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

合集下载

福建省福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福建省福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欧阳修的文学主张是()A.“辞必己出,”“唯陈言之务去”B.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C.“明道”“致用”“事信”D.“胸有成竹”“手心相应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一句所用的修辞格是()A.排比B.夸张C.比喻D.比拟3. 老舍在《断魂枪》中着重刻画的人物是()A.王三胜B.孙老者C.小顺D.沙子龙4.第8题陶渊明《饮酒》中,最能体现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的诗句是()。

5.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A.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逸豫可以亡身:贪图安逸享乐只能使自身灭亡。

B.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皆感激为云泣下:都感激南霁云而掉下眼泪。

C.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千金,重币也:千金是很多的钱。

D.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无由会晤:没有理由见面。

6.五四运动以来,作品内容除表达爱国主义思想外,大都歌颂母爱,赞美自然的作家是A.A.朱自清B.冰心C.郁达夫D.胡适7. 《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A.欧阳修B.宋祁C.司马光D.王安石8.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登幽州台歌》是“初唐四杰”之一陈子昂的代表作。

B.陶渊明是山水诗歌的开创者,谢灵运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而孟浩然和王维的诗歌则实现了对山水与田园题材的综合运用。

C.《金瓶梅》是在民间传说基础上创作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

D.《红楼梦》中的“木石前盟”是指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

9.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句话的出处是( )A.《郑伯》B.《燕昭王求士》C.《管晏列传》D.《谏逐客书》10. 孔子所说的“小康社会”指的是()A.五帝时代B.边地湘西生活C.夏、商、周三代D.春秋战国时代11.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他属于()A.现实主义作家B.浪漫主义作家C.超现实主义作家D.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2.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是()A.为虏所生得,当斩。

2024年福建省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含解析

2024年福建省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含解析

2024年福建省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一、单选题1、《史记》共130篇,体例有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司马迁在吸收《左传》等先秦历史散文评论人物、事件模式的基础上,创造了“______”的评论模式,奠定和影响了后世史学的评论模式。

A.君子曰B.诗曰C.太史公曰D.赞曰2、下列属于语录体的是______A.《老子》B.《孟子》C.《左传》D.《论语》3、晚明文坛“公安派”领袖,著有《袁中郎集》的作家是______。

A.袁宗道B.袁枚C.袁中道D.袁宏道4、“昔我往矣,______。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这是《诗经·采薇》的末节,抒写当年出征与今朝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

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最精彩的句子。

A.在水之湄B.杨柳依依C.白雪皑皑D.春光明媚5、“新月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再别康桥》的作者是______。

A.戴望舒B.郭沫若C.闻一多D.徐志摩6、《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______的代表作。

A.白朴B.马致远C.关汉卿D.孔尚任7、《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的创作风格是______A.严厉的谴责B.辛辣的讽刺C.热情的赞扬D.含泪的微笑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______A.《湘夫人》B.《湘君》C.《离骚》D.《橘颂》9、“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A.《春望》B.《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C.《逢入京使》D.《江南行》10、祖籍福建永春,代表作为《乡愁》的作者是______。

A.顾城B.海子C.食指D.余光中11、《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的浪漫主义杰作,描写了杜丽娘和______的爱情波折。

A.柳梦梅B.柳湘莲C.柳毅D.柳树梢12、下列诗歌不属于边塞诗的是______A.《燕歌行》B.《从军行》C.《出塞》D.《归园田居》13、法国作家莫泊桑一生创作中短篇小说三百余篇,长篇六篇,游记三篇。

2021年福建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1年福建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1年福建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B.《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C.《诗》《书》《礼》《易》《乐》合称“五经”D.《诗经》不具备反复吟唱、重章叠句的特点【答案】B【应试指导】《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 305 篇。

全书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在表现形式上,以四言为主,常有重章叠句,多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与《书》《礼》《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故选 B。

2.下列选项中,有关《齐桓公伐楚》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楚国地处南海,齐国地处北海,在利益上有冲突B.齐国因楚国承认了错误,才列开兵阵与楚国结盟C.齐国没有战胜的把握,所以选择与楚国订立盟约D.面对齐国的威势,楚国使者唯唯诺诺,难以应对【答案】C【应试指导】A 项,齐国地处北方,楚国地处南方,它们“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B 项,楚国以武力为后盾,齐楚双方先后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达成妥协,订立盟约。

