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观察的初中地理课例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分析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 个角度结合起来考虑。
其中问题的大小、问题的结构 关系、问题的思维跨度和思维 空间能够为教学设计提供最直 接的建议。

提问的数量 提问的认知层次 提问的方式 问题的指向 学生回答的方式 教师理答的方式 问题之间的结构关系 问题之间的思维跨度 ………………
8、移动路线记录
这是从信息流动的角度来观察课堂,可以记
录教师和学生的移动路线。 学生在自由讨论时,通过绘制讨论关系图, 从信息学角度可以表明信息的沟通程度和沟 通方式。 教师在巡视时,其移动路线表明了教师的信 息反馈所分布到的区域。
教师的移动位置
9、叙事性的文字记录
课堂里随机记录的关键性叙事片段,往往为了说明 某个问题而特别描述一个事件。 叙事性文字记录可以记录全体学生的事件,也可以 是个别学生的事件,但须注意使用描述性语言而不 是评论性语言: 好多学生被调动起来,想到前面来展示 学生很兴奋
3.1

课堂观察程序 课前会议 课中观察 课后会议
课前会议
参与人员进行有效商讨, 明确观察目的, 讨论课的背景, 确定观察时间、地点, 明确分工, 确立观察焦点, 设计或选择观察记录的方式或工具。
课堂观察记录方法如何选择?

1、观察记录方法的选择要适合观察的目的要求; 2、观察记录方法的选择要适合观察者的习惯和观 察记录能力; 3、观察量表要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进行修改。
课后会议
被观察者自我反思, 观察者分析观察结果, 思考和对话, 提出改进建议, 制定后续行为, 形成观察报告。
怎样进行观察分析和结论?
案例 1

课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八年级地理上)

主题: 课堂文化
怎样进行观察分析和结论?
1、点面结合,围绕观察主题,针对所观察到
的教学现象进行如实、客观的分析; 2、要将重点放在可能性原因的分析上,提出 建设性意见; 3、要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有助于 对教学现象的整体把握。
追问方式 频次 百分比(%)
跟踪追 问 7 43.7
逆向追问 2 12.5
因果追问 3 18.7
发散追问 4 25
无意义追 问 2 12.5
不恰当追 问 1 6.2
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追问方式集中在跟踪追问和因果、 发散追问三种方式。因果追问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给学 生提供展示思维过程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 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以便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向学生提 供具体的帮助和指导。跟踪、发散追问能够引导学生针对某 一具体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分析与研究,培养学生反思能 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但无意义追问和不恰当追问共 3 问,占整堂课追问数18.7%,这是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记录方法一般分类
定量记录方法:等级量表、分类体系 (编码体系、记号体系)等; 定性记录方法:描述记录、叙述记录、 图示记录、技术记录等
如何定量记录信息?
(举例)
课堂观察表(1) —教学过程时间分布
引入 用时 占课时长 % 的比例 (% ) % % % % 展开 巩固 总结 作业
有效提问(2)
5、结构性语言记录

学生学习获得的知识是否能够形成网状和层级,往往取决于 对知识之间关联的理解程度。课堂里教师的结构性陈述语言, 往往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间的关联。 结构性陈述语言也可以从数量和质量两个角度加以研究。结 构性陈述语言分为过渡性语言、归纳性语言两种,既发生在

大的内容板块之间,也会发生在同一内容的不同学习任务之 间。
案例 2

课堂追问:
观察结果分析:
1、教师追问频数统计与分析
教学环节 追问频数 课题引入 0 讲授新课 16 课堂小结 0
百分比(%)
0
100
0
从表中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集中在新课学习中,一方 面反映出这堂课“火力集中”,注重重点知识的理解与难点的化解;另 一方面反映教师的教学视线由过去的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其学习过程, 在“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 ——教师反馈”这个环节中突出了学生的主 体作用,教师的反馈中有正面积极的评价,但更多的是利用追问加强了 与学生的交流,这些追问往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质量的指标之一, 反映了该教师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不过还要通过追问加强对旧知的 复习和对新知的巩固。
课堂观察从观察心理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不自觉的观察,这是一种知觉心理 本能的反映;

