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油标准

燃料油标准
燃料油标准

我国现行燃料油标准及分类

发布:2014-09-29 ?

一、品种特性

二、燃料油也叫重油、渣油,为黑褐色粘稠状可燃液体,

粘度适中,燃料性能好,发热量大。用于锅炉燃料,雾化性

良好,燃料完全,积炭及灰少,腐蚀性小。闪点较高,存储

及使用较安全。

三、燃料油是原油炼制出的成品油中的一种,广泛用于

船舶锅炉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炉和其它工业炉燃料。燃

料油主要由石油的裂化残渣油和直馏残渣油制成的,其特点

是粘度大,含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多。燃料油主要技

术指标有粘度、含硫量、闪点、水、灰分、和机械杂质。

四、1、粘度:粘度是燃料油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划分

燃料油等级的主要依据。它是对流动性阻抗能力的度量,它

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动性、易泵送性和易雾化性能的好

坏。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40℃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

100℃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我国过去的燃料油行业标

准用恩氏粘度(80℃、100℃)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用80℃运

动粘度来划分牌号。油品运动粘度是油品的动力粘度和密度

的比值。运动粘度的单位是Stokes,即斯托克斯,简称斯。

当流体的动力粘度为1泊,密度为1g/cm3时的动力粘度为1

斯托克斯。CST是Centistockes的缩写,意思是厘斯,即1斯托克斯的百分之一。

五、2、含硫量。燃料油中的硫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根据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以划分为高硫、中硫和低硫燃料油。

六、3、闪点。是涉及使用安全的指标,闪点过低会带来着火的隐患。

七、4、水分。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燃料油的凝点,随着含水量增加,燃料油的凝点逐渐上升。此外,水分还会影响燃料油机械的燃烧性能,可能会造成炉膛熄火、停炉等事故。

八、5、灰分。灰分是燃烧后剩余不能燃烧的部分,特别是催化裂化循环油和油浆掺入燃料油后,硅铝催化剂粉末会使泵、阀磨损加速。另外,灰分还会覆盖在锅炉受热面上,使传热性变坏。

九、6、机械杂质。机械杂质会堵塞过滤网,造成抽油泵磨损和喷油嘴堵塞,影响正常燃烧。

十、二、燃料油的分类

十一、燃料油作为炼油工艺过程中的最后一种品种,产品质量控制有着较强的特殊性。最终燃料油产品形成受到原油品种、加工工艺、加工深度等许多因素的制约。根据不同的标准,燃料油可以进行一下分类:

十二、1、根据出厂时是否形成商品,燃料油可以分为商品燃料油和自用燃料油。商品燃料油指在出厂环节形成商品的燃料油;自用燃料油指用于炼厂生产的原料或燃料而未在出厂环节形成商品的燃料油。

十三、2、根据加工工艺流程,燃料油可以分为常压重油、减压重油、催化重油和混合重油。常压重油指炼厂常压装置分馏出的重油;减压重油指炼厂减压装置分馏出的重油;催化重油指炼厂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出的重油(俗称油浆);混合重油一般指减压重油和催化重油的混合。

十四、3、根据用途,燃料油可以分为船用燃料油和炉用燃料油(重油)及其它燃料油。

十五、三、我国现行燃料油标准

十六、为了与国际接轨,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与1996年参照国际上使用的燃料油标准: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标准ASTMD396-92燃料油标准,制定了我国的行业标准

SH/T0356-1996。

表1 SH/T0356-1996燃料油主要技术要求

1号和2号是馏分燃料油,适用于家用或工业小型燃烧器上使用。4号轻和4号燃料油是重质馏分燃料油或是馏分燃料油与残渣燃料油混合而成的燃料油。5号轻、5号重、6号和7号是粘度和馏程范围递增的残渣燃料油,为了装卸和正常雾化,在温度低时一般都需要预热。我国使用最多的是5号轻、5号重、6号和7号燃料油。

新标准中5号-7号燃料油粘度控制和分牌号是按100℃运动粘度来划分的,国外进口的燃料油基本是按50℃运动粘度分类,它们是50℃运动粘度≥180mm2/s和50℃运动粘度

≥380mm2/s两大类。

四、燃料油的主要用途

我国燃料油消费的主要方式是以燃烧加热为主,少量用于制气原料,具有较强的节约和替代潜力。同时,我国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很多大型煤矿生产能力未充分发挥。从我国石油供需情况看,工业用油占石油消费量的一半,其中燃料

油又占工业用油的35%,因此,我国减少工业用油的重点将放在燃料油替代方面,是缓解我国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有效途径。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燃料油消费主要是用作烧油,主要集中在发电、交通运输、冶金、化工、轻工等行业。其中电力行业的用量最大,占消费总量的32%;其次是行业,主要用于化肥原料和石化企业的燃料,占消费总量的25%;第三是交通运输行业,主要是船舶燃料,占消费总量的22%;近年来需求增加最多的是建材和轻工行业(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器皿、建筑及生活陶瓷等制造企业),占消费总量的14%;钢铁部门的燃料油消费占全部消费量的比例为7%左右各行业燃料油的主要用途如下:

电力行业的燃料油消费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燃油发电、供热机组,二是燃煤机组的点火、助燃和稳燃用油。虽然整个电力行业中燃油机组装机容量只有1700万千瓦,仅占整个装机容量的5.7%,但却消耗了32%的燃料油消费量。

石油化工行业的燃料油使用主要为自备电厂的发电、油田生活采暖、炼油厂生产工艺用热、化肥厂生产用原料和燃料以及其他化工生产。

建材行业消耗的燃料油主要用于平板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随着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一部分高档产品生产将会逐步转向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为燃料。

钢铁行业消费的燃料油主要用于加热炉、自备电厂发电供热和耐火材料等方面。

化工行业耗油主要用于化肥、炭黑、原油加工和化学品生产供热。

我国燃料油的主要消费地区集中在华南、华东地区,占全国消费总量的71%左右。另外,东北占14%、华北占10%、华中占5%。华南主要集中在广东省,占该地区消费量的80%。华东主要是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占该地区消费量的72%。