D 项,面对齐国的威势,楚国使者针锋相对、不卑不亢。

故选 C。

3.下列选项中,有关文体知识正确的一项是()。

A.五言诗都不是近体诗B.近体诗一般用平声韵C.古体诗不能句句押韵D.七言诗一定是近体诗【答案】B【应试指导】中国的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可以用平声韵或仄声韵,一般都是隔句押韵,单数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偶数句必须押韵;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一首诗限用一个韵,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步到底的平声韵,除首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偶数用韵。

故正确答案为 B。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庄子•养生主》1.论点:臣之所好者道也。

论证方法:类比法2.主旨:通过对庖丁对解牛之道的论述,阐明作者“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表达作者无为而治的思想。

3.“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表现出庖丁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

4.“沭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小心谨慎的心理。

5.庖丁解牛用了3处“对比论证”:1、始臣之解牛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开始解牛和现在解牛的情况作对比);2、良庖岁更刀,割也…而刀刃若发于硎(把自己和良庖、族庖作对比);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把骨头间的缝隙大小和刀刃的厚度作对比)【注释】沭然:警惕的样子。

如土委.地:散布。

善.刀而藏之:擦拭。

因.其固然:依照。

硎:磨刀石《谏太宗十思疏》魏徵1.题材:议论文、奏疏2.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积聚君王的恩德和道义。

)3.背景:唐代兴盛佛教道教,大兴土木。

4.本文运用“纵贯式结构(先是隐喻立论,阐明观点,再用比较的方法凸显君王不积累德义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治国之道。

)”——作用: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文理清晰。

5.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第一段/增强文章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和比较论证(第二段/事实论据)6.魏徵“谏”的艺术体现在:1、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复杂的治国之道变得浅显易懂;2、贬低自己,抬高对方;3、运用对比;4、最后指出治国之道。

【注释】德不厚而思国之理.:治理。

傲物:瞧不起人。

黜恶:除去邪恶。

简能:选择有才能的人。

亏:有损于能克.终者盖寡:完成。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大兴土木。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1.题材:书信体驳论2.艺术风格:柔中带刚3.论事原则:运用儒家“名实相符”的原则(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与实际情况不符)。

4.针对对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论点进行反驳。

(驳论方法:驳论点。

/论证方法:演绎论证/采用:事实论据)5.新法是“受命于人主”——侵官新法是“举先王之政”——生事新法是“为天下理财”——征利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拒谏致怨——早料到的6.盘庚迁都——(事实论据)表明变革的正确和自己的决心。

福建省泉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福建省泉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福建省泉州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培根认为,学问上“装饰”的用途是指()A.A.幽居养静B.熟习辞令C.改变气质D.增长才干2.《报刘一丈书》中“权者”的形象特征是()A.狐假虎威B.贪婪虚伪C.奴颜婢膝D.才德称位3. 《冯谖客孟尝君》中最能表现冯谖政治才能的情节是A.弹铗而歌B.焚券市义C.营造三窟D.乘车过友4.《前赤壁赋》是苏轼被贬至何处时所作()A.杭州B.湖州C.密州D.黄州5.下列作品中属于钱中书短篇小说集的是()A.《围城》B.《人·兽·鬼》C.写在人生边上D.《谈艺录》6.《爱尔克的灯光》的中心思想是()A.抒写对故居的留恋B.悼念亡姐的不幸C.否定封底家庭和礼教D.展现作者理想7.《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A.A.比喻B.层递C.对偶D.对比8.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诗人是( )A.李白B.李贺C.白居易D.杜牧9.《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A.A.赵七爷B.七斤C.八一嫂D.九斤老太10.第19题《西厢记》、《牡丹亭》、《窦娥冤》的作者依次是()。

11. 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言外之意是()A.美景依旧,故人已老B.岁月流逝,青春不再C.故国宫殿,令人牵挂D.江山易主,物是人非12.李密《陈情表》强调自己不能“奉诏出仕”的道德依据是( )A.慈父见背,舅夺母志。

B.圣朝以孝治天下。

C.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13.下列诗词名句与作者排序对应正确的一项()(1)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3)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A.秦观、孟浩然、范仲淹、晏几道B.孟浩然、范仲淹、秦观、晏几道C.范仲淹、孟浩然、晏几道、秦观D.孟浩然、范仲淹、晏几道、秦观14.欧·亨利是19世纪A.法国著名的小说家B.英国著名的小说家C.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D.德国著名的小说家15.“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是出自()A.A.富兰克林B.培根C.拉封丹D.伏尔泰16. 游记散文集《屐痕处处》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17. 《八声甘州》作者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________派词人。

