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风格二胡曲演奏技法的教学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风格二胡曲演奏技法的教学思考
作者:孙媛媛
来源:《音乐时空》2013年第21期
摘要:二胡作为民族器乐家族的代表之一,能够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乐器,源于其近似人声的天然音色和大量“接地气”的中小型作品。在这些作品当中,二胡所展现的地方风格几乎涵盖了我国的大江南北,在如此众多的各地域风格流派的二胡作品中,河南风格乐曲凭借着其宽厚淳朴、幽默乐观的审美意趣,在民乐百花园中一枝独秀。然而,作为河南音乐工作者,笔者经常遭遇本地二胡学生拉不好河南乐曲的尴尬局面,原因有多方面,排除掉诸如名家演奏版本匮乏、省内师资力量薄弱、演奏理论缺失等客观原因,笔者发现学生在如何辨识河南乐曲演奏技法、如何表现河南风格上有些困难,本文拟通过对河南风格二胡演奏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几个技法进行深入剖析,阐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河南风格演奏技法滑音运弓
一、演奏技法之渊源
河南是戏曲大省,豫剧是全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学生往往对河南风格的二胡曲不了解,但是对豫剧、曲剧、越调等并不陌生。教师可以讲唱几句戏曲名段《朝阳沟》、《花木兰》、《卷席筒》等等,不但能激起学生学习河南二胡的浓厚兴趣,还能使学生对二胡的声腔化演奏有一个初步了解,为下一步的具体演奏技法学习打好一个基础。
中州人民热情、豪爽,华夏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中无不包含着黄河儿女的辛勤与智慧,而这些智慧就是靠面朝土地的农民们一代代创造延续着。河南风格二胡曲的思想内涵恰恰在这广袤的田间地头上,在挥汗如雨的耕作中,更在茶余饭后百姓的家常话中。在哼唱河南地方戏曲的过程中,学生已明显感觉到戏曲音调的形成就是方言的高度音乐化过程。河南方言以升调、降调为主,降调居多,反映在音乐上就是出现频率极高的上滑音、下滑音,此外,敦实的音头、诙谐的连顿弓、花俏的颤音,还有抖弓、甩弓、回滑音、滑揉音等等,对于塑造河南人民机智狡黠、开朗豁达的性格都起着重要作用。这些繁多的左右手技巧不是孤立、零散的,它们是在河南地方音调、旋法、板眼变化的前提下有机统一、浑然一体的。因此说,河南风格二胡的主要润腔手法既源于对河南戏曲声腔的模仿,同时又借鉴于豫剧板胡、曲剧坠胡的演奏技法等。
二、对演奏技法的细部学习
1.上滑音、下滑音、滑揉音的正确运用:
这里面的上滑音在单独使用时,多以短促有力、结实响亮的发音为特点。《河南小曲》、《豫乡行》、《豫北叙事曲》快板中有大量的上滑音,除了《豫乡行》开篇四个音2525运用了风格浓郁的连续的三个上大滑音,其它几首乐曲的上滑音基本要求滑程(滑音距离)稍短一
些,起始音到主音的音程关系控制在小二度以内为宜。如《河南小曲》第一小节55611,第一个5和第二个1前面都有上滑音,两个上滑音要求坚毅果断,要求手指在弦上滑动的力量和右手运弓擦弦点的力量结合要准确,这样接近小二度带有重音的滑音处理赋予了北方人爽朗干脆的性格。
下滑音的使用频率要大于上滑音,尤其是时值较长的大下滑音,最能体现河南地方特色。大下滑音前再加上大上滑音,通常还伴有滑揉音,如此循环的使用多出自于对坠胡的模仿。坠胡的有效弦长、把位均大于二胡,因此坠胡在模仿人声说话、大哭大笑上惟妙惟肖。二胡在此应该着力借鉴坠胡的演奏方式,虎口放松,悬臂提腕,手指在弦上找到快速抹动、不留痕迹,迅速找到主干音的音高。滑揉音的使用大多是对戏曲声腔的模仿,通常是这样的结尾收句:
2#45或是571,滑揉音#4或7不似秦派二胡中的特性音(苦音)的功能作用——即对苦音调式起着支撑作用。在河南、山东地区擅用这种音型,应该说#4或7音是主音出现之前的过渡音,过渡音的极力渲染对主音而言有着呼之欲出的效果,因此要大幅度的滑动一指或二指,滑程以大二度为宜,此时看似是手指在游动,实则整个左臂的重心上移,换言之就是悬臂提腕,力量往上走,手指滑动其实是整个大臂在做功,大臂带动整个小臂、手腕、手指发力,展现出豫鲁地区突独具特色的滑揉音。
2.多种形态的右手运弓变化:
左手滑音、装饰音、颤音、揉弦等对声腔进行的各种润饰,都要辅之以右手千变万化的运弓,才能更好地诠释河南风格。整体要求弓头音要富有寸劲,长弓宽阔有力,舒展豪爽,短弓铿锵脆亮,精干利索。难点在于颤弓、连顿弓、擞弓的运用。二胡擅长于线性思维,线条性旋律的音色容易上手,而颗粒性的音色相对较难。而在河南风格的二胡曲中,突出“语气化”的旋律多以短小的对句、重复音型构成,这是河南地方音乐口语化、世俗化在器乐演奏上的一大特点。因此,学习河南风格二胡曲,先要完成二胡运功的基本训练要求,重点在掌握琴弓的不同位置擦弦点的施力变化以及对弹性音色的控制等。下面两种弓法在演奏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右手的“巧劲”:
擞弓:又称甩弓,主音一般为拉弓,在时值即将结束的一瞬间,迅速将弓子一抖,原本的一个音按照弓序拉、推、拉、推,变为四个音,主音的力量在到达弓尖时,发力点由大臂过渡到了手腕。练习初期可以将整个动作放慢、分解,掌握右手手腕在弓尖部位快速发力和连续屈伸动作。特别要注意长时值的主音与极短的擞音之间的关系,擞音美化主音融于主音,使长音充满了生气与变化。练习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因手腕动作不灵活导致的擞音过重,喧宾夺主。
颤弓、顿弓:这两种运弓技法均源于小提琴,用于表现细微的情绪变化。这里的颤弓、顿弓、连顿弓不同于《战马奔腾》、《霍拉舞曲》里面的快速飞扬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炫技,而是对旋律形态的生动、诙谐演绎。在演奏过程中,不要过分地追求快速度和强力度,要注意顿音之间细微的力度变化以及对旋律走势的影响。
小结
掌握一种风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对各种不同音乐风格的差异加以比较辨析,从而能找出最能代表此种地方风格的演奏方法和技术手段。河南风格的二胡曲为数不多,然而能够形成一种独特的演奏方式,其中必有典型性的润腔技法,我们要加以重视。
处于当代全球化、一体化的背景下,地方风格、地域流派仍是我们发展二胡的立足之本。河南地方音乐处处散发着亲民的气息,正是这种亲民成就了豫剧的辉煌,如何用器乐化的语言去表现、去挖掘蕴藏在中州大地的音乐瑰宝,将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孙怡.河南胡琴曲的润腔艺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0,(04).
作者简介:
孙媛媛(1980.6.19—),女,陕西西安人,汉族,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二胡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