B.鸭瘟 C. 鸡白痢 D. 禽脑脊髓炎 9. 羊黑疫有诊断意义的病变是()。

传染病特点及预防

传染病及其预防 【教学目标】 一、了解传染病的定义 二、熟悉传染病的特点、传染病流行三个环节 三、掌握预防传染病措施 【教学内容】 一、传染病的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肝炎、蛔虫等。 二、传染病的特点: (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下列4个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引起的,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以细菌和病毒最常见。 2、有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最主要的区别。病原体由宿主体内排出,经过一定途径侵入另一个宿主体内,这一特征称为传染性。 3、有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在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可表现出以下各种特征。

(1)流行性:在一定条件下,传染病能在人群中广泛传播蔓延的特性称为流行性。 (2)季节性:指某些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受季节的影响,在每年的一定季节出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 (3)地方性:由于受地理气候等自然因素或社会因素的影响,某些传染病仅局限于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血吸虫病。 此外,传染病在不同人群(年龄、性病、职业)中的分布,也属于流行病学特征。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是显性或隐性感染,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感染后免疫属于主动免疫,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差异。 (二)、传染病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可分为4个阶段,尤其以急性传染病为最明显。 1、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机体之后,至出现临床症状之前,这一阶段称为潜伏期。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但每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都有一个范围(最短、最长),通常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2、前驱期:自起病至开始出现该病明显症状为止,这一阶段称为前驱期。起病急骤者可无前驱期表现。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上课讲义

学习资料 仅供学习与参考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病流行是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它可在人群中传播,造成流行。旧社会,由于鼠疫、霍乱、天花、血吸虫病、伤寒等传染病的猖厥流行,我国人民贫病交加,人均寿命只有35岁。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一些烈性传染病已在我国绝迹,1989年9月1日,我国又贫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使许多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但当前,我国传染病的发病率仍占年总发病率的第一位,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大众的防病意识,达到最终消灭传染病的目标还任重而道远。夏秋季是胃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为此,从本期开始我们在《医学常识》栏目中将连续刊出传染防治的一般常识。 传染病在人群人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是构成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流行的生物学基础,只有这三个环节同时存在,传染病才可能造成传播与流行,而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一五一节,传染病就不能传播与流行。例如,接种疫苗就是为了保护易感人群,从而不得传染病。 一、传染源 是指受了传染的人或动物 传染源体内一定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不时地排出体外,感染别人。传染源包括了传染病的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体内带有病原体,但没有临床表现的人)和受感染的动物。 (一)病人传染病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其体内的病原体数量多,而且病人的症状有利于病原全向外播散,如病原体可通过病人的咳嗽、喷嚏、呕吐、腹泻等方式排出体外。一般传染病在发病初期的传染性最强,如麻疹、病毒性肝炎等。有些传染病如白喉、伤寒在恢复期还有传染性。 (二)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疾病的表现而携带病原体的人。病原携带者可分为三类:潜伏期携带者、病后携带者、“健康”携带者。由于这些病原携带者都没有临床症状和表现,但可不断排出病原体,所以不容易被人发现,是最重要、最危险的传染源。 (三)受感染的动物人类有许多传染病来自动物(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其中以鼠类最为重要,因为它能传播多种疾病如鼠疫、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以动物作为传染源的疾病,称为“动物性传染病”,如炭疽、布氏菌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这些动物性传染病可以由动物传染给人,但人与人之间一般不相互传染(鼠疫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二、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一定的方式使易感者感染的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