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号
含量
平均含量
RSD
/m g/ g
/mg / g
/%
0. 996
050613
0. 971
0. 975
1. 94
0. 959
1. 191
050805
1. 142
1. 163
2. 18
1. 155
1. 084
051103
1. 106
1. 101
1. 37
1. 113
3 讨论 3. 1 本品经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扫 描测定, 橙皮 苷在 283 nm 处有最大吸收, 与文献 [ 2, 5, 6] 报道一致, 本实验也选择 283 nm 为检测波长, 保证了检测的准确性。 3. 2 在本实验中, 曾对 供试品 溶液的 制备方 法进 行了选 择 性实验, 发现 健脾颗粒 经下列处理 步骤 [ 1] : 醋 酸乙酯提 取 聚酰胺柱层析 水洗脱 蒸干 水后用甲醇溶解: 虽能减 少一 些杂质, 但该处理方 法太过 繁琐 而用 甲醇直 接回 流或超 声 提取却比较简单, 而且只 要色谱 条件适 当, 这 两种 提取方 法 不影响橙皮苷的检 出 (见 图 1~ 3), 故 本实验 选择 最简单 的 方法: 超声提取来减少实验步骤, 并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3. 3 在该 实验中 曾在 H PLC 测定橙 皮苷的 基础上, 尝 试用 T LCS法对山楂中的熊果酸进行质 量控制, 但实验发 现 TLCS 法的精密度和重复 性不好, 而且 薄层扫 描的误 差较 大, 因 此
甘草酸转移率 /% 95. 32 94. 78 94. 88 94. 99
2. 2 甘草配方颗粒制备工艺 按照理论 干膏和辅料重量比 1 1加入辅 料乳糖, 将浓缩
药液由蠕动泵 喷入一步制粒机, 制得 甘草配方 颗粒成品。工 艺参数见表 5。
wenku.baidu.com
附2
2007年 9月 第 29卷 第 9期
中成药 Ch inese T rad itiona l P atentM ed icine
1 2 3 3 1 2 2 3 1 66. 62 67. 41 62. 60 4. 81
44. 09 59. 37 55. 41 75. 53 87. 36 71. 21 97. 41 79. 53 93. 78
24. 76 27. 96 28. 07 34. 51 37. 72 34. 46 36. 79 34. 54 35. 98
点显色清晰, 置紫外光 灯 ( 365 nm ) 下检 视。供试 品色谱 中,
SP8800 高 效 液 相 泵, SpectraFocus紫 外 检 测 器 ( 美 国 Spectra Phy sics公 司 ), 威 玛龙 色谱 数据 工 作站; DPL 3 /5 型 多功能制粒 /包衣机 (重庆精工 药厂 ) ; 甘 草酸单 铵盐对 照品 ( 中国药品生物 制品 检定 所, 批 号: 110731 200306 ); 甘草 为 豆科植物甘 草 Glycy rrhiza uralensis F isch. 的干燥 根茎。饮 片 购自天津市中药饮片厂, 经天津药物研究院张铁军研究 员鉴 定; 甲醇为优级纯, 醋酸铵、冰醋酸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 1 甘草提取工艺 2. 1. 1 正交设计
L9 ( 34 )正交表安排实 验, 测定出 膏率及甘 草酸转 移率, 按照 甘草酸转移率和出膏率的权重比 ( 8 2) 计算综 合评分, 并对 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见表 2, 方差分析见表 3。
表2 试验号 A 煎煮次数 /次
L9 ( 34 )正交实验
因素
B 提取时间 / h C 加水倍数 /倍
根据预 试验 结果, 以 甘草 酸转 移率 和出 膏率 为 考察 指
标, 以煎煮次数、提取时间、加 水量作 为 3个 因素, 因 素水平 见表 1。
表1
水平
1 2 3
因素水平
A 煎煮次数 /次 1 2 3
因素 B 提取时间 /h
1. 0 1. 5 2. 0
C 加水倍数 /倍 8 10 12
2. 1. 2 实验安排及结果 称取 10 g甘草 酸含量 为 2. 43% 的甘 草饮片 9份, 采用
D 空白
转移率 /%
出膏率 /%
综合评分
1
1
2
1
3
1
4
2
5
