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招专升本《大学语文》议论文(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归纳
1、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他的政治主张 是什么? 2、孔子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批驳冉有, 用的什么修辞手法? 3、本文是一篇驳论,用的是哪一种驳论方法?
二、赵威后问齐使
《战国策》
知识目标: 1.文言常用实词、虚词 2.《战国策》的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能力目标: 1.文言释义能力,要求准确、通畅的理解文意 2.文章解析能力,要求能分析理解民本思想的进 步性和赵威后之开明 思想教育目标: 1.丰富学生对中国古代进步思想的认识,提高其 民族文化素质 2.通过民本思想与民主思想的对比分析,使学生 对民主有生动而又深刻的理解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做到这样了,远方的人还是不归服,就加强礼乐 文教和施行德政以吸引远方的人来归顺, 既来之,则安之。 把他们吸引来之后,就使他们安定下来。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现在你们二人辅佐季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 能使他们来归服,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全,反而策划在国境之内发 动战争。我恐怕季孙氏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宫廷 的内部呢。”
2、《战国策》又称《国策》,原为战国未期和 秦汉间人怕编纂,后经西汉未年刘向编订成书,全 书共33篇,反映了战国时期策士谋臣的言论和谋略, 其体列为国别体,全书共12策
文章分析


赏析翻译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 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 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 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齐襄王派遣使者问候赵威后,还没有打开书信,赵威后问使 者:“齐国今年收成还好吧?百姓安乐吗?你们的大王还好 吧?”使者听了不开心,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 您不先问我们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 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赵威后回答说: “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收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 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岂有舍本问末的道 理?”

第三段翻译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 忧。” 冉有说:“如今的颛臾,(城池)坚固,而且离费城很近, 现在不攻取它,将来必然成为(季氏)子孙的祸患。”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孔子说:“冉求!君子最痛恨那种(嘴上)不说自己想去 做,却偏要编个借口来搪塞(的人)。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我听说国君和大夫一类人,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财富) 不平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因为财富平均了就无所谓贫穷,上下和睦就不觉得人口少; 境内安定了(国家)就不会被倾覆。
这番对话反映了孔子 提倡“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反对贪欲,反对战争,认为人臣应该恪尽职守等政治主张。 三、生僻字 1、颛(zhuān)臾yú 2、虎兕shì 出于柙xiá 3、固而近于费bì 4、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 四、疑难句: 1、无乃尔是过与? 无乃,固定结构,恐怕。过,动词,责备。与同欤,语 气助词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 3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4、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孔子说:“冉求!周任有句话说:‘能展现自己的才能,就 任职;如果不能,就辞职退位。’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瞎子)遇到摇晃要倒下却不去扶持;跌倒了又不去搀扶, 那又何必用那搀扶的人呢? 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而且你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中跑出来,龟甲、玉器 毁坏在匣子中,这是谁的过错呢? 课文第一、二段,问题: 1、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冉有和季路是怎样向孔子表述 的? 2、孔子是什么态度,理由是什么?

第一次对话: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
季氏将伐颛臾
批评两学生没有尽责 第二次对话:
第三次对话: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无乃尔是过与
• 责
•先王以为东蒙 主, •且在邦域之中矣,
晓之以礼
•是社稷之臣也
驳 • 斥
引用名言
晓之以理

设比喻
君子品质 政治主张 揭穿阴谋
晓之以德
归纳总结——
• 思想内容方面
表现孔子的仁政思想; 表现孔子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 写作技巧方面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 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 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 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 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 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wenku.baidu.com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 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 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她接着又问:“齐有隐士钟离子,还好吧?他主张有粮食的人 让他们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也让他们有饭吃;有衣服的给他 们衣服,没有衣服的也给他们衣服,这是在帮助君王养活百 姓,齐王为何至今未有重用他?叶阳子还好吧?他主张怜恤鳏 寡孤独,振济穷困不足,这是替大王存恤百姓,为何至今还 不加以任用?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吗?她摘去耳环玉饰, 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 今未被朝廷褒奖?于陵的子仲这个人还活在世上吗?他在上对 君王不行臣道,在下不能很好地治理家业,又不和诸侯交往, 这是在引导百姓朝无所事事的地方走呀!齐王为什么至今还 不处死他呢?这样的两位隐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接见, 齐王怎能治理齐国、抚恤万民呢?”
《大学语文》
统招专升本课件 主讲教师 刘军侠
议论文(一)
一、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教学要求: 1、背诵全文,理解文意; 2、了解《论语》及孔子的思想核 心; 3、了解古汉语的一词多义的现 象 ; 4、了解驳论的方法。




