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大鼎金文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周大鼎金文欣赏(图)
通高:39.7cm,宽:38.7cm,重:12.56kg。此鼎平沿外折,深圆腹,有二立耳,三蹄足。器口下饰二道弦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鼎内壁有铭文8行82字:
唯十又五年三月既霸丁
亥,王在侲宫,大以厥友守。
王飨醴,王呼膳夫召
大,以厥友入攼。王召走马,
令取谁三十二匹赐大。大拜,稽
首。对扬天子丕显休,用作
朕烈考已伯盂鼎。大其
子子孙孙万年永宝用。
其大意是说:在十五年三月,月相为“既霸”的丁亥日,王在侲宫,大与其僚属担负保卫任务。王举行大飨之礼,王命近臣膳夫召大,命大与其僚属进入宫内担负保卫任务。王又召武官走马,命他取出32匹赤色黑尾的雄马赐给大。大拜,叩头。为答谢和宣扬天子伟大的美意,做了这件纪念其光荣的父亲的鼎。大的子孙后代万年永远宝用这个鼎。
西周师同鼎欣赏(图)
师同鼎是1981年底从位于周原腹地的扶风黄堆乡下務子村西的一个青铜器窖藏中出土的,通高34.5厘米,口径34厘米,腹深20厘米,腹围102厘米,重105千克。鼎为立耳,平口,深腹,圜底,蹄足。口沿下饰一周重环纹和凸弦纹,耳外侧两道凹弦纹。腹下三足有明显的分模线,当中铸阳纹双三角形。
师同鼎这种圜底球腹蹄足风格为西周晚期最常见的型式。因此学界对此类鼎出现的年代认识意见基本一致。但是,宝鸡的一些学者则认为,师同鼎的时代应在西周中期偏晚,李学勤先生认为最早只能在夷王之时。尽管如此,这仍然不是师同鼎的要害所在。
这件鼎腹内壁有铭文7行54字。师同为器主名,官职师氏。铭文大意是:师同从某大臣征伐鬼方,斩杀并俘获了一批敌人,得到车马五辆、大车二十辆、羊一百只等战利品,又将缴获敌人的铜豆、鼎、铺等用以铸成祭祀用的铜鼎,子子孙孙永宝用。由于对首句的铭文解读的不同,便成了这件鼎的最大争议,并且给以后埋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伏笔和悬念。宝鸡的一些学者提出句首缺乏主语,起名突然,因此认为可能师同鼎是一套列鼎中的一件,有主语内容的鼎当在其他鼎中,这些鼎还尚未发现。李学勤先生也认为,鼎铭缺乏年月,和文例不合,估计可能有一半在同形的另一器上,甚至可能还有两器。但是,另一部分学者却不完全认同这一点。王辉先生则认为,铭文不起年月,并非突然,列鼎有其严格的定义,目前周墓中出土的鼎不管是否为列鼎,铭文皆相同,还未出现列鼎铭文内容前后衔接的情况;即使为列鼎,若在另一鼎上还有铭文与其衔接,因师同鼎铭文基本已完整,虽有缺少,只剩较少的字数,此非情理之事。李零先生也认为,铭文分铸虽有,但彝铭分铸衔接的情况极为罕见,加上战争规模不大,故下文不言册赏,从此考虑,师同鼎铭文是完整的,还有列鼎上有铭文衔接的情况不大可能。
另外,以往人们多认为北方草原文化风格的青铜器多为战国时期。师同鼎铭文中记述师同在一次战事中俘获战利品青铜器120件,有金胄、戎鼎、铺、剑,这些都是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常见青铜器,足以说明当时戎人生活中青铜器已相当普遍,这就证明戎人非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原始,他们有较先进的文化。同时说明戎人是以战车和辎重车配合作战的。因此,这篇铭文对研究西周中晚期的历史、西周王朝同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兮甲盘
∙兮甲盘
∙西周宣王时期
∙日本书道博物馆藏
∙此盘为西周晚期宣王时代有青铜器。圆形,附耳,缺失圈足。宋代出土。盘内有铭文十三行,一百三十三字。铭文中的夸伯吉父,即《小雅.六月》中的“文武吉甫”,亦称“尹吉甫”。铭文记述
兮甲从天子征伐锷狁,受到赏赐后接著天子又命兮甲从成周至南淮夷征收贡物,包括弊帛、冠服、奴隶等。铭文还记载,如果被征服的部族不服从,则“即刑镤伐“。铭文是研究西周王朝对外战争和对外关系,研究西周奴隶制特点的重要资料。兮甲盘铭名文用笔较粗,书体厚实壮美,在西周一代的金文书法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开春秋时代金文用肥笔的先声。
兮甲盘
商祭祀狩猎涂朱牛骨
商《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正面河南安阳出土高32.2cm,宽19.8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正面(局部)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正面拓片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正面拓片局部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背面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背面拓片商朝时期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
长32.2厘米、宽19.8厘米
这是一块牛胛骨版记事刻辞。骨版正面刻辞4条,背面2条,共160余字,字内填朱。正面第一条记载商王武丁宾祭仲丁;第二条记狩猎时子□堕车;第三条记子□死;第四条是子寅用羌人十,举行宜祭。背面记载天象情况,这片刻辞保存完整,对研究商代社会历史和天文气象价值甚高。
商宰丰骨匕记事刻辞
宰丰骨匕记事刻辞
宰丰骨匕记事刻辞拓片传河南省安阳市出土商朝后期
长27.3厘米、宽3.8厘米
这是刻于商王帝乙或帝辛六年的一块记事肋骨。一面刻有文字,记载帝辛将猎获的犀牛赏赐宰丰之事,另一面刻兽面、蝉纹和虺龙纹,并嵌有绿松石。殷墟遗址中出土15万片以上甲骨,是中国目前最早的文献档案材料,它的内容涉及商代社会各个领域,有关于社会和国家结构的,如奴隶和平民、奴隶主和贵族、官吏、军队、刑罚、监狱、战争、方域贡纳;有关于经济生产的,如农业、畜牧、渔猎、手工业、商业、交通;有关于科学文化和思想意识的,如天文历法、气象、建筑、疾病、生育、鬼神崇拜、祭祀、吉凶梦幻、卜法、文字等。
戍嗣子鼎
商代后期戍嗣子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一九五九年河南安阳後冈圆形殉葬坑出土,同出者还有铜卣、铜爵等器。圆
形、口沿二直耳,三蹄足。颈部饰兽面纹。器内铭文三行三十字,其中合文三。铭文记商某王某年,九月丙午这天,商王在宗庙明堂大室,赏赐给戍嗣子贝二十朋,戍嗣子因受荣宠,作了这件祭祀父亲的宝鼎。铭末“犬鱼”应为戍嗣子所属家族的族徽。
铭文字体大小虽不够整齐,但笔道镌刻清晰,雄伟有力,有的字体还具有典型的波磔体风格。器物本身和铭文内容对青铜器断代、商代历史地理、以及古文宇研究都有着一定的价值。(杜乃松)
本版图文由可嘉提供
选自《中国美术全集》
栾书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