燃料油标准

我国现行燃料油标准及分类 发布:2014-09-29 一、品种特性 燃料油也叫重油、渣油,为黑褐色粘稠状可燃液体,粘度适中,燃料性能好,发热量大。用于锅炉燃料,雾化性良好,燃料完全,积炭及灰少,腐蚀性小。闪点较高,存储及使用较安全。 燃料油是原油炼制出的成品油中的一种,广泛用于船舶锅炉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炉和其它工业炉燃料。燃料油主要由石油的裂化残渣油和直馏残渣油制成的,其特点是粘度大,含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多。燃料油主要技术指标有粘度、含硫量、闪点、水、灰分、和机械杂质。 1、粘度:粘度是燃料油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划分燃料油等级的主要依据。它是对流动性阻抗能力的度量,它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动性、易泵送性和易雾化性能的好坏。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40℃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100℃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我国过去的燃料油行业标准用恩氏粘度(80℃、100℃)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用80℃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油品运动粘度是油品的动力粘度和密度的比值。运动粘度的单位是

Stokes,即斯托克斯,简称斯。当流体的动力粘度为1泊,密度为1g/cm3时的动力粘度为1斯托克斯。CST是Centistockes的缩写,意思是厘斯,即1斯托克斯的百分之一。 2、含硫量。燃料油中的硫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根据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以划分为高硫、中硫和低硫燃料油。 3、闪点。是涉及使用安全的指标,闪点过低会带来着火的隐患。 4、水分。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燃料油的凝点,随着含水量增加,燃料油的凝点逐渐上升。此外,水分还会影响燃料油机械的燃烧性能,可能会造成炉膛熄火、停炉等事故。 5、灰分。灰分是燃烧后剩余不能燃烧的部分,特别是催化裂化循环油和油浆掺入燃料油后,硅铝催化剂粉末会使泵、阀磨损加速。另外,灰分还会覆盖在锅炉受热面上,使传热性变坏。 6、机械杂质。机械杂质会堵塞过滤网,造成抽油泵磨损和喷油嘴堵塞,影响正常燃烧。 二、燃料油的分类 燃料油作为炼油工艺过程中的最后一种品种,产品质量控制有着较强的特殊性。最终燃料油产品形成受到原油

燃料油分哪几种

燃料油分哪几种 燃料油作为炼油工艺过程中的最后一种产品,产品质量控制有着较强的特殊性,最终燃料油产品形成受到原油品种、加工工艺、加工深度等许多因素的制约。根据不同的标准,燃料油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1)根据出厂时是否形成商品,燃料油可以分为商品燃料油和自用燃料油。商品燃料油指在出厂环节形成商品的燃料油;自用燃料油指用于炼厂生产的原料或燃料而未在出厂环节形成商品的燃料油。 (2)根据加工工艺流程,燃料油亦叫做重油,可以分为常压重油、减压重油、催化重油和混合重油。常压重油指炼厂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出的重油(俗称油浆);混合重油一般指减压重油和催化重油的混合,包括渣油、催化油浆和部分沥青的混合。 (3)根据用途,燃料油分为船用内燃机燃料油和炉用燃料油两大类。前者是由直馏重油和一定比例的柴油混合而成,用于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转速小于150转/分)和小型锅炉。后者又称为重油,主要是减压渣油、或裂化残油或二者的混合物,或调入适量裂化轻油制成的重质石油燃料油,供各种工业炉或锅炉作为燃料。 船用内燃机燃料油是大型低速柴油机的燃料油,其主要使用性能是要求燃料能够喷油雾化良好,以便燃烧完全,降低耗油量,减少积炭和发动机的磨损,因而要求燃料油具有一定的黏度,以保证在预热温度下能达到高压油泵和喷油嘴所需要的黏度(约为21-27厘斯),通常使用较多的是38°C。雷氏1号黏度为1000和1500秒的两种。由于燃料油在使用时必须预热以降低黏度,为了确保使用安全预热温度必须比燃料油的闪点低约20°C,燃料油的闪点一般在70-150°C之间。 重油主要作为各种锅炉和工业用炉的燃料油。各种工业炉燃料系统的工作过程大体相同,即抽油泵把重油从储油罐中抽出,经粗、细分离器除去机械杂质,再经预热器预热到70-120°C,预热后的重油黏度降低,再经过调节阀在8-20个大气压下,由喷油嘴喷入炉膛,雾状的重油与空气混合后燃烧,燃烧废气通过烟囱排入大气。 https://www.360docs.net/doc/cb7843282.html,/article/default/1460/6156291.html 根据加工工艺流程,燃料油可以分为常压重油、减压重油、催化重油和混合重油。 国产燃料油种类: 200号重油、250号重油180号重油7号燃料油、工业燃料油催化油浆蜡油浆混合重油沥青 进口燃料油种类: 复炼乳化油、奥里乳化油、180号低硫燃料油、380号低硫燃料油、180号高硫燃料油M100 M300 继续追问:4号重油输入那一类油种 补充回答:1号和2号是馏分燃料油,适用于家用或工业小型燃烧器上使用。4号轻和4号燃料油是重质馏分燃料油或是馏分燃料油与残渣燃料油混合而成的燃料油。5号轻、5号重、6号和7号是粘度和馏程范围递增的残渣燃料油,为了装卸和正常雾化,在温度低时一般都需要预热。我国使用最多的是5号轻、5号重、6号和7号燃料油。 新标准中5号-7号燃料油粘度控制和分牌号是按100℃运动粘度来划分的,国外进口的燃料

