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厢记》与《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比较

——以张生与柳梦梅为例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它以《西厢记诸宫调》(又称《西厢记弹词》或《弦索西厢》,因其作者为董解元,所以通称《董西厢》)为基础,描写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爱情故事,正面提出“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原名《还魂记》,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的爱情故事。主要诉述了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梦梅在人间结成夫妇。

《西厢记》与《牡丹亭》都是爱情剧,讲的都是小姐与书生为爱情冲出封建伦理的束缚,最终喜结连理的故事。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的思想、个性的解放,对爱的执着追求以及对自由爱情的向往等,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对人精神的束缚与压抑,因为现实的社会缺少真正的自由爱情,有的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

《西厢记》与《牡丹亭》存在许多相同的地方,譬如,张生与柳梦梅最终都得以和自己的意中人结合,但这种结合在当时看来是非法的,为了使他们的爱情合法化,为了捍卫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二人都与封建势力进行了顽强的抗争。但是它们之间亦存在差异。

下面通过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体会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深入地理解作品。我们以《西厢记》中的张生和《牡丹亭》中的柳梦梅为例,进行比较。

张生的特点:1.文章魁首2.至诚种3. 傻角和银样锱枪头

剧中张生虽是一介布衣,但英俊潇洒、才华出众且富有胆略,是文章魁首,这些优点为崔张爱情故事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张生凭着自己的英俊潇洒、风流儒雅和聪明机智深深吸引着莺莺。在佛殿初逢,彼此眼角留意之际,莺莺便因张生的英俊而产生好感。随后,张生便开始热情而执着地追求莺莺。正如,张生在莺莺烧香时,于太湖石畔墙角吟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此诗既描写了眼前月色,又寄托了自己的相思之情,更在试探莺莺是否对自己中意。他的风流儒雅,给莺莺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让她念念不忘他的诗和人。此外,张生的才学并不仅限于此。他还多才多艺,精通音律。例如:在莺莺夜听琴中,张生以琴音诉心曲。凭借他高超的琴技,随心而奏: [秃厮儿]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第二本第四折)张生在琴声中倾注了心中的愁绪,倾诉着自己的情意。更以一曲《凤求凰》博得知音情重。最后,张生“一举及第,得了头名状元”,更加证实了他的才学与本领。张生正是以他的胸中才学换得“文章魁首”的称颂,赢得了莺莺的青睐。更重要的是,张生并非绣花枕头。在他把才学用于危难

之时,更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智谋和胆略,以他的机智和真情赢得莺莺的爱情。如,在孙飞虎兵围普救寺的紧急关头,众人慌乱无计。张生待老夫人许下婚姻承诺后,自告奋勇、献计献策。

在追求自由爱情婚姻的道路上,张生甘愿放弃功名,面对困难仍不屈不挠、毫不退缩。如,张生性格中的“志诚”,是建立爱情、婚姻的关键。张生和莺莺的社会地位悬殊,单就这一点来说,这在当时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的封建社会里,社会、家庭都不可能允许这种爱情婚姻的存在,这是立在张生面前的一道无形障碍。张生在上京赴考途中,路经河中府,游于普救寺,巧遇了相国千金莺莺,便“魂灵儿飞在半天”,被莺莺的美貌深深吸引住了,开始了锲而不舍的爱情攻势。然而,这种追求的希望却是十分渺茫。原因是张生的父母皆亡,“只留下四海一空囊”,且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然而,张生却不顾世俗观念,坚决地追求着鸳茸。他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不愧被称为“志诚种”。

张生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困难与考验后,终以他的热情、执着,冲破层层礼教的束缚,越过重重障碍,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同时在他追求莺莺的过程中,由于对她的刻骨相思,又使张生变成一个“傻角”、一个“银样锱枪头”,使张生的形象更具生气和活力。比如,在第一本第二折中,张生在方丈室与红娘初次见面,就自我介绍:“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正月十七日子时建生,并不曾娶妻。”显得书呆子气十足,而且又是如此唐突,如此冒失。难怪红娘打断了他:“谁问你来?”

然而张生却不管红娘的反应,还问道:“敢问小姐常出来吗?”似乎他“并不曾娶妻”,莺莺小姐就合该跟他见面似的。他的言语是这样的怪诞、迂腐,让人在吃惊之余,感到又可气又可笑。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张生的“傻”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在第三本第二折中,由于红娘为张生传书,张生便一厢情愿的认为“我这封书去,必定成事”,并且信心十足的等着好消息的到来。因此张生一见红娘来回话,便问:“擎天柱,大事如何了也?”然而由于莺莺为瞒住红娘,在红娘面前使诈,红娘带来了不好的消息。张生听后,犹如晴天霹雷,不禁苦苦求红娘,并跪哭在红娘面前:“小生这一个性命,都在小娘子身上。然而一听到小姐有回书,看到内容,猜出了小姐的真意,张生一下子风魔劲又出来了,又变得欢天喜地了,说:“呀,有这等喜事,撮土焚香,三拜礼毕。早知小姐简至,理合远接,接待不及,勿令见罪!”张生这一哭一笑,情绪的高涨与失落,表现出他对爱情的无比自信,却又不堪一击。然而前后变化之大,变化之快,显得十足的滑稽,透出了十足的傻气,不禁让人失笑。

柳梦梅的特点:1.富有才华3.不畏强暴2.对爱情的痴情

柳梦梅也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青年,但又存在着较浓厚的功名富贵的庸俗思想,比如崔大庆《〈罗米欧与朱丽叶〉、〈牡丹亭〉异同说》指出柳梦梅最初“鄙视功名利禄”,寻求爱情幸福,但一旦获得爱情,“功名之心蠢蠢欲动”,在性格上,“上不如张生,下不如贾宝玉,成为与杜丽娘映衬的形象”。

但同时他不畏强暴,刚强的反抗性格也是突出的。他敢于在金銮殿上揭露和嘲笑权高势重的岳父,他始终相信自己和杜丽娘的行为是正确的,理直气壮,义正词严。这种性格于杜丽娘交相辉映,使他们的爱情发出了更大的光彩。如,孔瑾《论汤显祖〈牡丹亭〉——古典名著讲座之四》认为柳梦梅“既平平庸庸,又光彩照人”,“忠于所爱,蔑视礼法”、“不谙世故,憨诚可爱”、“不畏强暴、敢作敢为”,“确乎是个血性男儿,不可不谓光彩照人”,“其平庸处亦无虚情”,“与充满青春活力的痴情女子杜丽娘相映生辉”。

他在爱情上始终如一。他一看到杜丽娘的画像和题诗,就被吸引住了。他为她敢于冒开棺处死的危险,在烽火连天、刀兵遍地的日子里,不畏艰险到淮阳替她探望父母。在得悉自己中了状元,第一个念头就是叫人赶紧送信给杜丽娘,让她高兴。这些描写也是生动的。如,朱万曙《〈牡丹亭〉艺术美新探》认为汤显祖塑造的柳梦梅具有“真实复杂的性格”,“的确他不如张生那样志诚多情”,对突兀而来的丽娘,具有“风流文士的风流表现”,但后来确是转化为爱情。同时他是一个“自命不凡”的“饱学才子”,一个“真实的书生形象”。柳梦梅也是一个痴情种,见到美人像就真心实意的供奉起来并欲唤出其真身。(《玩真》出)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开棺掘墓,他甚至不舍得把杜丽娘口中吐出的水银赏人,说“此乃小姐龙含凤吐之精,小生当奉为世宝,你们别有酬犒。”(《秘议》、《回生》出)在还没有弄清杜丽娘的真实身份时就发下重誓“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