2024年福建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4年福建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2024年福建省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测试题一、单选题1、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称的诗人,《山居秋暝》的作者是______。

A.孟浩然B.杜牧C.王维D.王之涣2、下列不属于巴金“激流三部曲”的是______A.《家》B.《春》C.《夏》D.《秋》3、曾国藩给儿子曾纪鸿的家书中,告诫儿子要______A.仁厚博爱,知廉耻B.读书明理,勤俭自持,严谨做人C.谨言慎行,凡事讲求合乎礼仪D.淡泊名利,忠厚做人4、《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______的代表作。

A.白朴B.马致远C.关汉卿D.孔尚任5、《断魂枪》中,沙子龙不传“五虎断魂枪”的原因是______A.绝技不传B.淡出江湖C.清醒意识D.自私保守6、唐朝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的是______。

A.王勃B.李贺C.岑参D.李白7、《诗经》句式灵活,变化多样,二言、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兼有,在这些句式中,最主要的句式是以______为主。

A.杂言B.四言C.五言D.七言8、《左传》的体例是______A.纪传体B.国别体C.断代体D.编年体9、“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运用了______的典故。

A.苏小小B.西施C.南子D.关盼盼10、被誉为“诗仙”的诗人是______A.李商隐B.白居易C.杜甫D.李白11、曹七巧是现代作家张爱玲的中篇小说______中的人物。

A.《金锁记》B.《沉香屑》C.《倾城之恋》D.《红玫瑰与白玫瑰》12、“新月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再别康桥》的作者是______。

A.戴望舒B.郭沫若C.闻一多D.徐志摩1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______”。

A.南方B.南林C.南面D.南枝14、议论文的“三要素”是______。

A.论点、论据、结论B.立论、驳论、正论C.论点、论据、论证D.引论、结论、论据15、法国作家莫泊桑一生创作中短篇小说三百余篇,长篇六篇,游记三篇。

以下属于他的作品的是______A.《套中人》B.《红与黑》C.《最后的常春藤叶》D.《项链》二、多选题16、“唐宋八大家”中属于唐代的文人有______A.韩愈B.王安石C.柳宗元D.欧阳修17、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称为“改革文章的祖师”。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要点概括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要点概括

1 作者朝代1.唐:魏徵(唐初)、李煜(南唐)、韩愈、柳宗元、王维、杜甫、杜牧(晚唐)2.宋:(北宋)王安石、柳永、苏轼3.(南宋)谢翱、陆游、辛弃疾4.明:宋应星5.西汉:司马迁6.战国时期:庄子(宋国)、屈原(楚国)7.三国时期:曹操8.唐宋八大家:韩愈(首)、柳宗元、欧阳修、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 写作主张:9.王安石:“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10.韩愈:“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11.袁宏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文学风格:1..孟子:长于辩论,善用类比推理, 《庄子》一书有“寓言十九”之称,《庄子》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2.王安石:雄健峭拔。

3.曹操:慷慨悲凉。

4.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山居秋暝》5.杜甫:沉郁顿挫代表作《春望》6.辛弃疾:慷慨悲壮,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创作风格多样,以“慷慨悲壮的豪放为主,亦有情致缠绵,词义婉约”7.周作人:平和冲淡、清隽优雅,《故乡的野菜》作者风格以“平和冲淡”为主8.谢翱:长于记叙,风格与柳宗元相近。

谢翱作品《晞发集》9..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体现了“文无定法”一说。

10.袁宏道《徐文长传》作者主张写作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11.屈原《九歌.国殇》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

12..陆游《关山月》作者风格为“雄浑豪放,语言通畅自然”13.徐志摩,《再别康桥》作者诗风为“纤丽委婉,轻盈飘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4.老舍《断魂枪》作者素有“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3 文中典故①《谏太宗十思疏》“乐盘游,则思三驱使以为度”中的“三驱”选自《礼.王制》。

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失败论调是于1934年4月27号,当时在社会民众中颇有影响力的《大公报》上发表的《孔子诞辰纪念》杜评开始散播的。