汽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

汽车燃油消耗量限值标准 我国已实施的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有GB 19578-200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GB 20997-2007《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 1. GB 19578-2004《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GB 19578-2004是我国第一项旨在控制汽车燃料消耗量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限值要求 GB 19578-2004采用按质量分组的单车燃料消耗量评价体系,按照车辆整车整备质量将车辆分为16个不同的质量段,并对每个质量段内的车辆设定统一的单车最高燃料消耗量限值。同时考虑某些特殊技术和结构对燃料 消耗量的不利影响,允许具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结构特征的车辆采用略为宽松的燃料消耗量限值:(1)装有自动变速器(AT注:不包括手自一体式变速器(AMT、无级变速器(CVT)、双离合变速器(DCT等;(2)具有 三排或三排以上座椅注:主要包括微型客车和商务用车;(3)符合GB/T 15089-2001《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中3.5.1规定条件的M1G类汽车注:即通常所说的越野车,但并非所有SUV都属于该类车辆。 乘用车限值要求见表1。表1 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

实施日期 标准的限值要求分两个阶段实施: 2. GB 20997-2007《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 限值要求 GB 20997-2007以“最大设计总质量 +发动机排量”作为 M2和N1类车辆限值的基本参数,综合考虑吨以下 的商用车辆在 结构、功能、燃料方面有多样性的特征,按汽油和柴油分别设定限值要求,并适当放宽柴油车的限 值;并根据车辆特定结构和特殊用途对燃料消耗量的不利影响,将 N1类全封闭厢式车辆、N1类罐式车辆、装有 自动变速器的车辆、全轮驱动的车辆等特殊结构车辆的限值放宽 5%即表2、表3、表4、表5中的普通车辆限 值乘以,求得的数值圆整(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一位。 表2 N1类汽油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 1) 月1日。 2) 月1日。 对于新认证车,第一阶段的执行日期为 对于在生产车,第一阶段的执行日期为 2005年7月1日,第二阶段的执行日期为 2008年1 2006年7月1日,第二阶段的执行日期为 2009年1

燃油硬管设计规范

燃油硬管设计规范

燃油硬管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燃油(汽油或柴油)硬管的设计; 本标准适用于产品开发。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1258-1989 双层卷焊钢管 GB/T1839-2008 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 QC/T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 3 术语和定义 燃油硬管:在进回油或燃油蒸发管路中负责输送燃油或燃油蒸汽的金属硬管。 4 设计流程 4.1 设计流程图 4.2 设计流程详解 4.2.1 硬管布置的确定:根据燃油系统的总体布置确定。 4.2.2 燃油硬管常用尺寸规格的选取应符合表1要求: 4.2.3 根据相接管的类型不同,燃油硬管管口形状有以下两种: 1、与PA 管相接 见图1

R&D-DL-1101-002-2011 图 1 2、与橡胶管相接见图2 图 2 4.2.4 燃油硬管的材质及工艺要求 4.2.4.1 燃油硬管材料为(Fe-Cu)的双金属卷焊管,性能满足GB11258-1989的要求。 4.2.4.2 制造工艺的要求 燃油硬管的最小弯曲半径R的选择应视硬管管径而定(如下表2),同时连续弯曲时有不小于50mm 的直线段,拐弯角度通常大于90度。 4.2.4.3 橡胶管与金属管的尺寸公差与配合(见图3、表3): 图 3

表3 橡胶管与金属管配合尺寸参考 注:表中括号内为公差范围 4.2.5 表面处理 硬管表面防腐处理一般根据不同需求:低档轿车、中档轿车、高档轿车采用不同的方式。 中低档车一般为72~200小时的中性盐雾试验,按满足要求《GB/T1839》的热度锌板或电镀锌板执行。 高档轿车为500小时以上的中性盐雾试验,油漆涂层符合QC/T484-1999的要求。 通常有镀锌,喷漆、电泳等方式,其对应的防腐性能对应表4: 4.2.6 确定管型 调整硬管管型使之与周边零件不发生干涉:有固定点的间隙大于6mm,无固定点的间隙大于15mm。

燃料油热值测定 残炭指标检测标准

燃料油热值测定残炭指标检测标准 燃料油残碳,燃料油经蒸发和热解后所形成的残留物,燃料油残炭多,表明燃料油容易氧化生成胶质或积炭。 燃料油热值,单位重量的燃料油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燃料油产生热能的高低,是评价燃料油质量的主要指标。 青岛东标能源检测中心燃料油检测项目:外观、破乳性、粘度、密度、含硫量、闪点、水分、灰分、机械杂质、色度、凝点、酸度、馏程、金属元素含量、残碳、灰分、氧化安定性、十六烷值、燃料油热值等等。2.13-6 部分燃料油检测项目及标准 GB/T 11139-1989 馏分燃料十六烷指数计算法 GB/T 12575-1990 液体燃料油钒含量测定法 GB/T 12692.2-2010 石油产品燃料(F类)分类 GB 384-1981 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T 6531-1986 原油和燃料油中沉淀物测定法 GB 6950-2001 轻质油品安全静止电导率 GB 6951-1986 轻质油品装油安全油面电位值 GB 9170-1988 润滑油及燃料油中总氮含量测定法 Q/CNPC 121-2006 乳化燃料油的检测方法 SH/T 0175-1994 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175-2002 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175-2004 馏分燃料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 SH/T 0250-1992 专用燃料油热安定性测定法

SH/T 0356-1996 燃料油 SH/T 0690-2000 馏分燃料油在43℃贮存安定性测定法 SH/T 0701-2001 残渣燃料油总沉淀物测定法 SH/T 0702-2001 残渣燃料油总沉淀物测定法 SH/T 0705-2001 重质燃料油中钒含量测定法 SH/T 0706-2001 燃料油中铝和硅含量测定法 SN/T 2254-2009 残渣燃料油中铝、硅、钒的测定 SN/T 3093-2012 残渣燃料油中钠、铝、硅、钙、钒、铁、镍的测定 SN/T 3118-2012 燃料油中沥青质的测定 SN/T 3190-2012 原油及残渣燃料油中铝、硅、钒、镍、铁、钠、钙、锌、磷的测定

