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摘要

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农产品结构的调整,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更多地区农业技术的提升指明了方向。随着栽培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相应的马铃薯病虫害也开始渐趋蔓延,马铃薯病虫害种类多,发生的态势复杂,危害马铃薯的病虫害有300多种,但并不是所有的病虫害都会造成马铃薯严重减产。马铃薯病害主要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和病毒病.本课题所介绍的主要是它的真菌性病害,例如早疫病、晚疫病、黑胫病等,对其作物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这些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化学和农业防治措施。

关键词:马铃薯常见病害防治

1前言

马铃薯,又称土豆,多年生草本,但作一年生或一年两季栽培。地下块茎呈圆、卵、椭圆等形,有芽眼,皮红、黄、白或紫色。地上茎呈棱形,有毛。奇数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花白、红或紫色。浆果球形,绿或紫褐色。种子肾形,黄色。多用块茎繁殖。可入药。

根据有关专家分析,马铃薯生命力指数为8.6,证明对生命力的提高有效;防病指数为126.67,属于高指数范围。世界各地马铃薯

的种植因地理气候条件不同而异。中国马铃薯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尤其近几年引进的大西洋、夏波蒂等早熟马铃薯品种更容易受到马铃薯黑胫病、早疫病、晚疫病的侵害,从而对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针对常见病害的症状及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2马铃薯早疫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2.1危害症状及其发生规律

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属半知菌类。早疫病菌源可以在植株残体或其他寄主植物上生存。马铃薯早疫病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叶柄和块茎。受害叶剩黑褐色、近圆形具明显同心轮纹的坏死病斑,严重时病叶变褐枯死。叶柄和茎杆受害,多发生于分枝处,病斑长圆形,黑褐色,有轮纹。薯块发病,表生近圆形暗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上均可生黑色霉层。早疫病的受害部位最初症状是有角的黑色小斑点,随着受害部位的扩大成熟,病斑逐渐变成一系列凸凹不平的同心圆,在叶缘处有褪色的枯黄组织。

马铃薯早疫病的症状通常在植株处于逆境时期易发生,而这些逆境经常来自于缺肥(如缺氮及其他营养)、气温偏高、植株缺水、生长衰弱。

病菌在潮湿的情况下(降雨、灌溉、长时间露水),在受感染的植物表面产生孢子,其存活温度范围广,并由风力传播。早疫病产生的孢子

比晚疫病少,通常比晚疫病发生早,但其生长传播却更少地依赖于叶片表面的长时间潮湿而且发展速度较慢。

2.2防治措施

2.2.1农业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要尽可能减少马铃薯在逆境状况下生长,保证植株需要的水肥条件,促进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其抗病能力。

(2)收获后深耕灭茬,减少翌年初侵染源。

(3)选择在土壤,肥沃,地势高的地方种植。增施有机肥制,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4)加强田间管理:要实行高垄栽培,合理施肥,定植缓苗后要及时封垄,促进新根发生。温室内要控制好温度和湿度,加强通风透光管理。结果期要定期摘除下部病叶,深埋或烧毁,以减少传病的机会。

2.2.2化学防治措施

(1)马铃薯封垄后,植株生长稳定期开始,每隔10d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d喷1次,共喷3次。

(2)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及严重病枝,然后根据作物该时期并发病害情,采用霜贝尔50ml+金贝40ml或霜贝尔50ml+霉止30ml或霜贝尔50ml+青枯立克30ml,兑水15公斤,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3)发病较重时,清除中心病株、病叶等,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法,如:霜贝尔50ml+氰霜唑25g或霜霉威·盐酸盐20g,3天用药1次,连用2—3次,即可有效治疗。

3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

3.1危害症状及其发生规律

马铃薯晚疫病在马铃薯生长的各个时期均可发生,是由高等真菌引发的病害,从植株的叶片开始发病,导致叶片枯萎,失去生理作用,直至蔓延整株,停止生长或死亡,导致严重减甚至无收。病原以菌丝体的形式在田间残留的块茎、有机体,或储藏的种薯中越冬。

马铃薯晚疫病易在凉爽、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生,但如果灌溉、潮湿状况和凉爽的温度持续,它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期发生,即使在较热、较干燥的地区或季节,受到雨水冲刷或灌溉的植株在密集的叶冠底下形成一个潮湿凉爽的微环境,该病也会发生。花期,白天22℃左右,湿度高于95%持续6小时以上,夜间10-13℃,叶面有水滴持续11-14小时的高湿条件,本病即可发生。

病原能够在叶片中迅速传播,侵入健康的叶片组织,产生新生孢子。一旦植株受到感染,感染部位很快会产生可由空气和水传播的孢子,进行再度传染。

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在不同地区及气候条件下各不相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初的症状是暗绿色圆形浸水的小斑点,经常出现在较底层的植株叶片上以及围绕在叶尖和叶缘上,然后再向整个叶面扩散。在潮湿的环境中,叶片的背面可能会有白色绒毛出现在病斑的边缘。

受侵染的块茎表面会呈现出不正常的、凹陷的、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的区域。

3.2防治措施

3.2.1农业防治措施

(1)播种健康种子,种薯最好单收、单存、单藏。

(2)轮作换茬:防止连作,应与十字花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和马铃薯相邻种植。

(3)培育无病壮苗: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因此,育苗土必须严格选用没有种植过茄科作物的土壤,提倡用营养钵、营养袋、穴盘等培育无病壮苗。

(4)加强田间管理:施足基肥,实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定植后要及时防除杂草,根据不同品种结果习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主茎的生长。

(5)合理密植:根据不同品种生育期长短、结果习性,采用不同的密植方式,如:双秆整枝的每亩,栽2000株左右,单秆整枝的每亩栽2500~3500株,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3.2.2化学防治措施

(1)监控天气状况,尤其是8月,以便在需要时采取预防措施。定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当环境有利于病害发生时,使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系统性防治,每隔7d喷1次。尤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