2.关于“正史”梁启超也发过相同言论,在《中国史界革命案》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家谱也而已”。

福建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全课程详解

福建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全课程详解

4、理解本文虽语气平和,但态度坚
决的寓刚于柔的特点。
行文委婉,寓刚于柔。在这封书信中,作者既坚持 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文字上又不是剑拔弩张, 注意不伤同僚之间的情面与和气,寓刚于柔,绵 里藏针。如第一段,在反复向司马光叙友情、求 谅解的同时,却婉转地揭示出这怨谤源于大夫阶 层的庸俗腐败,并声言自己绝不悔改之意;又如 第三段,在表示原意接受责备,“知罪”的同时, 却用两个假设句暗示自己坚持改革、绝无反顾之 心,并旁敲侧击,讥讽保守派的无所事事、因循 守旧。这种柔中寓刚的论辩风格,比剑拔弩张更 加坚韧有力。
2、理解驳论文章“破字当头,立在 其中”的议论方式
驳斥司马光对变法的责难实乃诬妄不实之词, 表达了坚决改革,绝不动摇的决心。
文章直接反驳的论点,针对论敌指责的变法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个观点, 据实反驳,反驳其“非真”的实质,则名 不副实,论敌观点自破。
3、分析作者辩驳论敌观点时分别采
用的“据实反驳”和“据理反驳” 的特点。
第二课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1、文学常识 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言论见于《贞
观政要》,著有《隋书》的序论与《梁 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 有《群书治要》。
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即 为了国家社稷的长治久安,一国之君要具 备谨慎谦恭,温厚宽容,知人善任的道德 修养。
2、理解本文三个论证层次之间内在 的逻辑关系
5、字词解释
①、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 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 蒙教:承蒙指教 (指接到来信)。窃:谦词,私自,私下。游处:交游相处。之:的。操: 持,采取。术:方法,这里指政治主张。强聒:强作解释,勉强唠叨。聒: 喧扰,声音嘈杂。见察:被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庄子•养生主》1.论点:臣之所好者道也。

论证方法:类比法2.主旨:通过对庖丁对解牛之道的论述,阐明作者“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表达作者无为而治的思想。

3.“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表现出庖丁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

4.“沭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小心谨慎的心理。

5.庖丁解牛用了3处“对比论证”:1、始臣之解牛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开始解牛和现在解牛的情况作对比);2、良庖岁更刀,割也…而刀刃若发于硎(把自己和良庖、族庖作对比);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把骨头间的缝隙大小和刀刃的厚度作对比)【注释】沭然:警惕的样子。

如土委.地:散布。

善.刀而藏之:擦拭。

因.其固然:依照。

硎:磨刀石《谏太宗十思疏》魏徵1.题材:议论文、奏疏2.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要想久安,就必须积聚君王的恩德和道义。

)3.背景:唐代兴盛佛教道教,大兴土木。

4.本文运用“纵贯式结构(先是隐喻立论,阐明观点,再用比较的方法凸显君王不积累德义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治国之道。

)”——作用: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文理清晰。

5.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第一段/增强文章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和比较论证(第二段/事实论据)6.魏徵“谏”的艺术体现在:1、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复杂的治国之道变得浅显易懂;2、贬低自己,抬高对方;3、运用对比;4、最后指出治国之道。

【注释】德不厚而思国之理.:治理。

傲物:瞧不起人。

黜恶:除去邪恶。

简能:选择有才能的人。

亏:有损于能克.终者盖寡:完成。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大兴土木。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1.题材:书信体驳论2.艺术风格:柔中带刚3.论事原则:运用儒家“名实相符”的原则(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与实际情况不符)。

4.针对对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论点进行反驳。

(驳论方法:驳论点。

/论证方法:演绎论证/采用:事实论据)5.新法是“受命于人主”——侵官新法是“举先王之政”——生事新法是“为天下理财”——征利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拒谏致怨——早料到的6.盘庚迁都——(事实论据)表明变革的正确和自己的决心。

【注释】于反复..不宜鲁莽:书信往来。

非特:不仅仅。

拳拳:专诚恳切。

《今》大钊1.总论点: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2.背景:五四运动前夕,作为中国未来的青年一代,有人安于现状,有人悲观厌世。

3.“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比喻性论据4.第一个分论点引用耶曼所说的话,为引用论证(理论论据);第二个分论点讲宇宙大化,为演绎论证。

