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奇森的美学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奇森的美学思想

弗朗西斯·哈奇森是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在他的思想体系里,内在感官是一个很核心的概念,它贯穿于哈奇森的认识论领域、美学领域以及道德领域。哈奇森的美学思想紧紧围绕美的感官展开,这一美学概念吸取了经验主义认识论以及理性主义思想,美感学说的提出在西方美学史上是一个分水岭,从此西方美学从古典美学向近现代主体性美学转变。

1 审美的基础

哈奇森通过观察发现,我们的视觉可以看到明亮的事物,听觉可以听到发出的声音,嗅觉可以闻到芬芳和恶臭,味觉可以尝到酸甜苦辣的滋味,触觉可以感受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他把接受这些外在各种感觉的能力叫做感官。这些感觉都是事物与我们的感官相接触并作用产生的感觉和形成的观念,然而他又发现像美、和声、愉悦等抽象观念却并不是视听感官所能知觉出来的。“在音乐中,我们似乎普遍承认有一种不同于听觉这种外在感官的某种东西,我们称之为音乐之耳。”因此,为了方便有特定的名称来表示这些知觉能力,区别与外在知觉的不同,哈奇森把知觉美与和声这些抽象的、超出直观范围观念的能力称为内在感官,与知觉视听等具体观念的能力的外在感官相对应。这种内在感官可以“在我们的外在感官并不怎么在意的某些其它事物上,我们会分辨出一种美,它在许多方面和我们在可感觉到的对象上所观察到的美非常相似并也伴随着相似的快乐。”哈奇森认为正是因为人们身上这种知觉美的内在感官的存在,人們才能从对象中认识美、知觉美并且享受美。没有这种美的感官,人们根本就没法感知美,体会不到美的快乐,在哈奇森思想里美的感官是主体审美的介质和基础。

在哈奇森的眼里,美到底是什么,这种对美感知的内在感官究竟是如何成为审美的前提,以及美的感官如何对人审美普遍适用?哈奇森认为,美的感官总是从对象中获取肯定性的快乐,“如果我们从未见过或期望过更大的美,我们就不会对它感到厌恶,尽管这种形式中的快乐不会如我们现在所赞赏的那些形式中的快乐那么大。”凶猛的猛兽、陡峭的悬崖让身处绝境的人们往往心生畏惧,没有心思去感受身形的优美和环境的壮美,当消除这些偏见或担忧就有可能成为快乐的因素,可见这些物体的外在表征往往蒙蔽了我们的眼睛。因而,对于美的感官而言,对象本身并不存在令人不快或痛苦的因素,失望、厌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接触对比、期望中产生。外在感官对感知到的快乐和痛苦的评价可能受知识、教育、习惯的影响而有所变动,但真实的感觉却无法欺骗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正如苦口良药能够治疗疾病很有用,我们欣然地接受并服用但却不能改变它苦涩难喝的本质,我们并不会觉得它很美一样。个人的得失、奖赏或威胁只能改变对美的追求却不能改变美丑的本质,因此,美的事物必然且直接引起我们的愉悦。我们美的感官就是从对象中获得美的快乐和愉悦感,它就像我们的眼睛一样,一看见美就产生愉悦。

作为经验主义哲学家,哈奇森认为“正如外在感官一样,内在感官不用以知识的天赋观念或原理为前提”。在认识论上哈奇森和洛克一样反对天赋学说和先

天观念,不同的是他反对洛克知识源于利益、教育的观点。对于内在感官,哈奇森认为美的感官是一种天然的知觉能力,它对快乐的感知要早于教育、习俗以及利益的欲望,这种能力是先天存在的,只是审美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受后天教育的影响。可以看出美的感官吸收了理性主义的先天思想,但是这种天然的、先天的知觉能力在哈奇森看来,它并不是传统理性主义里的先天观念,不具有超越性,而是存在于经验之前,在你之前存在的可能,是一种在自然序列上的先天可能性。这种先天本能使得人哪怕不知道什么是美也能感受到美的存在,成为人的一种内在审美尺度,普遍的存在人们的心灵,判断和衡量对象是否和内心天生的审美标准相符合,给人带来审美愉悦。审美感官的普遍性是使得人们能够从美的对象中感受到快乐的前提,这无疑使得审美领域向主体性原则靠拢,开始重视主体人的幸福和需求。可以说美的感官的提出是一个分水岭,此后的西方美学转向了主体审美心理的研究,成为主体性美学。

2 兼具主体性与客体性的审美特点

哈奇森在研究审美问题时,他发现了人们身上拥有美的感官这种审美能力,这种感官是审美价值评判的内在工具。很快他发现美的感官只能说明主体审美的前提,但并不能阐释清楚带给我们感官美的感受的究竟是什么,什么是美的根源。美的感官作为知觉美的眼睛,它是如何辨别和发现哪些事物或观念产生美的愉悦感的,美有什么特质。上面说到,美能带给人快乐,人一看到美就会获得愉悦感,因此要弄清美的根源就是要弄清人愉悦的来源,这样才能弄清审美是如何可能的。

人除了自己每天是与外在的事物打交道的,如果只有内心里存在的先天审美能力,没有对象没有素材,人们几乎不可能产生美的观念。因而,人只有从对象中才能获得美,那么对象中究竟具有什么特征才会被人视为是美的,使人的感官感到愉悦?哈奇森通过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的很多事物都能给与人美的感受,“看看我们地球表面的陆地,大部分地方都覆盖着非常令人愉悦的宜人颜色。随着高山、峡谷、丘陵和平原中的地球表面各部分的不同位置,它们因不同程度的光线明暗而变得无比多样,并以不同的方式朝向光辉的日月,这一切是多么美丽!”正是因为大自然里各种各样的事物具有的不同特征和属性,呈现出的不同的美的效果,才使人有幸领略到如此多姿多彩、纷杂多样的大千世界,人在事物的多样性里体验着、感受着美的快乐。

大自然多样的事物能够给人带来美的愉悦,那么如此多样的事物又如何被人广泛地接受、认可为美的事物呢?哈奇森大量的观察归纳出其中原委,他发现宇宙中所有的巨大天体都近似球形,运动轨迹一般都是椭圆形且有一定的运动规律,这些天体仿佛具有某种一致性,我们被天体巨大而宏伟的运动轨迹所震撼,天文学家为了具体弄清天体的运动周期,哪怕在冗长的计算也能让他们感到愉悦。植物中的花、果实以及叶子,在显微镜观察下可以发现再小的组织结构和分布上都有某种一致性,这令植物学家为之惊讶和着迷。动物在行走、奔跑的运动过程中,都是由多组肌肉组织收缩、舒张来驱动的,这种运动机制在动物届中具有某种惊人的一致性。两首悦耳的曲调,如果随意把两个不同曲调的部分凑合到一起演奏,极有可能产生不和谐的音调,和声之所以美是因为不同音符之间的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