燃料油质量指标解析2010.09.28

燃料油质量标准简介 一、概念 现场监管中,燃料油与重油的概念通常不是很清晰。 燃料油是一个大的概念,汽油、煤油、柴油、重油、渣油、煤焦油的调和油等都是燃料油,有时甚至原油也是。 重油是燃料油中的一种,有一定的标准,比如进口的180重油等,我国以前也有重油指标,如150号重油、250号重油等。重油的实则是提炼掉汽油等轻质油后剩下的,比重较高,因此称重油。现在由于炼化水平提高,一般炼油厂供渣油为主,或调和油,重油的指标也很乱了。 二、燃料油分类: 1、国产燃料油种类: 200号重油、250号重油180号重油 7号燃料油、工业燃料油、催化油浆、蜡油浆、混合重油、沥青。 其中250#重油是中国特殊国情下形成的产品,特指100℃时运动黏度小于250cst的重油。250#重油的用途及性能:250#重油可以直接作为锅炉燃料,也可作为调和基础油,与其他轻质油调和成合适的燃料油产品。250重油热值高,可以达到10000kcal/kg,也有高硫、低硫之分。 2、进口燃料油种类:复炼乳化油、奥里乳化油、180号低硫燃料油、380号低硫燃料油、180号高硫燃料油 M100 M300。 其中180#重油的定义: 新加坡PLOTT公司制定的标准,指的是50℃时运动黏度小于180cst的重油。180重油是中东等地区国家用部分轻质馏分同渣油进行调和所得到的产品。 180#重油的用途及性能: 目前,国内地方炼厂大量使用进口180重油作为炼厂原料,180重油也可作为锅炉燃料、窑炉燃料使用,也可作为其他燃料的调和组分。180重油密度小于1,分为高硫、低硫180,热值高、燃烧稳定,是良好的燃料 3、其它分类 (1)渣油的类别: 包括常压渣油、减压渣油等,是石油经过常、减压装置加工抽取轻质成分后

什么是燃料油

燃料油作为炼油工艺过程中的最后一种产品,产品质量控制有着较强的特殊性,最终燃料油产品形成受到原油品种、加工工艺、加工深度等许多因素的制约。根据不同的标准,燃料油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1、根据出厂时是否形成商品 根据出厂时是否形成商品,燃料油可以分为商品燃料油和自用燃料油。商品燃料油指在出厂环节形成商品的燃料油;自用燃料油指用于炼厂生产的原料或燃料而未在出厂环节形成商品的燃料油。 2、根据加工工艺流程 根据加工工艺流程,燃料油可以分为常压重油、减压重油、催化重油和混合重油。常压重油指炼厂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出的重油(俗称油浆);混合重油一般指减压重油和催化重油的混合。 3、根据用途 根据用途,燃料油分为船用内燃机燃料油和炉用燃料油两大类。前者是由直馏重油和一定比例的柴油混合而成,用于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转速小于150转/分)。后者又称为重油,主要是减压渣油、或裂化残油或二者的混合物,或调入适量裂化轻油制成的重质石油燃料油,供各种工业炉或锅炉作为燃料。 船用内燃机燃料油是大型低速柴油机的燃料油,其主要使用性能是

要求燃料能够喷油雾化良好,以便燃烧完全,降低耗油量,减少积炭和发动机的磨损,因而要求燃料油具有一定的黏度,以保证在预热温度下能达到高压油泵和喷油嘴所需要的黏度(约为21-27厘斯),通常使用较多的是38°C。雷氏1号黏度为1000和1500秒的两种。由于燃料油在使用时必须预热以降低黏度,为了确保使用安全预热温度必须比燃料油的闪点低约20°C,燃料油的闪点一般在70-150°C之间。 重油主要作为各种锅炉和工业用炉的燃料油。各种工业炉燃料系统的工作过程大体相同,即抽油泵把重油从储油罐中抽出,经粗、细分离器除去机械杂质,再经预热器预热到70-120°C,预热后的重油黏度降低,再经过调节阀在8-20天大气压下,由喷油嘴喷入炉膛,雾状的重油与空气混合后燃烧,燃烧废气通过烟囱排入大气。 国产燃料油种类:商用重油、200 号重油、7 号燃料油、工业燃料油 进口燃料油种类:复炼乳化油、奥里乳化油、180 号低硫燃料油、380 号低硫燃料油、180 号高硫燃料油 取暖油,也就是2号燃料油,其收率为25%,是继汽油之后的第二大成品油。取暖油期货合约交易单位为每手42000加仑(1000桶),交割地是美国的金融中心——纽约港。同时交易所还推出了期权交易、期权差价交易、炼油毛利期权交易以及平均价格期权交易,为市场参与者的管理价格风险提供了更大的弹性空间。取暖油期货合约还可以作为

重油技术指标

重油技术指标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重油技术指标 硫含量,%(m/m)≤ 2.86 10% 蒸余物残炭,%(m/m)≤ 9 .9 灰分,% (m/m)≤ 0.031 水分,%(v/v)≤ 0.15 运动粘度(20 ℃),mm2/s 180 闪点(闭口),℃ 228 密度(20 ℃),kg/m3 0.991 0.992 重油 250号 2500元/吨 项目 质量指标试验方法 运动粘度(100℃), mm2/s 不大于 185 GB/T 266 或恩氏粘度(100℃),0E 不大于 25 GB/T 266 闪点(开口), ℃不低于 130 GB/T 267 凝点,℃不高于 45 GB/ 510 硫含量,%(m/m) 不大于 3.0 GB/T 387 机械杂质不大于 2.5 GB/T 511 水分,%(m/m) 不大于 2.01) GB/T 260 灰分,%(m/m) 不大于 0.3 GB/T 508 密度(20℃),kg/m3 报告 GB/T 1884和 低位热值Ca l/g>9800 GB/T 1885 注:1)水分指标不作为拒收的条件。当水分大于2.0%时,应从总量中扣除全部水。 重油 进口 180#/200 #/250 # 380#(燃料油) 用途: 200 号适用于与炼油厂有直接送油管线的具有大型喷嘴的蒸汽锅炉及加热炉作为燃料; 250 号适用于工业上有加温预热设备的各种炉、窑及蒸汽锅炉作燃料。还适用于作氮素工业的裂解原料及碳黑生产原料。 特性:粘度适宜,在一定预热温度和合适喷嘴条件下,雾化质量好,燃烧完全;闪点高,安全性好;含硫量低,对金属机件的腐蚀性及排放物污染大气可减至较小程度;水分和机械杂质含量小,清洁性好。 2