5.“屈原的《离骚》”和“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两个事例论据分别蕴含“忧患意识”和“牺牲精神”因为屈原的《离骚》始终包含着对的担忧,林肯为黑奴解放而牺牲,是黑奴解放的象征。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编入《且介亭杂文》集1.驳论文,驳论原则“破字当头,立在其中”2.反驳的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立论点“广大中国人民并没有失掉自信力,他们是中国的脊梁”3.论辩特点——寓讽刺和幽默于严肃推理中,体现杂文尖锐锋利、亦庄亦谐的特点。

4.“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论............——却也是事实。

”中加点字说明国民党自欺欺人。

5.“两年以前”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

6.“我们”指以戴季陶和段祺瑞为代表的国民党及其反动政客。

7.“中国的脊梁”“地底下”暗喻: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

8.“脂粉”借喻国民党制造的假象。

(最后一段启示善良的中国人民要擦亮眼睛,识破反动派的伪装。

)9.“自信力”“他信力”“自欺力”模拟的修辞手法,使文章风格俏皮而不失庄重,锐利而别有风趣。

10.第四段“失掉他信力……一到求神拜佛,可以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揭示国民党在大敌当前时,依然认识模糊,意志消沉。

《裘》宋应星(明代)1.题材:实体事物说明文本文最重要的说明方法:分类说明、比较说明2.定义说明:介绍说明叫裘“凡取兽皮制服,统名曰裘。

”3.分类说明:依次介绍貂、狐貂、羊、麂的产地及其毛的特色。

4.比较说明:狐裘和貂裘的比较,羔裘和老大羊皮的比较,各类裘的特点一目了然。

5.作者重点写“羊裘”?因为羊裘适用围广,羊的分布围广。

6.貂裘贵的原因?因为产地有限,尺寸小,保暖功能好,可以擦拭脏东西。

《桥的运动》茅以升1.题材:抽象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2.结构:“总——分——总”的关系3.说明中心:桥的小动、微动分秒不停。

4.文章开头用“尾生的故事”出自《史记•苏秦列传》。

引用说明,增强文章趣味性。

5.文章结尾用“恩格斯说…”为引用说明,增强文章说明的可信性。

6.全文有出现3出定义说明:1、平衡就是矛盾的统一;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3、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

(主旨)7.文章还使用论比喻说明方(桥的变形/板凳的脚)和列举说明(重车疾行风吹雨打/震动、摆动、蠕动),在讲述桥的动平衡原理时用诠释说明。

《垓下之围》司马迁1.四面楚歌后“项王则夜起,饮帐中”——痛悔绝望的心理状态。

2.“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自负,到死不能领悟自己失败的原因。

3.“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分散敌人兵力,增加逃生几率。

4.霸王别姬——表现出项羽多情而又无奈的末路英雄的形象。

5.斩将刈旗——表现出项羽威武勇猛的气概。

(东城快战后项羽剩26人)6.自刎乌江——表现项羽宁死不辱、知耻重义的高贵品格。

7.文章最后一段“太史公曰:……”采用“以论传人”的手法,否定项羽认为“天之亡我”的自我评价(又闻项羽亦重瞳子);肯定论项羽灭秦的历史功绩(放逐义帝而自立);同时指出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缺乏远见,自持武力)。

8.项羽为何要渡过乌江——①项羽战败,走投无路②项羽原本就要回楚地,也得渡过乌江。

9.项羽后为何不渡乌江——①认为是上天要亡他,渡又何用。

②无颜以对江东父老。

【注释】奈若何:把你怎么办。

快站: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期.为三处:约定。

购:悬赏。

何兴暴.也:突然。

《中丞传后叙》韩愈《中丞传》作者是翰。

睢阳战役2个艺术特色:叙事与议论并重;“以论传人”——远,“以事传人”——南霁云、巡3个驳论点:1、畏死而辞服于贼;2、许远守城不力;3、死守城池3种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2、归纳论证;3、比较论证3个人物:远、南霁云、巡3种人物性格:1、远:顾全大局、不计私利;2、南霁云:嫉恶如仇、忠贞刚烈;3、巡:从容镇定、宽厚。