2
6
2
7
3
8
3
9
3
K1
47. 75
K2
69. 54
K3
79. 35
R
31. 60
1 2 3 1 2 3 1 2 3 64. 28 67. 02 65. 34 2. 74
1 2 3 2 3 1 3 1 2 58. 20 67. 55 70. 89 12. 68
F值 39. 25 0. 29 6. 49
显著性 P < 0. 05
F0. 05 ( 2, 2) = 19. 00 从表 2和表 3可以看出, 三因素的影响大小依次为 A > C
> B, 且 A 3 > A 2 > A 1, C3 > C2 > C1, B 2 > B 3 > B1, A 因素具有显 著性。从降低 成 本节 约能 耗 考虑, 在 保 证充 分提 取 的 前提 下, 综合分析各个因 素对甘 草酸 转移率 和出 膏率的 影响, 确 定提取工艺为加 10倍量水, 煎煮提取 3次, 每次 1. 0 h。 2. 1. 3 3批验证实验
为了验证所选 条件 的合理 性, 进行 了 3批 验证 实验, 结 果如表 4所示。
结果表明, 在所选工艺条件下, 甘草酸转 移率高, 且相对 稳定。故确定提取条 件为: 加 10 倍量 水、煎煮 提取 3次、每 次 1. 0 h。
表4
实验号 1 2 3
平均
3批验证实验结果
出膏率 /% 34. 52 35. 28 34. 76 34. 85
2007年 9月 第 29卷 第 9期
中成药 Ch inese T rad itiona l P atentM ed icine
Septem be r 2007 V o .l 29 N o. 9
谱条件测定, 以外标法测 定样品 中的橙 皮苷的 含量, 结果 见
表 2。
表2
3批样品中橙皮苷的含量 ( n = 3)
本实验就没有把熊果酸再作为本品的定量控制指标, 只作为 定性指标。 3. 4 在该实验中曾选用甲醇 水 [ 3, 4] 系统, 乙腈 磷酸溶 液 [ 5] 作为流动相, 但发现柱效 、分离度均不好; 后来选用甲醇与醋 酸溶液 [ 2, 6] 系统, 但醋 酸溶液的配制应控 制在 0. 5% ~ 3. 0% 较适合, 本实 验选 择 1% 冰醋 酸溶 液; 按文 献记 载 [ 2] , 甲醇 0. 5% 冰醋酸的比 例应 为 39 61, 但 实验 发现, 在 此条 件下 橙皮苷峰与前后两个峰不能很好地分离, 而且两者之间的比 例大小直接影响到主峰 的分离 度, 经 实验摸 索发 现, 甲醇在 系统中的比例不能 超过 37% , 如果 低于 这个 比例 虽然 有利 于橙皮苷的分离, 而 且柱效 也高, 但是峰 保留时 间就 大大地 增加, 不利于实 验, 因此本 实验 选择流 动相 为甲 醇 1% 醋酸 ( 37 63), 不仅保 留时间适合, 而且分离度也能达到要求。
2 L, 分别点于同一用 1% 氢氧化钠溶 液制备的 硅胶 G 薄层 2. 5. 3 供试品溶 液的制备
板上, 以醋酸乙酯 甲酸 冰醋 酸 水 ( 20 2 1 2 )为 展开剂, 展
精密称取甘草配方 颗粒粉末约 0. 2 g 至 50 mL 量 瓶中,
开, 取出, 晾干, 喷以 10% 硫酸乙醇溶液, 在 105 ∀C 加热至斑 加甲醇 45 mL 超声 20 m in, 冷却后 加甲醇至刻度, 摇匀, 0. 45
附1
2007年 9月 第 29卷 第 9期
中成药 Ch inese T rad itiona l P atentM ed icine
Septem be r 2007 V o .l 29 N o. 9
甘草饮片经现代工 艺提取、浓 缩、一 步制 粒而成。 本实验 对 影响甘草提取因素进行了优化 , 并建立了控制甘草配方 颗粒 的质量标准。 1 仪器与试药
关键词: 甘草; 配方颗粒; H PLC; 质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 R 927.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 1528( 2007) 09 附 1 03
中药配方颗粒又称免煎中 药, 它是将单味中药通过 科学 加工并提取中药材 中有效 成分, 制成中 药饮片 新剂 型, 是 中 药饮片发展 方向 之一, 也 是中 药现 代化 的重 要研 究 内容 之 一。临床应用和药理实验表明 [ 1~ 3] , 单味中 药配方颗粒 和传
加甲醇 30 mL, 加 热回 流 1 h, 滤过, 滤液 蒸干, 残 渣加 水 40
图 1 HPLC 色谱图