燃油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1741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燃油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燃油管理制度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 、目的与范围 --目的为有效管理车辆燃油,节约能源,降低车辆使用成本。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对所有车辆的燃油管理。 2 、职责 车辆管理员负责每月油耗计算,每周、每月填写燃油报表及加油IC 卡相关业务。 财务部负责与加油站的账目核对、结算。 驾驶员、押运员负责加油现场的监控,确保加油真实性。 出纳负责加油IC 卡充值、发票开具。

3、工作要求 (1)正常加油(包括公司其它部门使用燃油) (2)公司所属营运车辆每趟执行任务完毕回公司时凭IC 卡加满燃油,严禁出车前加油。 (3)加油过程中,驾驶员、押运员必须在加油现场监督加油作业,确定加油数量,并对加油数量的准确性负责。加满燃油后索取加油凭证,拈贴后按月上交。 (4 )在外加油 (5)因长途运输、油箱储量不足时,可在外加油,规定如下: a.在外加油时尽量选择能使用中石化IC 卡之加油站。 b.若确无上述规定之加油站,而油量不足必须加油时,应先与车辆管理员取得联系,同意后方可进行

加油作业。 c .加油时遵循尽量减少在外加油数量的原则。 d.在外加油作业完成后,必须及时记录加油情况,由随车者签字确认。 (6)中石化加油IC 卡使用方法与规定 (7)加油IC 卡充值、发放圈存与领用 (8)驾驶人员向车辆管理员提出IC 卡充值要求,由车辆管理员通知财务部充值。 (9)IC 卡实行每车1 卡,由主驾驶员负责领用保管,并记录到IC 卡使用记录簿。当IC 卡余额低于下次需使用的金额,由驾驶员向车管员员提出充值要求。 (10)根据中石化规定设定密码,限定车号、油品等信息。 (11)加油IC 卡使用

燃料油年度购销合同书标准版本

The Legal Relationship Established By Parties To Resolve Disputes Ultimately Realizes Common Interests. The Document Has Legal Effect After Reaching An Agreement Through Consultation.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燃料油年度购销合同书标 准版本

燃料油年度购销合同书标准版本 温馨提示:本合同文件应用在当事人双方(或多方)为解决或预防纠纷而确立的法律关系,最终实现共同的利益,文书经过协商而达成一致后,签署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编号:_________ 一、双方当事人 甲方(供方):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公司注册地址: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乙方(需方):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公司注册地址: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

二、合同意向 乙方拟采用定额、定时、定价的方式向甲方购买_________燃料油_________吨。 定额的意思解释为:甲乙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的履行合同的时间期限内(包括一年度及每月的约定),乙方必须向甲方购买或甲方必须保证供应的_________燃料油的数额。 定价的意思解释为:甲乙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的,在合同确定的履行时间期限内,如遇_________燃料油的市场价格浮动(包括高于合同确定的价格和低于合同确定的价格),均按合同中确定的价格执行。 定时的意思解释为:甲乙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的履行合同的时间限度,包括12个月的履行期限及每月按计划供货。

重油

国家标准燃料油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粘度、含硫量、闪点、水、灰分和机械杂质。 A 粘度:粘度是燃料油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是划分燃料油等级的主要依据。它是对流动性阻抗能力的度量,它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性、易泵送性和易雾化性能的好坏。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40 ℃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100 ℃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中国过去的燃料油行业标准用恩氏粘度(80 ℃、100 ℃)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用80 ℃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油品运动粘度是油品的动力粘度和密度的比值。运动粘度的单位是Stokes ,即斯托克斯,简称斯。当流体的运动粘度为1泊,密度为1g/立方厘米的运动粘度为1斯托克斯。CST是Centistokes 的缩写,意思是厘斯,即1斯托克斯的百分之一。 B 含硫量:燃料油中的含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根据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以划分为高硫、中硫和低硫燃料油。 C 闪点:是涉及使用安全的指标,闪点过低会带来着火的隐患。 D 水分: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燃料油的凝点,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燃料油的凝点逐渐上升。此外,水分还会影响燃料机械的燃烧性能,可能会造成炉膛熄火、停炉等事故。 E 灰分:灰分是燃烧后剩余不能燃烧的部分,特别是催化裂化循环油和油浆渗入燃料油后,硅铝催化剂粉末会使泵、阀磨损加速。另外,灰分还会覆盖在锅炉受热面上,使传热性变坏。中国现行燃料油标准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于1996 年参照国际上使用最广泛的燃料油标准;美国材料试验协会(ASTM)标准ASTMD396-92燃料油标准,制定了中国的行业标准SH/T0356-1996。 1号和2号是馏分燃料油,适用于家用或工业小型燃烧器使用。4号轻和4号燃料油是重质馏分燃料油或是馏分燃料油和残渣燃料油混合而成的燃料油。5号轻、5号重、6号和7号是粘度和馏程范围递增的残渣燃料油,为了装卸和正常雾化,在温度低时一般都需要预热。中国使用最多的是5号轻、5号重、6号和7号燃料油。 新标准中5号-7号燃料油粘度控制和分牌号是按100℃运动粘度来划分的,国外进口的燃料油基本是按50 ℃运动粘度分类,他们是50℃运动粘度≥180mm/s 和50 ℃运动粘度≥380mm/s 两大类 燃料油作为炼油工艺过程中的最后一种产品,产品质量控制有着较强的特殊性,最终燃料油产品形成受到原油品种、加工工艺、加工深度等许多因素的制约。根据不同的标准,燃料油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1.根据出厂时是否形成商品,燃料油可以分为商品燃料油和自用燃料油。商品燃料油指在出厂环节形成商品的燃料油;自用燃料油指用于炼厂生产的原料或燃料而未在出厂环节形成商品的燃料油。 2.根据加工工艺流程,燃料油亦叫做重油,可以分为常压重油、减压重油、催化重油和混合重油。常压重油指炼厂催化、裂化装置分馏出的重油(俗称油浆);混合重油一般指减压重油和催化重油的混合,包括渣油、催化油浆和部分沥青的混合。 3.根据用途,燃料油分为船用内燃机燃料油和炉用燃料油两大类,两类都包括馏分油和残渣油。馏分油一般是由直馏重油和一定比例的柴油混合而成,用于中速或高速船用柴油机和小型锅炉。后者主要是减压渣油、或裂化残油或二者的混合物,或调入适量裂化轻油制成的重质石油燃料油,供低低速柴油机、部分中速柴油机、各种工业炉或锅炉作为燃料。 船用残渣内燃机燃料油是大型低速柴油机的燃料油,其主要使用性能是要求燃料能够喷油雾化良好,以便燃烧完全,降低耗油量,减少积炭和发动机的磨损,因而要求燃料油具有一定的黏度,以保证在预热温度下能达到高压油泵和喷油嘴所需要的黏度(约为21-27厘斯),通常使用较多的是38°C。雷氏1号黏度为1000和1500秒的两种。由于燃料油在使用时必须预热以降低黏度,为了确保使用安全预热温度必须比燃料油的闪点低约20°C,燃料油的