第二个层次,是凭经验、感觉进行的观察;
第三个层次,是有目的,有一定的观察角度,借助 一定的观察工具,针对具体问题所进行的观察,即 所谓的有意的课堂观察。
2.3 什么是课堂观察?
简单的说, 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 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 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 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的一种教 育科学研究方法。

附件
(一)学案 (二)课后反思与课堂观察分析报告
信息共享
1、观课、评课重量不重质,重形式不重内容。 2、听课活动多,课后认真评课的少。 3、课后评价大同小异,结论笼统。 4、关注教师的行为,不关注学生的行为。 5、据一节“推门听课”或“参赛课”下结论, 缺乏 跟踪调查。 6、同伴互助难于实现。 7、感性多于理性,不讲专业标准。 8、部分教师观课、评课及课后反思落入窠臼 ……
环 节 次 数 提问内容 候答时间 回答方式 回答内容 理答方式
教师评价语言内容(3)
情感性评价 内容性评价 (学生习惯态 (文本内容) 度兴趣) 方法性评价 (学习方法) 效度原因分 析
次数
%
次数
%
次数
%
教师评价语言内容的有效性(4)
评价目的 (清晰.准确. 无冗余) 评价时机 (成熟.不成 熟.生硬) 评价态度 效度原因分 (交流式.表 析 演式.个性化)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进行课堂观察
提 纲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二、什么是课堂观察?
三、怎样进行课堂观察?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

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营造学校的合作文化
二、什么是课堂观察?
起源 趋势 涵义 意义

2.1

起源
1950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提出的 “互动过程分析”理论,其开发人际互动的12类行为编 码,并以次作为课堂中小组讨论的人际互动过程的研究 框架。在某种程度上,拉开了比较系统的课堂量化研究 的序幕。 美国课堂研究专家弗兰德斯(N.A.Flanders)于1960年提 出“互动分类系统”,即运用一套编码系统(coding system),记录课堂中的师生语言互动,分析、改进教学 行为,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
次数
%
次数
%
次数
%
课中观察
进入研究情境, 进入观察状态, 做好观察记录。
来自百度文库
如何记录与分析课堂信息?
1、教学结构记录
教学结构,也称教学环节,即把课堂教学过 程按照主要的教学内容板块划分成几个大的 环节,在每个大环节里,又可以拆分成若干 个小环节。 通过这样的板块划分和时间份额的标注,可 以使人获得本节课教学流程的整体概貌,并 初步获知实际教学中教师把主要精力和时间 投入在哪里。

有效教学的标准之一是及时的反馈,教师反馈的数 量可以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实质互动”的程度。 但反馈的层次本身有高低之分,对学生而言,不同 程度的反馈获得的信息也很不一样。 此外,简单的划分反馈还有“正面与负面”之分, “有效与无效”之分。
4、课堂反馈记录
反馈的类型 ①复述:用教师自己的语言复述; ②修正:概念化来修正学生的意见; ③推演:把学生的观点加以应用、推演或引发下一个讨论问题; ④评论:把学生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作分析、比较、归纳或评价。

课中观察:2012年11月30日,第4节课
周秀红:思考:教师行为、学生指向 李 萍:民主:教师表现、学生方面 于红艳:创新:生成、环境支持 朴国华:关爱:对学生的关爱 关晓红:特质:教师的特质

课后会议:2012年11月30日,第4节课后
(一)卢老师课后反思 (二)观察教师简要报告观察结果 (三)本次观察形成的结论

某一节课的教学结构观察
教学环节 导入 自主学习 时间 3' 20' 5' 10' 5' 2' 45'
新 课
讲授 探究 练习 小结 总计
2、教学活动转换记录

