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复习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反袁报刊进行了大扫荡。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初的500

家少了2/324人被杀,60人被捕入狱。这段历史,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被称为“癸丑报灾”。

苏报案::《苏报》1896年6月26日创刊于上海,创办人是胡璋。后卖给退职官员陈范。为

打开局面《苏报》增设“学界风潮”和“舆论商榷”,并大力宣传邹容的《革命军》。

政府对其采取镇压的口实,于是清政府勾结租界当局后《苏

报》也遭查封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二年,《苏报》永远停刊。后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这就是著名的“苏报案”。

史良才之死:史量才是一个爱国进步的民族资本家、报业家。“九一八”事变后,《申报》由一家商业报纸转变为民主主义的报纸,宣传抗日救亡,组织地方自救组织,发表民主人士

谈话,批评政府的独裁卖国,成为国民党的对头

机共6人乘自备汽车由杭州返沪、途中遭国民党特务狙击、史量才和他儿子的同学、司机3

《察世俗》:

马礼逊、米怜创办,米怜任主编。麦都思一度代编,工作人员中还有中国刻工梁发等。宣称

基督教教义,其次为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也刊登阐述伦理道德的文章。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每月一期。曾刊登过中国近代报刊的第一篇新闻《月食》。1821年因米怜病重而停刊。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中国境内出版第一张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月广州创办,普鲁士传教士郭士力主编。月刊,雕版印刷,中国书本式。创刊时称其宗旨为“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人利益”,宣扬西方文明的优越。大量刊登科学知识,宗教道德等内容,力图破除华人对外国人的敌视。所刊《新闻纸略论》为中文报刊第一篇新闻学的专文。后转到新加坡出版。1838年停刊。

其他的宗教类刊物

拒检运动

“非常时期”

1945年7月1日,国民参政会的6位参政议员去延安访问,黄炎培写成《延安归来》没有送审就出版,拉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8月7日,重庆《宪政》等16家杂志联合发表声明,宣布原稿不再送交国民党审查。这一行动得到了重庆新闻出版界的响应,8月27日重庆杂志界联谊会举行集会,33家杂志社发表声明,—致拒检。重庆《新华日报》报道了杂志界拒检的消息。9月15日,重庆《宪政》、《国讯》等10家杂志出版《联合增刊》,宣布不向国民党政府办理登记手续,稿件拒检.不送检。

二问答题

1简述王韬的报刊思想及其创办《循环日报》的经过和意义

⏹王韬的新闻思想:办报为宣传变法、政治主张;报纸的功能在博采舆论、通上下、内外;新闻自由的思想;报纸的文风在于直舒胸臆;从业者应道德高尚、知识广博

⏹《循环日报》:1874年创刊于香港、王韬创办并任主笔,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要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在业务上,《循环日报》对我国近代报业发展的重大贡献,就是首创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2怎样评价19世纪末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

⏹史实证明,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本身就是列强侵华活动的一部分,外人在华的报刊,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其表现为:

⏹①为武力侵华,政治说辞,提供了情报;

⏹②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报业本身的经营也是一种凭借特权的经济侵略活动;

⏹③宣传西方文明,进行西化,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

同时其本身是近代文明的一种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它们在充当列强侵略工具的同时,客观上对我们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不少积极的作用:

1、外报以其自身的实践和所刊言论,将西方近代报刊的观念传入中国。

2、外报将西方报纸的形式传入中国。

3、外报将西方新闻采访业务传入中国。

4、外报将铅字、印刷机等近代印刷设备和印刷技术传入中国,为国人自办近代中文报刊提

供了物质条件。

5、外报将西方近代新闻事业的管理方式引入中国。

3维新派在国内创办的主要报刊有哪些?主要创办者有哪些?

《万国公报》是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受到具有维新思想的士大夫的欢迎。京师强学会成立后,因与上海〈万国公报〉重名,在1895年将〈万国公报〉改名〈中外纪闻〉并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梁启超、汪大燮主编,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报刊的萌芽。是维新派北方的代表。

《中外纪闻》:京师强学会的机关报,维新派的重要舆论机关,其前身是《万国公报》,由梁启超,任大燮任主编,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报刊的萌芽。该报的出版使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法之益”,为改良派政治团体的建立和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力条件。1896年元月20日停刊。

《中外纪闻》特点:1:刊登外文报纸,外文电讯的译文。

2: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也评论中西方社会的得失,宣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著名维新派政治思想家、政论家;先后创办10多种报刊,如:《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等,从事报刊宣传活动27年;创造了“时务文体” ;人们称之为“舆论界的骄子”,有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为资产

阶级办报提供了基础,一生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4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戊戌政变后梁启超在国外办报的同时借用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和新闻理论对他的新闻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根据亲身的体会,在报刊功能、办报原则、健全舆论、宣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

第一,提出报馆的“两大天职”,即“监督政府”、“向导作用”。

第二,提出办报的四条标准。1,“宗旨定而高”。2,“思想新而正”。3,“材料富二当”。4,“报事确而速”。

新闻要“博、速、确、直、正”

第三,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报馆要造成健全的舆论必须具有五要素:一曰常识;二曰真诚;三曰直到;四曰公心;五曰节制。

第四,提出了宣传的方法。为了提高宣传效果,梁启超总结出两种宣传方法,即浸润法和煽动法。

5邵飘萍的主要新闻活动

邵飘萍,1913年主持《汉民日报》,二次革命失败后,《汉民日报》被封,邵飘萍入狱。1914年出狱后,东渡日本留学,创办了东京通信社。1916年回国,受聘于上海《申报》、《时报》和《时事新报》,主要撰写时评。1916年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10月,在北京独立创办日报《京报》,自任社长,同时还兼任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讲师。1919年《京报》被查封,邵飘萍再度流亡日本,出任大阪《朝日新闻》特约记者。1920年回国恢复《京报》。日销量平时有四五千份,多时达六千多份。所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一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采访专著之一。1925年,他秘密加入共产党,1926年,邵飘萍用《京报》全力揭露“三一八”惨案真相,抨击当局,被列入黑名单。张作霖进占北京第三天,邵飘萍被诱骗逮捕,不经审讯,以“宣传赤化”罪名,被枪杀于天桥刑场。邵飘萍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贡献卓越,英年遇难,是中国新闻界的重大损失。邵飘萍被害后,《京报》一度停刊,后又恢复出版,他的夫人继承。

6《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贡献

《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主要内容的波澜壮阔的新文化运动。它主要的宣传贡献有以下三个方面:

⏹批判封建的旧道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新思想。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政论:《驳康有为致总理书》、《宪法与孔教》、《袁世凯复活》、《复辟与尊孔》等,并在《通信》栏对尊孔言论“词而辟之”。他以袁世凯称帝的事实理论指出“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新青年》提倡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社会和人生,反对偶像崇拜、迷信盲从、主观武断和一切黑暗愚昧现象。陈独秀撰写《偶像破坏论》支持此观点。

⏹发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拉开了文学革命的序幕。紧接着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

《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宣传,惊醒了一代青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