船舶燃料油检测要求

船舶燃料油检测指标介绍 大部分石油产品均可用作燃料,但燃料油在不同的地区却有不同的解释。欧洲对燃料油的概念一般是指原油经蒸馏而留下的黑色粘稠残余物,或它与较轻组分的掺和物,主要用作蒸汽炉及各种加热炉的燃料或作为大型慢速柴油燃料及作为各种工业燃料。但在美国则指任何闪点不低于37.8°C的可燃烧的液态或可液化的石油产品,它既可以是残渣燃料油(Residual Fuel 011,亦称Heavy Fuel 011),也可是馏分燃料油(Healing 011)。馏分燃料油不仅可直接由蒸馏原油得到(即直馏馏分),也可由其它加工过程如裂化等再经蒸馏得到。 燃料油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油本性以及加工方式,而决定燃料油品质的主要规格指标包括粘度(Viscosity),硫含量(Sulfur Content),倾点(Pour Point)等;供发电厂等使用的燃料油还对钒(Vanadium)、钠(Sodium)含量作有规定. 1、燃料油的自然属性 燃料油广泛用于电厂发电、船舶锅炉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炉和其它工业炉燃料。燃料油主要由石油的裂化残渣油和直馏残渣油制成的,其特点是粘度大,含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多。 (1) 粘度 粘度是燃料油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划分燃料油等级的主要依据。它是对流动性阻抗能力的度量,它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性、易泵送性和易雾化性能的好坏。对于高粘度的燃料油,一般需经预热,使粘度降至一定水平,然后进入燃烧器以使在喷嘴处易于喷散雾化。粘度的测定方法,表示方法很多。在英国常用雷氏粘度(Redwood Viscosity),美国惯用赛氏粘度(Saybolt Viscosity),欧洲大陆则往往使用恩氏粘度(Engler Viscosity),但各国正逐步更广泛地采用运动粘度(Kinemetic Viscosity),因其测定的准确度较上述诸法均高,且样品用量少,测定迅速。各种粘度间的换算通常可通过已预先制好的转换表查得近似值。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是40°C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100°C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我国过去的燃料油行业标准用恩氏粘度(80°C、100°C)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用80°C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油品运动粘度是油品的动力粘度和密度的比值。运动粘度的单位是Stokes,即斯托克斯,简称斯。当流体的动力粘度为1泊,密度为1g/cm3时的运动粘度为1斯托克斯。CST是Centistokes的缩写,意思是厘斯,即1斯托克斯的百分之一。 (2) 含硫量 燃料油中的硫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的和环境污染。根据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以划分为高硫、中硫、低硫燃料油。在石油的组分中除碳、氢外,硫是第三个主要组分,虽然在含量上远低于前两者,但是其含量仍然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按含硫量的多少,燃料油一般又有低硫(LSFO)与高硫(HSFO)之分,前者含硫在1%以下,后者通常高达3.5%甚至4.5%或以上。另外还有低蜡油(Low Sulfur Waxy Residual缩写LSWR),含蜡量高有高倾点(如40至50°C)。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是高硫燃料油(HSFO)。 (3) 密度 为油品的质量(Mass)与其体积的比值。常用单位——克/立方厘米、千克/立方米或公砘/立方米等。由于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密度不能脱离温度而独立存在。为便于比较,西方规定以15°C下之密度作为石油的标准密度。 (4) 闪点 是油品安全性的指标。油品在特定的标准条件下加热至某一温度,令由其表面逸出的蒸气刚够与周围的空气形成一可燃性混合物,当以一标准测试火源与该混合物接触时即会引致瞬时的闪火,此时油品的温度即定义为其闪点。其特点是火焰一闪即灭,达到闪点温度的油品尚未能提供足够的可燃蒸气以维持持续的燃烧,仅当其再行受热而达到另一更高的温度时,一旦与火源相遇方构成持续燃烧,此时的温度称燃点或着火点(Fire Point或Ignition Point)。虽然如此,但闪点已足以表征一油品着火燃烧的危险程度,习惯上也正是根据闪点对危险品进行分级。显然闪点愈低愈危险,愈高愈安全。