3种写人特点:①注重细节描写;②注意从人物相互关系入手;③运用侧面烘托手法。

4个典型事件:南霁云——慷慨词、拔刀断指、抽矢射塔、共赴国难【注释】以此垢.远:辱骂。

从而尤.之:责怪。

逆遁:预先逃跑。

日滋:一天比一天增加。

辞服:说了屈服的话《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1.“始得”(第一次得到)——借“始得”两字,突出作者在西山“卓然特立”的形象上,找到自我精神境界的写照时的喜悦与超脱之感,强调自己虽遭贬谪,仍独立特行,清白自傲的品性与操守的信念。

2.反复出现“始得”的目的:①为突出西山风景是永州风景中最突出的;②为突出文章主旨,借描绘西山的高峻暗示作者被贬之后,仍然“特立独行”的品格。

3.“恒惴栗”原因:作者难以理解自己一心为朝廷匡政解弊,反倒获罪被贬。

4.顶针的修辞手法,强烈传达作者对自己所游之处失望、厌倦的感觉。

5.西山“特立”让作者意识到自己在天地之间也应如此挺拔峭立6.四山“不与赔塿为类”让作者意识到决不能与打击诬陷自己的那些卑劣小人为伍。

7.三个小层次侧面烘托西山的高峻:1、视野开阔;2、四周山川,历历在目;3、水天之际,山水交天8.两处喝酒有何不同——先前游永州山水,因为心中烦恼忧愁难以排解,因此每到一地,均一醉方休,无心观览。

而始得西山之后,作者精神得到解脱,尽管也颓然就醉,但他的精神却清醒异常,传达了作者感悟论山水真谛后的喜悦。

9.“苍茫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一笔典型的细节描写,透露出作者观察极为细致准确,全无醉意的神情特征。

【注释】施施:缓慢的样子。

披.草而坐:拨开。

箕踞..而遨:两腿开坐着。

外与天际.:接、合。

《登西台恸哭记》谢翱1.一再点明数年来作者怀念文天祥时间、地点迁延,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深痛剧哀由来已久,到了难以抑制的地步。

2.作者既以景物描写来烘托祭奠的凝重、肃穆的气氛,又以细节描写来直接宣泄心中痛惜悲愤之情。

“竹石俱碎”可见作者悲从中来,难以自主,居然爆发出超常的力量。

3.结尾一段自叙著述之意,表达作者本文的用心——表达故国兴亡之感,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注释】与友人甲、乙若.丙约:和。

气薄.林木:逼近。

《徐文长传》袁宏道石公:袁宏道公:1.“文中有我”的艺术特色:本文是人物传记,却并不平铺直叙的记述,而是融入作者的感情,善于形容铺排,写得感慨非凡。

既体现传主慷慨不平的人生意气,也传到论作者强烈的同情。

2.作者为徐文长立传(表达对徐的敬意和同情),既沿用“以事传人”的笔法,更注重“以论传人”。

《故乡的野草》周作人1.由妻子买菜回来荠菜引入家乡吃荠菜的风俗。

(文中描述荠菜运用了民歌、谚语、用典的表现手法)2.文章出现的野草有:荠菜、马兰头、黄花麦果(鼠曲草)、草紫(紫云英)3.“钓于斯游于斯”出自韩愈的《送少序》,文中指居住,朝夕相处,随成相识的地方;“故乡”后来被称为“钓游之地”,文中指居住过的地方。

4.文章通过对故乡野草的描述寄寓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追忆和对故乡思念之情。

5.为什么要通过野草来寄寓感情?周作人的散文以平和冲淡为特色,野草司空见惯,却熔生活性、趣味性、知识性为一炉。

《废园外》巴金1.废墟象征衰败和死亡,烘托一种悲剧色彩。

2.花在全文中的作用——花是全文的抒情线索,是美好生命的象征和废墟形成对比,烘托一种悲剧色彩。

3.“又”到这里来了——悼念在战争中死去的人,表达作者悲伤沉痛的情感,奠定文章感情基调。

4.“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摆摆地悬在架子上”——说明美好事物是摧残不了的。

5.作者设想一个星期前的事情——把一个星期前和平安宁的景象和现实悲惨景象形成对比。

6.“倘使花能够说话“——表明侵略者的罪行是无法掩盖的,任何活着的事物都是他们罪恶的见证。

7.“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表明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8.本没有声音,作者却说“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表明作者对轰炸形成的惨状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9.作者写家三小姐的目的——1、表达对日本侵略者暴行的控诉;2、表明作者对美好生命消逝的怜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