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量效关系与作用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是反映药物安全性的另一个参数 p 指治疗浓度的范围,即介于最小 有效浓度和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血 药浓度 p 是根据药物的药效及毒性的量效 曲线提出的量化安全指标。治疗窗 的大小即治疗浓度的范围,该范围 的高低限比值超过5则表明其安全性 较高
图表转换
量效关系
量效关系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剂 量
ü 要使药物作用的量恰好符合治病的需要,就必须
熟悉药物作用量的规律。
量效关系
最小有效量 (minimal effective dose)
p 是指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用药剂量。
极量 (maximal dose)
p 随药物剂量增加,效应强度相应增大,直至出现 最大效应的剂量,又称最大治疗量。
量效关系
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的亲合力和内在活性的大小是影响 药物效应强弱的两个重要因素: p 当药物与受体亲合力相等时,药物的最大效应取 决于它们内在活性的强弱; p 当药物的内在活性相等时,药物的效价强度取决 于它们和受体亲合力的大小。
药物作用机制
亲和力(pD2)相同,内在活性不等
量效关系
效价强度
p 效价强度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 p 药物的最大效应和效价强度并不相同 p 比较同效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应从效能和
效价强度两项指标综合考虑
课堂讨论——理解效能和效价的临床意义
讨论:
某药A其药品说明书上表明在同类药中效能 最高,某药B其药品说明书中表明在同类药物中 效价最高,它们分别表明的意义是什么?对临床 选药有何指导意义?
10月15日 作业
1.依据受体理论解释突然停药产生反跳现 象的原因。
2.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如何区 分?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方式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的量效关系 药物的作用机制
量效关系
药物作用“量”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
p 作用强度的大小 p 作用时间的长短
作用强度/
作用时间
10月15日 作业答案
2.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如何区分? 拮抗药 亲和力 内在活性 最大效应 图示
竞争性 降低 不降低 不降低
非竞争性 降低 降低
降低
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
斜率
较陡:药效较剧烈 较平坦:药效较温和
Log C
利尿药的效价强度和最大效应比较
呋塞米
环戊噻嗪 氢氯噻嗪
氯噻嗪
• 比较横轴数值,数值越小,效强(效价)越大。 • 比较纵轴顶点,数值越大,效能越大。
量效关系
效能
p 效能反映药物本身的内在活性。当效应增强到最大 程度之后,即使剂量再增加,药效也不再增强。
p 从量的角度阐明药物作用的规律性,药物的药理效 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二者之间规律性 变化叫量效关系。
量效曲线 (dose-effect curve)
p 以药物剂量(或对数剂量)为横坐标,以药物效应 (实际数值或百分率)为纵坐标作图。
量效关系
最大效应 (maximal effect)
p 亦称为效能(efficacy)。它反映药 物本身的内在活性。当效应增强到 最大程度之后,即使剂量再增加, 药效也不再增强。
p 如喷他佐辛可引起较弱的镇痛效应,但与吗啡 合用时,可对抗后者镇痛效应的发挥。
药物作用机制
受体的调节
向上调节 ( up regulation )
p 受体的数目增加、亲和力增加或效应力增强称为 向上调节。受体向上调节后对配体非常敏感,效 应增强,此现象称为受体超敏性。
药物作用机制
受体的调节 向下调节 ( down regulation )
治疗指数 (therapeutic index, TI)
p 药物的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TI = LD50 ED50
﹥3
ED50 & LD50
• 反应的半数有效量(ED50)是指药物:
A、与50%受体结合的剂量 B、引起最大效应50%的剂量 C、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 D、50%动物可能无效的剂量 E、引起50%动物阳性反应的剂量
药物作用机制
一、药物作用的非受体途径
1 理化性质的改变 2 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过程 3 改变体内活性物质的释放 4 影响酶的活性 5 影响细胞膜离子通道 6 影响免疫功能
药物作用机制
二、药物作用的受体途径
受 体 (receptor)
p 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大分子物 质,能识别并特异性与神经递质、激素、自身活性 物质及药物发生结合,产生特定的生物效应。
p 非竞争性拮抗剂[C]不与激动剂[A]竞争受体,但它与受体 结合后,可使激动剂[A]亲和力和内在活性降低,即不仅 使激动剂[A]的量-效曲线右移(b)
药物作用机制
部分激动药
p 指与受体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的药 物。单独应用时,其与受体结合后只能产生较 弱的效应,即使浓度增加,也不能达到完全激 动药那样的最大效应。相反,当与激动药合用 时,因占据受体而能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
药物作用机制
内源性配体对药效学的影响
8 在确认内源性配体浓度过高时可适当加大拮抗药的 用量,而在病情好转、内源性配体浓度有所减低后, 阻断药的剂量也应随之减少。
药物作用机制
内源性配体对药效学的影响
8 在应用拟似内源性配体作用的受体激动药时,应注意 药物除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发挥作用外,又可同时作 用于突触前膜受体而减少内源性配体的释放。这种负 反馈调节在连续用药时可能导致药物疗效的降低。
量效关系
效价强度 (potency)
p 指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 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反映 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 强度越大。药物的最大效应和效价 强度并不相同。
曲线分析(analysis of the curve)
最小有效浓度
E
效能(efficacy)最大效应( Emax)
药物作用机制
配 体 (ligand)
p 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 p 受体均有其相应的内源性配体,药物为外源性配体。
药物作用机制
受体的特性
p 敏感性:受体分子只占细胞的极微小部分 ,而药 物-受体(D-R)复合物能够激活一系列生物放大系 统,应用微量的药物即能引起高度生理活性。
p 特异性:药物能准确识别并与其相应的受体结合, 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
ü 极量虽然比治疗量大,但比最小中毒量要小。因此极量对 于大多数人并不引起毒性反应,但由于个体差异或对药物 的敏感性不同,个别患者也有引起毒性反应的可能。
量效关系
作用强度
无 效 量
常用量

