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时期书法-金文(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商周时期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金文)
一、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流行于商周时期。 因为青铜器以钟、鼎为主,故也叫钟鼎文。青铜器上铸造文字 起于商代。早期器物上文字很少,仅一两个字,多为族徽或图 像文字,至晚期开始出现三四十字的铭文,文字结构中象形意 味仍然很浓。这些文字是用陶范铸上去的,布局疏朗,有的气 势雄健,结体开张,有意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二、金文至周代有了重要变化,铭文明显增多,出现了 长篇铭文。前期书体仍可见甲骨文的痕迹,后来着力追求字体 的庄重典雅,以及排列布局的整齐美观。重要的有大孟鼎、大 克鼎、散氏盘、毛公鼎铭文等。
结语
中国文字最晚在商代时已创造出丰富的古篆,书刻于 甲骨和铸在青铜器物上,并已注意到书写的美观匀称和布 局的规整,还出现了不同的风格。战国之际文字出现变革 ,书法也走向进一步成熟。从考古发现的直接写在竹简和 丝帛上的文字中可见隶属的萌芽,而且在书写方法上也颇 有新意,商周时期的书法虽处于早期阶段,但艺术创造上 已放射出耀眼的光辉,它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司 母 戊
• 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商代晚期最 重的青铜器,1939年在河南安阳 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 三字而得名。亦有人释作“后母 戊”。 • 司母戊鼎是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 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 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 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现藏于
中国国家博物馆。
大孟鼎
• 大盂鼎,高101.9厘米,口径 77.8厘米。圆形,立耳,深腹, 三柱足,颈及足上部饰兽面纹。 为康王时贵族盂所作的祭器。传 为清代道光初年于陕西岐山礼村 出土。 • 大盂鼎又称盂鼎,之所以冠以" 大"是为了区别于小盂鼎。这两 个鼎同出,但小盂鼎原器已失, 仅存铭文拓本。
大克鼎
• 大克鼎为西周孝王时期器物。 铭文内容主要叙述克依凭先祖 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 土地、奴隶的赏赐,是研究西 周经济制度的重要史料。
散氏盘
• 被誉为“晚清四大国宝”的西 周青铜器文物珍品——大盂鼎 、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 盘,曾轰动一时。而这块散氏 盘,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 而得名。有人认为作器者为夨 ,又称作夨人盘。
毛公鼎
• 毛公鼎,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是金文的经典名作。传清道 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 。高 53.8厘米,口径 47.9厘米。圆 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 足,造型端庄稳重。颈部饰重 环纹及弦纹各一道 ,简朴庄毛 公鼎严 。腹内铸有铭文 32行 、499 字,毛公鼎因作者毛公 而得名,是现存青铜器铭文中 较长的一篇。
春秋战国时期书法
春秋战国之际,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民, 文化上百花齐放,各诸侯国由于地理和历史上的文化传统 的差异,书法上也各具特色,东南方各国的铜器铭文中还 出现了美化的鸟虫书之类的书体。此期的书法作品除了金 文之外,尚有竹木简牍,帛书及石刻。
石鼓文
• 石鼓文是迄今所知传世的最早 的石刻文字,因石成鼓形并刻 字其上而得名。石鼓共十个, 在上面以类似《诗经》大小雅 的四言韵文记叙国军狩猎等活 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