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的议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国学的议论文

篇一

]孔子是从终极关怀的角度阐发他的死亡意识的,人的道德及其提高是他的终极关怀

的基本内涵。所以孔子的死亡意识始终以“仁德”为中心,带有鲜明的道德特征。孔子的

死亡意识的实质是为了“生”,是为了人生更具有道德价值。因此,人生道德价值的实现

是解决死亡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对死亡超越的最基本途径。

终极关怀的概念是近代西方思想家提出来的,但终极关怀之意却存在于一切文化系统中。张岱年先生把古今中外关于终极关怀的思想划分三种类型:1.归依上帝的终极关怀;2.返归本原的终极关怀;3.发扬人生之道的终极关怀。[1]无论何种类型的终极关怀都与关注

人的具体和直接利益的初级关怀不同,它指向人的生存之根本和最高意义,是人的精神归宿。故此,终极关怀使人安心地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它,甚至情愿为之献身。在这层意义

上讲,终极关怀与人的死亡有着天然的勾连。

孔子思想说到底是教人成君子、做圣人,成就个人道德。这是孔子从人之为人处对人

基本特质的规定,也是他认定和倡导的人生之道,是他所主张的终极关怀,其核心内容是

实现“仁德”。这实际上是从人生哲学的意义上确定了“仁德”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终极

本体”,即是人的存在和意义的终极源头。而求仁立德也就成为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表

达出以人自己的行为构造人自己的生命的原则,彰显了人对仁德的终极性关系。正唯如此,孔子谈及生命活动之终结的死亡总是与仁德相联,是以道德为中心,阐发了对社会各种死

亡现象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带有鲜明的道德色彩。

篇二

什么是国学,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共识。有的古今都包括,有的认为只限于传统的

东西,有的更窄些,主要是儒学、六艺等。有资源实力的人在谈到国学时说“国学就是中

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学懂古人,才能谈得上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一派茫然,所谓创新根本是无稽之谈。如果没有汉晋唐宋

以及清代学者为古代典籍作出的那些传记、集解、索引、正义、注、疏......古代的书籍

及文化今天无人能解。”显然国学指的是古代的学问。当年章太炎讲国学,是针对西学而

论的。当时大量西学涌入之后,他感到应该发扬一些民族的文化,于是提倡国学。后来,

另外一些学者搞整理国故。但在当时也并不是没有人反对。有一些激进的人不赞成。比如

傅斯年后来有变化作为新潮人物,就持反对态度。稍后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杨贤江也持反对

立场。应该说鲁迅也是不赞成的,有人问他要读哪些古书,他说中国的古书一本也不要读。他写的《关于章太炎先生二三事》对章太炎后期的道路颇有微词。

1949年以后国学这个词被冷却了几十年,这几年又开始提起并不断升温,有时还炒得挺热。从学术渊源上来讲,与这30年的文化热和儒学热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更大背景,

跟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经济发展,日益引起世界瞩目的形势也有某种关系。在这种

情况下,就有一个要发扬民族文化的问题。为发扬民族文化,有人重新提出国学。

现在的文化观念,可以说是多元涌动。对国学的认识也不尽一样。自称文化保守主义

的学者大声疾呼要发扬国学,有些自由主义学者就很不以为然。社会主义是主流,但其中

也有不同的流派,对传统、对国学各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应该展开争鸣。下边我提几个问题:

一、国学作为学问与作为学科建设是否区分

学问是个人的事,由个人自由选择。建立学科就比较复杂,首先要有比较明确的研究

对象和研究领域,不说太大的,就以传统文化为限,“四部”学问都在里面,这怎么研究?谁有这么大的能力和精力?其次要有相应的学科建设。我们的行政很强,拍拍脑袋也许就

能办,但课程是哪些?培养什么样的人?社会需求又如何?有消息说,有人鼓动大吏应从国

学门出,真实匪夷所思。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现代靠“四部”学问能管理

国家?不能这样鼓动热血青年!再次,现在的学科中有“史”的部分,国学把这些都合并、

取代?不然重复怎么办?难道在国学门中再设文、史、哲等等?有的学校建立了国学院或实

验班,不妨先实验。切不可一哄而上。

二、如果国学以研究传统的东西为主,最好不要与现代的东西乱对应,搞拉郎配。少

搞“到贴金”

搞国学除了进行一些基本的典籍研究之外,就是要通古今之变,或者说,要进行古今

对话。在这方面不同观点的人各有其说。我印象张扬儒学说得比较多。他们把现在的许多

概念都和儒家思想联系起来。比如说讲资本主义,便名之曰儒家资本主义;讲社会主义;名

之曰儒家社会主义;讲民主主义;名之曰儒家民主主义;讲自由主义,名之曰儒家自由主义。将现在出现的许多观念都和儒家联系在一起,比如公正、正义、公平、契约、人权、人格

独立、人文精神、道德、和谐、以人为本等,都要从儒家思想中寻找历史资源,甚至于认

为都来自于儒家。现在社会上高分贝惊呼道德扭曲、道德沉沦、道德沦丧,于是便倡言要

从儒家道德来挽救。在这个思潮中,有的是从学术研究来论述儒家与今天道理相通,这足

资参考。但也有的则提出用儒家对现实进行制度改造,将儒教改为国教,使儒教国家化,

建立什么“通儒院”代替人大,将中国纪元改为孔子纪年,小孩要从小读经,这些简直是

走火入魔!

儒学是一种历史现象,如果抽空历史的内容,搞抽象继承法,哲学家们或许可以,但

搞历史的恐怕不宜。

篇三

几天前在《读通鉴论》里读到这篇文章时,废卷叹息了良久,关於儒者之担当,是我

一直想说的,而王夫之才大气粗的表达了出来。初读之酣畅淋漓,继之则“有心者所重悲也”。文夏文脉一系,之所以至今依然,靠的是先儒们“保其道以孤行而无所待,以人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