所有规格燃料油主要指标

燃料油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密度、粘度、倾点、闪点、硫份、杂质、残碳、粘度、含硫量、闪点、水、灰分和机械杂质。 1、粘度:粘度是燃料油最主要的性能指标,是划分燃料油等级的主要依据。它是对流动性阻抗能力的度量,它的大小表示燃料油的易流性、易泵送性和易雾化性能的好坏。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指标是40 ℃运动粘度(馏分型燃料油)和100 ℃运动粘度(残渣型燃料油)。我国过去的燃料油行业标准用恩氏粘度(80 ℃、100 ℃)作为质量控制指标,用80 ℃运动粘度来划分牌号。油品运动粘度是油品的动力粘度和密度的比值。运动粘度的单位是Stokes ,即斯托克斯,简称斯。当流体的运动粘度为1泊,密度为1g/立方厘米的运动粘度为1斯托克斯。CST是Centistokes 的缩写,意思是厘斯,即1斯托克斯的百分之一。 2、含硫量:硫分也是燃料油品质优劣的一个重要体现,燃料油中的含硫量过高会引起金属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根据含硫量的高低,燃料油可以划分为高硫、中硫和低硫燃料油。国际标准中规定,燃料油的硫份最高不能超过3.5。而一般的低于1的我们称为低硫燃料油,在1-2之间的我们称为中硫燃料油,硫份在2以上的就属于高硫燃料油了。 3、密度:为油品的质量(Mass)与具体积的比值。常用单位——克/立方厘米、千克/立方米或公砘/立方米等。由于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密度不能脱离温度而独立存在。为便于比较,西方规定以15°C下之密度作为石油的标准密度,国内检测一般以20°C下密度为准。密度越小,燃料油中轻油成分越多,热质越高。燃料油品质标准中密度越小越好。 4、闪点:是涉及使用安全的指标,闪点过低会带来着火的隐患。是油品安全性的指标。油品在特定的标准条件下加热至某一温度,令由其表面逸出的蒸气刚够与周围的空气形成一可燃性混合物,当以一标准测试火源与该混合物接触时即会引致瞬时的闪火,此时油品的温度即定义为其闪点。其特点是火焰一闪即灭,达到闪点温度的油品尚未能提供足够的可燃蒸气以维持持续的燃烧,仅当其再行受热而达到另一更高的温度时,一旦与火源相遇方构成持续燃烧,此时的温度称燃点或着火点(Fire Point或Ignition Point)。虽然如此,但闪点已足以表征一油品着火燃烧的危险程度,习惯上也正是根据闪点对危险品进行分级。显然闪点愈低愈危险,愈高愈安全。 5、水分:水分的存在会影响燃料油的凝点,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燃料油的凝点逐渐上升。此外,水分还会影响燃料机械的燃烧性能,可能会造成炉膛熄火、停炉等事故。 6、灰分:灰分是燃烧后剩余不能燃烧的部分,特别是催化裂化循环油和油浆渗入燃料油后,硅铝催化剂粉末会使泵、阀磨损加速。另外,灰分还会覆盖在锅炉受热面上,使传热性变坏。 7、机械杂质:燃料油中不溶解的沉淀物或悬浮物。机械杂质会堵塞过滤网,造成抽油泵磨损和喷油嘴堵塞,影响正常燃烧。 8、残碳:燃料油经蒸发和热解后所形成的残留物。燃料油残炭多,表明燃料油容易氧化生成胶质或积炭。 9、热值:单位重量的燃料油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燃料油产生热能的高低,是评价燃

燃料油的指标

180#燃料油的指标180CST燃料油:指50℃时的粘度在80CST与180CST之间的油品。 普氏对燃料油的质量要求 ???????????????? 180CST:含硫2%???? 180CST:含硫3.5%???380CST:含硫3.5% 含硫量?????????? 2%MAX????????????? 3.5%MAX??????????? 4.0%MAX 运动粘度,50℃?? 180CST???????????? 180CST???????????? 380CST 密度???????????? 0.991????????????? 0.991????????????? 0.991 闪点???????????? 66℃?????????????? 66℃?????????????? 66℃ 倾点???????????? 24℃?????????????? 24℃?????????????? 24℃ 灰分???????????? 0.15%????????????? 0.15%????????????? 0.15% 残碳???????????? 16%??????????????? 16%??????????????? 18% 矾?????????????? 95PPM????????????? 200PPM???????????? 200PPM 钠?????????????? 65PPM????????????? 100PPM???????????? 100PPM 铝+硅??????????? 80PPM、铝30PPM??? 80PPM、铝30PPM??? 80PPM 含水量?????????? 0.50%????????????? 0.50%????????????? 0.50% 杂质???????????? 0.10%????????????? 0.10%????????????? 0.10% 粘度 度量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又称粘性系数、动力粘度,记为μ。牛顿粘性定律指出,在纯剪切流动中相邻两流体层之间的剪应力(或粘性摩擦应力)为式中dv/dy为垂直流动方向的法向速度梯度。粘度数值上等于单位速度梯度下流体所受的剪应力。速度梯度也表示流体运动中的角变形率,故粘度也表示剪应力与角变形率之间比值关系。按国际单位制,粘度的单位为帕·秒。有时也用泊或厘泊(1泊=10-1帕·秒,1厘泊=10-2泊)。粘度是流体的一种属性,不同流体的粘度数值不同。同种流体的粘度显着地与温度有关,而与压强几乎无关。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液体则减小。在温度T<2000开时,气体粘度可用萨特兰公式计算:μ/μ0=(T/T0)3/2(T0+B)/(T+B),式中T0、μ0为参考温度及相应粘度,B为与气体种类有关的常数,空气的B=110.4开;或用幂次公式:μ/μ0=(T /T0)n,指数n随气体种类和温度而变,对于空气,在90开<T<300开范围可取为8/ρ。水的粘度可按下式计算:μ=0.01779/(1+0.03368t+0.0002210t2),式中t为摄氏温度。粘度也可通过实验求得,如用粘度计测量。在流体力学的许多公式中,粘度常与密度ρ以μ/ρ的组合形式出现,故定义v=μ/ρ,由于v的单位米2/秒中只有运动学单位,故称运动粘度。 粘度就是液体的内摩擦。润滑油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相对移动时,油分子之间产生的阻力,使润滑油无法进行顺利流动,其阻力大小称为粘度。 1)运动粘度 ①流体的绝对粘度与同温度下该流体的密度的比值称运动粘度。