把课堂中发生的教学活动分为四类:教师讲解(A)、师生交流(B)、 学生合作(C)、学生独立思考(D)。按照教学展开过程,对各种教学 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每种活动的持续时间加以记录。
现场情境描述性观察是一种定性观察方 法,要求观察者围绕特定主题,设计观察视 角和视点,对结果进行除数字外的各种形式 的描述,具有灵活性、情境性、开放性特点, 适合对主题作深入、全面、动态的分析,特 别对主题的生成、拓展过程的观察有一定作 用。但这种观察方法需要观察者有较强的理 论功底和分析能力,同时观察过程中观察者 的主观意识对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得到一系列A-C-B-A-D-B…后:
时间
A——C——B——C——B——D——B……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①结合教学内容观察各种活动发生和转换的频率;
②对每种活动的内容在时间上进行累加,观察本课主要采用了何种教学活 动形式。
3、课堂提问记录与分析

把教师问过的所有问题记录下 来,然后进行多种角度的再分 析,能为教学改进提供建议。
现场情境描述性观察 ——怎样进行观察分析和结论?
课堂是一个复杂的情境,教学是 一个复杂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的许多东 西是无法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的,需要 观察者根据观察目的和粗线条的观察提 纲,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的某些行为 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观察描述,并可以在 课后根据观察回忆加以补充、完善,以 较为完整地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
2.4 课堂观察的涵义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 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
2.5课堂观察框架
四个维度:
学生学习 教师教学 课程性质 课堂文化
三、怎样进行课堂观察? 1. 课堂观察的程序 2. 课堂观察的主要原则 3. 课堂观察工具 种类 选择原则

学生很无聊 几个学生打哈欠、李明看着窗外

每个叙事语言要分行记录,前面最好标注时刻。
10、师生语言互动分析
这个方法用以对师生对话交流的某个关键片段的语
言做出分析,目标是通过语言互动分析,检视该对 话表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教师的主导地位。 核心是对师生对话的语言先分类统计其时间,然后 再按表明“教师主导”还是“学生主体”的语言归 到大类,从而做出检视。 是一种使用课堂录像会比较方便的记录方法。

使用语言流动图可以简明的了解一个班里好中差学生的大致 分布情况。
7、学生的学习状态记录
这也是基于座位表的一种记录方法,目的是
了解个别学生或某个小组的学习状况。 这个记录方法可以了解某个学习任务在学生 身上实际发生了什么、是怎样被学生实施的 (包括常见错误、操作困难等)。 该方法的实质是不停地在某个学习任务发生 过程中,用眼睛“给学生拍照”,继续学生 在该任务中的实际表现。
延边州教育学院
李萍
从我们的课例研究说起

背景:卢海燕老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课前会议:2012年11月30日
(一)卢海燕老师说课 (二)卢老师与观察者的交流 (三)卢老师与观察者讨论观察点 (一)观察工具 (二)观察位置的选择 (三)观察过程
观察维度:课堂文化 视角 观察点

2.2课堂观察的主流趋势: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融合

量化的课堂观察:编码表、项目清单等科学、量化研究工具的引入,录音机、 录像机等媒体技术的发展,丰富了课堂观察手段与技术,使课堂观察更具可 操作性。

质性的课堂观察:课堂事件、课堂行为回归情境本身,研究者利用个人经验
可以更好地理解、诠释课堂。

两种性质不同的研究取向,从不同层面和不同方向丰富和充实了课堂观察。 两种取向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已经成为课堂观察发展的主流趋势。
整体过渡性语言 过渡性语言 结构性语言 归纳性语言
不同任务间过渡性语言
整体归纳性语言 不同任务间归纳性语言
6、学生的语言流动记录

语言流动主要指师生间的语言互动方向和数量,这是一种基 于座位表的记录方法。

通过座位表记录每位学生与教师的语言沟通,可以反映出一
节课当中语言流动的分布情况和分布类型。如用向下的箭头 表示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陈述,用向上的表示学生主动发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