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徐州市铜山区郑集中学城区分校徐晶莹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也不断的发展与深入,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关键词:教育教学信息技术
一、现代教育需要信息技术
众所周知,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信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社会各个部门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生存与发展。例如,一个企业没有信息,就如同一个瞎子、聋子,不能对市场需求等信息作出反映,导致竞争失败,甚至被淘汰。另外,最重要的是有了大量的信息我们该如何去处理,如处理不当也会造成决策失误。什么是“信息处理”?它对教育教学有什么影响呢?信息处理就是指为了准确、高效的完成某项任务,对各类相关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要包括明确任务目标,分析问题与需求,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制订方案,优化等环节。这是一种科学的系统化、工程化的思想方法,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符合一般事物发展规律的。例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或教学部门首先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分析学生个人或社会环境等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并制订出教师个人的教学方案或教学部门的总体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优化。问题是我们所身处的这个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而我们面临的学生个性更加突出,并趋于多元化,以前或许开个会,领导传达一下,大家讨论一下就可以解决“信息处理” 的问题,现在明显落伍了,无法完全处理更加复杂的各类信息。因此尤显现代 " 信息技术 "的重要。信息技术就是利用各种先进的方法、设备、制度、人员等参与信息处理全过程的一门技术 --即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它使得信息处理更加合理和高效,因此现代教育离不开信息技术。
二、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使其在现代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在有种观念认为计算机技术就是信息技术,把两者等同起来,我觉得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后者是前者的一个重要的分支,是从前者中分离出来的,专门研究利用计算机等先进设备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利用。纯粹的计算机在不确定因素较少,环境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对大规模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 ,并制订方案的效率较高,也就是说在条件较稳定的情况下,它对信息处理中的实施阶段参与度较高,有较大的帮助。换句话说,它的优势是“计算、操作”,而非“分析、思考”。而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科学,它不仅是一门可操作的技术,正如前面讲到的,它更是一种在逻辑上科学的、严密的思想方法,是符合社会实践活动一般规律的,不是只研究某环节或阶段的技术,是一门完整的过程技术。它除了要有先进的设备,更要有合理的方法、正确的制度、优秀的人员协调发展。这种范例在我们教育部门还是很多的,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等先进设备,可由于管理制度的欠缺,使用的紊乱,以及没有合适的人员操作,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充其量作为“打字机”和收发通知的工具。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内在规律,扬长避短,使其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劳技课程教学改革信息技术的思想方法在根本上与劳技教学规律与劳技课程新标准中的功能、内涵是一致的。新课改中劳技学科的功能定位从原来的劳动教育逐渐向技术教育转变,重制作,强调设计和手脑互动,
强调参与技术全过程的实践,能根据问题需求,去收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形成方案,并在制作过程中加以改进。这一点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应摆脱原先“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摆脱那种老师怎么做,学生跟着怎么做,依瓢画葫芦的教学方式。“参与技术全过程的实践”详细的说就是,让学生参与从接受特定的任务和目标开始,经过明确需求,信息收集处理,直至方案形成并优化的整个技术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某个环节,例如只参与产品制造等。由此可见,技术过程就是从实际应用出发,对各类情况和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较佳方案的过程。与我先前讲到信息处理过程是一致的,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建立质量、效益等意识正是信息技术所追求的,是符合信息技术科学规律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无论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还是教学目标都不能把它割裂开来,不应该重应用,轻过程,而应利用其优势,合理的与教学结合起来,是我们真正“素质教育”的方向迈进。四、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新课改中提出了将信息教学与劳技教育整合起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劳技教学之间的关系。下面就上教版的高一(上)《劳动技术》试验本的教学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据我所知,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做出美观的图样和方案结果,过分重视计算机具体软件的操作技能的教学,忽视其它环节的教学。这样做的缺陷就是使学生误认为设计就是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制作一个方案和图样就可以了,这明显是违背设计的科学规律和生产实践的规律的。事实上设计过程中最具普遍性的是明确任务、目标以及分析问题、需求,这是整个设计过程的方向和目标,设计工作必须围绕这个来进行。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是任务最为繁复和重要的阶段,如这个阶段出现了偏差,或问题没有明确解决的话,会造成后期的信息处理,方案设计等环节出现偏差,从而造成各种资源的巨大浪费,我们应充分的加以重视。例如:教学中,我们可在课堂上提出任务与目标,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能体现当代中学生精神面貌的招贴广告等,接下来不要急于用计算机去制作方案,而应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隐藏在这个目标背后的问题,以及解决此问题所要的机会与需求,因为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因而更能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个性,调动其积极性。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当代中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与前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强;而有的认为:当代中学生期望能更多的参与社会活动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过多的约束学生的思维,不要把条条框框定死,而应充分的理解他们的想法,而且尽力使他们可能有些朦胧的、并不完全清晰的思路更加完整和明确,加以引导和鼓励,使其更有兴趣和信心,在这个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在信息处理(搜集、分析、加工)阶段,有条件的话,应提供多种途径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目标需求去搜集信息,例如市场调查,网络查询,查阅图文资料等等,然后对所得信息要 "去伪存真 ",即要分析整理,因为有些信息对实现目标是有用的,而有些则是看似有用,实则分散目标与注意力的,这些都是应该在教学中对学生指明的。下面就是方案的制订和实施,也就是运用各种工具把各类信息、材料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进一步加工,得出较优方案。这时,各种计算机应用软件就可以大显其能了,把自己的意图明确、高效的表达出来,因而,在此时我们应充分重视对计算机的教学,并有所侧重,如学生的目标是广告设计,我们可着重“Photoshop等平面设计软件的教学。” 最后,强调一点,设计图样出来了,并不意味着设计工作完成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优化”,这也是教学中比较容易疏忽的。每个人最难看清楚的就是自己,因而一下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