燃料码头安全管理规定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74417 燃料码头安全管理规定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燃料码头安全管理规定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第一章一般规定 第一条燃料运输码头系指利用码头进行燃料装卸作业的区域,含船舶、泊位、栈桥等设施。第二条燃料运输码头(以下简称“码头”)的新建、改建、扩建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 准和职业安全卫生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码头设备设施应符合《码头防火设计规范》。 第四条燃料运输作业的船舶,应持有船舶检验机构的检验合格证书,方能投入使用。第五条船舶的布置、结构、管系和电气、消防、防污染设备等,

(环境管理)关于车用燃料标准和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说明

关于车用燃料标准和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说明 1、我国现行汽油产品标准情况 我国现行的汽油产品标准为GB 17930-2006《车用汽油》。在该标准中,规定了国II 阶段(标准中表1的技术要求)和国III 阶段(标准中表2的技术要求)的汽油的质量要求。标准实施日期为2006年12月6日,国III 阶段的汽油标准的实施过渡期到2009年12月31日。从技术指标上分析,目前国II 阶段的汽油在硫含量指标上与欧II 汽油一致,国III 阶段的汽油在硫含量、苯含量等主要指标上与欧III 阶段的汽油一致。 2. 我国现行柴油产品标准情况 目前我国现有的柴油标准有GB 252-2000《轻柴油》强制性国家标准和GB/T 19147-2003《车用柴油》推荐性国家标准。GB 252-2000的实施时间为2002年1月1日,GB/T 19147-2003的实施时间为2003年10月1日。GB/T 19147-2003标准规定的车用柴油质量水平相当于欧II 阶段的柴油标准。 3. 北京地标汽、柴油产品标准情况 北京市地方标准为DB11/238-2004《车用汽油》和DB11/239-2004《车用柴油》。这两个标准的实施日期均为2004年10月1日。在这两个标准中都规定了满足国家第II 阶段和第III 阶段排放要求的两个不同质量水平的汽、柴油标准,即京标A 、京标B 。京标A 的实施时间为2004年10月1日,京标B 的实施时间为2005年7月1日起。也就是说,目前北京市场上执行的是京标B 的汽、柴油标准。在主要技术指标如汽油的硫含量、苯含量、烯芳组成,柴油的十六烷值、硫含量和多环芳烃等方面与欧洲第III 阶段的汽、柴油质量一致。目前京标B 的汽油标准在烯芳组成等方面与国III 标准存在差异。 4. 我国汽油车排放标准、柴油车排放标准情况 在轻型车方面:目前我国执行的是GB 18352.2-2001《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II )》,即通常所说的国II 阶段的排放法规,相当于欧II 排放标准,其执行时间为2005年7月1日。将要执行的是GB 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 、IV 阶段)》,即国III 、国IV 阶段的排放法规,相当于欧III 、欧IV 的排放标准。在这个标准中规定自2008年7月1 日

180#燃料油的指标

180#燃料油的指标 180CST燃料油:指50℃时的粘度在80CST与180CST之间的油品。 普氏对燃料油的质量要求 180CST:含硫2% 180CST:含硫3.5% 380CST:含硫3.5% 含硫量 2%MAX 3.5%MAX 4.0%MAX 运动粘度,50℃ 180CST 180CST 380CST 密度 0.991 0.991 0.991 闪点66℃66℃66℃ 倾点24℃24℃24℃ 灰分 0.15% 0.15% 0.15% 残碳 16% 16% 18% 矾 95PPM 200PPM 200PPM 钠 65PPM 100PPM 100PPM 铝+硅 80PPM、铝30PPM 80PPM、铝30PPM 80PPM 含水量 0.50% 0.50% 0.50% 杂质 0.10% 0.10% 0.10% 粘度 度量流体粘性大小的物理量。又称粘性系数、动力粘度,记为μ。牛顿粘性定律指出,在纯剪切流动中相邻两流体层之间的剪应力(或粘性摩擦应力)为式中dv/dy为垂直流动方向的法向速度梯度。粘度数值上等于单位速度梯度下流体所受的剪应力。速度梯度也表示流体运动中的角变形率,故粘度也表示剪应力与角变形率之间比值关系。按国际单位制,粘度的单位为帕·秒。有时也用泊或厘泊(1泊=10-1帕·秒,1厘泊=10-2泊)。粘度是流体的一种属性,不同流体的粘度数值不同。同种流体的粘度显著地与温度有关,而与压强几乎无关。气体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液体则减小。在温度T<2000开时,气体粘度可用萨特兰公式计算:μ/μ0=(T/T0)3/2(T0+B)/(T+B),式中T0、μ0为参考温度及相

40 CFR1051-燃油渗透标准[1]

Nonroad Spark-Ignition Engines 19 Kilowatts and Below, Recreational Engines and Vehicles, and Marine Spark-Ignition Engines -- Evaporative Emission Standards

Notes: a Fuel lines used with handheld small spark-ignition (SI) engines installed in cold-weather equipment (as defined in 40 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 (CFR) 1054.80) must meet the standards for EPA cold-weather fuel lines. b In the 2012-2015 model years, certifying equipment manufacturers may generate or use emission credits for averaging to show compliance but not for banking or trading. c A 2-year useful life perio d applies for fuel tanks or fuel caps certified to meet permeation emission standards in 2013 and earlier model years for small SI and marine SI. d Th e small SI engine classes are determined by engine Any engines certified to the nonhandheld emission standards in 40 CFR 1054.105 may be used in either handheld or nonhandheld equipment. Engines greater than 80 cubic centimeters (cc) certified to the handheld emission standards in 40 CFR 1054.103 may not be used in nonhandheld equipment. Engines less than or equal to 80 cc are considered handheld engines, but may be installed in either handheld or nonhandheld equipm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