一、孔子生平及<论语>简介: 孔子(大约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 期鲁国人是当时的思想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世界公认 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仁政,以德服人。 他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同时兴办教育,历史上有 “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说法。 二、背景材料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鲁桓公的后代 季孙、孟孙、叔孙日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落,三大家族 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势力最大。 季孙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一是贪其土地二是担心颛臾倒向 鲁国公室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子路是季氏的家臣,且参与 了攻伐颛臾的谋划。就在这时,二人把消息告诉了孔子,由 此引出孔子与两位弟子的对话。
五、 诵读教材,理解文意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 臾。” 季氏将要攻打颛臾。冉求、季路去拜见孔子,说:“季氏 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了。”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 主, 孔子说:“冉有!恐怕要责备你们吧?颛臾,过去先王曾 经让他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而且在(鲁国的)国境之内了,这是鲁国的臣属啊,为什 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季孙大夫要这样做,我们俩都不想(这样)啊。”

对话体; 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





六、三个成语的出处: 分崩离析 祸起萧墙 既来之,则安之 七、简析、鉴赏 文章主要记叙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发表的三段议论, 是一篇驳论文。 第一段议论: 孔子的主张(论点):反对讨伐颛臾。 其理由(论据)有三:“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不可伐; “帮域之中”——不必伐;“社稷之臣”——无权伐。 第二段议论: 引用名言和形象比喻,指责二人未能尽职尽责。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家臣有责; “虎兕出柙,龟玉毁于椟中”——看守者有责。
孔子是怎么样责备冉有的?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品德高尚的人最痛恨那些避而不谈“想要这么做”却一定要找出这种借 口的做法。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后代 形成成语“祸起萧墙”。 1、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寡”、 “无倾”的地步,只有采取“均”“安”“和”的 治国原则,“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 施,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 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2、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只是漂亮的托辞, 季氏之“忧”在于惧怕鲁君让自己受损。故孔子言 “在萧墙之内也”。 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三次对话。试概括三次对 话的主要内容。
重点句子翻译 1.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 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我们 大王状况却打听收成、百姓的状况,怎能把低 贱者放在前头,而把尊贵者放在后边呢 ) 2.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收成,哪里会有百姓) 3.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 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她摘去耳环玉饰,至今不嫁,一心奉养双亲, 用孝道为百姓作出表率,为何至今未被朝廷褒 奖)




陈力就列:陈,施展;力,才能. 就,居,充任;列,职位 冉求推卸责任说:“那都是长官的意思,我和子路都是不同意的, 可有 什么办法呢? 在《宪问》篇里,孔子曾经说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么,现在 他说的意思就是“在其位,谋其政”了。即使使用我们今天并不那么先 进的话说,起码也是,‘拿一份钱。做一份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 钟。”那钟也得撞响才是啊! 见到主人有危险而不知尽忠, 眼睁睁地看着他往火坑里跳,往山崖下掉 却袖手旁观,这难道是 正确的态度?何况,老虎兕牛出了笼子,龟甲美 玉毁在了匣中,这是什么人的过错呢?——管理者的失职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冉有故意将讨伐轻描淡写,说成“有
事”,第三段又振振有词地提出讨伐的 理由,可见他是赞同这场战争的。
孔子的态度,理由
孔子坚决反对讨伐,对二人
当面斥责。 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先王以为东蒙 主, 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
•不可伐 •不必伐 •不当伐

一词多义
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派遣) 臣奉使使威后 (使命)(出使) 食 有粮者亦食(给人吃) 食马者(喂养,可同上) 一食尽食一石(顿)(吃)




第三段议论: 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治国方略):内政——“均无贫、和 无寡、安无倾”;外交——“故远人不服,修德以来之”。 八、一词多义 是:例1、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 ( 这) 2、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 疾:例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为之辞 (痛恨) 例2、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快) 3、声非疾也而闻者彰 (强) 4、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妒忌) 过:例1、是谁之过与 (过失) 2、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3、且尔言过矣 (错误) 4、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经过) 5、过犹不及 (超过,意即事情做过了头跟做得不够一 样。)
1、 赵威后(约前300年左右─前265年),赵威 王的王后,赵孝成王的母后,又称孝威太后,姓名 不详。惠文王去世后,她一度临朝听政,而年纪才 三十出头。史书对她执政时期的作为有两段非常生 动的记载,一是“触龙言说赵太后”、二是“赵威 后问齐使”。她执政一年后去世,儿子孝成王才开 始亲政。因孝成王年少,所以由赵威后执政。赵威 后重视民生,因其体恤百姓而威信大增。她对国家 政治的清明有着最朴素的理解,她仅仅从国家对个 别人才的褒贬任用上就指出众多治国为人之道。对 于当代的中国人来说,赵威后是相当有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