mL 使溶解, 用正丁醇提取 3次, 每次 20 mL, 合 并正丁 醇液,
A 甘草酸单铵盐 B供试品
用水洗涤 3次, 蒸干, 残渣加 甲醇 5 mL 使溶 解, 作为供 试品 2. 5. 2 对照品溶 液的制备
量 [ J] . 中成药, 2003, 25 ( 3) : 244 245. [ 4] 张 琦, 赵 因. RP H PLC 测定好娃友口服液中橙皮苷的含量
[ J] . 华西药学杂志, 2001, 16 ( 1) : 52 53. [ 5] 杨 军, 蔡松涛. 健胃消食片中橙皮苷的含量 测定 [ J] . 中华医
溶液。另取甘草 对照 药材 1 g, 同 法制 成对照 药材 溶液。再
精密称定 甘草酸单铵盐 对照品 1. 69 mg, 置 10 mL 量瓶
取甘草酸铵对照品, 加甲 醇制 成每 1 mL 含 2 m g的 溶液, 作 中, 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 刻度, 摇 匀, 则每 1 mL 含甘 草酸单
为对照 溶 液。 照 薄 层 色 谱 法 试 验, 吸 取 上 述 3 种 溶 液 各 铵盐 0. 169 m g。
40. 22 53. 09 49. 94 67. 33 77. 43 63. 86 85. 29 70. 53 82. 22
表3
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A B C 误差 ( D )
离差平方和 1 569. 32 11. 42 259. 32 39. 98
自由度 2 2 2 2
方差 784. 66 5. 71 129. 66 19. 99
药杂志, 2006, 6( 1) : 125 126. [ 6] 丁桂兰, 薛亚光, 邢春来, 等. HPLC 测定橘红 丸中柚皮苷、橙皮
苷的含量 [ J] . 中成药, 2004, 26 ( 9) : 707 710.
甘草配方颗粒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周 斌 1, 2, 高文远 1, 张铁军 3* ( 1. 天津大学 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天津 300072; 2.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药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3. 天津 药物研究院 中药现代化部, 天津 300193)
统的水煎剂具有基本相同的疗效和药理作用, 且中药配方颗 粒具有体积小, 易 于携 带和 保存, 质 量稳 定 可控 等优 点 [4] 。 甘草是清热解毒、祛 痰止咳 的常用中 药, 在中药 方剂 中广泛 使用, 如麻黄汤、麻杏石甘 汤、桂枝汤 等; 甘 草配 方颗 粒是由
收稿日期: 2006 04 17 基金项目: 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 043180911) 作者简介: 周 斌 ( 1970~ ) , 男, 在读博士, 从事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 电话: 022 23003935, E m a i:l super zhou@ eyou. com。 * 通讯作者: 张铁军, 研究员、博导, 电话: 022 23006848, E m ai:l t iezheng4@ sina. com。
Septem be r 2007 V o .l 29 N o. 9
表5 进风温度 /∀C 90
制备工艺参数
物料温度
雾化压力 I
/∀C
/M Pa
60
0. 15
雾化压力 II /M Pa 0. 20
2. 3 甘草配方颗粒的定性鉴别
取本品粉末 1 g, 加乙醚 40 mL, 加热回流 1 h, 滤过, 药渣
参考文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国家药品标 准. 国家药典 业发 1999 122 号 [ S] . 1999: 122 122.
[ 2] 中国药典 2005年版一部 [ S] . 2005: 420. [ 3] 刘志红, 马德平, 朱瑞龙. H PLC 测定乳痛消 ! 号中橙皮苷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