治疗量


效 量
安全范围

量 中致 毒死 量量
最最最 大小小 治中致 疗毒死 量量量
剂量
知识链接——治疗窗(therapeutic window)
对数剂量 半数致死量
(median lethal dose , LD50 )
量效关系
半数有效量 (median effect dose, ED50)
p 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
半数致死量 ( median lethal dose, LD50 )
p 引起50%实验动物死亡的药物剂量。
课堂讨论
分析:
8 A药在同类药中能够达到的效应最大,B药达到 一定效应时在同类药中所用剂量最小。
8 在临床上如果需要达到最大药效就选择A药, 如果达到一定效应即可,而希望用药剂量较小 就选择B药。
量效关系






% %
对数剂量 半数有效量
(median effective dose , ED50 )
p 受体的数目减少、亲和力减低或效应力减弱称为向 下调节。受体向下调节后对配体反应迟钝,药物效 应减弱,此现象称为受体脱敏。
药物作用机制
p 例如长期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患者,因为提高 了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浓度,易导致β受体 数目和5-HT受体减少,一旦突然停药,会产生抑郁 及自杀倾向。
药物作用机制
ED50 & LD50
• 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A、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B、全部动物死亡剂量的一半 C、产生严重毒性反应的剂量 D、抗寄生虫药杀死一半寄生虫的剂量 E、抗生素杀死一半细菌的剂量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基本作用 药物作用方式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的量效关系 药物的作用机制
p 指与受体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的药物。即 使浓度增加,也不能达到最大效应。相反,却因为占 据受体而表现为部分阻断作用。
药物作用机制
亲和力
激动药wenku.baidu.com

部分激动药 强
拮抗药

效应力 强(α=1) 弱(0<α<1) 无(α=0)
药物作用机制
p 竞争性拮抗剂[B] 与激动剂[A]竞争 与受体的结合,降 低亲和力,而不降 低内在活性,可使 激动剂[A]的量效 曲线右移(a), 但最大效应不变
ü 例如应用L-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时,由于其可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减少内源
性多巴胺的释放,故用药一段时间药物疗效反而降低。
10月15日 作业答案
1.依据受体理论解释突然停药产生反跳现象的原因。 答:因激动剂水平降低或长期使用受体拮抗剂导致 受体的数目增加、亲和力增加、效应力增强,即受 体上调(受体超敏性)。例如长期应用β受体阻断 药可使β受体向上调节;一旦突然停药,因β受体数 目增多而对体内的配体产生强烈反应,可引起心动 过速、心律失常或心肌梗死。
药物作用机制
亲和力(pD2)不同,内在活性相等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的分类
激动剂 (agonist)
p 指既与受体有较强的 亲和力,又有较强内 在活性的药物。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的分类
拮抗剂 ( antagonist )
p 指虽与受体有较强的 亲和力,但无内在活 性的药物。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的分类
部分激动剂
药物作用机制
受体的特性
p 饱和性:受体数目有限,配体与受体结合表现出最 大效应和竞争性抑制现象,具有饱和性。
p 可逆性:配体可从配体-受体结合物中解离出来, 也可被其他特异性配体置换。
p 变异性:不同组织器官的同一受体兴奋时产生不同 的效应。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相互作用而启动一连串生 理、生化反应,引起药理效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p 药物与受体相结合的能力,即亲和力(affinity); p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受体,产生效应的能力,即
最小中毒量 (minimal toxic dose)
p 引起机体产生中毒反应的最小剂量。
安全范围 ( margin of safety )
p 指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距离,它表 示药物的安全性,其距离越大越安全。
量效关系
有效量 ( effective dose )
p 又称治疗量,比最小有效剂量大,比极量小,并对 机体产生明显效应而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与临床用药
8 临床上对作用于同一受体的两个激动剂、激动 剂与部分激动剂不应合用。
8 作用于同一受体的激动剂与拮抗剂需要根据用 药目的进行具体的分析。当激动剂引起的不良 反应时,可以用作用于同一受体的拮抗剂消除 其不良反应。
药物作用机制
内源性配体对药效学的影响
在应用涉及内源性配体的受体阻断药时必须考虑内源 性配体的浓度。 8 在确认内源性配体浓度过高时选择拮抗剂时应注意? 8 在应用拟似内源性配体作用的受体激动药时,内源性 配体的释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